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大揭秘!一文讀懂指數基金到底怎麼投?

2020-12-08 騰訊網

在小夏對基金投資還一知半解的時候,曾經聽到過一個說法——

「如果你不知道買什麼基金,那就試試定投滬深300指數」。

現在看起來,這句話過於武斷了一點,但也說明了一些道理。

今天,就讓華夏中證央企ETF、華夏中證AH經濟藍籌股票指數基金經理龐亞平先生來為大家講講為什麼滬深300指數如此重要?投資指數基金,我們到底買的是什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基金投資策略?

趕快來一睹為快吧~

看好一個國家的經濟?就買核心指數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曾在研報中說過,做投資賺的錢主要有三個來源——企業盈利或者經濟增長、通貨膨脹以及互相博弈。而做指數投資,長期來看,賺的就是就是國家盈利增長或者經濟增長的一個收益。

從一些比較知名的核心指數來看,如美國的標普500,英國的富時100,加拿大、法國的核心指數等,當把時間拉到足夠長的時候,每一個國家核心指數和名義GDP的增長速度基本上是一致的。

各主要國家名義GDP與核心指數增速(數據來源:wind)

也就是說,如果你買了一個國家很知名的指數,你的投資收益就跟這個國家的名義GDP的增長趨勢高度一致,相當於買了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總體收益。在一些新興國家,像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等等,都顯示出同樣的規律。

部分國家名義GDP增長率與核心指數年化收益(數據來源:wind)

所以說,如果你相信這個國家有非常好的未來,就去買這個國家的核心指數。

我買了滬深300,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

從國內的指數來看,從2006年到2018年,萬德全A、滬深300、中證500、中證800等指數的年化收益均在12%到13%左右,而同期名義GDP的增速也是13%左右,這些指數的收益也基本與國內經濟增長的情況相近。而滬深300作為中國A股的代表性資產和藍籌集中營,也被不少人認為是中國核心指數的代表。

A股部分指數幾何平均收益與名義GDP增速(數據來源:wind,2006-2018)

有網友說,中國上證指數過去十年就漲了一個點,滬深300過去十年也沒有怎麼漲,波動太大,我買了滬深300根本沒有賺到錢。

但如果把時間拉長,我們會發現,滬深300指數漲的比標普好很多。

(滬深300與標普500指數投資收益比較,數據來源:wind,20020104-20190408)

同時在全A股3600多個股票當中,也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股票能夠跑贏滬深300。

(數據來源:wind,200701-201903)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市場指數的投資收益也是符合全世界自然規律的。在中國買核心指數也是買整個國家經濟增長的收益。

但是審視一下自己手裡的資產我們會發現,很少能有人的投資收益達到年化14%左右,甚至遠遠低於名義GDP的增速。

這中間的收益去哪裡了?

你需要適合自己的指數投資策略

答案就在於,個人情緒往往導致了一些錯誤的決策。在反覆震蕩的市場中,人們往往容易陷入追漲殺跌的投資誤區,假如同時買入兩個基金,一年後發現一個漲一個跌,90%的人會先賣賺錢的,而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應該是虧的那部分要賣掉。

因此,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就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指數基金投資策略,通過合理的方法選擇合理的品種,獲得一個合理的投資收益。這裡給大家介紹兩個指數投資的策略:

策略一:分散配置、長期持有

海通證券研究發現,不管是專業投資還是個人的投資行為,90%的收益是取決於資產配置,選股只佔了5%(數據來源:海通證券研究所)。

在進行投資時,單一資產的不確定性過高,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散配置,長期持有。

美國目前的個人投資者就是典型的用配置來解決自己收益的問題。比如還有四十年要退休,投資者會大部分資產買股票,少量買一些債券。而隨著退休年齡的接近,就會將股票慢慢變現成債券,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比重。

(數據來源:Vanguard集團)

這樣動態地調整資產配置比例,來適應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降低損失的概率,達成退休時財富最大化的目標。(數據來源:Vanguard集團)

而指數基金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實現資源配置的工具。通過有效的配置與組合,買入市場代表性的指數就可以實現基本的資產配置。

策略二:定期定額投資、降低擇時風險

但是,如果想投資A股市場核心指數,滬深300的波動太大該怎麼辦呢?

那麼定額定期投資策略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定投本身並不是一個獲取投資最佳收益的方案,其主要目標是跟上某一類資產的平均收益率,這與指數投資分享市場平均收益的理念不謀而合。

以定投全市場第一隻ETF——華夏上證50ETF為例:截至2019年10月17日其跟蹤的上證50指數當前點位為3011點;而在2008年3月20日,上證50指數的點位同樣是3011點。

在該時間範圍內,在指數點位不變的情況下,華夏上證50ETF通過股票分紅和打新等方式額外獲得了22.29%的收益。但如果在該範圍內以月定投的方式進行投資的話,收益最高可達到63.30%。兩者之間收益足足相差了41.01%。

(註:定投周期為月定投,每月定投1000元,測算過程未計入申購費,未計算贖回費用,分紅方式為紅利再投資。數據來源:wind定投計算器,2008.03.20-2019.10.17)

分配好錢和時間,幫你玩轉指數投資

看到這裡,你可能對滬深300指數和一些投資策略有了大概的了解,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哪種指數投資策略呢?

