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人口還是低收入,中國要迎接經濟增長新高峰

2020-12-08 第一財經

近來有關防風險和穩增長的討論中,已經有越來越多學者看到,和國際經驗比較,中國的經濟、投資和消費增速的下降速度偏離得非常明顯,因此認為應該對這個現象進行更深度研究,否則很難保證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有效。而我認為,要解決經濟下行壓力的問題,擺在首位的反而不是政策,而是認識問題。

從宏觀層面看,宏觀政策是最底下的一層,上面還有制度安排,而最高層面的東西是認識問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突破「姓社姓資」的認識開始的,然後才有搞市場經濟的體制突破,才有了各種宏觀政策取向的轉變。而今天中國經濟之所以有下行壓力,還是和兩個認識走入了誤區相關,這兩個認識誤區不打破,不管宏觀政策怎麼調整,下行陷阱還是走不出來。

認識誤區一:中國經濟進入降速階段

第一個認識誤區就是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降速階段,理由是工業化已經基本上完成,應該進入到後工業化時代的服務業主導階段了。由於有了這樣的認識,對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階段下來的變化,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現在的問題是,經濟增速一降再降,不斷突破人們認為是正常的降速區間,這個時候才開始對降速的正常性產生了懷疑,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央相繼提出了「六穩」、「七防」,我認為就是這種從「正常降速」到「不正常降速」認識的轉變。

那麼為什麼認為中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認識不對呢?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是,中國是一個「二元結構」國家。對市場經濟國家而言,一元結構是主流,古典市場經濟是「金字塔」形結構,即越向下窮人越多,越向上富人越集中,二戰後改良了的市場經濟是「橄欖」形結構,即中產階級佔主體,但二元結構是「工字形」結構,即上面有個較小的富裕群體,下面的中間收入階層很小,再下面是一個龐大的低收入群體。

中國目前在8億城市常住人口中,高收入與中高收入佔40%,平均收入是6萬多元,中國的居民人均收入大約是人均GDP的90%,所以折算成美元,這部分高收入人口的人均GDP就是2.5萬美元左右。中國農村居民中的最高收入只相當於城市居民的中等水平,但考慮到還是有一部分高收入農村居民收入已經達到了城市中高收入以上水平,如果按5%計算,則中國目前全體居民中,有近3.5億人的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按一樣的算法,中國目前其餘的10.5億人口的人均GDP,就是4000美元。

10億低收入人口是中國的人口主體,處在這個收入水平上的人口,其消費力還處在滿足了吃穿的「小康」水平階段,而3億高收入人口才有能力買車買房,消費水平才進入了現代化的「富裕」階段。

進入新千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始起飛,是得益於兩大需求引擎的拉動,一個是新全球化所產生的外需,另一個就是3億高收入人口房、車需求產生的內需。以2012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增速下降,和2015年中國房屋竣工面積增速下降為標誌,中國先富人群的房、車置業陸續完成,到2018年終於進入房、車相繼負增長階段,相應帶動圍繞住房與汽車消費的一系列相關產業,如家電、家具等產業都進入了增長低谷。

但是,中國的人口主體還沒有實現從「小康」向「富裕」階段的跨越,因此由「二元結構」所決定,中國的工業化高峰也是兩個,而不是一個,新千年以來出現的經濟「起飛」是第一個高峰,第二個高峰將是由10億低收入人口引起的,更大的、持續時間更長的經濟增長高峰。

我們可以看三方面數據說明這個新高峰的模樣:

第一,2018年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是170輛,而發達國家是600~800輛,何以中國在170輛的水平上汽車需求就發生了停滯?很巧的是日本在1970年也是170輛,而日本基本是在1975年完成的工業化,之後則汽車保有率出現猛升,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上升到650輛。中國在170輛的水平就出現了負增長,就是因為3億先富人群的房與車需求已經頂到了「天花板」,但後期10億人的需求將更龐大,會給房、車需求乃至整體經濟增長提供更巨大的空間。

第二,如果把目前10億人的消費水平提升到3億人的水平,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從去年的40萬億元增加到120萬億元,是今天的3倍還多。

第三是按照工業化先行國的歷史經驗,當進入到居民消費從吃穿向住行階段跨越的時候,首先是大幅度提升能源、鋼鐵等基礎產業的供給能力,隨後就會進入到以房、車需求所引領的機械、電子和化工等重加工業發展階段。而中國近十年來之所以會把「去產能」的重點放在鋼鐵和煤炭上,其實正是工業化開始進入到重加工業的標誌,這個標誌的產生,不是3億富人的工業化階段所標誌出的,而是10億低收入人口的工業化階段所標誌出來的。

