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毫無保留透露了:次新股創業板為何暴跌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

2021-01-14 和訊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基金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導讀】諾德基金績優基金經理郝旭東做客中國基金報粉絲群,全面地回答粉絲們的投資疑問,毫無保留地分享其入行多年獲得的經驗和看法。

  中國基金報 房佩燕、朱文君

  新年伊始,創業板屢創新低、次新板塊也跌跌不休,過往投資者眼中的小甜甜儼然變成熊夫人,給投資者的新年投資一個及時的風險提醒。創業板、次新股後市會怎麼走?哪些板塊有機會?這種行情下該如何進行風險控制?跑贏大盤得靠什麼?

  周一(1月9日),諾德基金績優基金經理郝旭東做客中國基金報粉絲群,全面地回答粉絲們的投資疑問,毫無保留地分享其入行多年獲得的經驗和看法。現基金君將當日文字實錄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2017年的投資中躲過各個大坑。

  內容提要:

  1、次新股的稀缺性明顯降低,目前來看風險較大。

  2、市場主流風格凸顯,純炒概念問題較大,無論是大盤股還是小盤股都要看最終的業績兌現。

  3、混改大多數股票都沒有業績支撐,主題機會未必能貫穿一年。

  4、2017年是成長股價值投資的一年,看好大盤指數穩健上漲。成長股總體的機會要起來,估值合理的高增長的股票不能是個別的,要出現一批這樣的股票。

  5、混改應該是今年的一個主線,但並不一定可以貫穿全年。

  6、看好有業績成長的小成長股,個人相對喜好穩健的板塊,包括醫藥、傳媒、銀行板塊。

  7、對於小票,我理解的價值投資實際上就是說根據業績、成長性,或者根據安全邊際。大票就要看分紅率、安全邊際,這些來判斷它是否值得投資。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一、無論是成長板塊還是次新板塊,業績兌現是關鍵

  1、網友「CrystalSev7n」:您好老師,今年股票市場的大機會是在混改地方國改央企改革這些上面嗎?大批量的新股上市是否意味著市場不能用老眼光來跑斷了?未來打新基金大批量成立是否會影響市場的走向?

  郝旭東:混改應該是今年的一個主線,但是我不能說混改的主題能夠貫穿全年,有可能就一季度做一做。因為我把混改的幾個行業、股票看了一下,多數股票是沒有業績支撐的,還是偏於主題方面。其次,最近炒混改炒的比較厲害,而且漲的比較多的股票,除了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中國石化(600028,股吧)是在去年漲的,其他的股票實際上都是在去年基本上沒什麼漲幅,也就是說是去年滯漲的。按照我們所說的,今年向上壓力最小的這些板塊,這些股票,在今年混改裡面表現的比較好。

  大批量的新股上市肯定會導致投資風格的轉變。首先有人統計過新股上市之後的連板數,像去年上半年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新股上市都有二十個連板,現在最近好像只有十四五個,這個可以查一下具體數據。從連板數可以看出來,新股上市數量的增加對它有什麼樣的影響。

  另外,打新資金大批量的成立是否影響市場的走向,我個人認為應該不能夠成為主流的影響。因為如果前期A類投資者打新收益率,假如能夠做到7%、8%的話,那可能吸引大批量的資金進來。但是最近的打新收益率,假如不加槓桿,每次必打的話,那統計出來的打新收益率可能就是5%多一些,假如打新收益率再跌一下,那對於機構和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已經沒有吸引力了。打新資金假如再成立的話,我認為也不會像前期熱度那麼高了,收益率下降,對市場資金的分流也會相應的降低。

  2、網友」清風「:請問對次新股後面的行情有什麼看法?

  郝旭東:我認為今年的次新股,至少站在目前這個時點,風險還是稍微偏大一些。去年啟動了一波次新股行情是在於當時次新股還相對比較少,具備一定的稀缺性,所以無論是新上市的新股漲了十幾個板、二十個板,還是之後次新股的反覆炒作,都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但是站在目前的這個位置,假如每周發十五家,一個月發六十家的話,次新股的稀缺性就明顯降低。

  其次,去年的新股經過一波行情,現都已處在高位。那些在高位的次新股,會對整個次新股指數形成一種壓制。次新股指數顯示其實從去年中期之後就已經完全超買。所以去年下半年起,次新股就沒有系統的板塊性行情。我相信站在目前這個時點也是這樣的問題。而且,從去年以來,我認為市場主流有很大的一個風格,無論是大盤股還是小盤股都要看最終的業績兌現,純炒概念可能是有點問題。

  但是我認為看全年的話,這些股票還是具有一定的機會,它的最終漲幅有可能不見得比目前混改這些股票漲的少。

  3、網友「ZhuB」:目前很多成長股的估值還是有些偏高,而藍籌股的估值則比較合理,那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應該如何選擇呢?另外今年成長股的趨勢性行情在您看來,大概什麼時候可能會啟動?

