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維持的?

2020-07-07 技術力量


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維持的?

如果沒有地球的磁場及其偏轉來自太陽風和更遙遠的宇宙射線的危險電離粒子的能力,地球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它是由地球內部外核中液態鐵的運動不斷產生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發電機」理論。

這一學說認為,地球磁場是由於地球外核中熔融鐵、鎳的對流以及整個行星自轉的科裡奧利力作用造成的。當導電流體流經已形成的磁場時,會產生電磁感應及其磁場。感應磁場對原磁場有補償作用,如此一來可維持自身電力的發電機就形成了。類似的磁場在太陽、金星等天體上也存在。

儘管它非常重要,但關於「地球發電機」的起源和維持它的能源還存在許多問題未得到解答。

卡內基科學中心,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和中國臺灣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以鐵為主的地球核心中存在的較輕元素如何影響「地球發電機」的起源和可持續性。

地球是由環繞太陽的塵埃和氣體盤積聚而成的。最終,最密集的物質在形成地球時向內沉降,形成了今天存在的各層:核心、地幔和地殼。雖然,核心主要是鐵,但地震數據表明,一些較輕的元素,如氧、矽、硫、碳和氫,在分化過程中也被溶入其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內核結晶,此後不斷冷卻。就其本身而言,從地核流出的熱量是否能推動地幔的發展?還是說這種熱對流需要從凝結的內核中移動出來的輕元素的浮出,而不僅僅是熱量的額外推動?

了解地核化學成分的具體情況,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矽酸鹽在地幔中佔主導地位,繼氧和鐵之後,矽是地球上第三豐富的元素,因此它很可能是核心中可以與鐵合金化的主要輕元素之一的選擇。由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和中國臺灣大學的謝文斌助理教授領導的團隊使用基於實驗室的模擬地球深處的條件,模擬矽的存在如何影響熱量從地球鐵核向地幔的傳輸。

鐵芯材料的導熱性越低,產生地熱所需的閾值就越低。如果有足夠低的閾值,從核心中流出的熱通量可以完全由熱對流驅動,而不需要額外的材料運動來使其發揮作用。

該團隊發現,在他們模擬地球內核實驗中,「地球發電機」可以在地球的整個歷史中僅靠熱傳導發揮作用。

展望未來,他們希望擴大努力,了解地球核心中氧、硫和碳的存在會如何影響這一對流過程。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相關焦點

