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生態所揭示植物修復多環芳烴-重金屬複合汙染土壤的根際作用機制

2021-01-09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多環芳烴(PAHs)汙染土壤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命和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通常,多環芳烴與重金屬可通過汙水灌溉、固體廢物處理、交通運輸以及工業活動等途徑進入到土壤中,通過積累而形成複合汙染。多環芳烴和重金屬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和致畸性,並且可在土壤中持久留存。近幾十年來,我國土壤中多環芳烴和重金屬的複合汙染問題迅速加劇,因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植物修復技術具有成本低、無二次汙染、應用範圍廣等優點,是人們公認的一種利用植物降解、同化、代謝或解毒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的低成本高效技術。植物根際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會參與土壤汙染物的降解過程,對根際汙染物的降解具有重要影響。不同類型汙染物共存可能會影響植物的修復潛力,因為汙染物的存在會對植物與其根際微生物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影響。深入了解植物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將為提高植物修復的效率提供依據。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汙染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的劉睿團隊通過在生長室中進行盆栽試驗,研究了修復植物火鳳凰(一種羊茅)對多環芳烴-鎘(PAH-Cd)複合汙染土壤的修復效果和根際調控機制。研究測定了植物生物量、PAH和Cd的去除率、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細菌群落。種植150天後,低PAH複合汙染土壤(104.79~144.87 mg·kg-1)中4種PAHs和Cd的去除率分別為64.57%和40.93%,高PAH複合汙染土壤(169.17~197.44 mg·kg-1)中4種PAHs和Cd的去除率分別為68.29%和25.40%。種植了火鳳凰的土壤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而脫氫酶(DHO)活性變化與低PAH土壤中PAHs和Cd的去除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r=0.862(P<0.006)和0.913(P<0.002)]。同時,使用16S rRNA的高通量454 Gs-FLX焦磷酸測序技術檢測到細菌群落的連續變化,這些變化在PAH濃度低的複合汙染土壤中尤為明顯。火鳳凰可以促進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Dokdonella、Gordonia 和Kaistobacter的生長,它們在PAHs降解或Cd耗散中起重要作用。結果表明,火鳳凰能有效地激發土壤酶和細菌群落,增強PAH-Cd複合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潛力。

該成果以「Fire Phoenix facilitates phytoremediation of PAH-Cd co-contaminated soil through promotion of beneficial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為題發表於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在讀博士研究生代元元為第一作者,劉睿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圖1.本研究技術路線示意圖