  郝旭東:成長股估值高的問題確實是目前成長股整個板塊始終起不來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我覺著要進行區分,其中有一些成長股已經具備一些比較良好的成長性的,比如在2016年業績比較高增長的情況下,2017年預期還有30%以上的業績增長,而2018年業績展望也有一定的增長,假如已經回落到2017年的30倍PE值,我覺得就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因為目前市場風格還沒有完全向成長股進行轉換,所以說我不能說它目前就漲起來,或者漲得很多。

  成長股總體要起來,就得讓大部分估值合理的股票都出現高增長。具體來看,我認為如果優質成長股的股價在短期內不發生調整的話,那麼下半年出現調整的概率就非常高了。屆時,對於一些優質的有業績的成長股是一個撿錢的機會。

  4、網友「Nathan」:想問一下郝博士,如何看待近期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這周情況下,還看好今年小盤股行情嗎?

  郝旭東:從大的方面講,新股發行節奏加快,是有利於市場的價值走向的。2016年可以認為是價值投資回歸的一年,2017年我們可以認為這個趨勢會延續。只不過2016年的價值投資是那些大票,2017年可能一些價值投資就要回歸一些小票。

  對於小票,我理解的價值投資實際上就是說根據業績、成長性,或者根據安全邊際。大票就要看分紅率、安全邊際,這些來判斷它是否值得投資。我認為的價值投資並不是說一定是投資大小。關於小票我認為今年的機會,有可能最終賺錢賺得比較多的有可能是在小的成長股方面。但是需要注意一點,必須是有業績成長,有估值支撐的成長股。對於一些純概念性的成長股,今年需要看市場行情的熱度有多高,而且說不定今年這一類純概念的成長股可能機會並不是很大。

  5、網友「曉明」:2017年是否依然是震蕩市,有哪些需要關注的點,對於未來幾年的市場走勢,您有什麼看法?

  郝旭東:上一個問題實際上我已經說了,2016年是大票的價值投資,而2017年我認為是一個成長股的價值投資。所以說對於未來幾年的走勢,我認為在新股發行節奏加快的趨勢下,未來幾年的走勢總體上,股市還是機構投資,機構配置的一個主要方向,包括保險和銀行理財,以及養老金,這些都是機構配置的主力方向。因為只有權益的收益才能夠覆蓋他們的資金成本。但是因為新股發行的加快,所以說未來幾年指數可能只是一個緩慢上漲,緩慢上行的一個過程。

  我不能期望指數有很劇烈的,不能夠像前面幾年,好比從2014年後期,從2000多點,一下子漲到2015年的5000點,可能這種行情我們不能夠期望太多。但是指數的一個穩健上漲,像監管層所說的慢牛,有可能在價值投資主導的,包括大盤股的價值投資,以及成長股價值投資,在這些優質股票的主導下,指數穩健上漲我認為是可能的。但是這對專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不能夠像以往一樣,說一個主題大家就全部跑進去買,這樣子是有可能賺不到錢,要注重公司的品質。

  6、網友「丁丁」:您對與市場一季度走勢怎麼看?現在有部分機構認為一季度市場依然會有繼續考驗2900點的要求,創業板估值壓力更大。

  郝旭東:一季度我是相對比較看好的,總體來說我認為一季度,按照咱們歷史的傳統,過去歷年春節當月都是紅的,包括2008年。另外,經過12月份的調整之後,無論是技術指標還是估值水平,優質股票的估值水平,現在的市場總體都不能說貴,泡沫性並不重。所以說你看空到2900點,首先你要叫它先漲上去,先漲上去再塌到2900點我信,在這個位置直接幹到2900點可能不太容易。

  創業板這兩個月的壓力可能會大一些,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小非減持比較多一些,包括股東減持。另外一方面,創業板多數公司的估值並不是非常的便宜,雖說有那麼一些已經到了價值區間。

  2017年,我雖說看好成長股,但也是以業績及成長性為根本的,我認為這個是獲得安全性收益的一個基本的要求。如果從純主題的炒作恐怕不太好講。

  二、各行各業投資價值分析:

