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圖說:專場專題討論環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聚焦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等領域,這兩天李政道研究所大咖雲集。
-
李政道研究所舉行第4期李政道前沿講壇
6月12日,第4期李政道前沿講壇在閔行校區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舉辦。本次講壇邀請希伯來大學前校長、榮譽退休教授、愛因斯坦檔案學術委員會主席Hanoch Gutfreund擔任主講嘉賓。本次講壇由李政道研究所、解放日報·上觀與李政道圖書館共同舉辦,由我校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李政道研究所粒子分部副主任何紅建主持。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李政道研究所由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呼籲建設,於201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研究所以丹麥玻爾研究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藍本,聚焦粒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量子物理與應用技術等領域,旨在提升中國在基礎物理及相關前沿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效果圖。
-
李政道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Chikuma Kato出任ATLAS國際合作組希格斯物理組物理驗證項目負責人
ATLAS國際合作組擁有著全世界約38個國家182個研究機構約5500名合作組成員,物理文章署名作者約3000人,其中參與希格斯物理相關研究課題的合作組國際成員超過千人。Chikuma Kato博士將為ATLAS所有與質量起源粒子希格斯相關的物理分析課題提供全面的物理模擬驗證、數據分析格式與框架開發的技術支持與維護,該工作對保證目前基於ATLAS實驗二期完整數據的希格斯物理分析的順利完成及相關文章的最終發表至關重要。這也是首次由ATLAS中國組成員出任希格斯組物理驗證項目負責人。
-
上海市長應勇視察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李政道研究所建設
李政道研究所:打造對標玻爾研究所的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 李政道研究所建設源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建言,在中國建立對標玻爾研究所的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在國家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政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建設的李政道研究所在2016年11月掛牌成立。
-
李政道研究所舉辦第十三屆江門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大會
實驗的開展將培養一支國際領先的科研團隊,使我國的粒子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並帶動國內諸如新型建築、化工工業、特種材料、特種分析測試儀器、光敏探測、微電子等相關高科技企業的核心技術創新,為實現科技強國戰略做出重要貢獻。
-
粒子物理學界「三劍客」齊聚李政道圖書館 謝耳朵原型也是諾獎得主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滬召開之際,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的李政道圖書館今天也很熱鬧,一場超級大牛物理學家相聚的朋友圈「聚會」在此進行,提出GIM機制的「三劍客」到齊了,共同紀念這一弱相互作用基石模型發現50周年,討論當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下一步突破。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
10月18-19日,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加強李政道研究所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所和大學的先進經驗,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學術評估和戰略性諮詢,支持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維爾切克:做科研離不開家庭的滋養
東方網記者解敏10月30日報導:在今天開幕的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上,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分享了他對人才培養、科研機構如何開展高質量研究的觀點。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 李政道研究所是在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呼籲下開始籌建的。2016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該所參照丹麥玻爾研究院、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建設,引入全球頂尖的科學家。
-
李政道研究所預計明年1月結構封頂 8月竣工
整幢實驗樓被分割成22間大小不一的實驗室,其中,暗物質與中微子、實驗室天體物理、拓撲超導量子計算是目前重點建設的三大實驗平臺。 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吳旦告訴記者,這三大實驗平臺對世界頂尖物理學家頗具吸引力。
-
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雲做客第150期大師講壇
5月14日晚,大師講壇迎來第150期活動,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給廣大師生與全球網友帶來了「第三類量子——任意子」(Quanta of the Third Kind: Anyons)的科普報告。本次大師講壇由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顧威教授主持。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
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常常被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概念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揭曉
作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它常常被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概念進行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電子自旋永不停止,這使電子變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樣的磁鐵。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
-
學校領導會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
學校領導會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 2020-09-2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暑期夏令營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前身系國際著名科學家吳仲華院士1956年創立的中國科學院動力研究室。目前,已建設成為應用基礎與應用發展研究有機結合的戰略高技術基地型研究所,主要從事能源、動力和環境等領域的研究,內容涉及工程熱力學、內流氣動熱力學、燃燒學、傳熱傳質學等學科。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研討會
1月4日,李政道研究所在200號會議室舉行交流會議,研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會議邀請了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李所粒子分部副主任劉江來,物理與天文學院天文系教授張駿和李所量子分部博士後研究員鄒海源開展申報經驗介紹,全所共有50餘名科研人員現場或線上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葛韶鋒團隊提出宇宙遺蹟中微子的手徵振蕩...
中微子振蕩是超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第一個新物理現象,已經得到大量實驗的明確驗證。在標準模型中,中微子只有左手分量,無法擁有可重整的質量項;而中微子振蕩的存在,說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而且三個中微子的質量非簡併。這意味著必然存在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以解釋中微子振蕩,這為粒子物理的研究指明了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
學校領導會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院士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王貽芳來蘭州大學訪問。嚴純華對王貽芳院士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王貽芳院士長期關注關心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及粒子物理學科的發展表示感謝
-
...材料量子設計和量子物理研究生暑期學校在我校微尺度國家實驗室...
7月13日上午,由我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承辦的2009年全國功能材料量子設計和量子物理研究生暑期學校開班儀式在我校理化大樓東三學術會議廳舉行。來自物理、材料和化學等相關學科領域的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青年學者及青年教師140餘人參加了開班儀式。自此,為期三周的該暑期學校正式拉開了帷幕。
-
第二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暑期學校在中國科大舉行
7月10日上午,第二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暑期學校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拉開帷幕。中國科大副校長楊金龍教授、地球化學專業主任倪懷瑋教授、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張兆峰研究員、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何永勝副教授及中國科大地空學院黃方教授和肖益林教授等領導和授課老師出席開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