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的磁場是怎麼產生的,與什麼有關,比如地球的磁場如何產生?

2020-12-06 治國評天下

星球磁場與自轉的關係

太陽系中的行星有或大或小的磁場,太陽系之外的其它天體,也應該有自己的磁場,只是距離遙遠,我們難以觀測到。不過,有一類磁場非常強大的天體被我們間接察覺到了,這就是著名的脈衝星。脈衝星可以發出強大的電磁波,這種電磁波來源於脈衝星在其兩極附近產生的強大的變化的磁場。

我們現在似乎能得出什麼結論,我們完全可以隱約感覺到,宇宙中具有一定磁場的天體是普遍情況,或者說是天體的常見現象。假如大型天體具有磁場是常見現象,那麼磁場的強度和磁場的出現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天體磁場的普遍形狀

根據筆者對天體磁場的感覺,天體磁場的產生概率和天體磁場的強度與天體的自轉角速度成明顯的正向關係,也就是天體的自轉角速度越大,產生磁場的概率就越大。並且,天體產生的磁場的強度與天體自轉角速度也成明顯的正向關係。比如太陽系的大行星中木星磁場最強大,木星自轉角速度較快是重要原因。中子星的自轉角速度更快,磁場強度自然特別大。

磁場的產生與自轉關係極為密切,天體的自轉是天體磁場產生的必要條件。比如,天體磁場的磁軸總是與自轉軸有著較小的夾角,也就是磁場的兩極與自轉軸的兩極總是較為接近。這絕不是偶然現象,這顯示了二者的密切關係,可以說就是因果關係,即天體的自轉產生了磁場。

同樣自轉角速度條件下,產生磁場的概率還與天體內部的物質狀態或物質構成有關,天體內部溫越高,越容易呈現液態或等離子態,其分子的最外層電子越容易脫離原子,有利於增強導電性。也就是天體內部物質的導電性越強,越有利於形成磁場,同理,也越有利於磁場強度的提高。這也顯示,天體內部的物質構成狀況會影響天體產生磁場的概率,天體內部物質的順磁性越高,越有利於磁場的形成,同理,也越有利於磁場強度的提高。溫度的提高,可以提高物質的順磁性,這是溫度提高有利於提高天體磁場的產生概率或天體磁場強度的原因。

天體自轉攜帶著其內部帶電粒子跟著運動,客觀上產生了天體內部帶電粒子的渦旋運動,渦旋運動的電子產生磁場。不過,我們知道天體內部的帶電粒子幾乎是均衡分布的,其渦旋運動產生的磁場相互中和,整體顯示不出什麼磁場。不過,粒子雜亂無章的運動,長期看,總體上會是均衡的,但從概率上看,總是會有偶然性的不均衡分布情況產生,比如正電粒子和負電粒子偶然性的不均衡分布狀態,在天體自轉的情況下,會促使磁軸與自轉軸接近一致或夾角較小的磁場產生,這就是自轉天體產生磁場的第一推動力。這個偶然性磁場的產生,其磁場會促使天體內部跟隨天體自轉的帶電粒子的分布趨向有序化,結果是磁場強度跟著增大,最終達到較為穩定的磁場強度狀態。

在天體自轉速度一定時,其內部帶電粒子就是完全有序化,表現出來的磁場強度也是一定的,存在一定的強度極限。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假如天體自轉速度增大,跟著旋轉的帶電粒子渦旋速度增大,其產生的磁場強度也會增大,這自然會導致天體磁場的增強,這就是天體磁場強度與自轉角速度有關的原因。這也進一步顯示了天體磁場根源於天體自轉的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應該清楚了,地球的磁場就是地球的自轉所致,就是根源於地球自轉。是地球內部跟著地球自轉的帶電粒子分布的部分有序化,產生了我們地球的磁場。在地球初期,地球自轉速度較快時,那時的磁場自然應該比現在強大一些,這是很容易得到的結論。