  7、網友「鄭運好「:量化投資在中國屬於起始階段,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量化投資的前景?」

  郝旭東:量化投資在國內也發展了好幾年了,國內量化投資和國外有點不同的是,國外量化投資佔主導。量化投資雖說發展很快,但是我覺著在國內,至少在近幾年之內是不能夠佔據主導地位的。因為國內是個散戶市場,所以量化投資的蘸筆應該不會像國外那麼大。

  量化投資的前景是向好的,因為現在的股票越發越多。但量化投資並不能夠說是一定賺錢,也需要去選產品,選投資人,選管理人,畢竟量化投資最初的那個策略的選擇,以及模型的建立,都是由管理人來決定。假如管理人選的策略不對,或者是建的模型不好,那量化投資不賺錢的概率也是很大的。我記得即使市場上採用的最多的市場中性策略,在過去幾年裡面好像有至少一年是不賺錢的,甚至是微虧的。

  8、網友「半個文青」:請問一下郝總,今年看好哪些板塊,重點布局哪些行業,家電,化工,銀行股還有機會嗎?

  郝旭東:我今年總體來說是看好有業績成長的小成長股,無論是中盤還是小盤的成長股,只要你有業績的增長性,估值又相對合理,回落到安全區間,我認為都是有機會的。我相對喜好穩健的板塊,包括醫藥股,以及反轉的板塊可能包括一些醫藥、傳媒這些板塊。銀行股我認為是屬於一種價值型、高分紅的價值投資,這個板塊是幾個大型保險機構和養老金的最愛,所以說銀行股這一塊股價相對來說應該是安全的,但是我不能說它能漲多少。

  9、網友李中正:郝經理您好,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在17年的機會與風險怎樣?怎樣配置此類高風險的科技股資產來獲取最大收益?

  郝旭東:不只是人工智慧,可以說以它為例子,所有科技股在今年,我認為總體來說都應該有一定機會的。我看好成長股,也是看好TMT、環保,以及醫藥、傳媒這些行業。但是我想說的,人工智慧在A股的上市公司裡面多數是沒有業績支撐的,所以說它是一個純概念。因此在優質股票上漲之前,它不會獨立啟動一波行情。配置此類高風險的科技資產,需要找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好比大盤階段調整的一個低位,你買進去就相當於在沒有指數風險的情況下買入相對安全的股票。

  10、網友「李興琨」:如何看待今年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投資方面是否考慮部分倉位做對衝(比如有的板塊和股票是受益於人民幣的貶值)?對於今年的通脹形勢怎麼看?

  郝旭東:人民幣匯率貶值這個波動性,因為我管理的基金產品沒有海外投資,所以說也沒有所謂的對衝。而我前期考慮過受益於人民幣貶值的板塊,主要從出口佔比大這一塊來考慮,但是挑了半天也沒挑出來很好的標的,而且這些標的在去年都有一定的漲幅了。所以說今年這塊說人民幣貶值能否啟動一個板塊行情,不太好講。而這兩天按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說明了人民幣貶值有可能、至少是階段性的已經到位。

  今年的通脹我覺得不用太關心,通脹應該是供給傳導的這種通脹,有可能會緩解,近期煤價,包括一些商品期貨的價格都跌得比較快,所以說CPI可能短期會走高一點,但全年不用擔心。

  11、網友「菠蘿」:你好!想知道新能車板塊去年曾被熱炒,那麼今年還會有機會嗎?或者可以關注那個細分板塊嗎?

  郝旭東:新能源是我今年比較關注的一個板塊,我個人認為越往下半年,這個板塊的機會就越大。雖說這兩天市場有一定的反彈,但我不能說它能一下子就起來。但我認為到了下半年,一定會有一波這樣的機會,畢竟這個行業的銷量增速還是蠻快的。目前的問題就在於,上市的新能源企業的盈利增速在二季度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銷量增速問題不大,主要會由產品降價造成。

  對於細分板塊,我現在整體都在關注,但是目前來看是物流車這一塊,以及電池材料這一塊如果說是調整到位的話,我認為也可以關注。還是要注意二季度,要先把這個坎兒過去。

  12、網友「Youth Bin」:您好,由於看到一些西方的基金公司已經使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在進行投資決策,而且普遍認為人工智慧的資料庫及分析能力有著人類無法比擬的優勢,這會不會給投資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日本的一家保險公司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人工智慧機器取代了部分從業人員,未來對於證券投資行業的從業人員是否也有因為人工智慧發展而大規模失業的風險呢?謝謝

