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國的古代有很多知名的才女,比如謝道韞、李清照、朱淑真,他們的才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命運各有各的不幸。
謝道韞
謝道韞出身於中國古代頂級的門閥陳郡謝氏,陳郡謝氏起與魏晉時期,那個時代#歷史人物#「王與馬共天下」,頂級門閥的世家女比公主的地位都尊貴,何況謝道韞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叔叔:謝安。
謝道韞幼有才名,有一次下雪,謝安問應該如何形容雪花,侄子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而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加讚賞,一時間謝道韞才名遠播。
《紅樓夢》中曹雪芹曾用「可憐停機德,堪嘆詠絮才」來作為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來形容她們出眾的品德和才學。實際上「詠絮才」最早就來形容謝道韞的。
謝道韞的丈夫也是同樣出身於門閥世家琅琊王氏,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如果沒有戰亂,這本來可以說是一對神仙眷屬,兩人一共生了四子一女,可惜所有的幸福都止步於戰亂了。
魏晉時期自從經歷的八王之亂,你方唱罷我登場是常態,王凝之又是個書呆子,恰逢孫恩之亂,他作為主管一郡的軍政大員,不想法組織士兵拒敵,反而不加設防整天焚香禱告。最後海盜頭子孫恩帶兵長驅直入,王凝之及他的兒子們全部遇難,無一倖免。而謝道韞則組織僕婦與盜匪對抗到底。
後來盜首孫恩也被謝道韞折服,禮遇謝道韞,謝道韞和外孫劉濤得以保全,但她成了寡婦。
人們說謝道韞「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這正是魏晉名士追求的境界,但既使再有名,家破人亡,孤苦一生才是她真實的寫照。
李清照
提起李清照,不由得讓人想起那道因連續劇《知否》紅遍大江南北的《如夢令》,那首詞正是出自李清照之手,全詞看完,一個貴族婦人慵懶的形象躍然紙上,那時李清照的閒愁總有些小資的味道。
可與丈夫趙明誠相親相愛的美好時光很快破滅了。靖康之變,戰亂頻繁,而趙明誠在這種背景下被任命為建康知府,他卻不戰而退,棄城逃跑了,這種做法讓李清照深深的失望。
行至烏江時,她寫了《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自己對丈夫的失望之情,趙明誠感覺很羞愧,最後鬱鬱而終了。
在李清照最孤苦無依的時候,一個名叫張汝舟的男人走入了她的生活,對她百般呵護,李清照頂著巨大的壓力,嫁給了張汝舟,誰知道,這是一名衝著她的錢財來的渣男,發現李清照沒有錢,就對她拳打腳踢。後來李清照發現張汝舟虛報了官職來源就舉報了他。
這種妻告夫的做法,無論在古代或是現代都會遭到非議,李清照入地獄後,有友人的幫助下,才得已出獄,至此,李清照這樣驚才絕豔的女子就這樣一個人度過了餘生。
朱淑真
朱淑真也是宋代的女詩人,她的不幸來自於一段被錯配的婚姻,她年幼的時候就能文善畫,精通音律,但當時女子的婚姻從來由父母做主,朱淑真被許配給了一個文官小吏,文學青年和文官小吏的婚姻是不匹配的。
這顯然不符合才女的期望值,不幸的婚姻讓朱淑真很痛苦,她的詩表現閨怨的居多,三觀不同的兩個人最終沒能白頭偕老,朱淑真雖然沒有被丈夫休棄,但卻回了娘家居住,後來她心情抑鬱地去世了。
她的父母把她所有的詩作全部付之一炬,她現在留存的詩作是當時早已在人前傳開又被後人收錄的,比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有人說其實是朱淑真的詩作,只是因為言辭過於大膽,不符合當時對女性的要求,才被託辭是歐陽修做的
無論事情是否是真實的,朱淑真確實用詩作表達過對婚姻的不滿,表現過女性對自由和平等的想往,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古代,有很長時間都是以女子無才便是德來約束和壓制女性的,雖然這些女性真的也才華出眾,但出眾的背後並不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同,只能落得「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