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製取和收集氧氣

2020-09-04 初中數理化大師


氧氣是人類和許多生物生存的不可的物質,通過測定可知,空氣中的氧氣體積分數大約佔21%,我們通過紅磷燃燒實驗,也可以得到「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這個結論。現代研究認為,自然界的氧氣絕大部分都是由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


我們在實驗室研究物質,通常要製取一些純淨的氧氣用於測試、驗證其性質。

什麼是「製取」呢?簡而言之,就是既要產生這種物質,又要用儀器將其收集。

那麼我們用什麼藥品和儀器,能夠完成氧氣的製取呢?


在之前的小組實驗中,我們已經明確了以下事實:

1.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能夠迅速產生大量氣泡,產生的氣體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同濃度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與之前二氧化錳質量相近的硫酸銅晶體、胡蘿蔔塊等物質,能夠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但是由於產生的速率較慢,所以不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如果想做出復燃的效果,可更換為濃度較高的過氧化氫溶液再次實驗。

3.這種其他條件都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用控制變量法成功探究了二氧化錳、硫酸銅、胡蘿蔔塊對於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度的改變情況。

綜上,實驗室中較為合理的實驗藥品,是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不需要很多,就能使過氧化氫溶液迅速產生氧氣。


1實驗裝置

如何才能產生氧氣呢?在之前的實驗中,我們驗證了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加速了過氧化氫的分解,而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反應前後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發生改變。而且我們也通過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一事實,驗證了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混合之後產生氧氣,那麼也就證明了我們可以通過將過氧化氫溶液這種液體和二氧化錳這種固體混合製取氧氣。

如何才能收集氧氣呢?在「探究人體呼出氣體」的實驗中,我們用排水法收集過人體呼出氣體,如圖: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考慮將發生裝置(試管)和收集裝置(導管、集氣瓶、水槽)這二者進行組合。

首先必須保證實驗人員的安全,其次是儘量保證實驗成功。


在實驗室中,我們通常可以用這三種裝置製取氧氣:


這三種裝置可以分為兩部分,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發生裝置,指的就是產生氣體的裝置。在上圖中,左側部分都是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指的是收集生成氣體的裝置。在上圖裝置中,右側部分就是收集裝置。


2實驗過程


檢查裝置氣密性


裝置,使用試管、橡膠塞、導管、集氣瓶。

檢查氣密性方法:用手緊握試管,看伸入液體的導管口是否有氣泡產生,如果有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II裝置,使用錐形瓶、長頸漏鬥、導管、集氣瓶。檢查氣密性方法:用彈簧夾夾住橡膠管,從長頸漏鬥中加入水,若長頸漏鬥中液面不下降則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III裝置與II裝置類似,使用錐形瓶、分液漏鬥、導管、集氣瓶、水槽。

檢查氣密性方法:將分液漏鬥閥門打開,並夾緊導管處的彈簧夾,從分液漏鬥中加入水,如果分液漏鬥中液面不下降,則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實驗過程


是簡易裝置,液態的過氧化氫溶液和固態的二氧化錳混合即可產生大量氣泡。


II裝置先在錐形瓶中加入一些黑色二氧化錳固體,然後將過氧化氫溶液從長頸漏鬥中加入,我們要注意,長頸漏鬥必須伸入液面以下,如果長頸漏鬥的底端在液面上方,生成的氣體(氧氣)有可能順長頸漏鬥逸散(跑了)。


III裝置與II裝置類似,不過加入液體的裝置是分液漏鬥,顧名思義,能把液體分開,分液漏鬥有一個閥門,當在上部加入過氧化氫溶液的時候,打開就能夠使過氧化氫流下與二氧化錳接觸,從而產生氧氣, 關閉後過氧化氫就不再流下,使用分液漏鬥的好處就是能夠控制加入過氧化氫的速率,從而間接控制反應的速率。因為分液漏鬥自帶閥門,所以它的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

這三種發生裝置,都是固液混合裝置,如果再遇到固體和液體僅僅混合就能產生氣體的發生裝置,就可以選擇這三種裝置。


收集裝置

收集氧氣?


