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語者》:養狗還需心理學—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全球最有知名度的狗心理醫生西澤·米蘭

 

西澤的很多訓練方法來自這一認知,它的基礎是支配理論——如果人類不能維繫權威和支配地位,狗就會試圖成為首領,這是它們產生行為問題的根源。

最近,狂犬病疫苗的話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中國狂犬病死亡人數高居全球前列,這與大量犬只未得到妥善管理、狂犬病疫苗接種率偏低密切相關。這裡的疫苗接種指的是給狗接種疫苗。發達國家就非常重視從源頭杜絕狂犬病。不僅如此,寵物心理治療開始成為一種受人關注的職業,治療師矯正狗的行為,調整狗的心理,從而幫助減少一些犬只攻擊事件的發生。

西澤·米蘭大概是目前全球最有知名度的狗狗心理醫生。自從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了關於他的系列紀錄片《狗語者》,他矯正狗的方法吸引了許許多多養狗人士的關注。國內引進該片後也叫《報告狗班長》,每逢假期,西澤常常出現在鏡頭前。

他的拍攝團隊到過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的新加坡、泰國、中國香港等。每次來到當地,他總會尋找一些問題狗的家庭,並記錄下行為矯正的過程,讓屏幕前的鏟屎官們學習。不僅如此,西澤還在洛杉磯建立了一家大型的狗心理康復中心。

西澤在片中有一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話:沒有有問題的狗,只有有問題的人。狗只是狗,只做主人允許的事情,按主人的暗示行事。

這也是他的核心觀點——狗的問題就是主人的問題。因此,西澤認為,在調教狗的同時,教育主人更為重要。

舉個經常在紀錄片中出現的最簡單的例子,有些狗主人每次牽著狗繩散步時,狗總是走在前面的那個,當它們遇見其他經過的狗時,還會變得緊張不安,甚至發起攻擊。

遇到這類狗,西澤的診斷就是主人沒能成為狗的領袖。他的解釋是,在野外,犬類如果要生存,必須依靠強大、穩定和組織良好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成員要遵守首領制定的規則。同樣,在人與狗的相處中,人應當成為那個冷靜、自信的領導者,讓寵物充分相信、服從自己。

在他看來,狗只有在不相信人類的時候,才會做出出格的行為。西澤教導養狗愛好者給自家的寵物狗制定紀律,以領導者的姿態糾正小狗的不良行為。在此過程中,主人要冷靜、自信、持之以恆。

西澤的很多訓練方法來自這一認知,它的基礎是支配理論。狗的行為模式和狼群的社會行為有聯繫,而狼群內部會圍繞頭領的地位不斷進行權力鬥爭。狗與狼有相似的支配慾,如果人類不能維繫權威和支配地位,狗就會試圖成為首領,這是它們產生行為問題的根源。

不過,這樣的觀點遭到了一些動物行為學專家的批評。他們認為,支配慾是個體之間為了優先獲取資源而建立的關係,但寵物狗的那些行為並不是為了這種訴求。相反,主人的強迫式領導,還可能導致主人與寵物之間的對立關係。

而且,隨著對狗和狼科學研究的深入,人們越發意識到,兩者顯現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狼的行為和社會結構,不可以照搬到狗身上。其實,即便是在狼群中,嚴格的等級關係、頭狼的支配慾都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比如在共同的捕獵活動中,狼並不會以懲罰相威脅來強迫同伴。

目前,一類比較流行的狗矯正方法是正向訓練法,只獎勵狗正確的行為,忽略不正確的行為,不斷地去獎勵,加強狗正確的行為。

但至今,鏟屎官並不能得到完全統一的答案和方法。西澤也表示,他只為客戶提供一種選擇,它並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所謂的服從和領袖,並不是為了讓狗感到恐懼和害怕,而是讓狗感受到主人的堅定、冷靜,以及足夠的愛,從而找到身心的自然平衡和安寧。(朱香

《中國科學報》 (2018-08-03 第5版 文化)

