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新聞看不懂沒關係,知道厲害就行了

2020-11-17 吉林日報

王兵教授解釋「哈密爾頓-田」猜想的大致原理

「著名學者弗裡曼·戴森說,有些數學家是鳥,有些是青蛙。飛鳥可以俯瞰延伸至遙遠地平線的數學遠景,青蛙則樂於深入探討特定問題的細節。至於我們,就像是池塘邊碰巧發現美麗花朵的青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取得重大突破,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他們到底證明了什麼?


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不到10人」


「確認過眼神,我是看不懂的人。」對於兩位數學家取得的重大突破,網友的態度真實而可愛。


學術界有人說,這篇長達123頁的論文,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估計「不到10人」。


有科普作家說,「這是最難進行的一次科普。」那麼,他們到底證明了什麼?


「我們在沙灘上看到的鵝卵石大多是圓潤的,它一開始可能有稜有角,但隨著時空流轉、潮起潮落,形狀會越來越接近完美、標準。然而即便再完美的演化,鵝卵石也可能包含一些異變之處,幾何上稱為『奇點』。簡單來說,『哈密爾頓-田』猜想即猜測大多數地方都是完美的,而『奇點』的大小是可控的,被限制在一個低維空間。」陳秀雄說,他和王兵,就是在數學上嚴格證明了這個猜想,並以此為基礎證明了分析領域的「偏零階估計」猜想。


為啥要證明這倆「猜想」?


把自然現象用數學工具做了證明


數學猜想,是關於某個自然現象或理論的猜測、假設,如果被數學方法證明為正確的,就成為定理;證明為錯誤的則拋棄。


「提出猜想——證明或證偽,再提出猜想——再證明或證偽……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數學發展的路徑。」王兵說,「這也是人類對自然認知不斷加深的過程。」


微分幾何學是研究空間幾何的學問,在這個領域,出現過歐拉、高斯、黎曼等偉大的名字。大到宇宙膨脹,小到熱脹冷縮,諸多自然現象都可以歸結到空間演化。「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提出於20世紀90年代,屬於數學界的核心猜想。


「鵝卵石會越變越完美,幾何結構會變成一個期待的形狀。我們把自然現象用數學工具做了證明。」陳秀雄說。


這兩個猜想有什麼用?


「可能100年後才有用」


「這兩個猜想有什麼用?」在一些網站上,這是個熱點話題。有學術界網友認為,應該更長遠地看待這個問題,現在前沿的數學成果,「可能100年後才有用」。


「跟隨自己的內心,好奇心驅動我們的研究。」陳秀雄說,基礎研究一般不直接著眼於應用,但社會發展證明了基礎研究的作用。


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等都依賴微分幾何作為數學基礎。


對人工智慧、機器人、VR(虛擬實境)等現代技術,微分幾何同樣不可或缺。比如電影、遊戲特效依靠計算機圖形學,微分幾何學就是其基礎。


「人工智慧是對真實世界的有效逼近。比如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把前20年所有的車禍信息都錄入資料庫,但世界是向前發展的,如何應對並避開新情況下的車禍?」陳秀雄說,這個問題或許可以用微分幾何的思想解決,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車禍進行「猜想」,從而提前規避。


一塊註定難啃的「骨頭」


「要說好在哪裡,說不出來……我就是著迷」


研究猜想用了5年,論文篇幅長達123頁,發表出來又花了6年……相比猜想本身,這些數字背後的故事同樣引人遐思。


11年前,當27歲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王兵提出主攻「哈密爾頓-田」猜想時,他的導師陳秀雄吃了一驚。3年的博士後,做出科研成果才能申請正式教職。但以這個猜想的難度,3年幾無可能,甚至可能會被「卡住」「迷失」,毀掉學術生涯。


「導師擔心我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王兵說,也想先做點容易的研究,但發現做不到,「做別的什麼都沉不下來,茶不思、飯不想,成天想著這個事。」