I和II的收集裝置使用的都是向上排空氣法,III使用的是我們收集人體呼出氣體時候使用的排水法。

為什麼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是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向上排空氣法要注意,導管必須伸到集氣瓶底端,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個氧氣氣泡就像水一樣慢慢聚集在從下向上逐漸聚集。那麼為什麼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呢?是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


使用排水法的時候請注意,無論發生裝置是哪種,觀察到剛產生氣泡的時候,必然會先將試管或錐形瓶這些發生裝置內的空氣排出去,故我們在排水法的導管末端觀察到的氣泡,首先是空氣的,並不是純淨的氧氣,所以我們在收集氧氣的時候,剛開始產生的氣泡是不能夠收集的。那麼什麼時候收集呢?得等氣泡均勻穩定冒出的時候再收集,這樣收集到的氣體就是純淨的氧氣了。


驗證和驗滿

什麼是驗證?驗證指的是:做一個測試,看一看集氣瓶裡是什麼物質。而驗滿指的是做一個測試,看看集氣瓶中的氧氣是否滿了。關於驗證的問題就是:如何驗證集氣瓶中的氣體是氧氣呢?我們從現實世界總結出氧氣兩大用途是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而支持燃燒相對來說更容易觀察到現象,在上一個驗證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過程中,我們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試管,觀察到了木條復燃,證明了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所以這裡我們也用帶火星的木條來驗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中,如果木條復燃,證明集氣瓶中是氧氣。

那麼如何驗證集氣瓶中的氧氣已經滿了呢?我們已經知道觀察一杯水是否「滿」,就是看水的液面是否在杯口處,所以我們也用類似的方法,只要證明了集氣瓶口處有氧氣的存在,就可以認為氧氣已經滿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氧氣已滿

