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遙 編輯:小市妹
9月2日,富時羅素宣布了富時中國A50、A150等指數的季度審核結果。
富時中國A50將新納入東方財富、萬華化學、中公教育、隆基股份、智飛生物,剔除中國中車、中興通訊、國泰君安、溫氏股份、韋爾股份。
京東方A、比亞迪、寧波銀行、瀘州老窖、雙匯發展進入備選名單。
備選名單有啥用呢,就好比籃球或者足球比賽,是用來替換上場球員的,比如到了下一個季度審核時,如果有成分股被剔除富時A50,就把備選名單的股票換進去。
更新後的富時A50指數將在9月18日星期五收盤後正式生效。
為什麼對於股票來說,被納入某些指數挺重要?
舉個例子,這個市場上有很多指數基金,跟蹤的就是這些市場指數。
比如上證50指數基金,它就是按照上證50指數的成分股去配置的,一旦某隻股票被剔除該指數,也就意味著這些被動買入的資金將會跟隨指數把被剔除的股票賣掉,換成新納入的股票。
就比如這次被富時A50剔除的中國中車、中興通訊、國泰君安、溫氏股份、韋爾股份5隻股票,在9月18日以後,原來按照富時A50配置的資金就會拋棄它們,換成新納入的5隻股票。
為什麼指數如此重要呢?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一個規律,指數是具備自動新陳代謝功能的,它會根據某些指標,定期把一些壞的標的拿出去,再把好的標的納入進來。
舉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還記得賈躍亭的樂視網嗎?當年樂視還是創業板一哥,在創業板權重比較大,對創業板指數漲跌的影響也比較大。但是後來樂視網出現問題以後,就被踢出創業板指數了,也就避免掉了後面樂視退市對於創業板的拖累。
比如現在創業板的前三大權重股分別是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東方財富,都是很好的標的。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比如美股,經過百年的洗禮,基本得出了一個結論,70%左右的基金經理都跑不贏被動的指數,更別說普通人了。
股神巴菲特就一直堅信指數基金可以輕鬆擊敗主動基金,他認為投資者應該直接買指數基金,而不是買股票。
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2007年12月,巴菲特發布了一個10年賭約,賭注是50萬美金。
賭什麼呢?
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十年間,標普500指數的表現將超過對衝基金。
然後一個職業基金管理人泰德·西德斯(Ted Seides)站出來迎戰。他選擇了5隻基金,來挑戰標普500指數。
10年後,標普500指數基金累計收益高達125.8%,而5隻基金裡面最好的收益才87.7%,最差的只有2.8%。
而且,即便對衝基金不收取高昂的管理費,也輸給了標普500指數。
巴菲特一開始其實想的是,對衝基金跑不過指數基金主要源於管理費高,而不是基金經理智商不行,但是10年下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基金經理的智商同樣跑不贏指數,所以專業人士都跑不贏指數,普通散戶哪來的自信?
這個實驗更加驗證了一個道理,越是成熟的市場,通過擇時投機越是徒勞,反而不如被動的指數跑的快,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A投資,如果選一個指數基金,首選滬深300指數,覆蓋面廣,成分股質地好,也是基金圈衡量基金經理的標杆,類似標普500指數。
如果弄個簡單的組合,可以1:1配置上證50和創業板指數基金,藍籌和成長都有了,旱澇保收。
最後用股神的一句話收尾
有人問:你的投資方法如此簡單,為何沒人學得來?
股神答: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永遠不要小看指數的力量,別看它是龜,龜兔賽跑贏的永遠是龜。
聲明: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市值觀察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僅供參考,請讀者注意判斷。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