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當時的國王讓人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他又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可問題是這頂王冠與當初交給金匠的一樣重,誰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沒有搗鬼。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冥思苦想,他起初嘗試了很多想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他坐進澡盆,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覺身體被輕輕地託起,他恍然大悟,運用浮力原理解決了問題。不管是科學家還是一般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把難題放在一邊,放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一現象。心理學家將其稱為「醞釀效應」。
為什麼一葉蔽目不見泰山了呢,
就是因為自己所處的角度不對,
思維方式也出了問題,
桎梏了自己的思想。
//////////////////////
所謂醞釀效應,又稱為直覺思維,是指反覆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由於某種機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現了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有時,我們會對一個難題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直到我們拋開面前的問題去做其他的事情時,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卻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忍不住發出類似阿基米德的驚嘆。這時,「醞釀效應」就綻開了「思維之花」,結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詩詞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這一心理的寫照。
醞釀效應
心理學家認為,醞釀過程中,存在潛在的意識層面推理,儲存在記憶裡的相關信息在潛意識裡組合,人們之所以在休息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個體前面不正確的、導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創造性的思維狀態。因此,可以認為,醞釀效應打破了解決問題不恰當思路的定勢,從而促進了新思路的產生。所以,如果你面臨一個難題,不妨先把它放在一邊,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許答案真的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