  • 地球磁場是如何形成和維持的?
    地核的化學組成是如何塑造地球的地質歷史性和宜居性的?眾所周知,如果沒有地球磁場及其偏轉來自太陽風和更遙遠宇宙射線的危險電離粒子的能力,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地球磁場是由地球外核中液態鐵不斷流動產生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發電機。儘管地球發電機具有重要意義,但關於它的起源以及幾千年來維持它的能源,仍然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
  • 年輕的地球磁場
    同時,地球磁場也是一個支持年輕地球論的有力證據,正如聖經所啟示的那樣。在1970年代,物理學教授兼創造論學者託馬斯•巴恩斯(Thomas Barnes)博士注意到,從1835年至今的地球磁場測量數據,顯示磁場強度每100年衰減5%,(另外,考古測量發現,在公元1000年地球磁場的強度比今天的高40%)。
  • 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為何可以如此持久
    地球內部,有一個發電機,在維持地磁場長期運轉。並且,其中的物質交換和熱量交換,讓它可以十分持久。我們的地球之所以能成為生機勃勃的存在,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它有一個可以屏蔽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中危險帶電粒子的磁場。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地球內部,有一個發電機,在維持地磁場長期運轉。並且,其中的物質交換和熱量交換,讓它可以十分持久。地球到底是如何產生磁場的?它又為何可以如此持久?實際情形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01.  地球如何產生磁場?  我們知道,磁來自於電,變化的電場可以激發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可以反過來激發電場,如此往復不絕。20世紀的時候,人們已經用優美的麥克斯韋方程,將電、磁、光三種現象統一了起來,許多科學家因此恍惚感覺,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萬事萬物皆在掌握之中。
  • 曾為地球「挺身而出」的磁場
    維持核中液體的運動需要能量,比如核中的熱。當能量不足時,磁場就會隨之消失。,行星因此很難繼續維持大氣的存在。在這種假設下,月球的鐵核應該比忒伊亞的核要小得多,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沒有能力以這麼小的核產生並維持一個全球性磁場的。
  • 地球磁場形成之謎首度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地球科學模型,首次詳細分析了地球早期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地球的磁場已經運行了至少34億年,而它的起源卻一直未知。磁場其實也是地球最神秘的特徵之一,它對所有生命體都至關重要。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將磁場理論化為地核動力作用的結果。在地球內部,液態的外核圍繞著固態的內核旋轉,而其方向則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 現如今所說的磁場,正是由富含金屬鐵的液態地核外核中的「發電機」產生的,但這一過程在地球早期,應該較難維持,因為地核的冷卻速度並不夠快。
  • 地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產生以後又是怎樣維持的?
    因為地球對物體有引力的作用。磁針為什麼會指向南北並表現傾斜的現象?因為地球對磁針有磁力的作用。這種磁力作用說明,地球具有磁場,我們稱之為地磁場。地磁場的形態類似於一根磁棒形成的偶極磁場,該磁棒位於地心並和地理軸承11.5度的交角。當然。它的細節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是不完全準確的,因為還有大區域的或局部的磁場的影響。
  • 40億年前的月球,到底是如何「守護」地球和磁場消失的原因?
    那麼若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地表上將無法保持液態水,溫度也將無法維持室溫,那麼地球就會變成一個乾燥寒冷不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由於颱風是由帶電的粒子組成,所以當他們遇到地球的磁場時就會被磁場偏轉,從而繞過地球。而在太陽風的轟擊下,地球的磁場也發生了變形,向著太陽一面的磁場被太陽風擠壓,形成了一種拱形的激波。而背著太陽的磁場在為太陽風拉出了一條長長的尾巴,這個成為地球的磁尾。所以在太空中,地球就是一個被彗星狀磁場包裹的星球,而磁場外則是危及生命的太陽風,所以磁場的存在對我們至關重要。
  • 地球磁場正在消失?沒了磁場人類還能生存嗎?
    科學家發現現在地球的磁場似乎處於不斷變弱的情況,歐洲航天局的數據也表明在過去的200年裡,地球的磁場已經降低了9%,尤其是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南大西洋的強度弱得更加明顯,達到了歷史新低。磁場是什麼?地球磁場可以把地球的磁場類比成一個條形磁鐵,這個磁鐵的方向由地球的自轉軸傾斜了11度,與中心偏離550公裡,磁鐵兩極的磁力最強,兩級中點的強度則是兩級的一半。通常會採用磁力線將它進行可視化,從一極出發形成弧形進入另一極。那麼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地球磁場異常減弱,如果地球沒有了磁場,世界會是什麼樣?
    極晝極夜現象,沒錯就是南極、北極,這就是地球的兩個端點,這個磁場對於我們地球而言更像是一層保護膜,這層保護膜可以保護我們星球免受來自太陽的太陽風的襲擊,宇宙輻射也會對地球造成影響,這也要通過這個磁場。這樣算下來大約幾萬年地球的磁場就會發生一次反轉,我們現在經歷的很可能就是一次地球的磁場的反轉過程。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在過去的數年中,地球的磁場在經歷著不斷的減弱,和上次反轉地球已經經歷了至少70萬年之久,在這70萬年中地球的磁場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