相關焦點

  • 被狂犬病支配的恐懼—新聞—科學網
    據科學網博主、知名狂犬病專家嚴家新估計,中國的恐狂症患者人數至少有數十萬,佔世界第一位。 在恐狂症群體裡,嚴家新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退休前在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從事狂犬病病毒研究20多年,同時做狂犬病諮詢工作也有十多年。2009年,嚴家新在科學網開設博客「獨輪車上的博導」,於是,這裡成為了眾多恐狂症患者諮詢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這個博客的訪問量已經超過800萬。
  • 文明養犬還需各方做好自己本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11月13日,雲南昭通威信縣發布《關於威信縣文明養犬、禁止遛狗的通告》引發爭議.通告明確,縣城城區內禁止遛狗,一旦發現,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縣城市主管部門將根據《昭通市城市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之規定: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第三次聯繫公安機關予以捕殺.
  • 孕婦養狗感染的機率
    懷孕不能養狗。這是謠言!謠言的緣起是犬貓體內有弓形蟲,而孕婦感染弓形蟲後會導致胎兒畸形。有的人信以為真,尤其是長輩,害怕的不得了。如果是真的,國內就沒多少家庭養狗狗了,太可怕了。實際上,良心的媒體已經科學的調查分析,已經排除了養狗會導致弓形蟲的可能。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20121025期,《懷孕之後不能養貓養狗嗎?》在多年以前就告訴我們結果了。狗狗的排洩物是沒有弓形蟲的。所以養狗狗是不可能感染到弓形蟲,唯一的可能是你生吃你家狗狗的肉。
  • 螞蟻大腦也分區—新聞—科學網
    訓練方法與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訓練狗的方法類似:每每收到特定信號,狗就被投餵食物。當向紅蟻展示藍色物體後,研究人員會用含糖液滴去碰它們的觸角。巴甫洛夫的狗形成條件反射後,再收到同樣的信號會流口水,螞蟻也有類似的張嘴動作,這意味著它們「口渴」了。 用來實驗的紅蟻被分成三組,第一組只有右側觸角被碰到,第二組只有左側觸角被碰到,第三組的兩側觸角都會被碰到。
  • 養貓養狗請靠邊站,男子把大白鴨養成了網紅,還出了養鴨寶典!
    導語:養貓養狗請靠邊站,男子把大白鴨養成了網紅,還出了養鴨寶典!有的人喜歡養狗,有的人喜歡養貓。這都沒什麼好稀奇的。但是你知道嗎?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小波人喜歡養冷門的動物,比如說蛇啊,蜥蜴之類的。但是出了農村裡,養鴨是為了賣的。
  • 每日一「典」:養狗要栓繩,傷人要擔責
    每日一「典」:養狗要栓繩,傷人要擔責 2020-11-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鍾南山院士:孕婦最好養貓狗,越早越好
    很多人都以為懷孕不能養狗,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在科學養狗的情況下,狗狗不僅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還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醫生還建議,寵物應該越早養越好,甚至可以在媽媽懷孕之前養,讓小朋友在胎兒階段就可以提早接受「鍛鍊」。
  • 春城夜譚|「文明養狗」,真正要管的不是狗而是人
    也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一時間城市治理「管得了人,治不了狗」的尷尬引發網民吐槽值得深思的是,這背後反映出的城市犬只管理難題:犬患已成為當前城市治理的短板,處理不好極易產生矛盾糾紛,甚至導致極端案件發生。糾紛頻發,犬患成群眾煩心事今年9月6日,一小區發生養犬糾紛。起因是一名女孩被鄰居家的寵物犬咬傷。在達成調解後,雙方再起爭執,其間女孩的家長將小狗摔打致死。而在另一地,兩位鄰居在遛狗時大狗咬了小狗,引得狗主人大打出手,其中一人將另一人咬傷。此類涉犬糾紛日益增多,成了群眾的一大煩心事。
  • 基因工程讓微生物不需吃飯—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還將幾批經過改造的大腸桿菌放入容器中,以便仔細控制這種微生物的飲食。研究小組開始時是用木糖、甲酸鹽和二氧化碳進行餵養。之後,研究人員還穩步減少了微生物可獲得的木糖的數量。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上報告說,這些進化的細菌總共獲得了11種新的基因突變,使它們能夠在不吃其他有機體的情況下生存。
  • 疑似病例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析僅需半小時—新聞—科學網
    為此,該平臺還藉助阿里達摩院的AI算法加持,在序列比對過程中,對算法增加了分布式設計。 據了解,與傳統新冠肺炎的分析檢測,該平臺至少能夠節省8個小時的分析檢測時間,僅需半小時就能將疑似病例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析,可以實現快速精準捕捉變異後的病毒序列,二級結構及三維結構,進而精準檢測變異病毒,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確診速度。