  郝旭東: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於市場,實際上就和我前面所說那個量化基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工智慧這個程序也是由人來編制的,所以說牽涉到你編製程序這個人對市場的了解,以及對這個市場具體怎麼操作,首先這個人的水平要足夠高。

  假如你編製程序這個人水平不行的話,那我覺著你編出來的程序也高明不到哪兒去。目前A股市場上實際上已經有大數據基金了,包括同花順(300033,股吧)公司,好像和一家基金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個同花順大數據的基金。這個基金收益和回撤控制也只是表現一般,隨市場的波動幅度還是蠻大的。所以說當前人工智慧完全取代人工,我覺著可能性不是非常大。有些厲害的程序是能夠高頻交易,通過高頻交易可能能夠做的比人工好一些,程序做的比人工好一些,但是在我們國內好像目前,自從2015年股災以來,對高頻交易是明顯限制,所以說適合人工智慧這一塊土壤,在A股能不能生長出來,不好說。

  13、網友「YouthBin」:請問您如何看待5G通信技術接下來幾年的發展?由於注意到虛擬實境、無人駕駛和物聯網等領域都有依託於5G技術發展的需要,該行業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謝謝。

  郝旭東:關於5G通信,我認為去年通信板塊就炒得比較熱一些,以光纖光纜為代表的通訊設備都漲的比較好,它們的股價自去年2月以來漲幅已經不小。其次5G這塊,只說行業,5G國內的標準還沒有制定出來,所以5G的建設還是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最快估計要等到2018年、2019年,或者到了2020年。近兩年有可能見不到5G在上市公司業績裡的體現,因此我覺著5G有可能不會成為今年的一個主流板塊。但是假如下半年成長股全體起來的話,那這也有可能是個機會。

  前面我也說到了,無論是去年和今年,漲的比較好的,回撤比較小的這些股票都有一個特點,都是要有業績,都是要有增長性。純粹的故事,就需要一個比較熱的市場環境。我站在目前時點是不能夠看到成長股是有這個環境的,有可能下半年會有,但是目前我不能說有這個環境。

  三、如何買到適合自己的基金

  14、網友:「張志遠」:政府調控,我們怎樣應對?基金排名一直刷新,怎樣看?

  郝旭東:我覺著股市是一個很公平的市場,它的價值中樞就在於市場裡面這些公司本身的價值,以及長期來看也會真實的反映經濟基本面。政府的調控只是一些短期的影響市場的行為,但是假如你看好這個市場的總體趨勢的話,我認為這個因素可以考慮,但不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基金排名一直刷新,假如是選基金的話,我覺著並不是靠著基金排名來選這個基金,雖說我今年的排名也比較靠前,但是我認為靠著排名選基金並不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還是要選對這個產品和對這個基金,看它的歷史業績。假如它的歷史業績波動不大,能夠穩健上漲,我認為就是一個好產品。假如波動非常大的話,我覺著你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買點和賣點。

  15、網友「海峰」:客戶理財買入基金,需要配置不同風格的基金嗎?還是一支就好?

  郝旭東:配置幾個資產、幾隻基金形成一個組合是一種做法。客戶理財買入多隻基金是分攤風險、獲取收益的一種比較保險的方法;如果只買一隻基金的話就需要你對這個基金經理充足的了解,而且基金經理的操盤風格不能風險過大,這個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性。但是假如你選準了基金經理,這個基金經理又不負重望的話,那選一隻基金可能收益會更好一些。

  16、網友「漫步雲端」:怎麼樣挑股基和混合基金?

  網友「李小汪」:怎麼挑靠譜的基金管理人?

  郝旭東:實際上挑選基金我認為主要就是挑選機構和基金管理人。假如是一個管理機構的投研能力配置比較完善,那我認為首先有可能就把絕大部分的風險排除在外。第二個就看管理這個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假如他對風險意識比較強一些,對基金回撤控制的比較好一些,能夠做到穩定出利,我認為就是一個好的基金。如果是波動過大的話,需要投資人自己來擇時買入和賣出。

  17、網友「曹婷婷-遼寧」:17年的市場更適合投資什麼類型的基金呢?股基、量化、債券、香港、美元、黃金等更傾向於什麼類型呢?

