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粒子模型——粒子物理在此終結

2020-09-07 外星文明新時代

文章

作者:周志鋼

學歷: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數字信號處理專業碩士;

現狀:已退休,民間科學家,不屬於院校或學術機構;

使命:正在發動一場超越物質的科學革命,引領人類步入超越物質的文明新時代;

職業認證:不符合今日頭條的職業認證要求;

前言

今日頭條開展了一個的活動,

恰好,本民科的一生就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追尋真知,探尋宇宙的本源。

那麼,儘管明知不符合今日頭條的職業認證要求(本民科早已退休),還是試試看,與今日頭條是否有緣,是否有交集?

如果有,那就更好,有個人同路人一起完成人類空前絕後的最偉大的使命。

反之,如果與今日頭條無緣,只是萍水相逢,沒有交集,那也是命運的安排,無所謂了,過了交叉口,各自奔前程。

那麼就先就:試試看?

什麼是「真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認為,人類最大的「真知」恐怕就是:

知道物質從何而來!

背景知識

自人類誕生以來,人類就一直生活在物質世界之中,天天要和周圍的物質打交道,很自然,人類的思維及其DNA打上物質的烙印是很自然的。當然。科學家們也不例外,自牛頓,愛因斯坦以來,一直至今,所有的物理大咖們皆是在用物質思維來研究物質的表象。他們從來就不知道應該追問:

物質從何而來?

當然也就更不知道如何正確回答了!


圖1. 索維爾會議的一眾物理大咖們

可以認為,包括牛頓,愛因斯坦在內的所有物理大咖們都屬於「物質群」,他們的思維皆被深困在物質的牢籠之中,他們屬於物質時代!

於是,歷經數代物理大咖們的努力和心血,構建了一個物質粒子的:

標準粒子模型!


圖2. 標準粒子模型

並且,就此止步於標準粒子模型!

至今仍然不能回答:

標準粒子模型中的物質粒子以及物質的四種力從何而來?

於是主流物理一直就受困於物質世界,至今不能動彈!

那麼,要使物理走出困境真的就那麼難嗎?

本民科的答案是否定的!

本民科認為,只要你具有超越物質的思維,回答上述問題實在是很簡單!

以下便是本民科的回答:

本民科的觀點按序號一一列出,以便於專業人士們逐條予以反駁:

1. 主流粒子物理的方法論是:從微觀到更微觀;

而本民科的方法論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從宏觀到微觀!

2. 本民科的物質的定義是:A.有質量;B.有內(部的角動)能;

所以,光子有能量,無質量,不是物質;

黑洞有質量,無能量,也不是物質;

3. 天文觀測到的總星系中,所有的物質星系都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釋放能量;

4. 一旦星系的能量耗盡,就必將蛻變成為星系黑洞;

5. 可以預測,到n億年之後,總星系中的億萬物質星系都會死亡蛻變成為星系黑洞,於是,總星系最終僅剩下(星系黑洞的)質量和(暗)能量;

6. 於是,我們可以採用逆向思維,認為:

物質由(星系黑洞的)質量和能量構成!

7. 又,推測星系黑洞的基本構成單元是「質量點」(即俗稱的「最小的黑洞」),而能量的基本構成單元是「能量點」,即光子;

8. 於是就有了由「質量點」和光子組成的「終極粒子模型」!

從1到8,本民科僅僅用了348個漢字,便推導出了「終極粒子模型」,於是:

1. 「終極粒子模型」的理論是基於天文觀測的鐵證,無懈可擊!

2. 「終極粒子模型」將粒子物理推到了終點!

3. 物質粒子的「標準粒子模型」被本民科的「終極粒子模型」徹底取代,淪為歷史!

4. 超越物質的理論屬於顛覆性創新,是對數百年來的物質研究理論的徹底顛覆,幾乎不存在繼承關係!

5. 從此,前沿科學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6. 人類正在告別自人類誕生以來,一直持續至今的物質時代,

自2019年開始,步入超越物質的文明新時代!

