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如何攻克五大技術難題?中國商飛製造總師這樣說

2021-01-17 環球網

專訪中國商飛公司製造總師姜麗萍:C919如何攻克五大技術難題

3月24日,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第二架機迎來了進入2018新春第一次飛行,成功執行一架次試飛。自去年5月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以來,兩架飛機已試飛共計23架次。

工作中的姜麗萍 (左二)

在此次試飛的前一日,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大型客機機體數位化裝配關鍵技術及集成應用》項目,在2017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一架大型商用客機由數以百萬計的零部件組成,涉及飛控、液壓、電氣、航電、動力燃油及環控等數十個複雜系統。無論是飛機研發、製造,還是項目管理、質量管理,大飛機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參與人員對質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飛機機體結構剛性弱、易變形,多數疲勞裂紋發生在裝配連接處,機體裝配佔製造總周期的近一半,是確保飛機安全的前提和基礎。此次的獲獎項目就是科研團隊針對裝配中的五道技術難題逐一擊破後獲得的嘉獎。

3月底,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製造總師、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姜麗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時說,關鍵工藝技術的自主攻關是C919的必由之路,一定要掌握在中國人手上。

如何攻破C919裝配的五大難題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是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民用飛機總裝製造基地。在這兒成長起來的姜麗萍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製造廠女性總工程師。

2003 年1 月,姜麗萍擔任上海飛機製造廠總工程師,負責ARJ21 新支線飛機項目。2004 年11 月,她被任命為ARJ21 新支線飛機項目總工程師,創下了年齡最小的項目女總工程師紀錄。中國商飛成立後,上海飛機製造廠更名為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下稱「上飛公司」),成為中國商飛六大中心之一的總裝製造中心。

在蔣麗萍看來,從運10 到MD82/83/90,再到ARJ21、C919,上飛公司的製造能力已經有了明顯提升。 「關鍵工藝技術的自主攻關是C919的必由之路,一定要掌握在中國人手上,不是依靠外界。從產業鏈的角度上來說,未來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姜麗萍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C919機體尺寸大,全機長38.9米,翼展35.8米,高11.95米。6萬餘個零件,百萬個連接件,不能有絲毫馬虎。姜麗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直以來, C919 大型客機的裝配存在五大難題:

其一,C919飛機需組裝數萬個零件。零件製造偏差如果向部件、全機累積,最終會導致產品質量問題。公差合理分配、偏差控制非常困難。

其二,C919 採用複合材料和鋁鋰合金等新型輕質材料,飛機裝配需制孔百萬個,複合材料易產生劈裂、毛刺、分層等質量問題,鋁鋰合金易產生微裂紋,導致疲勞壽命低,裝配製孔工藝很難。

其三, C919 設計服役周期為 80000 飛行小時/25個日曆年,同等疲勞壽命下,鋁鋰合金鉚釘幹涉量僅為傳統鋁合金的1/6,精確控制難。

其四,C919 機體尺寸大,其大部件對接過程中,跨尺度測量精度難保證。此外,飛機外殼蒙皮厚度薄,裝配易變形,大尺寸部件對接困難。

其五,C919 已有 815 架訂單,要求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製造,裝配線集成開發難,且需解決多產品混線生產等問題。

12項裝配專利為C919保駕護航

通用設備可以進口,但裝配工藝與集成技術無法引進,面對諸多挑戰, 「關鍵工藝技術的自主攻關是必由之路」成為商飛人的共識。

2013年12月,裝配線建設開工,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姜麗萍和團隊實現了對接過程快速測量和分析,使得十幾米範圍內的測量精度達到了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大降低了對接時長。

姜麗萍介紹,近年來,在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等項目支持下,上飛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機體裝配工藝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例如,飛機外殼的蒙皮厚度僅為2毫米,用手指摁一下就會變形。為了將這種柔性材料與剛性材料安全地結合在一起,科研團隊提出了剛柔混合結構裝配偏差分析方法,並開發出數位化裝配偏差仿真分析系統,有效降低了裝配誤差。」姜麗萍介紹,數位化測量、智能鑽鉚、智能監控也陸續被運用於生產線,提高了裝配效率。

此外,由於C919 大量採用複合材料和鋁鋰合金等新型輕質材料,給制孔工藝帶來很大挑戰。姜麗萍稱,上飛公司建立了複合材料制孔質量穩定性控制體系,並提出無墊板支撐制孔方法,研製出新型偏心螺旋銑孔裝置。經過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雙管齊下」,C919的制孔合格率達到了100%。