我們可以簡單的從兩個維度進行衡量,一是個人資產情況,二是個人可用時間。

舉個慄子:

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學生,不了解市場同時資產較少,適合做滬深300等寬基指數的定投,緊跟這一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者土豪,沒有時間鑽研但是資產量很大,那麼你可以依賴於專業的投資顧問進行組合化管理;

如果你時間很多,鑽研能力比較強,但是資產量有限,就可以採用一些難度較大,但風險收益程度比較高的策略,如果能夠抓住機會,控制好風險,也可以實現比較快速的財富增值。

關於指數投資的更多問題,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小夏會盡力為大家解答哦

註:本文根據華夏中證央企ETF、華夏中證AH經濟藍籌股票指數基金經理龐亞平10月26日主題演講《如何選擇合適的ETF投資策略》整理。

風險提示:本資料僅為服務信息,不構成對於投資者的實質性建議或承諾,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資料中全部內容均為截止發布日的信息,如有變更,請以最新信息為準。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者需謹慎。投資者購買基金時,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自行做出投資選擇。

相關焦點

  • 都說「牛市買指數基金」 到底該怎麼買?
    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牛市裡也有一些買基金的規律。例如「牛市買老不買新」,因為新基金還沒建倉,或者倉位不高;老基金因為倉位較高,所以反彈起來更猛。還有「牛市買指數基金」,因為牛市裡主動型基金跑不贏指數,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持有的基金,基本跑不贏滬深300、上證50或者創業板指數。那麼指數基金該怎麼選,是all in還是選擇定投?
  • 上投摩根優選多因子股票:新聘任基金經理胡迪
    每經AI快訊,上投摩根優選多因子股票於2021年1月8日公告稱,原基金經理施虓文於2021年1月7日離任。新聘任基金經理胡迪,任職日期為2021年1月7日。 胡迪的過往經歷為:CFA,FRM,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現任指數及量化投資部總監。
  • 基金理財每天學(2)基金怎麼分類?一文看懂6大基金分類!
    點開某寶的基金排行,再點開類型,我們可以看到基金分為這幾類: 混合型、股票型、債券型、指數型、FOF型、QDLL型 我們來依次看看到底有什麼特點,適合什麼類型的人群去購買。
  • 基金經理投資筆記|科技指數投資的正確姿勢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龔麗麗《基金經理投資筆記》主題系列 另類視野下的指數投資之旅!作者:龔麗麗 申萬菱信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 最近關於A股是否存在科技牛,成長股投資時不時失效的討論不絕於耳。因此,後文我們將以創新100指數為例介紹「三步法」來說明如何進行股票型指數基金的投資價值分析。 一、行業分布是指數投資價值分析的核心因素行業分析之於指數投資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行業暴露是指數風險和收益的主要來源。這裡提一個概念,股票型指數基金的投資回報主要來自於其風險暴露,即為「風險溢價」。雖然我們有多種方法和維度進行組合的風險分析,但是行業屬性可以解釋絕大部分。
  • 3年來有近200隻基金業績翻倍 投資基金,到底有怎樣的門道
    投資基金,到底有怎樣的門道?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業績顯示投資基金更靠譜近日,上證指數在振蕩箱體頻繁振蕩,交易重心基本在3300點至3400點,而大致3年前,經過巨幅振蕩後,上證指數的反彈高位也落在這裡。這意味著,3年來上證指數雖然漲漲跌跌,但公募主動權益基金卻獲得50%以上的收益率,更有近200隻基金實現了業績翻倍。
  • 什麼樣的指數增強基金更可信?——指數基金研究報告!
    一、指數增強基金現狀 指數增強基金是在緊密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主觀選股或者量化選股等手段力圖在指數收益的基礎上獲得超額收益的基金。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一共有94隻指數增強的產品(不同份額的僅保留A類),追蹤指數27隻,其中絕大多數指數對應的增強產品僅1隻。
  • 指數創新高 定投的基金卻不賺錢 怎麼破?
    摘要 【指數創新高 定投的基金卻不賺錢 怎麼破?】指數上漲、基金上漲,個人投資者卻不賺錢,這是近年來持續困擾投資者的一個問題。
  • 公募基金大放異彩 長盛基金旗下新生代基金經理「活力四射」
    銀河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權益類基金(不含QDII和FOF)平均收益率為44.78%,相比而言,上證指數僅上漲14%:這是繼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40%之後的再一次大漲。行業的大發展源於其中每一份子的推動力,長盛基金旗下兩名新生代基金經理孟棋和郭堃憑藉出眾的投資實力嶄露頭角,專注而深入的研究讓他們在權益基金大年綻放魅力,活力四射。
