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興化作家群為代表的一大批生於裡下河、長於裡下河的作家,攜其「裡下河式書寫」相繼登上文壇,其文學創作得到了文學界的廣泛認可,一個充分體現文學地理特點的文學流派——「裡下河文學流派」逐漸形成。
從2013年以來,我市持續打造「裡下河文學流派」,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文學界專家學者和省作協、中國作協領導的充分肯定。目前,「裡下河文學流派」打造工作已寫入市委、市政府「十三五」規劃和打造江蘇中部支點城市行動計劃。
從「興化文學現象」到「裡下河文學流派」
「裡下河文學流派」深深根植於裡下河地區深厚的文化土壤,是目前中國文學界最具活力、正在成長中的一個文學流派。其概念的提出,緣起於之前的「興化文學現象」。2009年11月,由省作協主辦的「興化文學現象研討會」在興化召開。此後,為加快推進泰州文化名城建設,基於興化文學現象中湧現出了畢飛宇、王幹、費振鍾等眾多全國著名的作家,加之高郵籍著名作家汪曾祺的重大影響力,市文聯提出了打造「裡下河文學流派」的設想。
不難發現,在裡下河地域有這樣一批作家,他們出於共同的地緣因素,具有身份、經驗、文化的共生性,並且在創作的題材、風格、美學追求上呈現出某種共同特徵。基於此,泰州市文聯邀請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時任《文藝報》總編輯、著名評論家閻晶明,省作協主席範小青,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丁帆,著名學者、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陳福民等專家學者對「裡下河文學流派」這一概念科學性、合理性,進行研討、論證,最終認為「裡下河文學流派」概念可以成立。
發展脈絡清晰而豐富
6年來,一系列活動及成果讓「裡下河文學流派」的發展脈絡愈發清晰而豐富。
2013年起,我市連續舉辦六屆全國裡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該研討會由泰州市文聯與《文藝報》社、江蘇省作協、泰州學院聯合舉辦,邀請過包括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建功,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評論家閻晶明,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名學者吳義勤,江蘇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範小青,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丁帆等近400位專家學者參加。
從2013年開始,《裡下河文學流派作家叢書》編輯出版。目前,已出版小說卷、散文卷、詩歌卷、評論卷4套共36冊,800餘萬字。2014年,《裡下河文學》年刊編輯出版,共推出全國著名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文章200餘篇。
2015年,「裡下河文學研究」專欄開設。該專欄由中文核心期刊《小說評論》起步設立,每年6期。目前,專欄已經調整到影響更為廣泛的《文藝報》,由原先的每年6期,增加為每年12期。邀請到王春林、張曉琴、汪政等國內一流的評論家、學者撰寫系統性流派研究文章。
2017年9月,泰州市文聯與省作協、泰州學院聯合成立中國裡下河文學研究中心。中心聘請丁帆、吳義勤、範小青等人為顧問,聘請著名評論家、《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著名評論家、山東師大文學院副院長張麗軍等30位學者為特約研究員。目前,該中心已納入江蘇文學研究的重要版塊。
2017年,我市推出「裡下河文學流派」創作項目。啟動「裡下河文學流派」長篇小說創作扶持項目,扶持出版10部「裡下河文學流派」長篇小說。2018年,啟動「裡下河文學流派星書系」計劃,近兩年推出朱輝、徐可等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裡下河代表作家作品集4部。同時,策應裡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推出「裡下河生態文學寫作計劃」,推出裡下河本土作家作品12部。
2018年10月,在第六屆全國「裡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上,舉行了「裡下河文學版圖」發布和裡下河文學流派經典小說入選名單(1980-2018)發布。
「裡下河文學流派」影響力不斷提升
「裡下河文學流派」,在百度百科已經成為固定詞條,自動生成。如今,「裡下河文學流派」研究發展其勢已成,且影響力和知名度還在不斷提升。
2018年在哈爾濱召開的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年會上,「裡下河文學流派」研究,被列為年會重要課題之一。今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欣然同意擔任第七屆全國「裡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主辦單位。
「裡下河文學流派」研究已進入眾多專家學者視野。南京曉莊學院楊學民教授的專著《汪曾祺及裡下河派小說研究》,榮獲「長江杯」江蘇文學評論獎一等獎。由葉櫓、鄭潤良等六名專家聯合撰寫的系統反映裡下河文學流派成就的《裡下河當代文學史論》專著已經完稿,即將出版。首都師範大學張志忠教授領銜的課題《水鄉情、風物誌與人文情懷——「裡下河文學流派」縱觀》,被列為「莫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課題之一。
「裡下河文學流派」研究論文在國家級核心報刊刊發後廣為轉載,影響廣泛。《裡下河文學流派初探》等100餘篇專題論文,在《人民日報》《文藝報》《小說評論》等核心報刊發表,並在中國作家網、中國知網以及臺灣文學研究網站和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網站廣泛轉載。
「裡下河文學流派」媒體宣傳呈現集聚效應。自2013年以來,《文藝報》以7個整版,《中華讀書報》以6個整版,對裡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進行跟蹤專題報導。在以「裡下河文學流派能否進入中國文學史?」為題的報導中,《中華讀書報》提出了裡下河文學流派是切入當代中國文學並發生影響的重要途徑的論述。
集聚力量建設裡下河文學高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靈魂。不可置否,「裡下河文學流派」在我市文化建設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發揮著無可限量的意義。
市文聯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集聚研究力量,依託省委宣傳部的有力指導,在中國作協、《文藝報》社、省作協的大力支持下,集聚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名專家、學者、作家,進一步提升流派的影響力。今年將召開第七屆全國「裡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擬邀請全國著名專家學者50餘人出席會議。
「裡下河文學流派」打造工作,成為發展繁榮裡下河地區文學創作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出的精品力作,為打造江蘇文學創作新高地作出了貢獻。今年研討會期間,將舉行裡下河文學高地建設《泰州宣言》發布儀式,推動形成裡下河文學高地一體化建設。同時,設立「裡下河文學高地建設中的新生長點」議題,謀劃今後「裡下河文學流派」精品創作的思路和走向,拿出繁榮文學創作的有效措施。
從今年開始,我市還對「裡下河文學流派」進行「關鍵詞」系統梳理,對「裡下河文學流派的審美特質」等涉及「裡下河文學流派」內在肌理的核心課題進行系統研究。力爭再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就「裡下河文學流派」構成的關鍵要素進行系統性研究,最終形成文學界的共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