實驗原理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了水和氧氣。


4小結


相關焦點

  • 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中二氧化錳的作用
    實驗活動用品:儀器:試管、酒精燈、膠頭滴管、藥匙、火柴、小木條藥品:5%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實驗過程和方法:1.提出問題: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時加入二氧化錳起什麼作用2)的比較可以發現,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下是能分解的,只是 ;當加入二氧化錳時,過氧化氫的 。
  •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或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或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在實驗室中,可以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製取氧氣,使用的是固液混合裝置。在實驗室中,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製取氧氣呢?在實驗室中,我們也可以使用加熱固體的方法製取氧氣。
  •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探究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了解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主要考查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實驗裝置選擇、主要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裝置的遷移運用等。此類題在近年中考中均有涉及,常在實驗與探究中出現。
  • 2019初三化學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 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 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固液混合在常溫下製取氣體的裝置。 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 實驗操作考試03 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並檢驗氧氣
    用過氧化氫製取、收集並檢驗氧氣,考查藥品取用、酒精燈、鐵架臺等儀器的使用。實驗用品:試管(φ18mm或φ20mm/2支)、帶玻璃導管的單孔橡膠塞(與試管配套)、酒精燈、集氣瓶(125mL/1個)、毛玻璃片、鐵架臺(帶鐵夾)、藥匙(能伸入試管,放在100mL燒杯中)、試管刷10 %的過氧化氫溶液(裝125mL細口瓶)、二氧化錳(裝60mL廣口瓶)廢棄物缸、廢液缸(可用
  •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實驗室製取氧氣
    課題3 實驗室製取氧氣一、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化學變化)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B實驗原理:表達式:過氧化氫(H2O2) -----水(H2O) + 氧氣(O2)
  • 九年級化學上冊微教案系列——第二單元 課題3 製取氧氣
    No.1 核心素養目標1.了解實驗室中製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製取新物質的方法;2.練習連接儀器的操作,學習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動手製取氧氣,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3.認識催化劑及催化作用,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
  • 2019初三化學氧氣的製取習題總結
    初三化學氧氣的製取習題總結 1、檢驗氧氣的方法的是() A.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聞集氣瓶中氣體的氣味 C.觀察氣體的顏色 D.用帶火星的木條插入瓶中,看是否復燃 2、在「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反應中二氧化錳是()
  • 九年級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及實驗室製取氧氣習題匯總,必須掌握!
    (化學變化) 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 B.實驗原理: D步驟:連、查、裝(二氧化錳)、定、倒(過氧化氫溶液)、收 2.用高錳酸鉀、氯酸鉀製取氧氣 A.藥品:、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氯酸鉀(白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
  •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和製取氣體
    初中主要掌握以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三大氣體的製取和性質實驗主線,將許多儀器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實驗裝置圖,再根據要求進行分析解答;測定氧氣含量掌握其實驗思路、藥品選擇原理、儀器、步驟、誤差分析和注意事項,具體分析即可。
  • 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和氧氣的性質
    4考題再現(2019 黃岡)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請結合下列裝置,回答問題:(1)寫出儀器X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2)要製備較為純淨的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_________(填序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實驗室製取氧氣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實驗室製取氧氣》,僅供參考!
  • 中考化學易錯方程式:實驗室製取氧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化學易錯方程式:實驗室製取氧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分解反應)   2KClO3=MnO2(作催化劑)=2KCl+3O2↑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餘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洗淨、乾燥、稱量
  • 初中化學-催化劑和催化作用(探究)
    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測試氧氣是否存在的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看是否復燃:【預備知識】實驗室可以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製取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下(或者光照條件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氣,但是真正在做實驗的時候,通常還要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
  • 複習專題丨氧氣的製取實驗知識複習
    原標題:複習專題丨氧氣的製取實驗知識複習 化學姐 今天化學姐整理的是空氣和氧氣,大家在學習同時一定要複習前面的知識,讓自己保持對前面知識的熟練度,這樣做題如果用到前面知識就能拿來直接用,好了,一起看今天的知識點吧~!
  • 常見氣體的製取與淨化考點詮釋與解題技巧
    或根據用途判斷所用的儀器;(2)根據製取藥品和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3)進行氣體的驗滿或驗證等;(4)氣體的製取和性質相結合;解題策略:(1)熟記常見儀器的名稱和用途;(2)準確掌握基本操作要領:驗滿要在集氣瓶口進行,驗證可以在集氣瓶內進行;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要「一放、二握、三看」;高錳酸鉀法制氧氣時的操作步驟是
  • 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作用用途二氧化錳應用領域       用作乾電池去極劑,合成工業的催化劑和氧化劑,玻璃工業和搪瓷工業的著色劑、消色劑、脫鐵劑等被用於氧化物的二氧化錳的形態不一,因為二氧化錳有多個結晶形態,化學式可以寫成MnO₂-x(H₂O)n,其中x介乎0至0.5之間,而n可以大於0。二氧化錳可在不同pH下的高錳酸鉀(KMnO₄)和硫酸錳(MnSO₄)的反應之中產生。啡色的二氧化錳沉澱物很乾和很活躍。最有效的有機溶包括芳香性物質、四氯化碳、醚、四氫呋喃和酯類等。
  • 氧氣的實驗室製備
    實驗室中製備氧氣,一般用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用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進行。1.反應原理(1)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備氧氣(3)二氧化錳催化分解過氧化氫製備氧氣2.反應裝置
  • 專題04 氧氣的製取及性質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在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B.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一定條件下能與大部分物質發生化學反應C.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是化合反應D.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4生活中發生緩慢氧化的實例很多,下列現象不屬於緩慢氧化的是( )A.呼吸作用 B.蠟燭燃燒 C.塑料老化 D
  • 圖解實驗 | 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試管內盛的是按質量比3:1混合均勻的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將裝滿水的集氣瓶倒置在水中。用排水集氣法將生成的氣體收集在集氣瓶中。(用排水集氣法收集的氧氣比較純淨,且不需驗滿)結束製取氧氣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以防試管內溫度下降,氣體體積縮小,水被倒吸入灼熱的試管內,導致試管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