地球的磁場

相關焦點

  • 「昏昏默默」般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幾乎每個星球都有磁場
    根據發電機理論,只要天體內部具有旋轉、對流和導電流體,比如地球,其磁場是由於地球外核中熔融鐵、鎳的對流以及整個行星自轉的科裡奧利力作用造成的。任何一種導電體的流動,只要能形成片狀都能成為很簡單的發電機。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下什麼是磁場。磁場是描述電流和磁化材料的磁影響的向量場。
  • 指南針的原理是什麼?而地球磁場來源於自激發電?怎麼產生的?
    古人其實很早就發現了這種現象,但是最開始卻沒有將地球想像成一塊磁鐵。地球磁場的概念最初來自於英國的吉伯在1600年提出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石」。所以有關地磁場起源的推測已有近400年的歷史。由於地磁場好似一個近似沿自轉軸方向均勻磁化的球體磁場。「永久磁石說」就成為地磁場成因最早與最自然的猜測。
  • 地磁場是怎麼產生的?初始磁場從何而來,真實的地球表面
    地磁場的重要性,由於地磁場的存在能夠使人類,甚至說整個地球免於太陽風的侵害,大部分帶電粒子呢,就都被這個地球的磁場或者說磁層屏蔽掉了。那地磁場是怎麼來的呢?兩種產生磁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那地磁場屬於哪一種呢?
  • 海洋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海洋是如何產生磁場的?在物理課上,我們學到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實驗的結論。在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之後,法拉第便猜想地球磁場中的自然導體應該也會同樣產生感應電流,為此,他於1832年在英國倫敦滑鐵盧橋下實驗橋下水流是否產生感應電流,遺憾的是,這次實驗是失敗的,他沒能成功探測到水流產生的感應電流。但在2018年年初,歐洲航天局的衛星探測到了海洋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被拖拽著切割地球磁場的磁感線而產生的電流。這證實了100多年前法拉第的猜想。
  •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為何可以如此持久
    說到地球磁場,大多數人頭腦中大概會想像出一塊巨大的磁鐵,它的北極大致指向地球的地理南極,南極大致指向地理北極。實際上,這與歷史上人們對於地球磁場的想像頗為相似——地球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石,它的磁場穩定,並長期存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它又為何可以如此持久?實際情形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01.地球如何產生磁場?
  • 比人造最強磁場強1千億倍,宇宙最強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在《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CEA,薩克雷,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MPA)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史無前例的詳細計算機模型,該模型可以解釋當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在坍縮的大質量恆星中誕生時,這些巨大的磁場通過放大先前存在的弱磁場而產生。這項工作為了解此類最強大、最亮的恆星爆炸打開了新途徑。磁星:它們是什麼?
  • 地球磁場是怎麼產生的,其中原因你未必知道
    2010年3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提出,地球磁場形成於34.5億年前,恰好和地球生命誕生的時間相符。研究者認為,如果那時候沒有地球磁場的庇護,致命的太陽輻射很快就會撕開大氣層,蒸乾海洋,把地球生命扼殺在搖籃之中。
  • 地球因6800℃的內核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可以逆轉,可以消失
    地球為何能存在生命?我們首先會想到,地球有太陽作為能量來源,地球本身存在水、大氣層、磁場保護,然而追根溯源,地球擁有磁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存在足夠的水和大氣。雖然磁場如此重要,但是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只有拿起指北針的時候才會想起——哦!地球還有磁場的!
  • 地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產生以後又是怎樣維持的?
    大部分地區年變率通常不到地面磁場的0.1%,因此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引起百分之幾的變化。比如,分析上一世紀初以來地球磁矩的變化,發現一百年來地球磁矩在繼續減少,其減少的數量約為5%。就這樣變化的規模來看,如果繼續下去,好像幾千年後地磁場就會消失似的。其實不必擔心,這是不會成為事實的,近年來的分析結果表明,地球的磁矩已開始增加了。
  • 磁場對蜜蜂的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 ?