  • 單身的人,適合養狗,還是適合養貓?
    昨天筆者看到有位讀者問到,單身的人,養狗好,還是養貓好。初次思考這個問題時,覺得好像沒有什麼意義,養寵物跟是否單身有什麼關係?但是思考了一會發現,養寵物跟飼主們是否單身,還真有一定關係。單身的飼主養狗會發生什麼?狗每天都需要外出遛彎,所以養狗的飼主們每天遛狗是必修課。並且狗狗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見了同類激動,甚至有些狗狗見了同類以後,會拖著著主人向同類靠攏。
  • 花十幾萬在線養「區塊狗」?與區塊鏈無關,與割韭菜有關
    全文1291字,閱讀約需2.5分鐘 ▲遊戲頁面截圖據報導,在區塊鏈養成類寵物遊戲平臺「華登區塊狗」上,玩家餘田投入15萬元,在上面「搶狗」「養狗」再「賣狗」賺錢,但從8月2日起,他買的狗再也沒有賣出去過。網上被套錢的用戶紛紛抱團取暖,建群維權。這個「華登區塊狗」也被很多網友稱為「龐氏騙局」。
  • 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圖)
    (原標題: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圖))
  • 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實驗心理學之父 英國科學家、科普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亞當·哈特-戴維斯的新書《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精選心理學史上繞不過去的50個裡程碑實驗,按時間順序排列,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實驗、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等等,用每個人都能聽得懂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將實驗精髓呈現出來,幫助心理學小白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學史體系,讓你知道心理學是如何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的。
  • 從新聞心理學的視角看新聞標題中的新聞價值
    本文通過以格式塔心理學中的組織原則和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中的需求層次理論為理論基礎,從受眾心理的角度對近年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的文字消息和文字通訊的標題進行分析,以探索受眾的心理過程,和新聞傳播之路徑。
  • 心理學故事:巴普洛夫和狗
    一隻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博物館不光如此,巴普洛夫對狗的實驗繼續進行著,他發現狗在看到食物前,還沒有進食,就已經分泌了唾液,狗自然地產生了唾液,這是狗的本能反應;第二步,在狗前搖鈴鐺,狗不會產生唾液,狗的正常反應;第三步,在餵食物前,總是給狗搖鈴鐺,狗因為看到食物產生了唾液;第四步,只搖鈴鐺不給食物,狗也產生了唾液。
  • 介紹幾本關於狗的書:愛和信賴—新聞—科學網
    《阿弗小傳》 「在這個自私的世界上,一個人唯一毫不自私的朋友,唯一不拋棄他的朋友,唯一不忘恩負義的朋友,就是他的狗。」1870年美國,因一隻狗的官司由地方法院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終審時,參議員維斯特朗誦了這篇名為《狗的禮讚》的辯護詞,也成為全球養狗愛好者喜愛的經典篇章。 一直以來,有關「狗的禮讚」在許多書中可以看到,也因此有了一些「出名」的狗。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養狗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想養狗的人要牢記,以後用得上
    現在養狗的人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說養狗有很多壞處,那麼如果你也想養一隻狗狗,那就來看看養狗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想養狗的人要牢記,以後用得上。養狗5大好處1、養狗能夠讓你的生活更幸福更快樂,讓你家的人員相處更融洽2、養狗可以增加鍛鍊機會,增強體質,減少過敏機率,提高身體的免疫力3、養狗可以幫助人們疏解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心情更愉快,睡得也更舒服
  • 養貓和養狗有哪些不同的體驗?
    我自己家裡養貓咪,而最近經常去一個有狗的朋友家裡玩,每天招貓逗狗,順便也發現了一些貓咪和狗狗不同的地方。那麼今天就來說說貓咪和狗狗的不同,以及養貓和養狗的不同體驗吧!第一,狗狗的情緒表現更明顯。養貓的小夥伴想一想,是不是如果貓咪不想粘著主人時,我們怎麼去抱他哄他,他都會跑開(當然,給好吃的除外);而如果貓咪想粘著主人時,會主動跟著主人,挨著主人睡覺,像個粘人的小妖精,趕都趕不走。而狗狗的話,也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是隨著主人的節奏走,通常不管什麼時候,主人想跟他玩,他都會有回應。第三,狗狗需要主人經常給洗澡,貓咪不太需要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