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何時回」與「打不打」——新華社在臺記者遭遇的「年度之問」

2021-01-07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題:「何時回」與「打不打」——新華社在臺記者遭遇的「年度之問」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

2020年,我始料未及地在臺灣駐點工作了整整一年。留臺日久,我和駐臺同事越來越頻繁地被問及兩個問題。

與大陸親友隔海交流時,被問到最多的就是:什麼時候回?

君問歸期未有期。我的回答都是:回不去。

為何回不去?表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實是民進黨當局以疫情為藉口,阻撓限制包括新聞交流在內的兩岸正常往來。

2020年2月初,臺方以疫情為由宣布自2月6日起禁止大陸籍人員入境,導致本應於當月下旬「接棒」的下批駐點記者無法赴臺。原本每次在臺駐點採訪連續停留不得超過3個月,現在被迫一再延期,迄今已逾13個月。

如果說臺方起初出臺禁令是基於防疫考量,尚可自圓其說,那麼,大陸疫情防控早已取得重大成果,經濟社會運行逐漸恢復常態,民進黨當局至今仍不開放大陸專業人員入境,則顯然是出於政治算計。

其實,2020年初至歲末,除「獨禁」大陸外,臺灣方面並無禁止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專業人員入臺交流。如此赤裸裸的「雙重標準」不斷受到島內輿論撻伐,但民進黨當局卻始終置若罔聞,不為所動。

政治算計遠不止阻礙兩岸專業交流這一樁。一年來,禁止口罩出口大陸、禁止兩岸婚姻家庭孩童回臺、禁止陸生返校、查禁講述大陸抗疫的兒童繪本、排拒大陸疫苗……凡此種種,族繁不及備載。用「反中」意識形態作祟評價之,當屬客觀公允。

大陸親友不斷詢問歸期,除了思念,還有一份牽掛與擔憂。「注意安全」是過去這一年我收到來自長輩、親友、同事最多的叮嚀。

常被問到的第二個問題,主要來自臺灣同胞:你覺得兩岸會打起來嗎?

提出這個宏觀而重大問題的,有相識多年的臺灣朋友,有見面不足半小時的臺灣同行,還有路邊食肆老闆。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你們「撤回」大陸前告知一聲,我們也好買機票撤離。

他們的發問,一開始讓我措手不及,不知如何作答。被問的次數多了,我的回答多半是「這得看臺灣」。

兩岸之間發生衝突,要看可能引發衝突的根源。

從抹黑攻擊大陸到「倚美抗中」,從打壓島內從事兩岸交流的團體和人士到頻頻向美軍購,從插手香港事務到各種意圖「修憲」「正名」鬧劇,民進黨當局和「獨派」勢力這一年的「反中」衝撞言行,持續加劇著臺海緊張動蕩。島內有專家認為,2020年是過去40年來兩岸關係最嚴峻的一年。

也因此,臺灣百姓愈加擔心民進黨當局的莽撞行為引來兩岸「擦槍走火」,以至於9月份島內某地凌晨突然出現密集閃電雷鳴時,不少網友驚呼「以為解放軍打過來了」,趕緊上網發文詢問。據臺灣媒體報導,10月,臺灣南部有公務人員用餐閒聊時談起:「中共哪天真打過來怎麼辦?」有在場者回答:「那就投降啊!」結果閒聊人員被上級部門約談。消息曝光引發民意反彈後,相關人員稱,約談不是要懲處,而是「提醒他們」。

在「提醒」別人之前,民進黨當局其實應反躬自問:對比前些年兩岸交流合作的榮景,民進黨對臺灣民眾承諾的「維持現狀」為何已成明日黃花?這一年為何讓人們如同驚弓之鳥?

