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新模擬實驗表明,製造一個100萬特斯拉的磁場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最新研究表明,科學家應當可以在地球上製造出「超級磁場」,與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場強度相當。
依據日本大阪大學工程師Masakatsu Murakami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報告,使用雷射轟擊微管能產生非常強的磁場,這將對開展基礎物理、材料科學和天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10月6日,這篇研究論文發表在開放存取期刊《科學報告》上。
地球上的大部分磁場,即使是人造磁場,也不是強度特別高。醫院使用的磁共振成像(MRI)通常會產生1特斯拉(相當於10000高斯),比較之下,指南針的指針向北擺動產生的磁場是0.3-0.5高斯,一些磁共振成像設備產生的磁場高達10.5特斯拉(10.5萬高斯)。2018年,科學家在實驗室使用雷射製造了高達1200特斯拉的磁場,之後科學家們再未超越該「極限磁場」。
目前最新模擬實驗表明,製造一個100萬特斯拉的磁場應該是可以實現的,Masakatsu Murakami和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建模實驗發現在直徑僅幾微米的空心管中射擊超強雷射脈衝可以激活管壁的電子,導致電子跳躍進入空心管中心的空腔,在空心管中產生向心爆聚。這些超熱電子的交互作用和空心管的向心爆聚導致了電流流動,這種電荷流動形成了磁場,研究人員發現在該情況下,電流可將已存在的磁場放大兩至三個數量級。
這種超級磁場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在大約10納秒後將消失。但對於現代物理實驗而言,這已經是非常充足的時間了,因為現代物理經常研究那些瞬間消失的粒子和相應狀況。
Masakatsu Murakami和研究小組將進一步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證實這些超級磁場是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實現的,他們計算顯示,在現實條件下產生超級磁場需要脈衝能量0.1-1焦,總功率為10-100千兆瓦的雷射系統(1千兆瓦等於1百萬億瓦)。據2018年《科學》雜誌報導稱,歐洲極端光基礎設施已部署了10萬億瓦特等級的雷射器,中國科學家擬建造100萬億瓦特等級的雷射器,被稱為「超強雷射站」。
超強磁場在基礎物理學領域有多種應用,包括搜尋暗物質。美國科學媒體曾報導稱,超強磁體還可以將聚變反應堆內的等離子體限制在更小的區域,為未來可實現的聚變能源奠定基礎。(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