  郝旭東:我個人認為2017年機會比較大的還是要投A股的股票市場,對於量化這一塊,實際上在股指期貨沒有放開的情況下,對於基金管理人要求是蠻高的,實際上多數量化基金目前是不賺錢的。

  港股市場我歷來就不認為是一個獨立市場,它的波動性在2016年也較大。2017年,雖說它估值相對比A股低一些,但港股的規則也不同,所以說港股的風險說不定比A股還要大一些。

  美元和黃金,美元的強勢說不定要階段盤一盤了。黃金,2017年可能在某個時段有一定的機會,但這個時點需要去等。

  18、網友「cola」:想做基金定投,請推薦幾個基金品種吧

  郝旭東:如果做基金定投,我覺著應該基於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這個是和收益相對比的。基金市場裡面有些基金波動非常大,今年如果是排名第一,收益率能夠做到很高,明年也有可能倒著數的。你如果不喜歡這類風格的基金的話,喜歡相對比較穩健的,那對應的風險比較低、回撤比較小。這樣可能當年的收益率也不會那麼高,但是每年都或多或少給你賺一點錢,虧損的概率比較小。

  我目前管理的產品,諾德成長,以及新發的產品,諾德成長精選,按照我自己的投資風格,應該就是屬於這一類。我並不能夠追求它的當年收益或者當年排名有多好多好,就像前面有一些問題說到的,可能在一個月或者兩三個月,這個基金淨值可能都不會漲太多,但是我認為風控是第一位,儘量的減少回撤,來獲得一個比較穩健的收益。

  如果要買入我們這公司的基金,我目前在發的這個基金也可以在我們公司官網,以及天天基金網來進行申購。

  19、網友「ACTIN」:選擇股票基金的話,什麼規模的基金更合適?太大的收益率一般不容易好,太小的怕遇到大量贖回

  郝旭東:按目前的市場成交量以及個股成交量來看,我認為在20億以下規模的基金操作上更具備靈活性,如果規模過大,像50億或者100億的基金,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裡是有點變通不過來。

  關於小基金的大量贖回這一塊就看你風控了,基金經理自身風控做得好的話,一般來說都會預留額度的,除非那些特別激進,始終滿倉操作的基金經理,可能遇到這種情況比較無法處理。像我前期也有大額贖回,但是基本上處理的也蠻好,無論大量申購、大額贖回,基金淨值波動還是相對比較小。

  20、網友「JimmyCai」:今年計劃定投一隻基金,請教是選擇指數基金還是主題基金?

  郝旭東:指數基金我不建議今年配置,主題基金恐怕你要踩對點,不同的時點買什麼樣的主題,還是依靠自身的投資能力。我個人認為,假如不是追求一個很極端的回報的話,還是投一些回撤風險控制比較好的一些基金,可能賺得少一些,但好在安心。

  四、個人投資經驗分享

  21、網友「左右手」:如果進行風控的?

  郝旭東:我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進行風控的:倉位的控制、板塊的選擇、對於個股的選擇以及權重的調整。

  倉位控制就是說要對市場有個總體的判斷,市場風險高的話,那就要進行降低倉位;市場有可能上漲的話,就要增加倉位。而行業的配置過熱,脫離了它的業績支撐水平過多的板塊,我就不會參與,像2015年12月份那時候所謂的中小創成長板,我沒有參與。最後個股的選擇和權重調整,這就針對市場流動性來判斷了。個股流動性不好,那個股的權重就不能增加過多,如果是個股權重過高的話,就可能造成自己砸自己的現象。

  22、網友「如琢如磨」:諾德成長精選和諾德成長優勢有什麼區別?

  郝旭東:諾德成長精選相比諾德成長的區別,首先就是倉位上,目前的諾德成長是60%到95%的倉位,而精選是0%到95%,就是說在必要的條件精選是可以空倉的;其次諾德成長精選是可以操作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的,這兩個產品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市場風險進行對衝,或者是能增強基金的收益。所以說按照我個人的投資風格來說,諾德成長精選應該更匹配我一點,獲得安全性收益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也更有利於控制基金的回撤。

  23、網友「陳輝」:自從15年7月接管基金以來,可以說是成功的躲過了兩次大跌,方式是通過降低倉位來實現的,請問當時如果要是判斷錯誤了,基金的淨值就會大幅落後於同類基金,你當時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看了基金的持倉,實際上還是優選的低估值品種為主,配備了一定的銀行股做為底倉,而且前20隻股票就基本上佔了全部的持倉份額,這些銀行股與你本身的成長的理念並不符合,我們常規認識中,銀行股屬於穩定增長類別,持有這些銀行股的考慮是什麼?對於諾德成長來說,並未配置債券資產,而您一月份卻兼任了增強債券的經理,這兩個投資風格各方面完全不同的兩個產品,你是如何來應對的?

