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的考察很多,學習理論的考察尤為重要,但這部分的知識點在考察的過程中通常都是偏向於理解的,並且知識點本身比較抽象,涉及實驗、理論、觀點等,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住它們的內涵,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其中,最常見的理論是對行為主義的考察,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講師在此特將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進行梳理。希望對大家的考試有所幫助。
在梳理知識點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考情:此知識點主要以客觀題為主進行考察,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還是以理解為主。
1、實驗:狗進食的搖鈴實驗
關於實驗過程:簡單概括為以下幾條:
(1)狗+食物——流口水(本能反應,食物是無條件刺激);
(2)狗+食物+鈴聲——流口水(剛開始,鈴聲只是引起狗的注意,反覆若干次之後,狗以為食物和鈴聲會同時出現);
(3)狗+鈴聲——流口水(狗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這是後天習得的反應,所以是條件
反射,鈴聲是條件刺激。)(重複多次,不呈現食物)
(4)狗+鈴聲——不流口水(條件刺激不算出現,無條件刺激不在出現,最終狗流口水的行為減弱,直到消失)
2、反射
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其中無條件是先天的本能(如:見風流淚),條件反射是後天習得的(如:狗聽到鈴聲會流口水)。
(1)第一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一信號系統。(如:看虎色變,望而生畏),並且,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信號系統,所以是低級的信號系統。
(2)第二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二信號系統(如:談虎色變,望梅止渴)。此信號系統是人獨有的信號系統,因此是一種高級的信號系統。
3、基本規律
(1)獲得與消退
獲得是指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即條件刺激(如鈴聲)反覆與無條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狗+鈴聲——流口水)
消退是指在條件反射形成後,如果條件刺激重複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並最終消失。(狗+鈴聲——不流口水)
(2)刺激泛化與分化
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後,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即對於相似的刺激分不清楚,如:外國人會把「銀行」讀成「很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即對於相似的刺激分得清楚。)
以上中公教育教師招聘研究院講師是對行為主義理論的代表之一: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的梳理,並結合了相關的例子幫助大家去理解,希望對廣大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祝一舉成公。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