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也有磁場?巖漿之海產生護盾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

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地球擁有一個磁場。磁場能夠幫助我們導航,同時還能保護大氣層和生命免遭猛烈的太陽風侵襲。銀河系的類地行星又是什麼情況?是否也存在保護生命的磁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分析,將目光投向所謂的超級地球。研究表明超級地球可能存在磁場,但形成方式與地球完全不同。

超級地球藝術概念圖,座落於一顆個頭和溫度都不及太陽的恆星的適居區。這種大型行星能夠產生巖漿海並存在很長時間,進而為生命撐起一把磁場保護傘

磁場是地球的防護盾,保護大氣層和生命免遭猛烈的太陽風侵襲。銀河系存在大量類地行星,它們又是怎樣的情況?是否也存在這樣的保護傘。為了解答這個疑問,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分析,將目光投向所謂的超級地球,即個頭達到地球5倍的系外行星。研究發現超級地球可能擁有磁場,但磁場的產生方式與地球截然不同——並非來自於液態鐵外核,而是由巖漿海產生。

超級地球也有磁場

新研究指出緩慢攪動的地表或者地下熔巖能夠產生一個強大的磁場。地球早期可能也是這種情況,當時的地球基本上就是一個熔巖球,擁有一個巖漿產生的磁場。後來,地球的液態鐵外核又產生一個磁場。

超級地球產生的熱量能夠讓巖漿海在長達10億年時間裡保持活躍狀態,進而產生和維持一個磁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學教授伯克哈德·米利特澤表示:「這是行星磁場形成的一個新機制。地球的磁場由液態外核產生,木星磁場由液態金屬氫對流產生。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磁場據信在冰層產生。我們現在知道巖漿海也能產生磁場。」

行星內部構造與磁場之間的關係為天文學家打開了一扇窗,有助於他們了解遙遠系外行星的構成和年齡。米利特澤說:「如果有人觀測到一顆存在磁場的系外行星,可能意味著它存在一個巖漿海,即使他們無法直接看到。」

地球磁場能夠讓帶電粒子發生偏移,進而保護我們免遭太陽風侵襲

這一研究發現對搜尋外星生命同樣具有啟發意義。隨著巖漿海從頂部開始冷卻,即使熔化的地幔仍在攪動,地表也可能出現適於生命居住的環境。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法國裡昂高等師範學院的弗朗西斯·蘇比蘭表示:「磁場能夠保護行星大氣層免遭恆星風剝離。在我們當前觀測的超級地球中,絕大多數距母星很近,暴露在非常猛烈的恆星風中。磁場的存在是行星演化和適居性的一個關鍵要素。」9月24日,《自然-通訊》雜誌刊登了蘇比蘭和米利特澤的研究論文。

地磁場藝術概念圖

地球內部動態

地球的磁場在熔鐵外核內產生。在地球的外核,導電液態鐵起起伏伏,再加上地球的自轉,最後形成了一個發電機和一個持久穩固的磁場。45億年前誕生後,地球的某些層可能保持熔化和對流狀態,就像沸水一樣,但速度較慢。這種狀態持續了數百萬年之久。緩慢對流的巖漿海能否產生一個與鐵核內磁場類似的磁場?

在其它恆星周圍發現超級地球後,科學家提出同樣的疑問。超級地球體積巨大,地幔應該能在形成後幾十億年時間裡保持液態和對流狀態。研究指出在一顆不停旋轉的行星,緩慢沸騰的巖漿海能夠產生一個強大的磁場。

超級地球葛利斯581c與地球對比圖

沒人能夠確定

地球的多巖核由數千種基於矽的礦物質(矽酸鹽)構成。超級地球內部是高溫高壓環境,科學家很難確定矽酸鹽處於何種狀態。行星內部的溫度可達到1萬攝氏度,壓力是大氣壓的1000萬倍;超級地球的內部環境更是超乎想像。因此,科學家很難確定超級地球內部巖石究竟是保持固態還是變成液體。

蘇比蘭表示:「在標準溫度和壓力環境下,矽酸鹽完全絕緣,電子要麼被原子核緊緊束縛,要麼被分子健鎖住,無法自由移動和形成宏觀電流。即使內部高壓能夠減少阻礙電子移動的屏障,超級地球內的矽酸鹽也未必具有導電性。」

超級地球55 Cancri e與地球對比圖

蘇比蘭和米利特澤利用原子尺度的礦物質電腦模型,計算石英、氧化鎂和後鈣鈦礦的導電性。所有這些礦物質都普遍存在於地球的巖石,太陽系的所有衛星和行星可能也是這種情況。經過大量計算,他們發現當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從固態變成液態,這些矽酸鹽帶有一定的導電性。在將導電性加入地球內部模型後,他們發現巖石的導電性足以維持一個發電機和一個磁場。