7. 「物質群」中的所有物理大咖們,包括牛頓,愛因斯坦在內,只能留在物質時代,成為歷史了!

……

結語:

這就是本民科的終極「真知」,

也確信是今日頭條一直在尋找的「真知派」,

本民科用此文向全世界的物理大咖們發出強勁的挑戰!

並熱烈歡迎所有的物理大咖們接受中國民科挑戰,

逐條予以反駁,

共同促進前沿科學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存在巨大缺陷?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作為現代物理學的最高成就,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今世界各種粒子加速器中,粒子之間的碰撞行為都在標準模型的預測之中。粒子加速器越強大,實驗值和理論值越接近。那麼,什麼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套理論是如何創立的?它有多強大?在自然界中,無論力的作用是怎樣的,從根本上都可以歸咎為四種基本力:主宰天體的引力、主宰帶電粒子的電磁力、主宰原子核的強核力和弱核力。
  • 希格斯粒子與標準模型的最後疑問
    希格斯粒子假如被發現了,粒子的標準模型達到圓滿成功,那麼依然有更多的疑問:第一,發現希格斯粒子,只是穩固了既有理論體系的基礎,證明了標準模型理論的可靠性。可是粒子標準模型依然是不完整的,而在標準模型的基礎上,科學家尋求最終的大一統的物理理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想超越『標準粒子模型』嗎?仰望星空就行了
    於是,這個『形而下』,即物質屬性的『標準粒子模型』的致命傷給本民科帶來了空前巨大挑戰的機遇,從而使得本民科敢於面對眾多的物理大咖們而無所畏懼! 那麼,本民科又如何超越『標準粒子模型』呢? 本民科祭出的法寶仍然是:仰望星空!仰望星空!!
  • 科學網—「上帝粒子」與標準模型
    這個屢試不爽的基本物理理論有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這個「標準模型」是基於楊振寧發現的規範場理論,加上所謂對稱自發破缺的Higgs(希格斯)機制。過去的幾十年中,圍繞這個標準模型,物理學家進行了難以計數的計算,而這些計算又都與實驗得到了幾乎完美的吻合。 根據目前的數據,Higgs粒子很可能是找到了。
  •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反向對稱模型
    上圖為原「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粒子與玻色子及束子[H, He]的排序物質是能量的產物。物質的質量來源於能量,玻色子是束子的產物。粒子(費米子)看成「自然物質」,列序,應為1-III子代, 2- II 父代,3- I祖代,行序不變。按質能方程排序由大質量到小質量。玻色子,第四列的行序質量由高到低,能量由小到大排列: 1行Z, 2行W, 3行光子γ, 4行膠子g。束子超能量玻色子,即內含質量和能量。
  • 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日前報告了可用來測試希格斯粒子機制的第一個證據,正是這一機制,讓希格斯粒子可以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這一機制的出現,比希格斯粒子的產生本身更為罕見。此發現到目前為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相關研究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   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
  • 科學-惱人的物理粒子學
    這臺機器原本可以讓科學家們自豪地發現「物質的終極屬性」(這話聽著耳熟,科學家們經常用尋找終極 XX 來籌集資金),並且儘可能重建宇宙在最初的 10 萬億分之一秒時的條件。原計劃是讓粒子在一條周長 84 千米長的隧道中飛馳,消耗的能量達到了驚人的 99 萬億瓦。這真是一個宏偉的計劃,光是建造費用就達到 80 億美金(後來又提高到 100 億美金),每年的運行費用也高達數億美元。
  •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30多年前的預測得到驗證
    原標題: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科技日報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1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一篇粒子物理學報告稱,科學家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地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檢測到了中性B介子粒子極為罕見的衰變。自從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測到這種衰變,物理學家尋找該衰變過程的證據已經超過了30年。
  • ﹃上帝粒子﹄原名﹃該死的粒子﹄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兩人描述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其預測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2012年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運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通過實驗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綽號叫「上帝粒子」?
  • 如何通俗地理解標準粒子模型?
    全稱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基於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的結合-量子場論。這個模型有什麼作用哪?這就需要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了,簡單的說這個模型就是從本質上去詮釋這四種相互作用力(引力目前除外)。對於物質的基本組成大多數人了解的就是分子,再細一點就是原子或者是質子、中子。而組成中子、質子一類的還有更基本的粒子,這些粒子也屬於標準模型中的組成了。
