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2020-12-05 騰訊網

海洋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在物理課上,我們學到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實驗的結論。在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之後,法拉第便猜想地球磁場中的自然導體應該也會同樣產生感應電流,為此,他於1832年在英國倫敦滑鐵盧橋下實驗橋下水流是否產生感應電流,遺憾的是,這次實驗是失敗的,他沒能成功探測到水流產生的感應電流。

但在2018年年初,歐洲航天局的衛星探測到了海洋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被拖拽著切割地球磁場的磁感線而產生的電流。這證實了100多年前法拉第的猜想。我們在物理課上還學到,不僅磁能生電,電也能生磁。海洋中的感應電流產生了自身的磁場,海洋磁場大約僅為地磁場的兩萬分之一。不過這微弱磁場卻會對海洋生物以及海流運動等產生影響,未來的海洋監測大概會將海洋磁場納入監測範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昏昏默默」般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幾乎每個星球都有磁場
    術語「磁場」用於兩個截然不同但密切相關的單位,分別用符號B和H來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H以每米安培為單位測量,B以每米安培特斯拉或牛頓為單位測量。H和B在如何解釋磁化方面不同。 在真空中,除了單位外,B和H是相同的; 但是在磁化材料中,B和H的區別在於材料中該點處材料的磁化強度M。
  • 天體的磁場是怎麼產生的,與什麼有關,比如地球的磁場如何產生?
    ,也就是天體的自轉角速度越大,產生磁場的概率就越大。並且,天體產生的磁場的強度與天體自轉角速度也成明顯的正向關係。比如太陽系的大行星中木星磁場最強大,木星自轉角速度較快是重要原因。中子星的自轉角速度更快,磁場強度自然特別大。磁場的產生與自轉關係極為密切,天體的自轉是天體磁場產生的必要條件。比如,天體磁場的磁軸總是與自轉軸有著較小的夾角,也就是磁場的兩極與自轉軸的兩極總是較為接近。
  • 在思維活動中,大腦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那麼大腦細胞又是如何運行的呢?在理解這篇文章之前,必須要先理解光線聲音的本質,他們都是磁場的另一種形態。我們所認知的磁鐵的磁場,反而不是宇宙本來的磁場形態。只是在太陽系作用下,地球上呈現出來的磁場形態。所以光線、聲音等特性都具備有磁場的特性。生命的運動是由最初獲得磁場而產生的,在無數年的進化中形成了人的腦部。
  •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為何可以如此持久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它又為何可以如此持久?實際情形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01.地球如何產生磁場?我們知道,磁來自於電,變化的電場可以激發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可以反過來激發電場,如此往復不絕。20世紀的時候,人們已經用優美的麥克斯韋方程,將電、磁、光三種現象統一了起來,許多科學家因此恍惚感覺,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萬事萬物皆在掌握之中。
  • 地磁場是怎麼產生的?初始磁場從何而來,真實的地球表面
    地磁場的重要性,由於地磁場的存在能夠使人類,甚至說整個地球免於太陽風的侵害,大部分帶電粒子呢,就都被這個地球的磁場或者說磁層屏蔽掉了。那地磁場是怎麼來的呢?兩種產生磁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那地磁場屬於哪一種呢?
  • 比人造最強磁場強1千億倍,宇宙最強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右:對於較慢的旋轉,磁場強度降低了十倍。圖片:CEA Sacley磁星是宇宙中觀察到的具有最強磁場的中子星,但它們的起源仍存在爭議。在《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CEA,薩克雷,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MPA)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史無前例的詳細計算機模型,該模型可以解釋當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在坍縮的大質量恆星中誕生時,這些巨大的磁場通過放大先前存在的弱磁場而產生。這項工作為了解此類最強大、最亮的恆星爆炸打開了新途徑。磁星:它們是什麼?
  • 八大行星磁場各不相同,產生磁場的竟是來自自轉和核心
    地球的磁場是由我們特有的液態金屬內核產生的,地球24小時不停的旋轉會產生足夠的液體運動來刺激磁場,從而源源不斷的提供保護我們的磁場動力。在我們之前了解了八大行星之後,我們就知道了,除了金星和火星之外,我們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有磁場,但它們的形式又和地球有所不同。
  • 中子星為什麼會產生磁場
    抽象羅盤Abstract compass 中子星由中子構成,沒有帶電的質子和電子,卻產生了高達10000億高斯,甚至20萬億高斯的磁場,這是什麼原因呢?磁場要產生,應當有電場,要有電場,必須要有電流,中子星沒有電子,那中子星上的電流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就要從自由中子的衰變說起:因為質量是能量(E=mc²)的表現形式。
  • 旋轉磁場的產生演示器
    在勞技、物理教學中,「三相異步電動機旋轉磁場產生的工作原理」是學生覺得抽象難懂的內容。使用本例介紹的旋轉磁場的產生演示器,能將電流、磁場及其方向變化用色和光形象地表示出來,使抽象的慨念變得直觀易懂,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旋轉磁場產生的原理。
  • 地球磁場是怎麼產生的,其中原因你未必知道
    2010年3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提出,地球磁場形成於34.5億年前,恰好和地球生命誕生的時間相符。研究者認為,如果那時候沒有地球磁場的庇護,致命的太陽輻射很快就會撕開大氣層,蒸乾海洋,把地球生命扼殺在搖籃之中。
  • 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維持的?