在近5年的研發之路上,姜麗萍及其團隊共被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2項、軟體著作權2項,建立行業、企業標準10份。「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裝配偏差剛柔混合分析等技術國際領先,研製的裝配線主要技術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姜麗萍說,這是國內首條民機機身柔性、高精度、自動化裝配線,C919大型客機101架次、102架次都是從這條裝配線上誕生的。

姜麗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裝配線完工後,我國有了首套民航局適航部門認可的民機工藝規範,詳細規定了裝配過程所採用的設備、工藝參數、過程控制方法、質量檢測方法、人員資質等要求,已成為我國民機機體裝配的製造依據。「我們為C919設計的服役周期為8萬個飛行小時,25個日曆年,高於國際民航客機標準。」

姜麗萍說,C919的名字裡帶有一個「C」。長期以來,全球的民航天空,基本上是由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兩大飛機巨頭壟斷。中國大飛機的成功首飛,意味著世界的天空將開啟由空客、波音和中國商飛構成的全球民機ABC新格局。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傑 | 上海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15期)

相關焦點

  • 中國航空業的未來? C919?
    但是隨著俄羅斯和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情況可能會一點點發生變化。中國商飛的研發範圍從支線客機到大型寬體機項目。10月15日晚,華夏航空公告了購買100架ARJ21系列飛機和C919系列飛機的相關細則。其中50架確認為ARJ21系列飛機,另50架可全部或部分為C919系列飛機,中國商飛的飛機或許將在長遠的未來中對空客和波音的壟斷格局構成威脅。
  •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中國「天眼」背後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2017-05-19 13朱忠義介紹說,「天眼」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持建造。2011年底BIAD受國家天文臺委託,承擔「天眼」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設計及反射面板與主體結構連接節點的分析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如何完美「拼接」好這些複雜且瑣碎的構件。  朱忠義說,承接這個項目之後,發現現實情況要比想像困難得多。
  • 先進信息化技術如何為航空工業賦能?國內外大咖齊聚溧陽這樣說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偉娟)5G應用如何在航空工業中發力?單一飛行模式下,自動駕駛技術如何再升級?10月28日至29日,第十屆上海·天目湖航空工業國際論壇在常州溧陽舉行。現代快報記者獲悉,中國商飛、空客等中外航空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及專家學者等齊聚,圍繞航空工業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展開交流與討論,為航空工業的發展明晰方向。
  • C919面臨斷供窘境,自主智慧財產權面對自主製造的尷尬
    ,然後在中國組裝的飛機,所以大家把這款飛機稱為組裝機,面對大家對這款飛機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質疑,中國商飛C919項目常務副總設計師陳迎春做出了回應稱:「C919飛機自主創新有五個標誌:第一,飛機的總體方案自定;第二,氣動外形由中國自主設計、自己試驗完成;第三,飛機的機體從設計、計算、試驗到製造全是中國自己做的;第四,系統集成由中國自己完成;第五是中國自己的特色管理。」
  • ...商飛中鋁集團考察團赴安徽淮北調研上海交大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
    在隨後召開的陶鋁新材料產業化發展交流座談會上,研究院院長王浩偉教授介紹了陶鋁新材料研發及應用情況,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介紹中國商飛與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兩類專利產品的研發與認證情況他們表示,中國商飛、中鋁集團將繼續堅定地支持陶鋁新材料研發應用,希望安徽陶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做可持續發展、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周喜安對考察團來淮考察並就陶鋁新材料產業化發展提出懇切和精準的建議予以感謝。周喜安指出,新材料發展潛力巨大,一定要樹立信心、精心培育。
  • 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商飛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深化科研...
    2020年11月17日,中國商飛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籤署《深化科研及人才合作協議》。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盛傑等出席見證。
  • 華夏源細胞集團攜手中國商飛,踐行企業「質量價值觀」
    近日,應中國商飛公司的盛情邀請,華夏源細胞集團CEO朱灝博士同公司製備及質檢團隊同事一行到訪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體驗了中國商飛的「質量價值觀」。向被譽為「國之重器」的航空業巨頭取經,如何把造大飛機的精神運用在生物醫療當中。01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浦東落地。
  • 華夏源細胞集團攜手中國商飛,將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近日,應中國商飛公司的盛情邀請,華夏源細胞集團CEO朱灝博士同公司製備及質檢團隊同事一行到訪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體驗了中國商飛的「質量價值觀」。向被譽為「國之重器」的航空業巨頭取經,如何把造大飛機的精神運用在生物醫療當中。
  • 回天新材:助力中國商飛攻克關鍵材料難題 膠粘劑合作開發順利推進中
