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可使用溶劑抽提、生物修復、光催化...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多環芳烴是一類微致癌汙染物,且由於其疏水的特性,阻斷土壤對水分的運輸及自身不能在環境中降解,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多環芳烴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不良影響,使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日益受到關注。各國的環境政策,包括荷蘭、丹麥、加拿大,都頒布了相關的多環芳烴汙染土壤修復要求的政策。

治理多環芳烴汙染土壤,可使用溶劑抽提、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化學氧化、光催化降解、電動吸附技術、熱處理、聯合修復技術等。

溶劑抽提法

將多環芳烴從土壤中抽提可使用單一的溶劑或混合溶劑。抽提的主要有兩種方式:直接從固相中萃取或從土壤表面活性劑淋洗液中解吸抽提。無毒的,可生物降解的萃取劑,如環糊精,植物油等亞臨界流體和超臨界流體。

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講解法是通過自然的方式將有機物和無機物通過活體進行有氧或無氧活動進行降解,以達到循化利用的效果。如場地的原位耕作、土地堆肥,或異位的可控溫控壓的生物反應器的使用。

植物修復技術

植物修復是一種新興的原位生物修複方法。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抽提、富集、螯合以及排解的方式去除土壤中的汙染物,對於重金屬汙染尤其適用。植物可通過對養分的吸附的同時實現對汙染的吸附,且酸性的土壤環境以及酶的分泌作用如一些表面活性劑的生成,可促進植物的汙染物吸附,且可將有害的汙染物通過一系列代謝作用轉化為無害物質。此外,植物與微生物的協同修復作用對降低頑固的有機物十分有效。

化學氧化

化學氧化法可有效修復PAH汙染土壤,常用的氧化劑有芬頓、臭氧、過氧酸、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活性硫化鈉。

