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個省份的面積都是固定的,只有政策的劃分能讓土地面積有些微的改變。但是江蘇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呢?郡縣制是從秦朝開始實行的,那時候的會稽郡吳縣就是當今的蘇州,會稽郡大概就位於當初的越人故地,也就是我們現在江蘇省的大致位置。
從秦朝至今大約2000多年來,為什麼江蘇省的面積竟然不斷地在增加呢?
江蘇省
江蘇省是我國的經濟強省之一,按綜合水平來算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省份之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江蘇省的北面是山東省,東南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西邊是安徽省。江蘇省目前的總面積是10.72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增加的3萬平方公裡佔了整個江蘇省面積的近1/3。
江蘇省面積增加的秘密就蘊含在它的地勢和地理位置當中。江蘇省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省區,絕大部分地區的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光是平原的面積就超過了總面積的85%,是我國平原地區佔比最高的省份。江蘇的這些平原包括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
衝積平原
我們發現江蘇省的平原的名字基本上都是由兩條河流的名字組成的,比如黃淮平原,就是由黃河和淮河的泥沙衝積而成的,江淮平原則是長江和淮河的泥沙所衝積而成的平原。
衝積平原的形成一般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該地區在地質構造上是屬於相對下沉或穩定的區域,第二是要擁有相當廣闊的谷地或平地,第三就是要有充足的泥沙。所以當水流從山地流向谷地時,水流的流速變緩,上遊的泥沙不斷隨著水流在下遊開始堆積和沉降,衝積平原就形成了。
長江中下遊平原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我國最為富庶的平原,地跨了我國7個省市,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和上海市。長江平原最西的位置可以從三峽以東的巫山東麓開始計算,最東就到了黃海邊上,東西長約有1000千米,南北的寬在100-400千米之間,它是由6塊平原組成的,其中一塊非常著名的平原就是長江三角洲平原。
長江三角洲平原
我們常聽到了「蘇湖熟,天下足」其實就是描繪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這個三角洲的頂點和最低點都位於我國的江蘇省。以江蘇的江陰、沙洲、常熟、松江、金山一線以西,是以太湖為中心的衝積平原,在距今7500-60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陸地了。而這一線以東的地方,則是近6000年來才衝積而成的。
歷史上黃河的衝積為江蘇省製造了廣大的平原地區,而且,隨著長江和淮河的不斷衝積,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面積不斷在擴大當中。古時候揚州甚至是一個沿海城市,但是現在距離海岸線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的。也就是說,衝積平原的擴大,相當於發揮了填海造陸的功能,江蘇省的海岸線不斷往東部海洋延伸。
當然,這也得益於河床較淺的黃海,為泥沙的堆積提供了非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想到許多島國都有填海造陸的計劃,而江蘇省這老天賞飯吃的地形真的就是坐著穩贏。雖然衝積的速度很慢,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江蘇省的面積會越來越大。
小結:
2000多年來,江蘇省的面積整整增加了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現在面積的1/3,這是怎麼做到的呢?江蘇省的自然條件非常好,超過85%的面積都是河流衝積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可以說是一馬平川了。
真是在歷史上黃河、長江和淮河的共同衝積下,長江三角洲的面積不斷擴大。古時候鹽城和南通的大部分土地都尚未形成,揚州也是個沿海城市,現在江蘇省的海岸線不斷往外移動,不知道再過2000年江蘇省的海岸線會變成什麼樣呢?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