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牛市裡也有一些買基金的規律。
例如「牛市買老不買新」,因為新基金還沒建倉,或者倉位不高;老基金因為倉位較高,所以反彈起來更猛。
還有「牛市買指數基金」,因為牛市裡主動型基金跑不贏指數,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持有的基金,基本跑不贏滬深300、上證50或者創業板指數。
那麼指數基金該怎麼選,是all in還是選擇定投?
為什麼牛市要買指數基金?
牛市買指數基金的邏輯,就是因為指數基金的倉位高、彈性大,更有機會享受牛市的上漲的利好。當前市場中,如你有幸選中一隻牛股,可能會獲得非常驕人的回報,但是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跑贏滬深300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倉位的因素,被動指數永遠滿倉,佔了倉位優勢。
一般來說,指數基金被動跟蹤指數,基本滿倉運行,牛市中股票皆漲,所以指數基金一般比股票倉位受一定限制的主動型基金漲得更多。
但反過來看,在震蕩回調市中,指數基金的滿倉特徵就會導致其回調得更多,而在此時主動型基金可以通過優選股票、倉位調整,抵禦波動甚至獲取正收益。
舉個例子,比如市場整體漲停,主動股票基金倉位80%,被動指數基金倉位100%,業績差額就會產生約2%的業績差。
同時,一些熱門的持營基金在市場熱點下,會面臨大額買入,在建倉過程中可能會攤薄收益。
2)突然發動的切換行情,指數基金配置更加均衡。
由於金融地產的強周期性,和之前表現的弱勢,並沒有得到大部分基金經理的青睞。在金融、周期等權重板塊引領的行情下,只有少數金融地產行業基金、偏價值的主動基金趕上風口。而指數基金配置的是一攬子股票,風格較為均衡,也更能把握住板塊輪動的機會。
但是對於兩種基金的運用,也並不是簡單地歸結為「牛市買指數、震蕩市買主動」,究竟選哪一種基金,與你的長期投資策略相關。
主動偏股基金,就是將資金交給基金經理,由他全權操盤。簡單來說,就是選擇你信任的基金經理和基金管理公司,將擇時、擇股的選擇權交給他們。市場天然會震蕩,但是基金經理可以選擇減倉,或者優選個股,力爭戰勝市場。
所以,對於主動偏股基金投資人來說,無論市場環境如何,減少自己的操作,堅持長期持有,相信專業管理人可以做出合適的倉位與擇股判斷。
被動指數基金,其實質就是以絕大多數基金資產買入指數成分股,跟蹤指數走勢。
買入了此類基金,無論市場上漲或回調時,基本上都是滿倉持有股票,倉位決策空間較小;它主要是跟蹤被動指數成分股,除了特殊情況,主動擇股的空間很小。它存在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投資工具,可以幫我們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相對於主動偏股基金,它的持股更分散,進一步分散了風險。
而如果你有能力在此基礎上做一定的擇時,則有可能比獲取比平均收益更好的回報。就比如,在股市跌到谷底,人人恐慌的時候,買入指數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對於指數基金的運用需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其中一種科學的投資方式叫做「基金定投」,充分利用指數的波動,高處減碼、低處加碼,保持耐心方能見證時間的答案。
指數基金怎麼選?
在牛市行情初期,如果沒有能力挑選主動基金,在價值成長兩手抓的策略下建議選擇指數基金均衡配置:
指數寬基上,建議優先選擇滬深300+中證500;行業寬基上,可以來一個金融地產+科技寬基;行業細分上,可以選擇券商/保險/地產指數+新能車/計算機/通信指數。
對於具體的基金選擇,建議通過跟蹤誤差、規模、費率以及基金公司來判斷,建議選擇跟蹤誤差小、規模大、費率低、基金公司實力過硬的產品。不管是選擇什麼樣的基金產品,都是由基金公司來操作。所以基金公司的實力和信譽永遠都是選擇基金時關注的首要因素。雖然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式投資,但跟蹤標的指數同樣是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操作流程。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往往能夠更加緊密地進行標的指數的跟蹤。
全倉all in還是定投?
購買指數基金是智慧的選擇,但並不建議「一把幹」式的全倉買入。全倉買入意味著對後市非常樂觀,但投資經驗早就告訴我們,「不要去賭未來的漲跌行情」。那麼,面對指數的快速上漲,到底應該怎麼投?
股市有反覆,定投仍然不失為好方法。
沒人能夠預測明天的走勢,也沒人能篤定一波行情能走多遠,而即便是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期間也有反反覆覆。上證指數躍過3400點之後反覆震蕩又快速調整至3200點左右,就意味著市場存在分歧。
基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淡化擇時的基金定投仍然有效,如果未來上漲,基金定投不會錯過行情;如果未來波動,基金定投可以通過多次投資分攤成本。
不過,市場漲了一段時間後開始定投,總歸是心慌,很害怕定投在高點,但從歷史計算中可知,定投是長期的事情,相比一次性投資,定投可以弱化擇時的重要性。
資本市場都是有周期的,即便是遇到「倒微笑曲線」,如果覺得前期積累的籌碼足夠,可以選擇止盈;或者堅持越跌越買,不要因為恐慌而止損,在低位收集足夠多的籌碼、降低持有成本,與時間做朋友,才會有望迎來下一個上漲周期,真正的「微笑曲線」的一角大概率會翹起來。
約翰博格曾經說過:「千萬別試圖在草堆中找一根針」,提醒投資者,能夠持續領跑市場的明星基金經理少之又少,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僅僅為了尋找到可能的「針尖」,不如忘掉那根針,買入整個草堆——選擇風險分散、價格更低廉指數基金,進行多樣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