  郝旭東:個別時間判斷錯誤是正常的,像2015年8月份,雖說我躲過了股災2.0,但是我在8月上旬和中旬,實際上是錯過了淨值上漲機會。在那十幾個交易日裡面,我和別人的淨值差距以及排名的落後是非常多的。同樣的,在2015年的12月份也是面臨著這樣的情況,甚至包括2016年的三四季度,我的倉位也進行適當的降低,這些其實都影響了階段的排名和收益。

  但是假如你把時間拉長一個月或者六個月來看,把市場階段性調整考慮進去,我並不認為我當時的判斷是錯誤的。我認為市場風險大,我就一定要進行減倉操作,我不會為了追求一時的淨值增長或者排名,進行滿倉運營,這可能是不會討一些客戶的喜歡,但是我覺得這是我控制風險必須要做的。

  關於基金持倉方面,實際上你如果再往前看一下,我在2015年三季度的持倉,2015年中報的季報,以及2015年年報,還有2016年中報,假如你多看幾期我的基金季報的話,就發現我的持倉並不是非常固定的。最典型的就是2015年的基金三季報,那裡面的持倉基本上全是TMT的小盤成長股。然後是2015年的年報全部換成了高分紅的價值藍籌,以及白馬消費成長股。

  我進行這種調倉的根本依據就是說尋找安全邊際足夠高的,公司內在價值對股價有足夠支撐的這些板塊。在2015年9月初的時候,我認為經歷了兩次股災之後,成長股籌碼交換也十分充分,技術指標也走到位了,然後估值水平相比於它的成長性也屬於低估了,所以說才重倉了TMT這些成長股。但是經過四個月的爆炒,12月份估值就已經不能看了,當時就炒的各種黑科技。那我就只有買那些我認為合理的,有業績支撐的,有安全邊際足夠高的,高分紅藍籌和那些消費。

  現在處於目前這個時點,實際上可能就要反過來想一想,是不是有些成長股正在逐步的走出價值。我不能說所有的都走出來,但是有那麼一些好公司正在逐步分批的走出來。

  當時在年報裡面持有銀行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認為它是低估的,當時我買入銀行股的時候,甚至包括萬科、格力電器(000651,股吧)這些股票,它的分紅率都是在六個點或者七個點以上。我認為六七個點的分紅率在當時的,假如不只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或者其他的市場,六七個點的確定性回報,對於大類資金應該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增強債這一塊主要是我做股票,其中有股票倉位是我來負責。

  24、網友「鄭運好」:想問一下,希望從事基金工作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專業?

  網友「夏冰墨」:剛入基金行業,以後想做研究或產品設計,請問該做哪些準備?

  郝旭東:關於無論是做研究還是產品設計,如果只是說達到一個基本的要求的話,都有一個固定的模板。假如做研究的話,就多看一下研究報告;如果是做產品設計的話,就多看一下現有基金的一些基金合同。這樣子你了解一下,像研究報告或者基金合同裡面都有哪些款項,它們的邏輯都是怎麼成立的,理解一下、記下來,然後應用到別的公司上面,或者別的產品上面就非常好。

  假如想做的水平比較高一點,那就需要比較麻煩了。無論是研究還是產品設計,想體現自己更加專業的話,那你就必須自己對A股市場,對於A股的上市公司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好比這個A股市場到哪個位置風險大了,到哪個位置應該買入的,在哪個位置應該發哪一類的產品,這都應該是研究員或者產品設計經理最終做到的。這個不太容易,目前很多在職的也都無法做到。

  25、網友「文文」:想問下諾德成長精選有沒有費率優惠?是否適合定投?

  郝旭東:我這個基金前面也聊到過,成長精選的倉位是0%到95%的,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進行對衝和增強的,在我的風控第一,相對穩健的操盤風格下,應該是對於基金淨值的回撤控制更好一些。所以說你假如不是追求那種暴利,某一階段快速上漲,而只是追求一個穩定的,相對安全的一個上漲,資產淨值增加的話,我覺著我這個產品還是蠻適合定投的。我這個新產品,諾德成長精選在申購的時候是有個四折優惠的。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宋埃米 HT004)