蘇比蘭表示:「我們的計算結果表明液態巖石的紊亂結構有助於電子具有導電性。」在1萬攝氏度和1000萬倍大氣壓環境下,液態矽酸鹽的導電性只有液態鐵的百分之一左右。

克卜勒望遠鏡,服役期間發現大量系外行星

蘇比蘭指出自傳周期2天以上的行星會產生一個類地磁場,存在明顯的北極和南極。轉速較慢的行星會產生一個更紊亂的磁場,很難遠距離探測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內部動態專家布魯斯·布菲特表示,只有導電性和液體速度達到一種平衡狀態,行星才能形成和維持一個磁場。布菲特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布菲特是地球與行星學教授。他說:「很多地球學家認為至少在地球的環境下,液態矽酸鹽的導電性能夠形成磁場。這是科學家首次對系外行星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進行詳細計算,所發現的導電性高於預計。也就是說,液體流動所處的環境要比預計的更為極端。」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羅伯特·桑德斯/漫步宇宙/qqtaikong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超級火山爆發時的巨量巖漿是怎麼產生的?水知道!
    這個成果也進一步回答了《SCIENCE》(《科學》雜誌)今年公布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的第10問——地球內部如何運行?成因之謎:水超級火山是最為暴烈的地球運動。若要預測超級火山,首先要摸清超級火山的形成機制:短時間內,巨量的巖漿是怎麼產生的呢?目前,科學界公認影響巖漿的產生取決於四大因素:溫度、壓力、巖石成分和水。前三種因素,科學界已有可靠的辦法來測定。唯獨水的因素最難捉摸,之前的方法,操作難度大、誤差大。
  • 地球有磁場大護盾,能在幾萬公裡外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的破壞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裡,大部分都不同程度有大氣層,這些有大氣層的行星,一般引力都是足夠大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因為質量很大,所以吸附了很多氣體而成為氣態星球,這說明引力的確起著主要的作用,地球的質量雖然沒有他們大,但也有著強大的引力,所以也可以吸附大氣層。
  • 磁場是如何誕生的?科學家說出它的前世今生,將用於尋找超級地球
    地球能否成為一顆生命星球,其中除了水和氧氣以及陽光以外,還需要地球的運氣,若不是因為在前期經歷一場星球大撞擊,沒有被奪去地幔,相反,還得到一些重要資源,地球就不會有生命存在的基礎,從而誕生出第一批生命,而此後,即使有水和氧氣、陽光的存在,如果沒有這種現象存在,地球生命也將遭遇一場巨大災難而蕩然無存
  • 地球磁場是怎麼產生的?35億年前先有地球磁場還是先有生命呢?
    地球很好地保護了人類,地球磁場功不可沒,它使有害的高能粒子繞開地球。地球磁場一旦消失,後果不堪設想。科學家想要弄清楚地球磁場產生的時間和原因,以便更好地預測未來地球磁場的演化規律。比較流行的地球磁場起源學說是「地球發電機」。
  • 地球磁場形成之謎首度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地球科學模型,首次詳細分析了地球早期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地球的磁場已經運行了至少34億年,而它的起源卻一直未知。磁場其實也是地球最神秘的特徵之一,它對所有生命體都至關重要。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將磁場理論化為地核動力作用的結果。在地球內部,液態的外核圍繞著固態的內核旋轉,而其方向則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 現如今所說的磁場,正是由富含金屬鐵的液態地核外核中的「發電機」產生的,但這一過程在地球早期,應該較難維持,因為地核的冷卻速度並不夠快。
  • 巨量巖漿如何產生?水知道答案
    超級火山雖然是引發地球巨變的「惡魔」,但它也為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大火成巖省都是礦產資源豐富之地,著名的攀枝花鐵礦,就位於峨眉山大火成巖省區域。 「對於大火成巖省形成機制的研究,將幫助人類更好地去發現新的礦產資源。」巨量巖漿的產生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超級火山是最為暴烈的地球運動。
  •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
    10 月 1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表明, 科學家應當可以在地球上製造出 「超級磁場」,與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場強度相當 。
  •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   10 月 1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表明, 科學家應當可以在地球上製造出 「超級磁場」,與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場強度相當 。,使用雷射轟擊微管能產生非常強的磁場,這將對開展基礎物理、材料科學和天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
