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聞網12月18電 傅恆志院士在「大學生追夢之旅實踐交流成果展示會」上的講話
各位老師、同學們:
一年一度的大學生「追夢之旅實踐交流成果展示」給我們提供了你們豐富多彩的活動視頻。從學生代表發言中聽出來你們的收穫很多,很大,很滿意。這些寶貴的收穫是通過你們的創造性勞動,集體的合作取得的,非常為大家高興。在這裡向大家表示熱烈祝賀,向為大家提供支持、幫助和組織運作的各有關部門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西北工業大學根據校領導「給通才制定規則,給天才留出空間,使更多同學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兼備人才」的倡議,組建了全校性的「追夢班」,是一項創新。實踐證明它使得同學們的視野更寬了,知識更多了,創新意識更強了。這項活動不僅影響了西安地區的高校,國防系統的高校,對全國各類高校學習中國夢,認識中國夢,踐行中國夢都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西工大的校風是「三實一新」:基礎紮實,工作踏實,作風撲實,開拓創新。西工大在教學、科研、育人、創新方面作出了許多傲人的成績,但我們從不張揚,不吹噓,不浮燥,腳踏實地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也從不停步。
今春習近平總書記開始了中國元首世界範圍的宣示中國夢和世界夢的旅程。半年多來幾乎走遍全球,引起世界人民也都在談「夢」,談中國夢,世界夢,還有他們自己的夢。這個旅程的開端是三月的首訪歐盟總部及其所在地比利時。這次訪問是中國國家元首27年來對比利時的第一次國事訪問,也是中國和歐盟建交40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歐盟總部。不僅談政治、經濟,也談文化、教育。其中一個議程就是:布魯塞爾時間3月31日下午,比利時布魯塞爾艾格蒙特宮(Egmont Palace)內,氣氛熱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比利時首相埃利奧·迪呂波共同見證下,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校長保羅·德諾普籤署《西北工業大學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關於建立最重要合作夥伴關係協議》。大屏幕上這個畫面就是「中比兩國元首見證西北工業大學汪勁松校長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校長保羅·德諾普籤協議的場面」。從宏觀來講我猜想這個協議也涵蓋了你們追夢班的有關內容。首訪歐盟總部與比利時而且以西工大作為中國大學的代表就表明了我們學校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和在國家領導人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十月十日前後世界媒體熱炒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最大的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過計算,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到年底中國的GDP總量達到17.632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6.48%,美國GDP達17.416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6.42%。總所周知,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經濟獨佔世界鰲頭超過了100年。現在中國要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這可是大新聞。怎麼能被落後貧窮的中國超越了呢?所以世界上的媒體都紛紛的報導、討論。咱們國家基本上沒有登這些消息,輕描淡寫過去了。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經濟總量雖然已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按匯率計算,我們只有美國的1/2強;如果按照人均,只有他們的1/4。我們絕不妄自尊大、洋洋自得。三十年的高速發展是客觀存在的,令西方瞠目結舌,令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歡心鼓舞。我們國家的工業規模現居世界第一,在全球500多種最主要的工業產品中間有220種產量是中國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還很漫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工作,許多難題,還有許多挑戰。
這兩年來,「中國夢」深入人心,是大家談論的一個熱點。如何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何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結合起來?如何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些都是當代青年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去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特別提到: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只有把人生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他還引用了一句歐陽修的話,「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什麼是大,什麼是小?「大」就是中國夢,「小」是個人夢。中國夢是個人夢的「合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所有中國人的夢想的「合力」就是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發出了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時代號召。也就是建黨一百周年時(2021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時,我們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靠什麼?我說靠兩條:一是靠理想、信念,一是靠創新。理想、信念是什麼?是人的認識,是人的思想境界,是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你想幹什麼?追求什麼?為了什麼?就是理想問題。你信什麼?對什麼堅信不移?就是信念問題。理想信念決定著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的人生追求,就會有不同的思想境界。沒有理想、信念的國家就沒有未來,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的人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也是難有作為的。
最近香港的「佔中」運動已經鬧騰兩個月了。佔領中環,堵塞旺角,圍堵特區辦公大樓。使得交通中斷,一些商鋪被迫關門,香港市民叫苦連天。他們為什麼這麼幹呢?他們說是要民主,要直選特區行政長官。人大常委會聽取各方面意見後決定2017年特區長官一人一票直選,廣泛民主,他們還不滿意,和基本法、和人大委員會對著幹。實質上是某些人不滿意香港回歸,不滿意親西方的民主黨大佬李柱銘等一批人沒能掌權,不滿意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骨子裡是反對共產黨的領導。這樣一些人西方意識、美式民主是第一位的,總想按照歐美模式來治理香港。所以一百多年英國統治俯首貼耳沒有意見,回歸祖國才幾年就不行了。這裡面有一個神父、兩個教授登上前臺上躥下跳。最近西方媒體揭露他們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有美國插手謀劃了,甚至弄了上千人去國外受訓,準備起事。他們利用宗教、教育家的身份,打著民主選舉的旗號挑動、蒙蔽一部分學生佔中鬧事。這些人鬧事不奇怪。象李登輝那樣,在全世界都譴責日本復活軍國主義、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慰安婦的情況下,他卻跑到日本,讚揚安倍,擁抱安倍,他認為日本佔領、治理臺灣有功。這不奇怪,因為歷史上總會有秦檜、汪精衛、李登輝這種人。問題是學生為什麼那麼容易受挑動、受欺騙、蒙蔽呢?