相關焦點

  • 起底最牛基金經理:生物學碩士 重倉多隻創業板
    80後基金經理任澤松,一個學生物、投資從業不到5年的年輕人,卻讓投資界矚目。   在2013年,任澤松帶領下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獲得了80%的淨值增長率,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以38%的收益率再次領跑。   2013年,創業板指數漲了近83%。任澤松幾乎拿了一手的創業板公司,所以同期取得80%的收益率不算稀奇。
  • 深交所調整指數樣本股 金龍魚等4隻次新股獲調入
    原標題:深交所調整指數樣本股 金龍魚等4隻次新股獲調入 摘要 【深交所調整指數樣本股 金龍魚等4隻次新股獲調入】進入12月份,新的一年也就不遠了,指數樣本股也如期迎來了換新潮
  • 六大公募基金解讀創業板改革 投資可逐步回歸科技+先進位造核心主線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基金君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註冊制推廣第一站正式落地創業板。截至4月28日收盤,創業板指上漲0.60%,創業板50上漲1.27%。 華商基金表示,此次創業板改革是在科創板試點註冊製取得豐富經驗後,邁出的重要一步。
  • 分化概率加大 三類暴利次新股浮出水面
    在已開板的非創業板次新股(因為創業板不允許借殼所以殼價值無參考意義)中,目前市值最小的是嘉澳環保(42億元),相比之下市場上仍有7家非創業板上市公司市值低於42億元的水平,最低的為綠景控股(000502,股吧)(32億元),此時次新股的安全邊際並不顯著。而在此前1月份時尚有道恩股份、嘉澳環保、名雕股份等近20隻次新股總市值低於40億元,或許這也是本輪次新反彈得以展開的一大邏輯。
  • 首批新股創業板開始在登記系統下申購
    資本國家獲悉,以來,新股發行量大幅增加,份新股申購29隻,份新股數量進一步增加到52隻,連續幾周保持在單周10隻以上。至新股數量再創新高。上述19隻新股中,主板5隻,中小板1隻,6隻創業板和7科創板,這19隻新股預計募集資金超過190億元,其中凱賽生物預計最高募集金額超過50億元。
  • 註冊制下創業板首批新股開始申購
    近日,資本邦獲悉,今年6月以來,新股發行顯著提速,6月申購新股29隻,7月申購數量進一步增加至52隻,連續數周保持在單周10隻以上。而本周(8月3日至8月7日)則共有19隻新股可以申購,申購數量創下2020年以來單周新高。上述19隻新股中有主板5隻,中小板1隻,創業板6隻,科創板7隻,19隻新股預計募集資金超過190億元,其中凱賽生物預計募資金額最高超過50億元。
  • 李元博、王宗合、陳皓、勞傑男等十大爆款基金經理...
    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正式披露,今年5月至7月三個月內成立的多隻次新爆款基金集中披露首份三季報,最新的規模變動、股票倉位、重倉持股情況均得以全面展現。記者統計了上述3個月內發行規模最大的10隻偏股基金,有7隻基金在9月底前開放申購贖回,從份額變動上看,縮水最多的1隻接近5成,也有基金份額下降幅度不到5%。
  • 首批創業板戰配基金再現「日光基」
    與此同時,首批4隻創業板註冊制戰略配售基金中,有3隻在昨日同步首發,都設有30億元的募集上限。其中,富國創業板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基金、大成創業板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基金這兩隻產品主代銷行都為農業銀行,首發當日銷售火熱,富國創業板兩年定開更是出現「一日售罄「現象。業內人士分析,引發市場追捧的原因,首先是投資者參與熱情高,銀行、券商、三方等各類銷售渠道對此類產品都積極關注。
  • 早知道:歐美股市全線收跌 三新股今可申購|a股|創業板|股指|港股|...
    國家郵政局:5月14日起所有發往北京快遞實行「二次安檢」國家郵政局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全系統全行業切實做好全國兩會期間寄遞渠道安全服務保障工作。自5月14日至會議閉幕次日期間,在處理中心對進京郵件快件全面實行投遞前「二次安檢」,無安檢標識郵件快件一律退回,不予中轉投遞;根據實際情況,配合公安、國家安全等部門對寄往重點部位的郵件快件實行投遞前「三次安檢」。
  • 19隻新股「高熱」來襲,首批創業板註冊制新股不容錯過
    導讀:還有兩倍潛力股 下周A股打新又將熱鬧非凡,19隻新股會密集申購! 這些新股遍布半導體、大數據、軍工、生物製造等多個市場炙手可熱的行業。 更值得注意的是,8月4日首批創業板註冊制新股將啟動申購,這是創業板註冊制下首次打新,漲幅如何格外引人關注。
  • 公募密集布局 580億ETF及戰略配售基金躍躍欲試