降低民眾對安全的擔憂,當是負責任執政者的應有作為。臺灣民眾對於「兩岸會不會打」的憂慮,值得民進黨執政者三思。

這一年,島內關心兩岸關係走向的人們反覆呼籲民進黨不要充當美國「反中」馬前卒,應儘快回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軌,用不同方式表達對「兩岸關係回不去」的深切憂慮。

作為長年跑「兩岸線」的記者,我們對當下的兩岸關係自然也不免憂心。這一年身在島內,我們時常安慰臺灣朋友:向前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世間萬物從來「回不去」,只會向前走,兩岸關係亦然。幾十年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幾經風雨,2020年或許有些特殊,但仍只是歷史大坐標系上的一個點。時代大潮浩蕩向前,一時亂流逆流終將成為泡沫。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兩岸關係走向的大勢無比清晰。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對未來更美好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追求中,兩岸同胞定會共享屬於全體中國人的繁華、尊嚴與榮耀。(完)

相關焦點

  • 原神無相之風打不死回血怎麼辦
    原神無相之風打不死回血怎麼辦,這個怪物在削減刀一定的血量之後會進入無敵模式,然後過段時間就半血了,這個要如何處理呢,一起來看看本期攻略,和大家講一下這個無相之風打不死並且無限回血問題的處理方法,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本期攻略,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 十問:如何答好勝戰之問?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之初,習主席提出:「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 一番話,振聾發聵。三個「能不能」的勝戰之問,縈繞在習主席心頭,也警醒著三軍將士。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有與之匹配的軍事力量。
  • 「海水稻好不好吃?」新華社記者馬上就回答了,很快啊!
    「海水稻好不好吃?」「恐龍足跡怎麼保存的?」……近期大事兒不少網友與新華社記者們聊出了小火花>新華社記者許楊希望了解更多現場的情況到底好吃不新華社記者陳凱姿馬上回答了可能一看他這臉型就懷疑是資深「吃貨」
  • 「新華社天宮二號電」是這樣煉成的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
    她暗自感慨:這可能是十幾年記者生涯裡做過的唯一一次可以吸引家裡小朋友參與互動的報導。    是新媒體的發展讓媒體人與受眾的互動如此「零距離」,更是媒體融合的洶湧大潮讓新華社這樣的媒體奮起直追、不落人後,在這次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報導中,引領了全媒體報導的潮流。    從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我們宣布《厲害了!
  • 西安女孩發視頻帶節奏企圖引導輿論指責陝西臺記者,卻打了自己臉
    視頻一開始,女孩就在視頻裡指責記者打了她,並且把她的傘打折了。視頻裡女記者要求女孩報警,讓警方來看看到底誰打了你。面對女孩的指責,女記者非常憤怒,質問女孩說:誰打你了,誰罵你了?而女孩則反問沒打我,我的傘怎麼折的?
  • 特稿:「拍攝」黑洞照片的功臣「相機」為何在智利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特稿:「拍攝」黑洞照片的功臣「相機」為何在智利  新華社記者黨琦 王沛  近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由計算機處理天文望遠鏡所獲數據而得到的圖像)轟動世界。但少有人知道,「拍攝」黑洞照片的大功臣「相機」——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是什麼樣子,它所在的智利為何是國際天文學界公認的天文觀測絕佳之地。  如今世界各國都將大型望遠鏡建在智利。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中心文特峰觀測臺站也正在那裡建設,未來可能在大型的天文國際合作中為中國增光添彩。
  • 夢幻西遊:擁有不死之身的大唐,自動回血1700,堪稱打圖永動機!
    在夢幻西遊中,遊戲單人玩法五花八門,其中打寶圖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單人玩法,同時也是最簡單的遊戲賺錢方式。無論是新手玩家還是老玩家,只要你的角色等級不是很低,那麼都可以去領取打寶圖任務賺錢。而在夢幻西遊那麼多個門派中,大唐官府門派一直被稱為打圖門派。因大唐技能橫掃千軍可以一回合殺死強盜,所以大家都喜歡用大唐來打圖。
  • 不打「膨大劑」 巧打「錯峰」牌——「中國南方吐魯番」興安縣果農...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新華社南寧6月23日電(記者王念、董振國、唐榮桂)連片的葡萄大棚蔚為壯觀,葡萄架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果實,村民們在果園裡忙著打理枝葉……近日,有「中國南方吐魯番」之稱的廣西興安縣15萬畝葡萄豐收在望。  「再過一個來月,這些葡萄就能上市了。」
  • 新冠病毒疫苗兩針怎樣打最有效?多久能產生抗體?保護期如何...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題:新冠病毒疫苗兩針怎樣打最有效?多久能產生抗體?保護期如何?——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詳解疫苗接種焦點問題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去年12月15日以來,我國正式開展了重點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一個月來,在最新接種的人群中有無嚴重不良反應?兩針之間,間隔多久最有效?幾天能產生抗體?保護期如何?