  • 指數基金的規模 越大越好嗎
    我們知道基金清盤需要滿足2個條件:基金規模小於5000萬;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持有人不足200人。出現這種情況,就可能面臨清盤,帳戶中的浮虧最終變成了實虧。對於基金的規模,我一直以為都是主動管理型的專利。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它的關鍵是基金經理,基民的投資收益直接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與風格。
  • 給基金經理打開「上帝視角」?這個工具逆天了
    市場上「掛羊頭賣狗肉」的基金產品不少,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源是基金公司內部考核不明確。按照年度收益率或排名來考核,難免出現基金經理的風格漂移,而滙豐晉信通過考察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和跟蹤誤差,約束基金經理的行為。  3. 精細化的組合管理工具。一隻股票到底應該買多少比例,很多時候基金經理是憑感覺決定的。
  • 這樣買指數基金賺得更多?你不知道的指數基金定投策略
    巴菲特曾經說過:對於個人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定投指數基金,因為從長遠來看,大部分的基金經理到最後都沒能跑贏指數。在股市上一直流傳著「七虧二平一賺」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七成的股民是虧損的,可以保本的有兩成左右,而只有一成的股民才能賺錢。也就是說90%的股民在股市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 萬家基金: 指數狂奔,「增強」一下?
    指數增強型基金,就是在跟蹤被動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管理進行收益增強。指數增強型基金可以說是主動型和指數型基金的有機結合。一、指數增強型基金,是否真的能「增強」?也許你會問,這樣的有機結合聽上去很美,但是否真的能對指數進行「增強」?照例我們用數字說話。目前市場上一共126隻指數增強型基金,主要跟蹤滬深300、中證500指數等。
  • 成為一名基金經理需要多長時間? 有的用了2年而他花了近14年
    有的用了2年,而他花了近14年 摘要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小鮮肉」橫行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85後乃至90後基金經理近年來在迅速崛起。上周,理財不二牛看到兩則公告,講的是東吳中證新興產業指數基金和東吳深證100指數增強型基金的基金經理要發生變更。
  • 富時中國A50更新了,指數有多厲害,秒殺華爾街基金經理!
    為什麼指數如此重要呢?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一個規律,指數是具備自動新陳代謝功能的,它會根據某些指標,定期把一些壞的標的拿出去,再把好的標的納入進來。舉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還記得賈躍亭的樂視網嗎?當年樂視還是創業板一哥,在創業板權重比較大,對創業板指數漲跌的影響也比較大。但是後來樂視網出現問題以後,就被踢出創業板指數了,也就避免掉了後面樂視退市對於創業板的拖累。
  • 基金經理擔憂追高風險
    不過,藉助急速升溫的市場大力吸金的各大機構,仍不得不陷入「買什麼」的困境。「新產品成立之後,也有比較難辦的事情,主要是成立新產品的建倉。老產品配置的品種,點位已經偏高,不太適合再加倉,需要尋找新的品種。」前述私募坦言。  基金經理層面對市場高度的憂慮有所上升。
  • 爆紅的「固收+」基金怎麼選? 基金經理支招關注兩個維度
    爆紅的「固收+」基金怎麼選? 基金經理支招關注兩個維度   隨著利率走低、剛兌打破,理財市場難尋高收益產品。
  • 基金投研平臺智能化探索 ——金融科技賦能財富管理
    證券公司須藉助AI及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結合專業投研能力進行財富管理數位化轉型和業務創新。中信建投運用大數據技術處理異構數據,基於AI算法提升分析維度,整合金融模型形成數位化、智能化的基金投研平臺,為經紀客戶、投資顧問、基金研究員以及FOF基金管理人賦能。
  • 同樣是定投指數基金 定投它可能有驚喜!
    什麼是指數增強基金與指數基金相比,多了哪兩個字?很顯然,就是「增強」。這兩個字究竟隱藏著哪些秘密呢?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指數基金,又名指數複製型基金。顧名思義,此類指數基金的任務就是追求與指數「神同步」,完全複製對應指數的投資組合與持倉比例。
  • 易方達中證萬得生物科技指數(LOF):新聘任基金經理張湛
    每經AI快訊,易方達中證萬得生物科技指數(LOF)於2020年12月3日公告稱,原基金經理劉樹榮於2020年12月3日離任。
  • 說說基金定投的秘密!最適合定投的指數基金是這幾個
    4、因為投資時間要長、不擇時、最好有一定波動性這幾個因素,低成本、不用擔心基金經理換人的指數基金是比較好的選擇。三、定投哪個指數基金?1、建議選擇跟蹤寬基指數的基金,跟蹤行業指數的基金,給有一定基礎、不懶惰的人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