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今日頭條》發表《宇宙最晚將在58億年後停止膨脹》後,看到有位叫悟空藏的網友回復了這樣一句話:「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時,不由打了個機靈,下意識感覺到這個網友是有所指,於是馬上就用這個數字百度了一下,發現這個數字居然是指彌勒佛出世的時間,立時有點發懵!我的計算完全是獨立的,所計算的58億年只是一個約數,實際數值56~61億年之間,在這個數值之間都是可以成立的,怎麼會有這麼巧合的結論?難道在佛教看來,所謂的佛竟然指的就是宇宙?如果58億年後宇宙停止膨脹,就會使宇宙分為膨脹和穩恆2個階段,由此可劃分為膨脹宇宙與穩恆宇宙等2種不同形態,這很容易使人做這樣一種聯想:膨脹的宇宙屬於如來佛,穩衡的宇宙屬於彌勒佛,這是多麼合理而美妙的安排啊!難道宗教真的會在幾千年前就會進行如此精密的計算或預測?為了進一步搞清楚這個問題,我便翻閱了有關佛教的一些資料。
據相關資料,彌勒佛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曰:「時誦經仙人者,今此眾中婆羅門子彌勒菩薩摩訶薩是。我涅盤後五十六億萬歲當穰佉轉輪聖王國土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菩提樹下得成佛道,轉妙法輪。」《菩薩處胎經》曰:「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於此樹下成無上等正覺。」意蘊自今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出世於第十之減劫,屆時的彌勒將會繼承釋尊,降生南瞻部洲人世間,出家修行,覺悟成佛。
上述資料似乎說明了佛教的確有關於彌勒佛在56億7千萬年出世的說法,現在的問題是:既然這個數字與王江火的推論的宇宙停止膨脹的時間基本一致,那代表宇宙的佛也應在過去歷經與宇宙相同的年歲,如果這個數字也是吻合的話,那我們可真的就應該對佛教肅然起敬了,然而可惜的是,其後的資料卻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
佛教在中國主要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認為過去佛就是指燃燈佛,即"燃燈佛"為過去佛;"釋迦牟尼佛"為現世佛;「彌勒佛」為未來佛。依照佛教劫世的理論,燃燈佛為過去莊嚴劫佛,距今至少有2900億年。而藏傳佛教認為如來佛前尚有幾位過去佛,過去七佛似乎應該是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俱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其中,作為第一位佛的毗婆尸佛距今91劫(每劫為13.4億年),1219.4億年。這就是說,無論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第一位佛的誕生距今也至少在1千億年以上了,這與通過嚴密科學考察得出的宇宙138.2億年的年齡有著巨大差距。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會得出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但即便以千萬為億,那麼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最早時間距今分別為290億年與121.9億年,同樣存在很大差距,更何況以千萬為億,又會得出彌勒佛出世的時間約為5.6億年之後,這與宇宙停止膨脹的時間就完全不同了。另外,按照《雜阿含經》說法,彌勒將會在56億7千萬年降生南瞻部洲人世間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但按照我們現有的科學常識,56億年後的太陽很可能已經衰亡,屆時的地球怎麼可能存在?南瞻部洲、人世、龍華菩提樹又怎麼可能橫亙至今?這明顯是以地球、太陽、人類皆永恆不變的古老思想去理解未來,而按照新文明的理論,幾十億年年的人類早已經演化成超越生命界的超級主體存在了,他們或許早已經離開地球而分布的宇宙各個區域了,哪兒還有這些古老的東西?
分析到此長舒了一口氣,原來只是虛驚一場的巧合而已!人類的認知水平一定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提高的,而不可能相反,儘管我們始終承認古代文明和古人的智慧,但那個悠久的古老年代的認知水平畢竟還是受到時代限制的,更不可能會有超自然的所謂「神跡」。當然,我對佛教的認知是很淺顯的,但如果上面的一些數據沒有異議的話,那麼所得出的最終結論應該沒有問題的。不過,如果有人覺得數據真的有問題或者有其他補充資料,那麼我樂意接受批評建議,或者真的會得出驚人相似的結論。希望網友們多多指正!
時代是立足於現實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我們相信未來的新文明會更加美好!