認識誤區二:「基數大、增速慢」的規律

現在再來說必須要走出來的第二個認識誤區,就是所謂「基數大、增速慢」的規律。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歷了30年高速增長,目前的GDP總值已經超過1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所以官產學三界人士似乎已經共同認同了「速度應該下降了」這個判斷。

從工業先行國的歷史經驗看,的確在完成工業化後速度都開始下降,但那是對「一元結構」國家而言,是「一元結構」國家的經濟規律,對中國這樣的「二元結構」國家是不適用的。因為如果從世界範圍看,世界經濟也是二元結構,有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也有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因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基數大了,全世界的經濟增速也都高不起來,就不會有中國經濟起飛的奇蹟。

縮小到中國內部,因為已經有過一個經濟增長高峰,或者因為3億人的生活走入了現代化階段,後面的10億人就永遠不會買房買車,就不會引起另一個經濟增長高峰,同樣也是錯誤認識。所以破除「基數大、增速慢」的魔咒,才能使中國經濟走出低谷,進入第二個經濟增長高峰期。

實際上,我們已經離第二個經濟增長高峰期不遠了。按新千年至今9%的經濟增長速度計算,3億人在新千年之初的人均收入水平就是5000美元,在此基礎上出現了對住房和汽車長達十年的爆發性增長,而今天10億低收入人口的人均GDP也已經達到4000美元,離5000美元並不很遙遠,還是按9%計算,到「十四五」中後期,這第二個經濟增長高峰期就會到來。

從「一元結構」的經濟規律和3億人的工業化階段出發,來看待中國經濟增長問題,就必然會走入認識誤區,因此如果人的認識不轉變,仍然認為經濟減速正常,認為出現經濟低谷是由於降速階段與經濟周期疊加,因此所有政策都在圍繞反周期打轉,中國經濟增長新高峰的到來,就會遙遙無期。