    發布易12月26日 - 回天新材(300041)宣布,2019年5月,公司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院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於膠粘劑國產化的合作研發,著力推動實現重要航空新材料生產技術的自主可控,填補國內膠粘尖端領域的空白。目前,雙方關於膠粘劑產品的合作開發正在順利推進中。
  • 回天新材:助力中國商飛攻克關鍵材料難題膠粘劑合作開發順利推進中
    回天新材(300041)宣布,2019年5月,公司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院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於膠粘劑國產化的合作研發,著力推動實現重要航空新材料生產技術的自主可控,填補國內膠粘尖端領域的空白。目前,雙方關於膠粘劑產品的合作開發正在順利推進中。
  • 中國「天眼」背後的設計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這樣的話,支承柱高度就得在3米至50米不等,造成「天眼」的組成部分——圈梁、索網和基礎受力複雜,並且圈梁溫度作用明顯。地形和溫差不作美,在對精度要求極為苛刻的「天眼」設計前擺了一個大難題。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團隊日夜奮戰想對策改方案,最後提出將柱子與圈梁隔開,通過一個徑向可動支座進行滑動釋放。
  • 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著力攻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2020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程院)承擔的技術示範井瀘203H57-2井順利完鑽,創四川頁巖氣公司瀘203區塊四開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工程院堅決扛起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重任,砥礪奮進,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
  • 商飛C919:中國將接管空中客機和波音直接競爭
    同時,中國已經研製出國產競爭者中國商飛(CMAC)C919,並且目前處於飛行測試階段。所有三架競爭飛機均具有可比的規格。它們都是單通道,雙引擎飛機,可容納150至180名乘客(取決於艙位配置),適合為國內和地區航線提供服務-正是中國大部分航空網絡的飛行包線。塞卡託說:「中國商飛C919被設計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客機」。
  • 中國大飛機C919備戰「大考」
    一位C919的技術供應商則告訴記者,作為技術供應商,目前也在積極配合中國商飛方面進行工作,根據中國商飛方面提出的技術要求來做修改以及不同供應商設備、設計方案之間的銜接、適配。「總之工作比較緊張。」作答TIA這張關鍵考卷的不只中國商飛,而是作為主製造商的中國商飛和她的技術供應商們。
  • 中國商飛「牽手」湖南共造大飛機---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11月23日,由省航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省工信廳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商飛-湖南民機產業培育會」在長沙舉行。省工信廳廳長曹慧泉介紹,今年湖南省航空產業營收預計達400億元,增幅10.8%,到2025年,我省航空航天(含北鬥)產業營收或將突破1000億元。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
    再次攻克世界難題,外媒:攔不住中國了。原來,我國最新研製的泵後擺火箭發射機試車成功了,據了解,我國在很長一部分時間在長徵系列的發動機都是利用這個裝置來進行實驗的,這一次的突破更讓我們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第三個擁有此一項技術的國家,因此這對我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天大好消息。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在此領域投入大量技術研發,最終成功掌握泵後擺技術。
  • 中國商飛C919對波音和空客的航空霸主之位形成挑戰
    現在傳統的航空巨頭遇到了新的競爭對手中國商飛C919!如今的中國是不僅是航空商業飛機最大的需求市場,也是疫情控制後,經濟最先復甦的市場。C919是黨中央英明決策的結果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大型飛機重大專項被確定為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 知行中國之走進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
    作者按:前幾年參加了中國作協組織的一次培訓活動。上海作協給安排了一次採風活動。除參觀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外,還去了中國大飛機基地——中國商飛。可謂是既出海,又上天了,安排的蠻有意思,主辦方真是費心思了。也讓學員們開了眼界,能夠這麼近距離接觸大飛機。
  • C919大飛機問世了,國產大飛機技術突破
    c919民航大飛機自生產以來就一直倍受關注,而且最近c919還在南昌飛行大表演中進行了飛行表演,人們更是對c919民航大飛機了解更深了。但是最近有人說,中國現在不僅有民航客運大飛機c919,還在研發比c919強三倍的其他民航客運大飛機,並且還有全新的設計,這是怎麼回事?一起看看吧。
  • 難倒各國的難題,卻被中國攻克
    眾所周知,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多傑出的成就,雖然早期的時候,西方各國採取技術壟斷的方式,也讓我們遇到了很多的難題,隨著我國不斷努力之後,也陸續打破了很多技術壟斷,也讓世界各國對我國刮目相看。而在這次,美國斥資6400億來攻克一個技術,儘管研究了多年依舊沒有進展,經過多年的時間積累,難道世界各國的難題,卻被中國攻克了。核電站的重要性如今,電力對一個國家而言十分重要,一旦電力無法得到保障,居民的生活和很多工廠都會受到影響,甚至也會降低降級發展。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國家都在研發一些高效率的發電方式,其中核電站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