  • 上帝粒子——為什麼虛假的真空會成為我們的終結?
    一個膨脹的勢能氣泡可能意味著我們所知道的所有物理定律的終結。在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之前,它就已經被稱為「上帝粒子」。這是因為標準粒子物理模型的進展也向我們發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的信號——希格斯場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但卻遍布整個空間。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然居住在它的周圍,被賦予粒子質量的非零能量包圍著。光子、電子、夸克和所有其他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粒子的質量都來自它們與希格斯場的相互作用。當粒子穿過磁場時,它所面臨的阻力越大,它的質量就越大。例如,中微子在希格斯場中的移動比輕子更容易,因此它的質量小於輕子。
  • 「上帝粒子」原本叫「該死的粒子」
    ,全人類對宇宙終極規律的探索——上帝粒子,就這樣被推遲了二十年。《上帝粒子》一書從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概念出發,穿越歷史的長河,一直說到弱電統一場論,標準模型的建立,以及對理論中最後迷失的那個關鍵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追尋。他以詩意的筆觸,描述了從科學創生的那一刻開始,一代代物理學家所追求的那個共同夢想。
  • 上帝粒子的發現,會顛覆粒子物理學,讓粒子物理學家失業嗎?
    史蒂芬霍金可以輕易的說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會讓物理變得無趣。那麼先讓他說一下黑洞-他在研究的東西-然後我們再回來討論。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在一些方面來說),黑洞是天體物理學。當然,天體物理學並不相信所有東西來源於黑洞——只是愛因斯坦和他的黑洞電子。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需要說明的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是物理學家經過了長期的探索才得到的。其中既有奇妙的物理思想,又有大量的實驗探測。失敗與挫折充斥了整個探索過程。而作為理論的簡介,論文並不是想做一個高能物理發展歷史的綜述,所以主要內容是討論怎麼理解現在已經成為高能物理理論基礎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而作為理論的簡介,論文並不是想做一個高能物理發展歷史的綜述,所以主要內容是討論怎麼理解現在已經成為高能物理理論基礎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論文做以下安排,第1部分介紹物質的基本組分;第2部分介紹基本相互作用;第3部分講解理解物質基元和相互作用的理論;第4部分講解標準模型的具體內容;最後我們給出總結以及標準模型所存在的問題。
  • 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會給標準物理模型帶來什麼影響
    而這些物質還可以再分,組成這些質子中子電子的粒子,則是標準模型裡12種基本粒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可以這麼說,這比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卡文迪許測出引力常量G的數值的作用還要大。有了這套理論,物理學家便可以用它們研究基本粒子。但是任何理論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誤,標準模型理論也是如此。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通過以下十個問答,希望能讓你對「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了解深入一步。  1、什麼是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是一個描述物質世界的基本構成(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論,於20世紀60至70年代在弱電統一理論以及量子色動力學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起來。
  • 尋找萬物的本源: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到底是幹嘛的?
    其實這在經典物理學是一個很終極的問題,最早給出關於「力」的定義的是牛頓。他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當中,做了大量的定義,第一個是定義了質量,而第二個定義的就是「力」。他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 《周易》隱藏了近代物理學的粒子標準模型?
    近代物理的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到現時為止,幾乎所有對以上三種力的實驗的結果都合乎這套理論的預測。它是目前權威界認可的最科學物理理論。一個是中國古代聖賢創立的「哲學體系」,一個是近代物理學家發現的「科學定律」。可是,兩者之間卻有千絲萬縷的共同點。
  • 第一屆李政道研究所粒子物理暑期學校
    第一屆李政道研究所粒子物理暑期學校將於2020年7月6-11日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舉行,採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向高年級本科生和低年級研究生介紹粒子物理研究的現狀和前沿、展望粒子物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