數學之美讓來自中科大少年班的王兵痴迷,這已非一天兩天。2003年,俄羅斯學者格裡高裡·佩雷爾曼歷經8年,證明了著名的龐加萊猜想。


「要說好在哪裡,說不出來,就像王維的詩,你能說清楚美在哪裡?我就是著迷。」王兵說,佩雷爾曼突破的更大意義在於,打開了一個宏大瑰麗的科研「寶藏」入口,讓全球的青年數學粉絲為之痴狂。


黑屋子裡找「路」


「好的數學一定是發自內心的,你很喜歡,相信它是對的」


整整啃了兩年,王兵讀懂了佩雷爾曼的3篇雄文,還發現了其中一個錯漏,佩雷爾曼很快回信表示認可。


但「哈密爾頓-田」猜想之難遠超想像。「2012年3月我在夏威夷開會,看著窗外美景,忽然想起來,我們的論證有個漏洞。這意味著幹了兩年多的研究要推倒重來,寫了五十多頁的論文要從零開始。」王兵說,這種大錯誤犯過兩次,小的不計其數。


「證明未知的猜想,就像在一個方圓1平方公裡的黑屋子裡找路,沒有任何光亮,但你要在1個小時內找到唯一一扇能出去的門。」陳秀雄說,最有效的方式是朝著一個方向走,但人往往走了不久就開始嘀咕:萬一方向不對呢?


「所以,好的數學一定是發自內心的,你很喜歡,相信它是對的。」研究了30多年數學的陳秀雄說。


差點被搶走的成果


11年的證明和解釋,終於塵埃落定


2014年初夏,歷經5年苦鬥,他們終於完成了猜想的證明,並將成果預印本張貼到學術網站,引起行業內不小的震動。


為了將證明完整呈現,王兵將論文投稿到一家知名數學期刊,不料卻開啟了另一段長徵。猜想證明中有很多新概念、新方法,這家期刊的匿名審稿人不斷提出疑問,他們就不斷回復解釋。兩年間,回復多達十幾次,回復內容累積近200頁,比原文還長。就在他們以為都解釋清楚了,卻收到了拒稿信,審稿人含糊地表示,仍對部分解釋不滿意。


但同時,學術網站上卻出現了另一篇立意相近、結構類似的論文。作者是一名歐洲人,他的論文架構基於陳秀雄、王兵論文的關鍵想法,卻宣稱自己證明了「哈密爾頓-田」猜想。


多年成果可能會被搶走,陳秀雄和王兵將文章分成兩部分,分別投稿給不同的學術雜誌,都在2017年年底被接受。由於雜誌排期原因,2017年和今年,他們103頁的論文前半部分和123頁的後半部分,分別得以發表。


而那位歐洲學者在正式發表的論文中,也明確註明陳秀雄、王兵已經先行證明了「哈密爾頓-田」猜想。至此,爭議塵埃落定。


此時,距離他們啟動研究,已過去了11年。


關鍵詞——回國


創辦的「討論班」,成數學愛好者的天堂


走進王兵的辦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大黑板,幾乎佔據縱向一面牆。「我還嫌不夠大,寫幾步就沒地方了。」在王兵看來,數學是長跑是積累,「不寫在黑板上,想的東西可能是錯的。」


2018年,已在美國獲得終身教職的王兵與夫人一起回國,一是為了「歸屬感」,二是因為「這裡有最好的學生」。


在正常教學之外,王兵創辦了一個「討論班」,每周一三開課,20多個學生中部分來自本校,更多是天南海北慕名而來的「數學門徒」。


21歲的徐鈺倫是來自復旦大學數學系的「學霸」,4個月前來到合肥,租住在中科大學校旁的一間公寓。


一間教室、一塊黑板,每次圍繞一篇論文,一人上臺講,大家臺下聽。徐鈺倫說,當學生在臺上講不下去了,王兵就會從凳子上「跳」到講臺上,拿起粉筆與大家一起向下推導。「大家歡笑著討論數學,非常純淨。我覺得,這就是數學愛好者的天堂。」