光催化降解

光催化降解過程是利用光催化劑,在光輻射作用下將有機汙染分解,並促進其發生氧化反應。該技術在水處理技術上廣泛使用,近來的研究發現可在汙染土壤修復上擴展應用。

電動修復

原位電動修復可應用於低滲透性的重金屬、放射性、部分有機物的汙染土壤修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溶劑抽提、生物修復、光催化降解、電動吸附技術、聯合修復技術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多環芳烴是一類微致癌汙染物,且由於其疏水的特性,阻斷土壤對水分的運輸及自身不能在環境中降解,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多環芳烴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多種不良影響,使多環芳烴汙染土壤的修復日益受到關注。
  • 「2020綠色技術應用十佳案例」部分參選項目 | 多環芳烴汙染農田土壤生物修復技術集成與示範
    該技術是針對多環芳烴汙染農田土壤治理的綠色修復技術,其技術組成包括固定化微生物修復、表面活性劑強化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等技術,具有經濟、環境友好特徵,適宜多環芳烴汙染農田土壤的治理,是當前國際土壤修復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其中固定化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基於高分子量多環芳烴高效降解菌株,以土壤無機膠體蒙脫石礦物為載體,製備固定化微生物菌劑。
  • 有機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同時,汙染土壤中的汙染物在一定的環境下可通過雨水衝刷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汙染水環境;或通過植物生長進入食物鏈,危害生物甚至人類的安全。 目前,常見的土壤複合汙染形式有重金屬複合汙染、有機汙染物複合汙染、重金屬–有機汙染物複合汙染;其中,土壤有機複合汙染主要與有機農藥的生產、使用和工業「三廢」的排放有關,較為常見的汙染物為有機氯農藥(OCPs)、多環芳烴(PAHs)、多氯聯苯(PCBs)以及石油烴(TPHs)等。據統計,我國目前至少有3600萬公頃土壤受到農藥、石油烴和多環芳烴等有機化合物的汙染。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光催化降解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深度土壤化學修復技術,可應用於汙染源為農藥等有機汙染物的土壤的修復過程。光催化氧化法在正常環境條件下(常溫、常壓),能將揮發性有機物(VOCs)分解成CO2、H2O和無機物質,反應過程快速高效,易於操作,價格相對不高且無二次汙染問題,因此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已成為VOCs治理技術中一個活躍的研究方向。因此,光催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中農藥多氯聯苯及石油汙染物等的降解。在80年代後期,光化學降解法開始應用於環境汙染控制領域。
  • 石油汙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研究進展
    石油汙染土壤治理技術主要包括物理修復技術、化學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其中物理修復技術成本高、操作困難;化學修復技術容易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二次汙染;原位生物修復技術因具有高效、經濟、無二次汙染等優點被視為大面積石油汙染土壤治理的理想技術手段。土壤石油汙染發生後,土壤環境中的石油降解微生物往往數量偏少或活性不足,自然淨化的速度很慢,需要人為強化措施來提高石油汙染物降解能力。
  • 瀋陽生態所揭示植物修復多環芳烴-重金屬複合汙染土壤的根際作用機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多環芳烴(PAHs)汙染土壤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命和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通常,多環芳烴與重金屬可通過汙水灌溉、固體廢物處理、交通運輸以及工業活動等途徑進入到土壤中,通過積累而形成複合汙染。
  • 納米材料在有機汙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與展望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伴隨著工農業生產過程,農藥以及多氯聯苯(PCBs)、多環芳烴(PAHs)和石油烴等典型有機汙染物被排入土壤環境,因其隱蔽性、滯後性和長期性等特點,人們一度忽視它們所產生的環境危害。大多數有機汙染物具有水溶性差、難降解和高毒性等特點,改變正常的土壤結構和功能,弱化土壤的生產能力,並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對人體產生致突變、致畸和致癌的潛在危害。
  • 楊勇:符合國情的土壤修復技術——熱解吸和常溫解吸
    北極星環保網訊:我國工業企業搬遷和城市發展造成大批遺留汙染土壤亟需修復,隨著國家對汙染場地再開發利用的迫切需求,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修復技術成為必然。北京鼎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熱解吸和常溫解吸技術,現已經成功地運用於我國一些規模較大的汙染場地修復工程。為讓公眾更好地了解這兩種技術,中國生態修復網專訪了北京鼎實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楊勇。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生物通風法(改變生物降解環境條件,將空氣強制注入土壤中,然後抽出土壤中的揮發性有機毒物)、生物強化法(改變生物降解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強度)、土地耕作法(儘可能地為微生物降解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化學活性柵修復法(摻入汙染土壤的化學修復劑與汙染物發生氧化、還原、沉澱、聚合等化學反應,從而使汙染物得以降解或轉化為低毒性或移動性較低的化學形態)等幾種。
  • 土壤有機物汙染及其治理技術
    關鍵詞:土壤有機物汙染;治理技術引言儘管國內外已經開發出幾十種物化和生物方法用於治理石油汙染土壤,但由於汙染物和土壤本身性質的多樣性使得每一種治理方法只能用於特定的治理場地。因此整合各種土壤治理技術,提高治理效率,減少土壤的二次汙染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 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利用活的生物體對農藥汙染土壤進行修復是一種十分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將從動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這三個方面來深入分析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以供參考。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土壤和地下水汙染的監控自然衰減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1978年爆發「拉夫運河事件」與1980年通過「超級基金法案」後,美國數萬個汙染場地的修復過程開始大規模使用工程技術手段,將汙染物從土壤和地下水中去除。比如汙染土壤採用客土法、異位焚燒法,汙染地下水採用抽出處理法等。受工程技術手段中汙染物暴露、施工環境影響,以及難以為繼的巨額工程費用等因素制約,此時研究的趨勢開始朝較低成本、能夠自然發生且將汙染物轉變為無害化降解物的方向發展。
  • 15種常見土壤地下水修復技術大盤點
    適用性:適用於汙染土壤,可處理金屬類、石棉、放射性物質、腐蝕性無機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無機物;農藥/除草劑、石油或多環芳烴類、多氯聯苯類以及二噁英等有機化合物。不宜用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不適用於以汙染物總量為驗收目標的項目。
  • 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現狀與展望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有利於環境的修複方法以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汙染物。到目前為止,有多種可用於石油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從應用技術如溶劑萃取、生物修復,到新興技術如電動修復技術、超聲波修復技術。而生物技術因其投資低、環境風險小、適應能力強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修復技術之一。
  • 【技術盤點】汙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土壤植物修復英文名稱:Soil Phytoremedia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重金屬(如砷、鎘、鉛、鎳、銅、鋅、鈷、錳、鉻、汞等),以及特定的有機汙染物(如石油烴、五氯酚、多環芳烴等)。
  • 快速興起的土壤修復行業:土壤熱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和場地修復是環境修復的重要戰場,隨著國家及個地方政府對修復的更加重視,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發展多元化的修復技術迫在眉睫。
  • 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之鉻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固定化/穩定化方法主要用於處理鉻礦冶煉後留下的鉻渣,處理後的鉻渣可作為建築材料使用。採用該方法修復鉻汙染土壤,需將土壤挖掘出來,成本較高,處理效果也有待進一步提高。2. 化學還原法化學還原法是一種原位修複方法。
  • 「技術交流」氯代烴汙染地下水綠色高效修復新方法
    吉林大學石油化工汙染場地控制與修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暨南大學劉娜教授團隊,聯合寶航環境修復有限公司研發團隊,通過科學研究首次證實了四氯乙烯可在硫化物共存環境中,在艾草基生物質炭的催化作用下發生高效降解,為氯代烴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新方法。
  • 「技術分享」燃氣熱脫附技術修復有機汙染場地研究與應用進展
    原位熱脫附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應用於有機汙染場地的修復,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加熱 提高汙染區域的溫度,改變汙染物的物化性質,增加氣相或者液相中汙染物的濃度,從而提高液 相抽出或土壤氣相抽提對汙染物的去除率。根據加熱方式不同,原位熱脫附技術可分為蒸汽強化 提取技術、電阻加熱技術和熱傳導技術等。其中,熱傳導技術因熱源不同又可分為電加熱和燃 氣熱脫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