    地球內部存在著天然磁性現象,被稱為地磁場。當今社會電子通訊發達,電磁波信號頻繁,地球表面充滿了電磁場。蜜蜂作為重要的授粉昆蟲,其活動範圍大部分都處於磁場環境中。目前研究者普遍認為蜜蜂能利用磁場進行導航,但環境中異常的磁場同樣會影響蜜蜂的定位導航、飛行行為、採集活動和學習認知能力等。磁場是由運動電荷或電場的變化產生的。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兩磁體之間以磁場作為媒介,不經接觸就能發生相互作用。常見的磁場分為電磁場和地磁場,變化的電場與變化的磁場交替感應產生電磁場(包家立, 2015)。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體,其產生的磁場即為地磁場。
  • 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維持的?
    如果沒有地球的磁場及其偏轉來自太陽風和更遙遠的宇宙射線的危險電離粒子的能力,地球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它是由地球內部外核中液態鐵的運動不斷產生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發電機」理論。這一學說認為,地球磁場是由於地球外核中熔融鐵、鎳的對流以及整個行星自轉的科裡奧利力作用造成的。
  • 地球磁場是怎麼產生的?35億年前先有地球磁場還是先有生命呢?
    地球很好地保護了人類,地球磁場功不可沒,它使有害的高能粒子繞開地球。地球磁場一旦消失,後果不堪設想。科學家想要弄清楚地球磁場產生的時間和原因,以便更好地預測未來地球磁場的演化規律。比較流行的地球磁場起源學說是「地球發電機」。
  • 宇宙怪客:擁有極端磁場的神秘天體,磁場的數量級是地球的萬億倍
    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天體,科學家稱之為磁星,這種天體屬於中子星家族,擁有令人驚訝的磁場,因此科學家稱之為磁星。磁星的磁場高達萬億高斯這個的數量級,地球的磁場如果按照均勻磁化的球體計算,那麼兩級附近在1高斯左右,與磁星相去甚遠,從中也可以看出磁星的磁場是非常強大的。
  • 如果地球失去磁場,地球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或成為下一個火星
    那麼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呢? 最開始提出地球磁場這個概念人是一位名為吉爾伯特的英國人,他一開始認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鐵,但是顯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任何物質被加熱到700攝氏度左右,就會失去磁性,而地心溫度要遠超過這個溫度,所以內部不可能是一個大磁鐵。其實關於地球磁場如何產生的,現在科學家還無法確定,只不過給出了兩類不同的猜測。
  • 超級地球也有磁場?巖漿之海產生護盾
    磁場能夠幫助我們導航,同時還能保護大氣層和生命免遭猛烈的太陽風侵襲。銀河系的類地行星又是什麼情況?是否也存在保護生命的磁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分析,將目光投向所謂的超級地球。研究表明超級地球可能存在磁場,但形成方式與地球完全不同。超級地球藝術概念圖,座落於一顆個頭和溫度都不及太陽的恆星的適居區。
  • 月球的「盾牌」磁場消亡於10億年前,強度曾是地球的2倍!
    人類最了解的地外天體,莫過於月亮了。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永久天然衛星,也是人類首個登陸的地外天體。近些年來,科學家對月亮的孜孜不倦的研究,也發現了月球內部普遍存在水,且比想像的要多得多,但依然存在很大不解之謎,比如它的磁場。
  • 八大行星磁場各不相同,產生磁場的竟是來自自轉和核心
    地球的磁場是由我們特有的液態金屬內核產生的,地球24小時不停的旋轉會產生足夠的液體運動來刺激磁場,從而源源不斷的提供保護我們的磁場動力。在我們之前了解了八大行星之後,我們就知道了,除了金星和火星之外,我們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有磁場,但它們的形式又和地球有所不同。
  • 網友問:地球磁場怎麼形成的,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有磁場嗎?
    形成機制在地球物理學中,地球磁場的形成機制還是一個謎團,相關學者提出的解釋有十多種,比如電流學說、壓電效應說、霍爾效應說、電磁感應說等等。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用磁的本質「電」來進行解釋,由於地心主要由鐵和鎳組成,在高溫高壓下,部分鐵和鎳的外層電子逃逸,形成自由電子和鐵鎳原子的離子體,在巨大壓力的作用下,電子向壓力低的地幔轉移,鐵鎳離子將聚集在地心處,然後根據電磁學理論,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 在思維活動中,大腦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那麼大腦細胞又是如何運行的呢?在理解這篇文章之前,必須要先理解光線聲音的本質,他們都是磁場的另一種形態。我們所認知的磁鐵的磁場,反而不是宇宙本來的磁場形態。只是在太陽系作用下,地球上呈現出來的磁場形態。所以光線、聲音等特性都具備有磁場的特性。生命的運動是由最初獲得磁場而產生的,在無數年的進化中形成了人的腦部。
  • 發現100億光年外,黑洞噴流磁場快速變化,產生了伽馬射線!
    但在黑洞的情況下,伽馬輻射比核反應堆中產生的能量高很多,是非常不同過程的產物;在黑洞那裡,伽馬射線是由光線與黑洞附近高能量粒子之間的碰撞產生,其機制仍然知之甚少。天文科學界懷疑,這些碰撞發生在強磁場滲透的區域,受到高度可變的過程,如湍流和磁重聯(融合在一起的磁場,釋放出驚人的能量)可能發生在黑洞噴出的物質射流中。但是探測這些距離地球數十上百億光年外的磁場,需要非常靈敏的設備,並且需要找到高能發射發生的確切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