圖2.汙染土壤群落細菌DNA序列的屬級分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生態修復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可使用溶劑抽提、生物修復、光催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多環芳烴是一類微致癌汙染物,且由於其疏水的特性,阻斷土壤對水分的運輸及自身不能在環境中降解,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多環芳烴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不良影響,使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日益受到關注。
  • 有機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土壤汙染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汙染物質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土壤,其數量和速度超過了土壤的環境容量和自淨能力,汙染物質的積累逐漸佔據優勢,導致土壤自然功能的失調,土壤質量下降,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最終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土壤複合汙染是指兩種及以上的性質不同的汙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發生聯合作用,且每種汙染物濃度均超過土壤濃度標準,導致土壤質量和功能明顯下降的現象。
  • 「2020綠色技術應用十佳案例」部分參選項目 | 多環芳烴汙染農田土壤生物修復技術集成與示範
    該技術是針對多環芳烴汙染農田土壤治理的綠色修復技術,其技術組成包括固定化微生物修復、表面活性劑強化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等技術,具有經濟、環境友好特徵,適宜多環芳烴汙染農田土壤的治理,是當前國際土壤修復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其中固定化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基於高分子量多環芳烴高效降解菌株,以土壤無機膠體蒙脫石礦物為載體,製備固定化微生物菌劑。
  •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特徵機制與機遇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EKAPR)致力於彌補電動力學和植物修復各自劣勢,協同發揮二者優勢,解決電動力學無法徹底清除土壤重金屬和植物修復緩慢、作用範圍有限等突出問題。本文通過分層總結,歸納了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的研究現狀、影響類型與作用特徵、相互作用關係及強化修復機制等。
  • 【技術盤點】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土壤植物修復英文名稱:Soil Phytoremedia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重金屬(如砷、鎘、鉛、鎳、銅、鋅、鈷、錳、鉻、汞等),以及特定的有機汙染物(如石油烴、五氯酚、多環芳烴等)。
  • 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2.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重金屬(如砷、鎘、鉛、鎳、銅、鋅、鈷、錳、鉻、汞等),以及特定的有機汙染物(如石油烴、五氯酚、多環芳烴等)。3 技術介紹3.1 原理利用植物進行提取、根際濾除、揮發和固定等方式移除﹑轉變和破壞土壤中的汙染物質,使汙染土壤恢復其正常功能。目前國內外對植物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多數側重於重金屬元素,因此狹義的植物修復技術主要指利用植物清除汙染土壤中的重金屬。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土壤微生物修復原理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轉化等作用方式,生物富集主要表現在胞外絡合、沉澱以及胞內積累等三種形式,生物轉化的主要機理包括微生物對重金屬的生物氧化和還原、甲基化與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屬的溶解和有機絡合配位降解轉化重金屬,改變其毒性,從而形成某些微生物對重金屬的解毒機制。
  • Chemosphere:植物-微生物修復汙染土壤過程中細菌群落對PAHs的響應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鞏宗強研究員團隊通過根箱試驗分析了多環芳烴汙染土壤中黑麥草、大豆聯合外源菌株的植物-微生物修復潛力。相關成果發表於Chemosphere(IF=5.778)。閱讀論文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目前石油汙染土壤微生物修復研究主要集中於以下領域:(1)營養物質的添加及量的配比;(2)選擇適當的電子受體;(3)同生菌群的強化作用;(4)基因工程菌的開發;(5)石油烴生物可降解性研究;(6)表面活性劑對生物降解的強化作用;(7)吸附與擴散機制對生物降解過程的影響。
  • 泰安疑似汙染地塊土壤修復示範試驗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肥城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疑似汙染地塊土壤修復示範試驗項目單一來源公示一、採購人: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肥城分局地址:龍山路110號(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肥城分局)聯繫方式:3362824
  • 國內土壤科研進展
    瀋陽生態所在土壤排放一氧化氮15N自然豐度和產生過程的同位素分餾作用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大氣灰霾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不僅汙染生態環境,而且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該團隊通過探究銅耐性植物蓖麻根系活動對根際土壤銅的形態轉化及施用磷肥對蓖麻提取土壤銅效率的影響,揭示了蓖麻根際土壤銅形態轉化的特徵,評價了施磷等農藝措施強化蓖麻修復銅的效果和可行性,為應用蓖麻進行銅汙染土壤修復實踐提供了科學依據。 土壤重金屬汙染是影響土壤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重要環境問題,而植物提取被視為一種經濟可行且環境友好的土壤修復技術。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關鍵詞: 重金屬;汙染土壤;二次汙染;防治重金屬汙染能引起土壤組成與結構變化,濃度 過高時,會抑制植物生長,進入食物鏈後,將危害動 物與人體健康。國內外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主要有: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 修復等[1-2]。
  • 15種常見土壤地下水修復技術大盤點
    適用性:適用於汙染土壤,可處理金屬類、石棉、放射性物質、腐蝕性無機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無機物;農藥/除草劑、石油或多環芳烴類、多氯聯苯類以及二噁英等有機化合物。不宜用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不適用於以汙染物總量為驗收目標的項目。
  • 大數據揭示土壤修復領域的學術大牛和熱點方向、趨勢
    高等院校不僅所佔比例大,而且發文量多,在土壤修複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發表論文僅1篇的機構693家,佔機構總數的64.9%。發文量排在前十名的機構見表 1,中國科學院居首位。生態學報, 2003, (299)  [7] 王慶仁, 等. 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整治有效途徑. 生態學報, 2001, (291)  [8] 韓春梅,, 等. 土壤中重金屬形態分析及其環境學意義.
  • 【百強技術展示】用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特異型重金屬修復材料MetaPro
    用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特異型重金屬修復材料MetaPro®固化穩定化是國內外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較為成熟、使用頻率較高的技術。相關修復材料為該技術推廣和應用的核心和基礎。目前對固化穩定劑的研究多集中於鉛、鋅、砷、鎘、鉻等複合重金屬汙染的研究,但就目前來看,國內外該領域一直缺乏高效的特異型單一重金屬修復劑,特別是國內,有著巨大的應用需求。MetaPro®系列藥劑包括鉛、鎘、鋅、銅、鎳、錳等以陽離子形式存在的重金屬特異型修復材料MetaPro®-cat和以陽離子形式存在的MetaPro®-ani。
  •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需要哪些材料與裝備?
    隨著生態修復的持續深入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也由單一技術向多目標綜合技術發展,由項目工程向系統協同發展,對生態化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需求日益迫切。環境友好型田間砂石路面添加劑、軟體護坡材料、重金屬鈍化劑、保水保肥劑等新興環保型材料的應用和生態設計,對減少田間地面切割、路面硬化、實現減量化混凝土、修復汙染土壤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抗生素土壤汙染及其修復探討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抗生素土壤汙染和危害日益被人們所發現 和重視。 由於其進入土壤方式的隱蔽性及危害的潛伏性, 土壤中抗生素汙染及治理研究一直滯後於常規土壤汙染 物。 文章簡要介紹了抗生素在環境中存在的嚴峻形勢,以 及進入土壤環境途徑、遷移轉化及生態風險,進一步分析 了土壤抗生素汙染植物修復的原理和研究應用前景。
  • 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利用活的生物體對農藥汙染土壤進行修復是一種十分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將從動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這三個方面來深入分析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以供參考。
  • 「技術交流」重金屬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修復技術研究與集成
    課題利用天然粘土礦物、和工農業廢棄物原料,研製了高效持久、低成本且環境友好的重金屬穩定化材料,最終獲得了3種穩定可靠的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藥劑:建築廢物資源化重金屬穩定劑、礦物材料重金屬穩定劑以及重金屬離子礦化穩定劑,藥劑對重金屬修復效果高效、穩定,並對植物生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 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展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 讀:近年來,中國重點行業場地土壤-地下水重金屬和有機汙染物汙染十分突出,已成為土壤環境治理修復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多介質界面是控制場地系統複合汙染物環境行為的關鍵。因此,開展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機制研究,對於認知場地汙染成因與治理修復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