    最新研究表明,科學家應當可以在地球上製造出「超級磁場」,與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場強度相當。  依據日本大阪大學工程師Masakatsu Murakami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報告,使用雷射轟擊微管能產生非常強的磁場,這將對開展基礎物理、材料科學和天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10月6日,這篇研究論文發表在開放存取期刊《科學報告》上。
  • 磁場護盾削弱高劑量輻射照射地球表面:磁極要反轉
    圍繞在我們地球周圍的磁場就像一個無形的力場,通過使帶電粒子偏轉散開,保護地球生命免受有害的太陽輻射。不過,這個磁場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事實上,在地球的歷史中發生過至少數百次的磁場反轉——南磁極和北磁極相互易位。那麼,下一次磁場反轉將在什麼時候發生,又會對地球生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 地球磁場不僅在減弱,還會消失
    極光這個現象產生原因是來自宇宙的高能粒子被地球磁場俘獲,並沿地球磁場產生的磁感線向地球極區沉降。高能粒子與地球大氣中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後,產生電離,成為發射不同波長的輻射離子,呈現出不同顏色的色彩。正是因為地球磁場給地球加上了一層防護罩,才避免了宇宙粒子直接對地球生物產生輻射。
  • 如果地下火山巖漿全部消失,地球會怎樣?
    火山是地球上分布比較廣泛的一種地貌單元,不但在陸地上有它們的身影,而且在海底也有分布。從地球上火山的分布規律來看,與主要的地震帶呈現較為緊密的關係,大多都是在地球的主要板塊交接處,這裡是地質活動最為頻繁和劇烈的區域。
  • 水星真面目:除地球外唯一擁有磁場的巖石行星
    信使號還觀測到長達25公裡的火山巖漿管道,這是當年流動的巖漿在水星地表留下的痕跡。  這樣的火山活動一直持續到大約10億年前才逐漸平息下來——持續時間之久,結束時間之晚出乎意料!拜恩表示:「我們原先以為水星上所有的地質活動基本在40億年前就已經完全停止了。」  甚至還有證據顯示水星上存在溢流型巖漿噴發。
  • 地球上最大的「火藥桶」——黃石超級火山,到底有多恐怖?
    黃石公園被譽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神奇之地」,時至今日,已有數以千萬計的遊客來到這裡,一睹它令人驚嘆的美景,但就在這裡,隱藏著地球上最大的「火藥桶」——黃石超級火山。自從這座超級火山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對其深感憂慮,他們普遍認為,黃石超級火山的爆發,會使人類文明毀於一旦。那麼黃石超級火山到底有多恐怖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
  • 地球磁場為何會倒轉?(宇宙探索)
    比如,有一部災難片就假想地球磁場崩潰後的場景。而真實的地球歷史上,確實多次出現磁場減弱甚至磁場發生倒轉的現象。但地球磁場為什麼會倒轉呢?  地下大雪崩  為了解釋地球磁場為什麼會倒轉,美國的馬勒教授提出了一個假說,這個假說認為,地球磁場倒轉是地核與地幔邊界處的物質的「大雪崩」造成的。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四章 地磁場的翻轉疑問
    簡單說來,這表明由海嶺口噴出的地球內部熾熱的巖漿冷卻時受到當時地球磁場的磁化後而留下保留下來的剩餘磁化強度。隨著海嶺口內熾熱巖漿的不斷由噴出、冷卻和磁化,原先噴出、冷卻和磁化的巖石便被隨後噴出、冷卻和磁化的巖石推擠向海嶺口的兩側。這一過程繼續下去,便形成了現在所觀測到的各大洋海底的海嶺口兩則的巖石剩磁情況。
  • 天體的磁場是怎麼產生的,與什麼有關,比如地球的磁場如何產生?
    ,也就是天體的自轉角速度越大,產生磁場的概率就越大。這也顯示,天體內部的物質構成狀況會影響天體產生磁場的概率,天體內部物質的順磁性越高,越有利於磁場的形成,同理,也越有利於磁場強度的提高。溫度的提高,可以提高物質的順磁性,這是溫度提高有利於提高天體磁場的產生概率或天體磁場強度的原因。天體自轉攜帶著其內部帶電粒子跟著運動,客觀上產生了天體內部帶電粒子的渦旋運動,渦旋運動的電子產生磁場。
  • 地球上的巖漿會不會噴完?有了新解
    首先不是地球巖漿噴完,是冷卻,如果巖漿能夠噴出,地球的內部還在進行著碰撞,只有不斷的產生能力,巖漿才會不斷的噴出。 如果地球不噴發巖漿了,就是地球核心冷了,冷了就凝固成巖石了。但是那還要幾十億年。
  • 超級地球液態金屬海洋可形成保護生命磁場—新聞—科學網
    在那種情況下,這種呈液態的金屬從物理上看就有可能承擔起一種被稱作「發電機」的角色,而這是一顆行星產生磁場的關鍵。 任職於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和霍華德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斯蒂沃特·麥克威廉士(Stewart McWilliams)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一般認為行星磁場保護著其上生活的生命,使它們免受宇宙輻射的傷害。
  • 巖漿「傳送帶」引發了地球上最長的超級火山爆發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個地下的巖漿「傳送帶」,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一直推到地球表面,是地球上迄今為止最長的超級火山噴發的原因。它被稱為大火成巖省或唇,是巖漿和熔巖廣泛聚集的地方。科學家們可以用這些嘴唇追溯火山活動的歷史。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地質學家蔣強(音)說:「由於大量滅絕、快速的氣候擾動和礦床形成與大量火山巖的大量聚集有關,科學家們對這些火山巖的大量聚集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