  • 月球磁場曾「挺身而出」,為了保護地球?
    近日,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新研究表明,現在已經消失的月球磁場可能曾經保護了地球的大氣,從而可能對40億年前生命的誕生產生了影響。在這種假設下,月球的鐵核應該比忒伊亞的核要小得多,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沒有能力以這麼小的核產生並維持一個全球性磁場。上個世紀,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帶著磁強計登上了月球。
  • 解密40億年前的月球,到底是如何「守護」地球和磁場消失的原因?
    那麼若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地表上將無法保持液態水,溫度也將無法維持室溫,那麼地球就會變成一個乾燥寒冷不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就像現在的火星那樣,可幸好我們有地磁場的保護。由於颱風是由帶電的粒子組成,所以當他們遇到地球的磁場時就會被磁場偏轉,從而繞過地球。而在太陽風的轟擊下,地球的磁場也發生了變形,向著太陽一面的磁場被太陽風擠壓,形成了一種拱形的激波。
  • 地球磁場異常減弱
    地球也有屬於他的磁場,我們都知道有兩個地方常年寒冰,還常出現極晝極夜現象,沒錯就是南極、北極,這就是地球的兩個端點,這個磁場對於我們地球而言更像是一層保護膜,這層保護膜可以保護我們星球免受來自太陽的太陽風的襲擊,宇宙輻射也會對地球造成影響,這也要通過這個磁場。
  • 【百科知識】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
    地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中帶電粒子的撞擊。在太陽系的早期,地磁場很弱,而太陽風很強。首先在太陽系誕生的早期,猛烈的太陽風會產生比現在強的多的磁場。地球在軌道上運動,會受到這些磁場的作用。假如地球內部一開始有微弱的「種子」磁場(比如局部的微弱電流就可以產生局部的微弱磁場),導電的流體隨著地球的轉動就會和「種子」磁場作用,類似於通電的線圈在永久磁鐵中的相對運動,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將會產生感應電流,如下圖的螺旋所示,這個過程類似於發電機,所以稱為發電機機制。而電流環又如下圖所示會產生產生磁場(電磁鐵的磁場就是這麼產生的),最終就形成了地球的偶極磁場結構。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團隊歷時兩年,通過將雷射加熱的鐵樣品在兩個金剛石砧之間擠壓從而創造出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年齡位於此前13億至45億年估計年齡譜的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項僅5.65億歲的估計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 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團隊歷時兩年,通過將雷射加熱的鐵樣品在兩個金剛石砧之間擠壓從而創造出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年齡位於此前13億至45億年估計年齡譜的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項僅5.65億歲的估計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 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
  • 地球因6800℃的內核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可以逆轉,可以消失
    地球為何能存在生命?我們首先會想到,地球有太陽作為能量來源,地球本身存在水、大氣層、磁場保護,然而追根溯源,地球擁有磁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存在足夠的水和大氣。雖然磁場如此重要,但是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只有拿起指北針的時候才會想起——哦!地球還有磁場的!
  • 為什麼地球會有磁場?
    地球生命的存在即為僥倖,很多條件都足以讓生命泯滅,磁場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沒有它,地球上根本不會有生命。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磁場的出生日期,幾乎和生命的出生日期差不多,這似乎也證明了,正是磁場的出現,地球上才出現了生命。
  • 月球磁場曾「挺身而出」,為了保護地球?-虎嗅網
    維持核中液體的運動需要能量,比如核中的熱。當能量不足時,磁場就會隨之消失。在缺乏全球性磁場的情況下,太陽風的帶電粒子在靠近行星時會產生電場,電場則會加速帶電粒子離開大氣,行星因此很難繼續維持大氣的存在。這一過程就在如今的火星上發生,它導致的後果是,火星失去了原有的大氣。太陽風也會與大氣相撞,把分子撞到太空中。
  • 太陽的磁場悄悄翻轉,它將如何影響地球
    科學家仍然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磁場會翻轉,但它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能量是如何遠離太陽和太陽系的簡而言之,太陽的磁場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些磁場是由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最近的一次飛越太陽時拍攝的,來自最尖端儀器的數據被用來查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