來自遼寧的一位中科院博士生說,當讀懂一篇論文、解決一個難題,有些洋洋得意,王老師會告訴他,「提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數學的邊界是越來越大的」。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21歲的趙新銳說,自己在討論班上記得最清楚的,是導師引用《道德經》裡的這段話,「這是數學研究的境界和旨趣所在。」


關鍵詞——傳承


留下新的「鵝卵石」,是指向未來的路標


「現在的學生,比我當年在中科大讀書時的水平高得多,一些本科生已經達到了國外名校研究生水平。」王兵說,數學強調一代代人的積累,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大學、一個國家的事,他看好中國數學的前景。


對證明猜想所引起的巨大社會反響,陳秀雄和王兵都「出乎意料」。「我很高興,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研究基礎學科,不僅是數學,還有物理、化學……基礎性的工作需要有人做。」陳秀雄說。


「論文發表以後,我收到很多郵件,大多是要論文,不少人表達對數學的仰慕,還有人自稱是『被金融耽誤的數學愛好者』。」王兵說,中國日漸強大,需要更多優秀的年輕人進來,夯實國家的數學之基。


在佩雷爾曼證明龐加萊猜想的論文中,留下了一段話:下一步,準備研究「哈密爾頓-田」猜想。


「這個指引,是我們研究這一猜想的原因。」王兵說,如果證明「哈密爾頓-田」猜想是尋找「最完美的鵝卵石」,在他倆那篇論文和以後的其他論文中,他們也留下了新的方向、新的線索。如同新的「鵝卵石」,這是數學界的傳承,也是指向未來的路標。