  • 德國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心靈感應打字機
    德國科學家已經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心靈感應打字機」,它能根據使用者所想打出字來。雖然現在用這臺機器打字速度還很慢,但科學家相信,有朝一日其速度將能夠趕上甚至超過普通打字,從而給辦公方式帶來一場革命。
  • 中國記協官員:10年前打記者的多 現在抓的多
    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杜峰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新快報》與中聯重科的糾紛,源於「對方對我們長期的嚴重失實報導」。在看到這些「不實報導」後,針對對方不實地採訪、不求證的態度,中聯重科一位高層負責人曾在2013年6月專門帶隊前往新快報社溝通,希望澄清事實、停止不實報導,但未果。中聯重科也發過公告作出澄清,但對方依然連續進行「不實報導」。
  • 換輪胎後胎壓該打多少,統一打2.5bar真的沒問題?
    輪胎一律打2.5bar,單純是為了偷懶? 人們最先聯想到的便是「偷懶」!也無怪乎車主們會生出這種想法,一家汽修店每天進店的車輛少則十數臺,多則數十臺,各種品牌、車型囊括其中,莫說是技師們很多車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車輛的標準胎壓究竟是多少。
  • 新冠疫苗打不打?怎麼打?去哪兒打...接種三十問,為你答疑解惑→
    新冠疫苗有必要打嗎?怎麼打?去哪兒打?有哪些接種禁忌?......新冠疫苗三十問為你答疑解惑↓↓↓1、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哪些?3、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去哪兒打?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都是在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准的接種單位進行。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重點對象比較集中的部門或企業,當地也會根據情況設立一些臨時接種單位。
  • 新華社記者回憶當年採訪陳景潤:怕退休後生活困難
    出於一名新華社記者的責任心和對那個年代科學家不幸遭遇的同情,我把了解到的情況寫成幾篇內參,這引起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使陳景潤終於得以治療。在長期交往中,我和陳景潤結下了誠摯的友誼,知道了陳景潤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鐵道部就動車甬溫線事故情況答新華社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鐵道部有關負責人29日就甬溫線「7·23」事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鐵路部門下一階段如何處置這起事故?
  • 臺退役中將:整個臺灣都在解放軍火箭炮射程內,真打起來美國絕對不...
    據媒體報導,臺退役陸軍中將、前中國國民黨「立委」帥化民表示,過去兩蔣時代留下的軍方基礎很紮實,以前師對抗、旅測驗、營測驗,訓練一年到頭沒有停過,那時候的軍隊能打;打靶上面要蓋涼蓆,下面要鋪墊子,因為兵怕熱,這個部隊能打嗎?
  • 《原神》無相之風最後回血攻略 無相之風最後階段怎麼打
    導 讀 無相之風使我們在原神裡面需要應對的一個世界boss,和其他的元素屬性boss一樣,也是有一個最後的自己專屬的回血階段,最後這個回血的階段很多初見的玩家在裡面就不知道怎麼處理了
  • 新華社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漢首發
    12月28日,《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一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首發,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共同為新書首發揭幕。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和新聞媒體領導、專家紛紛為該書評論和點讚。
  • 「媽媽是去打怪獸!」
    「媽媽,你能不能不去上班,陪我過年?」「寶貝兒,媽媽要去打怪獸,保護地球!」這是今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張凌源和兒子的對話。而且進去後就要長時間在醫院,回不了家。我叮囑他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這是我最放不下的。家裡平安無事,我才能安心工作。」張凌源說。大年三十去「打怪獸」誰也沒想到,大年三十晚上,就在張凌源和家人一起團圓守歲的時候,醫院通知張凌源立即回到醫院準備戰鬥。
  • 解放軍打過來怎麼辦?臺公務員說了句實話,是多數人的心聲
    這個時候,一名調查官隨口問了一句,如果解放軍真的打過來怎麼辦?某一任職的公務人員也隨口說了一句,那就投降啊。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被人檢舉到了民進黨民代趙天麟處,最後相關公務人員被「約談」了,臺灣所謂的「綠色恐怖」可見一斑,一句隨口說的話都能上綱上線到如此地步。事實上,這名臺公務人員說的是大部分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