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李清照生活在北宋與南宋之交,因此其早期詞作多寫悠閒生活,而到後期,金兵入侵、李清照南渡,由於國破家亡,加之丈夫趙明誠去世,詞風轉為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首李清照的代表作,寫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情感基調悲涼哀婉。這首詞作便是《聲聲慢》。
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靖康之變之後,李清照隨丈夫趙明誠南渡,保守顛沛流離之苦。而後不久,丈夫又在顛沛中離世了,可謂是禍不單行。於是,李清照的文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首詞整體風格沉鬱悽婉,表現了她悽涼的境況。
這闕詞別出心裁之處頗多。起始便不尋常,在首句中,李清照全部運用疊詞,十四個字運用七組疊詞,這使得詞作極具音樂美,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形容琵琶聲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盤」。此外,詞中加入了大量口語,使人一讀便知,是一位女子幽幽怨怨、娓娓道來。
由於詞作獨具特色,抒情真切動人,這首《聲聲慢》的千古傳誦,被認為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因此,這首詞作可謂是無人不知。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這首詞作曾被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林語堂翻譯成英文,並且廣受讚譽。
Slow slow tune (Li Qingzhao )So dim, so dark,So dense, so dull,So damp, so dank,So dead!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How can thin wine and breadServe as protectionAgainst the piercing wind of sunset!Wild geese pass over headThat they are familiarLets it more lamentable yet!The ground is strewn with staidAnd withered petalsFor whom now should they be vase set?By the window shut,Guarding it along,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so black!And on the colanutTo hear the drizzle drownAt dust: Pit-a-pat, pit-a-pat!Is this a mood and momentOnly to be called 「sad」?
在翻譯時,林語堂先生並沒有生硬地逐字句翻譯,而是根據詞的情感基調,按照英語習慣進行「再創作」。由於筆者對於外國語言文學不甚了解,因此在這裡無法進行深入評價,請讀者諒解。
但你也學會問,林語堂為什麼要將我們的文學經典經典翻譯成外語呢?主要原因在於,林語堂先生生活的時代,正是我國落後、貧窮、飽受壓迫的時期,外國列強故意醜化中國,將中國人視作「東亞病夫」,因此,林語堂先生希望將中國的文化作品翻譯成外國語,通過這種形式傳播中國文化,使西方國家的人民更好的認識中國。除翻譯之外,林語堂也曾直接用英文寫作,介紹中國文化和歷史名人。前輩赤誠的愛國之心可見一斑。
諸葛亮一篇蘊含哲理的文章,已入選教材,值得細細品讀
陸遊追憶唐婉的兩首詩,哀婉悲切、動人心魄,不是《釵頭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