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隋末割據割據勢力之一,最強大時擁兵四十萬。這麼一個看似強大的政權,頃刻間卻土崩瓦解。蕭銑自己率先投降唐朝,最後卻被誅殺。何也?

蕭銑出身蘭陵蕭氏,可以說是第一等的門閥。可惜的是從小就家道中落,沒有享受世家大族子弟的優渥生活。生活得很清苦,以賣書為生。這樣的生活估計蕭銑心理落差很大得,一心想恢復祖宗的榮光也是正常的。祖父也是被隋朝殺害的,所以當隋朝動蕩時,他也果斷的反了。因為這是個好機會,蘭陵蕭氏以前也是以軍功起家的,後面建立國家這才實現家族的飛躍。
現在機會擺在面前,所以蕭銑動心了。在接到董景珍決定擁立他的書信時,馬上就響應了,帶著幾千人就反了,表明自己的態度。瞬間集合和一大批人,造反的聲勢也起來了,實現了自己一直的夢想。說明他的眼光是有的,決斷力也強。之後的發生的事也可以說明。當他知道手下的兵不可控時,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罷免兵權。手下大將離心離德時也毫不手軟地殺掉,一點猶豫也沒。

蕭銑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和獨擋一面的心腹大將。蕭銑能夠起勢,其實就是眾人抬舉。說白了他們之間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一根強有力的紐帶連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彼此之間的利益衝突時,聯盟瞬間就破了。對比其他的隋末梟雄,比如李密也是世家出身,不說他自己曾經組建過自己的親衛隊,就說他手底下的大臣,那是將星璀璨。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等等起碼都是經過自己一番廝殺起來的,都有著自己心腹力量。這些梟雄和蕭銑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夠自如地指揮自己的部隊,貫徹自己的主張。
看看蕭銑呢,開國時就靠著大肆封王來拉攏那些手握軍權的造反頭目來酬謝他們的擁戴之功。看似美好,但是權力太過分散。歷史已經證明了分封不行,但是他卻無可奈何。你不給他們甜頭,就不會有人聽從你的命令。所有蕭銑才會約束不了隊伍,讓他們軍紀敗壞。他雖然利用了各個將領的矛盾牽制了他們,平衡了表面的關係。實際上早已君臣失和,相互猜忌了。為什麼蕭銑會把他們都派出去守護地盤呢,只留下幾千人防守都城,很大的原因是對他們的不信任。他害怕城裡士兵太多他會被人趕下臺,沒有安全感。最後抵抗不住的時候,也沒指望有人來救援。因為他自己知道,他的價值耗盡時就是眾人拋棄他之時。所以果斷投降,說不定還可以在唐朝獲得高位。可惜他的決斷錯了,李淵果斷的殺了他,他的美夢也碎了。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蕭銑在位幾年根本就沒什麼貢獻可言,也沒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事跡。總的來說就是利用祖宗留下的威望,扯虎皮拉大旗。就是坐在上位平衡各方,行政方面的手段也許還行,但是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也太弱了。他依靠的將領都不可靠,都有自己的訴求。所以當蕭銑試圖收回軍權時,他們才會反抗激烈。當蕭銑的支持者,開始站在他的立面時,失敗已經註定了。蕭銑統治的後期,很多的大將直接投降,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蕭銑還是有擔當的,當自己不可擋時,沒有讓城裡的百姓將士白白送命。你說他是真心也好,是作秀也罷。城裡的居民將士確確實實受到了他的恩惠,得以保全。對比王世充困獸猶鬥的最後瘋狂舉動,蕭銑這點強多了,擔起了一個帝王保護臣民的責任。王世充據守洛陽時造了太多的殺戮,城裡面直接變成鬼蜮,人吃人才能活下去。
蕭銑,就是一隻紙老虎,徒具其表。沒有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構建堅固的堡壘,就不能埋怨驟雨來時無立身之所,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