來源:新華社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趙樹凱

相關焦點

  • 【發現】99%的人都不知道,微信的圖片翻譯功能如此強大…
    拍照後翻譯結果如下:不過沒關係,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中英互譯功能就已經很夠用了!以後,網上買進口產品看不懂全英文的說明書,掃一掃就行;出國旅遊,看不懂英文指示牌或者菜單,掃一掃就行;看英文書有閱讀困難的時候,掃一掃就行;哪怕你一點英文也不懂,也可以用它來裝逼了…只要字體夠清晰,圖片不要太花,基本上都可以識別出來,我問了一圈我的好友,全都不知道微信有這個隱藏功能,所以我擅自猜測99%的人也不知道了,順便標題黨了下哈
  • 看完這三條我終於懂了
    看完這三條我終於懂了 每次當我們發布一些正能量的文章以及光伏發電站的好處時,往往就有一些人站出來說, 「你們都是騙子」 「光伏就是個騙子」 這不禁讓人疑問,思考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 都不重要,比這條裙子厲害一萬倍的在此!
    @貓唄:我給我媽微信說你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我媽秒回買了就跟我脫離母女關係。@冰風信獸: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第一次看的時候是白金,過了一會兒再刷屏的時候就變成了藍黑!!!其實,以上都不算什麼,視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接下來這個視頻看完,估計你都覺得自己瞎了。最好是在有wifi的地方打開,沒有也沒關係,反正關注我們的都是壕。
  • 30多年前2萬買的一塊石頭,大家知道這是啥?懂行的進
    求助網友原文是這樣的:這是我父親30多年前從一個刻章的人手中買了一塊石頭,當時這塊石頭好像是一克20元總價2萬元,事情過去這麼如年這次漲洪水發現這塊石頭,父親去世20多年了,這塊石頭到底是啥寶,希望懂行的人給我一個見意(錯別字咱先不管了)。
  • 為何到7點整全國電臺都播《新聞聯播》?看完瞬間秒懂!
    嗨嘍,大家好,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相信大家也是抱著非常歡快的心情,來到小編的這篇文章中吧,哈哈哈,小編也非常的開心,不知大家是否已經關注小編了呢?如果沒有關注的話,趕緊走一波吧。好啦,那就讓咱們進入今天的主題:為何到7點整全國電臺都播《新聞聯播》?看完瞬間秒懂!
  • 這是一部看不懂但總感覺很厲害的電影,安德烈自傳電影《鏡子》
    這是一部看不懂但總感覺很厲害的電影,安德烈自傳電影《鏡子》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帶大家看一部高大上的藝術電影,來自世界級的藝術電影大師執導的自傳體電影《鏡子》。說實話小編自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並沒有看懂,完全是電影中令人驚豔的美如畫的攝影吸引小編看到最後。但這部《鏡子》作為影史中頗具地位的藝術片,其在內容上的質量也屬上上乘。現在小編就來大大家看看這部看不懂,卻感覺很藝術很厲害的經典藝術片。《鏡子》的導演安德烈·伊萬諾沃在影史中具有殿堂級的地位,他的父親是著名詩人塔可夫斯基。
  • 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到底有多厲害?看這條魚的下場,你就明白了!
    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到底有多厲害?看這條魚的下場,你就明白了!液氮是液態的二氧化碳,它的溫度是達到零下196攝氏度,那麼溫度極低的液氮和魚相遇後,又會發生什麼呢?緊接著老外將魚快速的放在溫水中,等待了半小時可以看到魚奇蹟般地活了過來,竟然還能夠在水中自由的遊來遊去,這不另一位男子也準備拿小龍蝦做實驗,於是馬不停蹄地將它放在液氮中。
  • 外界質疑小外援 尤納斯:我看不懂中文不評價
    賽前在接受採訪時,廣東男籃主帥尤納斯也回應了外界對於小外援埃得溫·傑克遜的質疑,尤納斯表示自己看不懂中文,因此也不會對此過多評價。上一場比賽,廣東隊在客場意外輸給了缺少一個外援的北控隊。當被問及這場失利是否讓球隊肩上的壓力更大時,尤納斯說:「我們覺得壓力在我們身上,我覺得對於雙方來說壓力都是一樣的。
  • 「業餘數學家之王」這是一個你不需要懂數學,就能看懂的數學故事
    首先,不要因為這是數學有關的文章就跳過去,這是歷史。一個關於數學的歷史,有趣的的歷史。這期文章的主人公費馬,是一個17世紀的公務員,他真的是一個公務員,不是數學家。那他當時是怎麼和數學產生交集的呢?(當整數n>2時,關於x、y、z、的方程X+y=z沒有整數解)很簡單吧,一讀就懂了吧。不懂也沒關係,我們只需要知道它是一個定理就好了。就這樣的一個定理,讓後世的數學家整整解了幾百年。可氣的是這個定理是費馬在讀書時,隨手寫在旁邊書旁邊的空白處寫下。而且在下面他還加了一句話大意是:關於此,我確信已經找到了一個極佳的證明,但是書的空白太窄寫不下了!
  • 這條微信,不徒步也得看!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9年5月18、19日第十七屆大連國際徒步大會將正式「走起」徒步大會起點交通限行措施公交、地鐵調整信息最全出行攻略……都在這條微信裡第十七屆大連國際徒步大會封站期間乘客不進、不出。
  • 新聞聯播都看不懂了?那是因為你沒讀這本書