    如果沒有地球的磁場及其偏轉來自太陽風和更遙遠的宇宙射線的危險電離粒子的能力,地球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它是由地球內部外核中液態鐵的運動不斷產生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發電機」理論。這一學說認為,地球磁場是由於地球外核中熔融鐵、鎳的對流以及整個行星自轉的科裡奧利力作用造成的。
  • 磁場對蜜蜂的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 ?
    目前研究者普遍認為蜜蜂能利用磁場進行導航,但環境中異常的磁場同樣會影響蜜蜂的定位導航、飛行行為、採集活動和學習認知能力等。磁場是由運動電荷或電場的變化產生的。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兩磁體之間以磁場作為媒介,不經接觸就能發生相互作用。常見的磁場分為電磁場和地磁場,變化的電場與變化的磁場交替感應產生電磁場(包家立, 2015)。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體,其產生的磁場即為地磁場。
  • 月球曾經有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10億年前月球磁場突然消失了
    月球曾經有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10億年前月球磁場突然消失了一項研究表明,曾經的月球和如今的地球一樣,曾經有過很強的磁場,在大約1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突然消失了。科學家從月球巖石上找到了磁場產生的原因,流行或小行星通過撞擊月球形成新的巖石時產生磁場,月球的磁場從一個非常強大的實體,下降到只有0.1微特斯拉。當時月球上的磁場大約是目前地球上磁場的500倍,月球變成如今荒涼、孤冷的樣子可能和失去磁場有著必然聯繫。
  • 海洋環境地磁場三分量測量儀的設計與實現
    消除測量中艦船磁場幹擾的問題。1.2 項目背景/選題動機「測地磁消艦磁」是艦載消磁系統所採用的消磁方法,如果能預先測量出艦船航行海域的地磁場值並建立資料庫,那麼艦船在航行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當地的地磁場值來進行消磁系統的電流調整,從而改善艦載消磁系統的控制方法。目前,地磁場數據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建立地磁模式組的方法。
  • 磁場,黑洞,海洋脹氣!什麼造就了「魔鬼三角」?
    近年以來,有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那就是——「海洋脹氣」。何謂海洋脹氣呢?之前就有一種說法認為,百慕達三角神秘現象的原因是「天然氣水合物反應的結果」,聽起來有點迷糊,科學家解釋說這一過程與雪崩類似,會產生大量氣體,而這些大量噴湧而出的氣體,就被稱之為「海洋脹氣」。
  • 震撼人心的極光是如何產生的呢?
    當來自太陽的能量物質猛烈撞擊地球磁場時,就會產生極光,即在南北緯地區看到的閃爍的、移動的色帶,也被稱為南北光。這張加拿大上空的北極光照片是由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太空人在2017年9月拍攝的。圖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事實上,兩個因素會引發極光,並且這兩個因素都是由太陽引起的。
  • 地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產生以後又是怎樣維持的?
    這種磁力作用說明,地球具有磁場,我們稱之為地磁場。地磁場的形態類似於一根磁棒形成的偶極磁場,該磁棒位於地心並和地理軸承11.5度的交角。當然。它的細節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是不完全準確的,因為還有大區域的或局部的磁場的影響。近年來,由於空間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利用人造衛星和宇宙探測器已進一步發現,地磁場並不像過去所想像的那樣伸向無限遠的空間。
  • 基於ARM的海洋環境地磁場三分量測量儀的設計
    這2種地磁場模型的建立,其數據大多來自陸地上的地磁臺站,而海洋上的特定地點的地球磁場還受當地的地理構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具特殊性。這就導致了全球地磁場模型和局部地磁場模型都不能及時準確地描述海洋地磁場。因此,用於艦載消磁系統的電流調整時造成的誤差比較大。為了更準確地獲得海洋上特定地點的地磁場值,可以在海洋上進行實地測量。
  • 地球磁場形成之謎首度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地球科學模型,首次詳細分析了地球早期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地球的磁場已經運行了至少34億年,而它的起源卻一直未知。磁場其實也是地球最神秘的特徵之一,它對所有生命體都至關重要。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將磁場理論化為地核動力作用的結果。在地球內部,液態的外核圍繞著固態的內核旋轉,而其方向則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 現如今所說的磁場,正是由富含金屬鐵的液態地核外核中的「發電機」產生的,但這一過程在地球早期,應該較難維持,因為地核的冷卻速度並不夠快。
  • 地球擁有第二個磁場?歐洲探測器發現了關鍵證據
    此外,地球的磁場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地殼中的磁石,和海洋的流動。因此,歐洲太空署(ESA)的Swarm衛星,一直在持續地監視地球的磁場,最近開始監視地球的海洋——首個結果在今年奧地利維也納的歐洲地球科學聯盟會議上發布。Swarm計劃,由三個觀察地球的衛星組成,在2013年發射,為了提供對地球磁場高精度和高解析度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