我想可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香港的一些學生,長期受殖民地教育環境的影響,中毒較深,愛祖國、愛人民在咱們這裡是深入人心,在他們那裡愛社會主義祖國,愛中華人民的理想信念淡泊,精神上缺乏社會主義的「鈣」,得了扛不住西方式民主、自由宣傳的「軟骨病」。香港回歸十幾年,中央一直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借大陸高速發展的東風,香港比英國統治時期有了更多更快的發展,這也是世界公認的事情,香港近年來的發展是空前的,中國政府兌現了香港回歸時的承諾。當然了,我們總還有不足,還有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也要靠我們自己循序漸進、有步驟地去解決,那麼為什麼這些人要鬧事呢?為什麼還有些青年學生跟上去呢?我覺得這值得我們深思。我深深地感到,在當今的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東方和西方,不僅在政治、體制、治國方針上,而且在文化、思想、觀念、生活,各個方面不斷競爭。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條件,在這個條件下,對人,特別是對青年學生、青年人會有很大的影響。西方以他們幾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物質,包括壓榨、剝削殖民地人民所得的財富以及就此形成的所謂的西方文明,西方的生活方式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各個地方。西方的政客、媒體也不斷地推行著所謂的「和平演變」、「顏色革命」。這種現實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糊塗,不能掉以輕心。去年,在西工大有一次討論辦學思想的座談會上我曾經講過,咱們現在許多大學在制定學校發展目標時,都有「把學校辦成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的大學」的提法,很多人把哈佛、劍橋大學、MIT作為學習、跟蹤的榜樣,以他們作為蘭本、作為標杆。當然學習西方大學的長處、科學、技術、管理都是應該的,而且一直是提倡的。但我就想,把我們的大學辦成完全和劍橋、哈佛一樣,培養的學生裡裡外外就是哈佛人、劍橋人,難道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嗎?他們就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就能建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國家?就靠這些人,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想大家可以討論討論,行不行。我說不行、不可能。
香港「佔中」這件事情再一次告訴我們:沒有社會主義的中國心,就不可能有實現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中國夢;沒有為建設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為它獻身的決心和實踐。
咱們圖書館前面草坪上直立的銅像,我看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像,還代表著許多忠誠為人民教育事業獻身的老一代革命家和老教師。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是建設偉大祖國的理想,是共產黨人的信念。我記得改革開放初期,一個香港歌手張明敏,來大陸演出,唱了一首歌,許多人聽了激動地熱淚盈眶,這就是《我的中國心》。我想很多人都會唱,我給大家來念念歌詞。
河山只在我夢裡,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國印,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有人說,他唱的不是歌,他唱的是他的心,唱的是香港人民的心,是向祖國訴說英國殖民統治下老百姓的心聲。張明敏雖說生長在香港,卻有一顆中國心。對中華民族的兒女,祖國就是母親,50年代初期,我的老伴兒仲老師給我講了一件事,北京市一個幼兒園舉行「最美麗的媽媽」的活動,孩子們誰認為自己的媽媽最美麗就來參加。一個小孩兒牽著媽媽來了,媽媽是個麻子,一隻眼睛還瞎了,的確說不上美麗,家長們都在奇怪。可是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他覺得他的媽媽是最美的。所以過去有一句古話叫做:「子不嫌母醜,不嫌家貧。」
今年五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談到,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所以說,理想信念、核心價值觀統帥我們的行動,統帥我們的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研究、工作的動力。我當老師,如果從大學畢業算起,已經64年了。跟同學們摸爬滾打已經超過了一個甲子,我教書育人,同學們也啟發我、教育我,我們互教互學。我深深體會到青年的可貴,青年人的可貴。作為一個耄耋之年的老教師,想給同學們提幾點希望:一是,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決定事業的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中國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二是,一定要練就過硬的本領。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三是,一定要勇於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源泉。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樹立在繼承前人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國家、創青春之民族。
青春寶貴,但是青春易逝。「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是民族英雄嶽飛的名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我希望大家努力而且要抓緊。我已經進入86歲,早已不是耳聰目明的年齡了,但是我還是掙扎著,總還要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往前奔。今年我還給哈工大材料學院,河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做了六次四個有關航空航天材料系列電子理論的學術報告,好壞不說,只表示在我有生之年總是要和大家共同往前走。
去年冬天,我和哈工大的老師一起去昆明,雲南鈦業公司希望和哈工大在昆明建立一個鈦鋁合金材料研究的院士工作站。召開成立大會讓我去揭幕,忙了兩天,回西安就住院了。家裡人就批評我說:那麼大歲數了還胡跑。連醫生也勸我「認老吧,該頤養天年了」。住院也不是滋味,覺得空蕩蕩的,這個時候,我就看到報紙上登載的討論中國夢的文章,想著看著,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有所覺悟,就胡謅了四句:「荊棘漫道向陽走,跌宕起伏不回頭,耕耘求索絲無盡,殘燭成灰身方休。」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我覺悟到,以身獻國,以心築夢,對我這種老教師應該是光榮、幸福。你們是追夢,促夢,引領夢想,實現夢想。我是追不上跟不上步了,但還是要跟。雖不能象你們那樣衝鋒陷陣,建功立業,總還能搖旗吶喊,遞茶送水。「小車不倒只管推」,為實現中國夢還要盡心盡力,竭其所能。學校讓我給同學們講講話,我講不好,就說說我的心聲,我的中國心,和同學們進行交流,謝謝大家。
(編輯:田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