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普洛夫,俄國生理學家,生理學的特點,是需要長期與活動動物接觸,因為只有在活體動物上才能真實觀察和記錄生理現象,做實驗就不可避免地對動物做些麻醉和手術;
巴普洛夫選的活體動物就是狗,經過在幾百條狗上做了數千次實驗後,寫成了他的著作《主要消化器官功能論文集》,終於在1904年因為消化生理的貢獻奪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無疑,人類的好朋友狗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不光如此,巴普洛夫對狗的實驗繼續進行著,他發現狗在看到食物前,還沒有進食,就已經分泌了唾液,甚至在看到餵食的人時,也會分泌唾液,顯然,狗看到人等同於看到了食物,這是它從以往的經驗中得到的;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看到,狗看到主人回來,會搖著尾巴,流著口水乞食,因為它知道看到主人就會有食物吃了。巴普洛夫決心做一次實驗,於是開始了他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

這個實驗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給狗餵食物,狗自然地產生了唾液,這是狗的本能反應;
第二步,在狗前搖鈴鐺,狗不會產生唾液,狗的正常反應;
第三步,在餵食物前,總是給狗搖鈴鐺,狗因為看到食物產生了唾液;
第四步,只搖鈴鐺不給食物,狗也產生了唾液。
這就是條件反射,狗學會了從鈴鐺聲音與食物之間建立了聯繫;
之後,巴普洛夫換成其它的如節拍器,哨子,蜂鳴器,音叉等工具,都會產生了一樣的效果;
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幹擾,巴普洛夫設計了一個新建築,他特別命名為「寂靜之塔」,這個塔,牆體厚實,外邊有壕溝圍繞,還有防震設計,放在其中的實驗狗,避免聲音,光線等刺激,避免與人接觸,餵食和實驗都用特別的機器代替;
巴普洛夫的這一理論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不過他本人就不太願意被視為心理學家。
條件反射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由各種單純的聯想讓你產生的反應,都可以歸到這一類。例如,廣告營銷。

這個由周杰倫代言的廣告,大家很熟知了,現在一提到或見到周杰倫,你是不是會不自覺想起這款奶茶,你的唾液是不是在口腔裡打轉了?由明星代言商品,明星就是那個條件刺激,刺激你去購買代言的商品。
故事還沒結束,狗將繼續它的偉大使命。
在20世紀20年代,列寧格勒發了一次大洪水,在洪水上漲期間,巴普洛夫的狗差點淹死,有一段時間它們的鼻子和籠子的頂部只有一點點空間可供呼吸,這導致狗受到了極大的壓力。洪水退出後,巴普洛夫立刻發現那些狗的行為變得跟過去不一樣了,例如有隻狗原來喜歡它的訓練師,現在不喜歡了。這種突然的變化讓這位科學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決定繼續實驗,對狗施加壓力,讓它們精神崩潰,然後再來修復這些崩潰。最後他發現:
他能夠對這些狗進行分類,然後預測具體那隻狗有多麼容易崩潰;那些最不容易崩潰的狗也最不容易恢復到崩潰前的狀態;所有狗都可以被弄到崩潰;除非重新施加壓力,否則他無法讓崩潰的狗恢復正常;把這些狗換成人,又何嘗不是同樣呢?有的人經歷重大變故壓力後,性情大變,脾氣暴躁,原來外向的性格變革沉默寡言,原來孝順的孩子變成對父母的仇恨。
實驗的結果也告訴了我們恢復的方法,只有重新施加壓力才行,不破不立,這給了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新方法,看來很多時候是我們的方法不對。
巴普洛夫的狗最後瘋了,關於他虐狗的言論在街頭巷尾傳開了,尤其是那些動物保護人式污衊他是「假冒科學之名的不法行為」。巴甫洛夫從一個享有盛譽的科學家變成了虐待動物的殘忍之人,他沒了買狗的錢,也沒人敢賣狗給他,生怕成了「虐狗」的幫兇,為了能繼續研究下去,無奈之下只能帶著助手去「偷狗」。
1936年2月,巴普洛夫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他讓助手記錄下最後死亡的過程,口授他生命生命衰變的感覺,好為他深愛的生命科學增加些感性材料;當親朋好友前來探望他時,他一一謝絕,並說:「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讓世人永遠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