    融通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志偉表示,融通基金已針對創業板註冊制相關交易規則的變化,開展了系統調整和基金淨值計算的匹配,並與交易所進行了充分測試。 平安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成鈞表示,公司的交易系統全部改造完成,主要針對交易、結算及數據接口等進行調整。
  • 朱邦凌:錨定效應 抄底創業板可能忽視的風險
    這兩條利好消息,讓一隻萎靡不振的創業板打了一支強心針,7月27日創業板與新股次新股大漲。同時,不少投資者認為創業板和新股次新股可能已經到了底部,準備大舉抄底創業板,進入新股次新股等待過去幾年常有的爆炒暴利行情。創業板和新股次新股到底有沒有行情,何時抄底創業板?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放先看一個金融現象,叫做錨定效應。
  • 富時中國A50更新了,指數有多厲害,秒殺華爾街基金經理!
    當年樂視還是創業板一哥,在創業板權重比較大,對創業板指數漲跌的影響也比較大。但是後來樂視網出現問題以後,就被踢出創業板指數了,也就避免掉了後面樂視退市對於創業板的拖累。比如現在創業板的前三大權重股分別是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東方財富,都是很好的標的。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比如美股,經過百年的洗禮,基本得出了一個結論,70%左右的基金經理都跑不贏被動的指數,更別說普通人了。
  • 最牛基金暴賺26倍:如何挑選「牛基」?基金經理這一特性很關鍵
    最牛基金暴賺26倍 如何挑選「牛基」?基金經理這一特性很關鍵在A股科技與消費多輪行情接棒下,最牛基金業績已接近26倍。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23隻基金成立以來的累計回報率超過10倍,其中最強基金成立十六年間累計回報率接近26倍。
  • 說說基金定投的秘密!最適合定投的指數基金是這幾個
    4、因為投資時間要長、不擇時、最好有一定波動性這幾個因素,低成本、不用擔心基金經理換人的指數基金是比較好的選擇。三、定投哪個指數基金?1、建議選擇跟蹤寬基指數的基金,跟蹤行業指數的基金,給有一定基礎、不懶惰的人做工具。
  • 最親密的人反戈一擊曝出基金經理代持往事:婚前女友投資是什麼性質?
    基金經理指導重要關係人做「基金投資」和「證券投資」之間的性質有何差異?婚前女友的投資是否受到相關法規的約束等。更敏感的是,對於基金經理投資「和融資上市」相關的基金或理財產品,該如何避免利益衝突,避免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似乎需要更多明確規章來監管。
  • 楊嶽斌:從基金經理角度闡述如何運用ESG
    論壇上,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監助理、基金經理楊嶽斌先生發表演講。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總監助理、基金經理楊嶽斌以下為演講實錄:我是來自浦銀安盛的楊嶽斌。今天希望從一個基金經理角度和主動管理的角度,來闡述一下我們在實操層面是如何運用ESG來進行資產管理。
  • 次新股頻現業績「變臉」 真是IPO提速「惹的禍」?
    伴隨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收官,次新股頻現業績「變臉」的現象受到關注,甚至有人質疑這是新股發行提速「惹的禍」。  不過在業界看來,次新股業績下滑與多因素相關。來自監管機構的信息則顯示,IPO常態化的同時發審趨於嚴格,「帶病闖關」空間已被大大壓縮。
  • 基金的賣點該怎麼判斷?基金的倉位如何決定?
    來源:菜鳥理財APP菜基問答,精選每周基金問答Top10,用問答濃縮行業,讓問答描繪變化基金知識1、基金的賣點咋判斷,賣的份額有啥講究?賣完後加倉的份額需要如何調整了?關於如何止盈,請看之前寫過的文章《今年賺了40%,如何止盈更完美》。
  • 爆紅的「固收+」基金怎麼選? 基金經理支招關注兩個維度
    同時,近來股市持續震蕩,避險需求明顯提升,攻守兼備的「固收+」策略基金順勢成為理財市場的新寵。但「固收+」基金那麼多,投資者如何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作為入行12年、擁有5年「固收+」基金管理經驗的專業投資人,廣發恆譽混合(009956)擬任基金經理譚昌傑建議從兩個維度進行挑選:一是評估基金公司的綜合管理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出色的大型基金公司在股票投資上具備核心競爭力,同時又有豐富的策略儲備;二是看基金經理的風險偏好及投資能力圈,選擇基金經理的風險偏好、產品定位與投資者自身風險偏好相匹配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