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位於山南地區的瓊結縣,是公元7-9世紀各代吐蕃贊普的陵墓群,為西藏保存下來最大規模的王陵。各陵墓封土高大,為土壘成的高臺丘墓。王墓的數目現難確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邊的大墓據說是松贊幹布之墓,與之相鄰的是赤松德贊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在9世紀中後發生的奴隸起義中,贊普陵墓全被搗毀,現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
藏王墓內遺存石獅一對,石碑兩方。其中於1984年挖掘出土的赤松德贊碑,高7.18米,碑面有雲龍、四蛇、飛天、日月等浮雕圖案,並刻有59行歌頌赤松德贊的古藏文;鎮墓石獅一對,一獅除左眼折斷外,還較完整。石獅通高1.55米,刻工簡練,形象生動。
藏王墓是土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至末代朗達瑪等歷代贊普們的陵墓群,公元六世紀建造到公元九世紀末結束,有陵墓二十二座,1號墓是松贊幹布墓,原頂上有守墓人住房,十三世紀寧瑪派改建為松贊拉康供奉松贊幹布,在埃及這裡就是帝王谷啦
藏王墓區位於西藏山南市瓊結縣境內雅魯藏布江南岸。這裡有松贊幹布陵墓,其後不少的藏王都葬在這裡。現在保存尚可辨認出的藏王陵墓共有九個,每個陵的形狀是一個方形的平頂壘石夯土高丘,九個陵墓的形制大體相同。最好請一個講解員,介紹一個西藏的歷史和歷代藏王的情況。
藏王墓就是松贊幹布和他兩位公主的墓,可見最早的藏族也不是都是天葬和水葬的,只是與藏王的功績相比,他的墓還是太過簡樸,不過,據說附近的村民認為很靈驗,我們就看到有人因孩子不舒服來祈禱和轉經的
藏王墓區位於山南市瓊結縣境內木惹山上下。現在保存尚可辨認出的藏王陵墓有九個,九個陵墓形制大體相同,每個陵的形狀是一個方形的平頂壘石夯土高丘。最有名是創業藏王松贊幹布陵。站在藏王墓區頂端,可以遙看瓊結縣城。最好請一個講解員講解一下吐蕃歷史和各位藏王的事跡
藏王墓是松贊幹布的墓地,位置非常難找,繞了好長時間然後大失所望。一個小山包,一點也不氣勢恢宏,簡單來說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的地方」。就一間小破屋個人覺得連景點都算不上。個人不太建議去
這裡是曾經的王者最後的歸宿,也許曾經很輝煌,但等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這裡只剩下一些衣冠冢和零碎的石塊。不知道這些王者如果知道自己死後的歸宿是如此,會作何感想,反正我們有一種感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似乎是更古不變的道理。
藏王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南窮結縣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為增長之山),是吐蕃王朝時期第29代贊普至第40代(末代)贊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總面積385平方千米。各陵墓封土高大,為土壘成的高臺丘墓。其上層土墩為橢圓形,墩頂級平坦,東西長約130米;下層為長方形土臺,周邊不齊整。藏王墓的數目現難確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景點名氣比較大,景色一般,到山南還是值得去看的
藏王墓附近實在沒什麼風景可看,都是五色經幡,也沒看到什麼東東,走過路過,藏族都是天葬,要說墓葬,可比不過中原皇帝的陵寢
山南是藏文化的發祥地,第一個藏王墓就在這裡。名氣聽起來很大,去了其實就是一個土包子,比較失望。爬上幾級臺階就氣喘籲籲
最大藏王土葬墓群,藏族最偉大的藏王松贊幹布即葬於此。爬上幾十節臺階後進到一個小院子,左右分別是僧舍和廚房,左側有一間供奉酥油燈的玻璃房子,正面大殿很小中間供奉的松贊幹布像和他的王妃們,後面還有一圈兒佛像,前面有位喇嘛在誦經。
松贊幹布的墓就在那裡 一個小小的廟宇 對面的一座山 鬱鬱蔥蔥 裡面都是他們歷代人的埋葬地 外表什麼也看不出來 但那裡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石頭 搖晃石頭 裡面會有響聲 感覺像是中間有一個空隙 裡面有一個小石子般 寺廟裡面也有展覽 以前當地小孩子會拿著他們找到的石頭送給你 。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