    當新聞聯播的主播略帶興奮的播報關於「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時候,你是否也和主播一樣的興奮、激動,為我國的科學家而感到自豪!然而興奮不過三秒,許多人腦中開始出現各種問號「?」衛星我們都知道,在軌運行高中物理也學過,可是「量子通信」是個啥?「量子衛星」和普通衛星有什麼區別?這和之前上了熱搜的「量子速讀」有啥關係?和傳說中的「量子力學」是一回事嗎?真是焦頭爛額啊!這麼高深的物理知識誰來給我普及一下?
  • 你不知道6條不知道的法律冷知識
    提到法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枯燥、乏味、看不懂...那麼多的法條,一有問題的時候,感覺查都要查很久。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一定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別看法律總是條條框框,看起來冷冷冰冰,其實也是有溫度的。
  • 「小姐姐整理一下床上吧,東西都露出來了,懂的都懂」哈哈哈哈哈
    「小姐姐整理一下床上吧,東西都露出來了,懂的都懂」哈哈哈哈哈2.現在很多人在旅遊的同時應該也是喜歡拍美照分享的吧?而且為了呈現更美的時刻,網友們也是腦洞大開,比如說這位妹子拍照思路也是十分驚奇的了!哈哈,原本挺唯美的畫面差點整成了案發現場。
  • 中國科學家解開這兩道世界數學難題!網友:不明覺厲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Chinadaily_Mobile) 近日,兩位中國數學家火了。在被廣泛報導後,該論文成為這一刊物過去七天中下載量最多的論文,熱度居高不下。
  • 馬斯克的物理作業堪稱外星文,網友:看不懂
    如今已經到了2020年,埃隆·馬斯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厲害的企業家,他所創立的公司將會在未來很大程度地改變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這樣一個令世人驚嘆的企業大佬,他上學時候的作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近日,馬斯克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言論:「我曾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竟然是費米實驗室的老大,我竟然現在才知道
  • 一看就懂!辨別PSP原裝和組裝電池詳盡教程
    不排除以後出現Made in China的組裝電池,不過這不是鑑定電池的主要標準,就和PS2的手柄一樣,細節方面,組裝電池畢竟不能仿製的和原裝電池一樣。2H2」那行字了吧?刻上去的,擦不掉哦,這個是假的,真的上面沒這個東西。我在打開港版,臺版,日版等型號的機器電池以後發現,除了組裝電,原裝電是沒有這行字的,orz,不知道造電池的這家怎麼想的,估計是JS為了自己知道哪個是組裝電池做的標記吧。這樣以來,只要有這種標記的,一定是假的了,確定一定以及肯定。不過我們不排除今後它們造出沒有這種標籤的電池來,所以這個東西知道就好。
  • 看不懂沒關係,知道厲害就行了:中科大倆教授11年解了兩道數學難題
    學術界有人說,這篇長達123頁的論文,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估計「不到10人」。「確認過眼神,我是看不懂的人。」網友的態度真實而可愛。有科普作家說,「這是最難進行的一次科普。」那麼,他們到底證明了什麼?「我們在沙灘上看到的鵝卵石大多是圓潤的,它一開始可能有稜有角,但隨著時空流轉、潮起潮落,形狀會越來越接近完美、標準。
  • 看不懂沒關係,知道厲害就行了:中科大倆教授11年解了兩道數學難題
    學術界有人說,這篇長達123頁的論文,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估計「不到10人」。「確認過眼神,我是看不懂的人。」網友的態度真實而可愛。有科普作家說,「這是最難進行的一次科普。」那麼,他們到底證明了什麼?王兵說,也想先做點容易的研究,但發現做不到,「做別的什麼都沉不下來,茶不思、飯不想,成天想著這個事。」數學之美讓來自中科大少年班的王兵痴迷,這已非一天兩天。2003年,俄羅斯學者格裡高裡·佩雷爾曼歷經8年,證明了著名的龐加萊猜想。「要說好在哪裡,說不出來,就像王維的詩,你能說清楚美在哪裡?我就是著迷。」
  • 通過早期孕囊形狀看男女真準,據說95%的媽媽都中了
    在看之前,你必須要有:1、僅限8周之前的B超單孕囊要看早期形狀,40-50天左右是最準的,如果是9周以後的數據準確性就很低了,媽媽們快翻翻早期的B超單。2、需要有孕囊的3個邊長數據很多媽媽的B超單上只有兩個數據,比如4.0cm*2.6cm,這只是橫截面的數據,不能用來看男女,很多媽媽看錯就是這個原因。
  • 爆笑笑話幽默段子圖片:不看不知道,這都是成精的動物啊!
    話說,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他們的智商也十分的高超,有些真的不讓人不得不佩服,現在小編就在網上找了一些動物們搞笑的那些事,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它們都是成精的動物。也希望大家都好好的關愛這些小動物們,確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搞笑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