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到買免稅產品,很多人都會想到海南島,這裡是中國面積第二大的島嶼,面積有3.39萬平方公裡,是中國的經濟特區和自貿區,經濟發展很快,也是度假勝地,現在的海南對中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塊寶地。
然而就是這樣的地方,在漢朝時期,漢元帝竟然主動放棄對海南的行政管轄,這是為什麼?
古代時期,海南作為絕對的邊境地區,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想去那一遊。甚至在秦朝,海南島是流放地之一。秦朝末年,趙佗在這裡自立為王,成立了南越國。
漢武帝時期,不斷向外擴張,樓船將軍楊僕奉命平定叛亂,這才將海南納入了漢朝的管轄,並建立了珠崖郡和儋耳郡。漢朝的版圖又擴大了。這時候正是公元前100年。
好景不長,僅僅過了65年,在漢元帝時,這兩個郡就接連被廢棄了。一個皇帝不能開疆擴土,還主動放棄自己的領土,漢元帝怎麼這麼不把自己祖上打下的江山當回事呢?
其實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海南島不斷起義造反,動亂頻繁。當年漢武帝將南越打得滅了國,佔據了海南島的大部分地區,並在這裡派駐了軍隊,設置了政權。但是海南島當地生活著大量的土著。這些人並不認可漢朝的統治。
漢軍對當地的土著肆意欺壓,雙方不斷爆發衝突。面對這個形勢,也想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希望通過移民將海南島的土著進一步同化,但是顯然收到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海南島不斷造反,漢朝不得不調動軍隊前去鎮壓,而每次都要勞民傷財,也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時間長了,次數一多,漢朝也有點堅持不住,朝廷中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討論。這時著名政治家賈誼的孫子,賈捐之寫出了一篇《棄珠崖議》提出了放棄海南島的主張。
二是漢朝時期疆域擴張過快,造成了很多邊境地區並沒有完全被朝廷控制。這些新開拓的疆土上,土著與漢朝居民的文化不同,雙方也是摩擦很多。很多邊境少數民族不斷叛亂,每次都要動用大量軍隊鎮壓,導致兵力非常緊張。
當時海南島發展遠遠不及其他地區,更不能與現在的海南島相提並論。當時朝廷中就有一些聲音認為,海南島沒有繼續管轄的價值,畢竟來回調動軍隊,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不是小數目。漢朝底子再厚,也禁不住日久天長這麼磋磨。
多年的戰爭,使得國家的財政十分緊張,國庫甚至出現了虧空。壯勞力都被徵調到軍隊中,田地無人耕種,人民沒有辦法休養生息,長此以往,會增加外敵入侵的風險。所以,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充裕國庫。
三是要繼續管轄海南島的成本超過了他本身的價值。現在人們想要到海南,訂個機票,說飛就飛,最多幾個小時,就能到島上遊覽風景,購買商品。但是在古代,交通狀況困難,極其不便利。別說從北到南這麼遙遠的距離,就是從一個鄉裡到城裡,都是非常危險的。
古代治安不好,難免就會有人鋌而走險,攔路搶劫的人也不在少數。西漢的都城在長安,也就是現在陝西西安,從西安到遙遠的海南島,跋山涉水,還有那麼長距離的海路,對古代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對生命的挑戰。
官員也不情願被派到海南這裡,他們也只是想當官發財,而不是千裡送命。另一方面,海南島治安比內地更差,需要加強彈壓,派出更多的人,用更多的時間,去管理同化當地的土著。但海南島上所能創造出來的價值,與它使用的資源並不相等。
付出與回報不相等,這筆帳應該怎麼算,漢朝的官員肯定也明白。不過任何朝代,任何事情,肯定都有不同的聲音。賈捐之提出了要放棄海南島的諸多原因,當時的宰相也同意他的提議。但是朝廷上還有一撥人,以御史大夫陳萬年為代表,堅決反對放棄任何國土。
一個國家什麼樣,皇帝是最清楚的,也是最有發言權和最終決定權的。不論官員們怎麼爭吵,漢元帝都擁有一票決定權,他也是明知繼續管轄海南島的弊端,所以寧可壯士斷腕,決定同意賈捐之的建議。
歷史上並沒有對漢元帝的這一決定口誅筆伐,他放棄海南島的原因,都是事實存在的,符合當時漢朝的實際需求,強行留下海南,反而會將整個大漢朝拖得疲憊不堪。留得青山在,總會有柴燒,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