附:宇宙將最晚在大約58億年後(宇宙誕生196億年後)停止膨脹
根據宇宙穩恆膨脹理論推斷,宇宙將最終會進入膨脹和收縮大致平衡的穩恆態。最新觀測數據,我們已知宇宙目前的微波背景輻射光譜的溫度為2.72548±0.00057K,據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宇宙進入穩恆態的時間。
如果把宇宙作為個體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就是宇宙目前的自身體溫,這個溫度所體現的就是宇宙目前自身所承載的處於游離狀態的能量總和(不包括實體物質所折合的能量)。雖然宇宙發展過程中,會有許多物質分解成能量,也會有能量集合而成為物質,但總體上這些因素對宇宙所承載能量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更對基於這些能量所帶來的背景輻射溫度沒有什麼影響。因此,我們只要推測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降低到能使宇宙進入穩恆態時的溫度,再計算出宇宙達到這個溫度的時間即可。
一般情況下,只要宇宙還有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就表明宇宙還會不斷通過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而進行膨脹,只是這種膨脹力度會隨著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的降低而降低,但由於宇宙微波輻射溫度所蘊含的能量會帶來強大的膨脹力,就需要宇宙微波輻射溫度逼近0k時才有可能,此時的宇宙才有可能形成與因極限粒子分解而導致的宇宙宇宙收縮大致一致的情況,再考慮到其他一些加權因素,我們基本可以確認:宇宙穩恆態形成的溫度最高限度應該在1K以下,也即是說大約相當於目前背景輻射溫度的三分之一。
由於宇宙微波輻射存在均勻的各向同性,宇宙微波輻射溫度所體現的就是宇宙目前自身所蘊含的處於游離狀態的能量總和,降低宇宙微波輻射溫度,就意味著需要降低宇宙能量的分布密度。基於這個前提,只有一種情況才有可能使宇宙微波輻射溫度降低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即當宇宙膨脹到大約是原來的3倍大時,宇宙能量的分布密度就會降低到原來三分之一,宇宙微波輻射溫度也就會降低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在這情況下,只要計算出當宇宙膨脹到原來三倍大時所用的時間,即可計算出宇宙形成穩恆態的時間。
由於宇宙膨脹存在各向同性的特徵,宇宙基本上可以被看做一個規則球體。根據球體公式(4/3)πr^3,,可得出關係等式:(4/3)πR^3=3 x (4/3)πr^3(R代表若干年後宇宙半徑,r代表宇宙目前的半徑)。已知宇宙的年齡約為138.2億年,而宇宙膨脹速度略低於光速,可知宇宙目前的半徑r大約為135~137億光年,由此得出R的數值應該在194~198億光年。進一步計算,由於宇宙的膨脹速度接近於光速,可以得出宇宙形成穩恆態的時間上限和下限時間應該分別為宇宙年齡的194~199億年,即從目前算起,宇宙形成穩恆態的時間將在56~61億年後,折中平均計算可得出大約在58億年左右後。不過,這個數值是在假定宇宙所承載的能量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得出的,但實際上宇宙膨脹是需要通過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從而佔有空間來完成的,這個過程必然會消耗大量的能量,58億年後的宇宙所承載的能量可能遠低於目前,故其宇宙停止膨脹的時間可能要早很多年,但即便如此,宇宙的溫度也不會達到0k,而只是無限逼近於這一數值,至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究竟需要逼近0k到哪一具體數值時,才能使得宇宙停止膨脹,目前還難以確認,因這需要牽涉到萬千機理,故我們只能基本上確認一個最晚的時間點:即大約58億年後。
據此推斷,宇宙將最晚在大約58億年後(宇宙誕生196億年後)停止膨脹,進入膨脹和收縮大致一致的穩恆態,這將是宇宙永恆的終極形態。由此也可以推斷,宇宙的終極半徑不會超過200億光年,宇宙的直徑即宇宙的空間尺度被限定在400億光年以內。當然,所有這一切需要在宇宙年齡、宇宙微波輻射溫度等各項數值正確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需要說明,宇宙在進入目前的微波輻射溫度時,除了各種天體互動而形成密度較大的新的物質天體外,單純依靠宇宙自身分布的頻率極低的能量子,只能合成質量密度極低的極限粒子,這些極限粒子只能越來越充當佔據空間的作用,而非常難以觀測到他們的物質實體性狀,宇宙空間將顯得極度「空虛」(仍然由質量密度極低的極限粒子構成),宇宙各天體之間、以及宇宙邊緣之間將相對極度空寂。不過,此時宇宙的春天也就來到了,因為此時的宇宙主體存在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自由往返與地球中心和宇宙邊緣了。
上述結論是通過統一資訊理論和宇宙穩恆態理論推出的結果,建立於現代科學體系的天文宇宙學及其他宇宙理論將無法得出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