最後還要說上一句,由於中國低收入人口的主體是農民,所以城市化是打破「二元結構」和走出經濟低谷的根本舉措。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本文系作者在2月16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的發言​​​​​​​)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有望形成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
    1)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對應城鎮人口為10.2億,比2017年增加約2億;到2047年城鎮人口達峰值時將增加約2.76億。2)簡單按當前趨勢推算,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有約50%、即1億人來自鄉城遷移,其他則將是自然增長和行政區劃變動貢獻。3)19大城市群以1/4土地集聚74%人口,創造90%GDP,其中城鎮人口佔比77%。
  • 《柳葉刀》:本世紀末全球人口88億,中國降至7.32億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生育率有所下降,但是隨著死亡率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婦女進入育齡期,加上人口基數比較大,這些地區的人口將從10.3億增至30.7億。 中國將在2035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最大的國家,但從2050年起人口的快速下降將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 印度的勞動人口將超過中國的勞動人口,GDP排名也將從第7位上升至第3位。儘管日本人口銳減,但仍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1)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對應城鎮人口為10.2億,比2017年增加約2億;到2047年城鎮人口達峰值時將增加約2.76億。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統計,1960-2015年,高收入經濟體人口淨流入規模累計達1.2億,其中來自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經濟體的比例分別為23.9%、59.5%、16.6%。中高收入經濟體人口生活水平接近高收入經濟體,遷移動力不強;低收入經濟體人口雖然遷移動力強,但難以承擔遷移成本;而中低收入經濟體人口遷移動力強,且能夠承擔遷移成本。
  • 中國人口本世紀末或回10億 將制約經濟發展(1)
    曾幾何時,「人太多」是中國人最常見的抱怨,但現如今,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勞動人口減少等人口結構帶來的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那麼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到本世紀末,還有多少人口?
  • 聯合國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8億 7年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中國
    人民網聯合國6月22日電(記者 殷淼)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6月21日發布《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的2017年修訂版,報告對未來全球人口的趨勢和前景做了全面分析。報告稱,世界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98億,而印度人口總數將在2024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 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
    12月10-12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去向何方?1)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6%,對應城鎮人口為10.3億,比2018年增加約2億。2)簡單按當前趨勢推算,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有約50%、即約1億人來自鄉城遷移,其他則將是自然增長和行政區劃變動貢獻。
  • 2020年中國人口多少億?中國人口未來將負增長?
    中國人口有多少?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口距十四億已經是越發的接近,仍然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人們不僅產生疑問,對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做到一直保持呢?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中國的人口是不是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說中國人口在2050年時能夠到達多少億?
  • 未來人口流向哪?任澤平萬字長文講透中國人口遷移
    1)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約70%,對應城鎮人口為10.2億,比2017年增加約2億;到2047年城鎮人口達峰值時將增加約2.76億。2)簡單按當前趨勢推算,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有約50%、即1億人來自鄉城遷移,其他則將是自然增長和行政區劃變動貢獻。3)19大城市群以1/4土地集聚74%人口,創造90%GDP,其中城鎮人口佔比77%。
  • 中國人口到2028年出現負增長,峰值為14.42億,你咋看?
    如果這種勢頭繼續下去,而未來老年人口離世越來越多,那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也在意料之中。可能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口在2028年出現負增長是好事情,因為現在我國人口14億,比非洲大陸人口10億,還要多出不少,中國人口數量在若干年後出現下降不是更好嗎?
  • 201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4%左右
    中國市場是世界消費增長的關鍵力量  中國承載了全球近1/5的人口,人民生活即將實現全面小康,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近幾年,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已經是世界第一。
  • 人口因素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
    人口因素對經濟增長、結構和改革的影響 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首先看人口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學者們做了許多研究,基本共識是人口老化會降低經濟增長的潛力。從1981年到2011年的30年時間內,中國的人口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正向的。
  • 從人口年齡結構發展趨勢看重慶市經濟增長
    在這一時期內,總人口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結構,勞動力供給充足,社會負擔相對較輕。年齡結構的這種變化必然帶來勞動力增加、儲蓄和積累增長、投資增長等結果,從而對社會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  較長時期以來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及重慶市正處於這個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可以說,人口紅利是造就中國經濟奇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最新研究:22世紀全球人口將少增長20億,中國人口將萎縮到這個數
    80年後,中國的人口也將從現在的14億下降到7.3億。同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人口規模將增加兩倍,達到約30億,僅奈及利亞一國就能在2100年擴大到將近8億,僅次於印度的11億。專家說,「這些預測對環境有利的一方面是,對食品生產系統的壓力會顯著減少,碳排放量會降低,並且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機會,」「但是,非洲以外的大多數國家將面臨勞動力減少和人口金字塔倒置的問題,這將對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 最新研究:22世紀全球人口將少增長20億,中國人口將萎縮到這個數
    這其中包括日本,西班牙,義大利,泰國,葡萄牙,韓國和波蘭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數量將至少減少一半。80年後,中國的人口也將從現在的14億下降到7.3億。專家說,「這些預測對環境有利的一方面是,對食品生產系統的壓力會顯著減少,碳排放量會降低,並且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發展機會,」「但是,非洲以外的大多數國家將面臨勞動力減少和人口金字塔倒置的問題,這將對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 到2050年人口還要增長20億?聯合國大膽預測,中國數字卻令人擔憂
    在和平的年代,人們除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還能夠較為舒適得過自己的小日子,因為這個原因不少國家就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中國提出實行二胎政策,但隨之而來的是人口壓力。像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總數已經超過了14億之多,在加上現在的二胎政策,人口壓力將是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壓力。而又有聯合國數據大膽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還要增加20億?而其中中國數字令人擔憂。
  • 中國山東省:人口人才流失嚴重,GDP有所下跌
    那是一個很大的人口流出,據權威新聞網站報導,2019年這個省的人口淨流出量達到全國第一,作為一個一億人口的省份,青島等大城市的人口還在增長,但從過去的快速增長速度放緩了,全省去年人口淨流出19.98萬人,主要不是第一年人口淨流出量排名第一,2017年至2019年均排名第一。
  • 劉世錦:戰疫增長模式下用相對增長率評估增長狀況
    可以說,「戰疫增長模式」下3%的增長率,含金量要大大超過常規增長模式下的6%。對增長目標的評估也要相應調整。建議採取「相對增長率」的評估方法,就是用中國增長速度與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比值或差值,評估中國經濟的增長狀況。採取這種方法的基本背景是,中國經濟已在較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經濟,而且這次疫情衝擊也是全球性的。與以往相比,如果這種比值是穩定或上升的,表明中國經濟表現是好的,反之則是差的。
  • 中國人口紅利將消失 經濟增長率將跳躍式下降
    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的估算,中國人口將在2032年達到高峰,為14.6億。而中國國家統計局預測,中國人口峰值在2035年,為15億。  再結合一些學者的預計,中國未來40年內,將先後迎來勞動年齡人口、總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即總人口將於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總勞動人口2013年左右達到高峰,而2050年老年人口將出現峰值。
  • 胡錫進:中國人口真正突破14億 你知道意味著什麼?
    來源:環球網胡錫進:中國人口真正突破14億 你知道意味著什麼?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這是什麼概念呢?歐盟28國的總人口是5.12億,美國加拿大3.64億,日本1.27億,澳大利亞紐西蘭0.3億。這些國家的人口加在一起是10.33億。另外亞洲四小龍加在一起不到9000萬,這就是全世界發達社會的總盤子,它們一共大約有11.2億人口,比中國大陸少2億多。中國大陸的14億人處在什麼發展水平上呢?
  • 李鋒亮 王瑜琪|研究生教育規模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8.08摘要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基於國別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規模對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並與本專科教育規模的經濟貢獻進行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