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數與LED照明的透徹分析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交流電流過負載時,加在該負載上的交流電壓與通過該負載的交流電流產生相位差,人們便從中引出功率因數這一概念。

人們生產、生活用電來自電網,電網提供頻率為50Hz或60Hz的交流電。作為交流電的負載有電阻、電感、電容三種類型。當交流電通過純電阻負載時,加在該電阻上的交流電壓與通過該電阻的交流電流是同相位的,即它們之間的相位夾角ф= 0°,同時在電阻負載上消耗有功功率,電網要供出能量。當交流電通過純電感負載時,其上的交流電壓的相位超前交流電流相位90°,它們之間的夾角ф= 90°,在電感負載上產生無功功率,電網供給的電能在電感中變為磁場能短暫儲存後又回饋到電網變為電能,如此周期性循環不已,結果電網並不供出能量,故謂「無功功率」,但產生「無功功率」的「無功電流」還是實際存在的。當交流電通過純電容負載時,亦類似於此,只不過其上的交流電壓的相位滯後交流電流相位90°,它們之間的夾角ф= - 90°。這裡,定義相位角度超前為正,相位角度滯後為負。實際負載是電阻、電感的感抗、電容的容抗三種類型的複合物,複合後統稱「阻抗」,寫成數學式即是:阻抗Z= R+j ( XL – XC) 。其中R為電阻,XL為感抗,XC為容抗。如果( XL– XC) > 0, 稱為「感性負載」;反之,如果( XL – XC) 0稱為「容性負載」。交流電通過感性負載時,交流電壓的相位超前交流電流相位(0°ф90°);交流電通過容性負載時,交流電壓的相位滯後交流電流相位(-90°ф 0°);電工學定義該角度ф為功率因數角,功率因數角ф的餘弦值即Cosф叫做功率因數。對於電阻性負載,其電壓與電流的位相差為0°,因此,電路的功率因數為1最大(Cos 0°=1);而純電感電路,電壓與電流的位相差為90°,並且是電壓超前電流;在純電容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位相差則為- 90°,即電流超前電壓。在後兩種電路中,功率因數都為零(Cos 90°= 0)。對於一般性負載的電路,功率因數就介於0與1之間。由數學式阻抗Z= R+ j ( XL – XC),如果XL = XC,則Z= R即阻抗Z變成了一個純電阻,功率因數便等於1。這就是說,感性負載和容性負載可以互相補償,一個電路裡的感性元件的感抗值正好等於容性元件的容抗值則可以完全補償,功率因數補償的辦法就源於此。

交流電通過阻抗負載時,產生的總功率S稱「視在功率」,視在功率S包括有功功率P和無功功率Q兩個分量。其中有功功率P = S*Cosф,無功功率Q = S*Sinф。只有當功率因數Cosф值等於最大值1即ф= 0°時,無功分量Q才等於零,有功功率P等於視在功率 S的值。但負載的實際工作能力只與有功功率相關,例如空調機的製冷量、燈具的照度等只與有功功率成正比。因此,人們
當然希望功率因數高一些。

功率因數偏低的害處

1)供電設備的帶負載能力被打了折扣,即降低了帶負載能力。如某設備能供出100KVA的視在功率,若功率因數為0.7,則只能供出70KW的有功功率了;若功率因數為0.9,則能供出90KW的有功功率,可見提高功率因數很有意義。

2)輸電線路由於無功電流存在,增加了輸電線路損耗。例如功率因數為0.7,要供出70KW的有功功率,則需要供出100KVA的視在功率,輸電線路的電流增大,線路損耗必然增大。

功率因數補償方法

供電部門供的電能是以「視在功率」來計算的,但是收電費卻是以「有功功率」來計算的,用戶的「電度表」實為「有功功率表」,兩者之間有一個「功率因數」折扣,所以功率因數是供電部門非常在意的一個數據。用戶如果沒有達到理想的功率因數,相對地就是在消耗供電部門的資源。目前就國內而言功率因數規定是必須介於電感性的0.9~1之間。可採取以下方式進行功率因數補償:

1)半集中、集中補償法,要求用電企業的各個配電房必須安裝功率因數自控裝置,實時檢測功率因數大小,自動投入或切除補償電力電容器的個數,用於電動機運行補償(因企業主要用電負荷是電動機),做到局部用電網絡功率因數達標。這個辦法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便已強制實施,至今少說已有二十多年。還有各個供電所也安裝功率因數自控裝置,對其下轄供電區域進一步補償。

2)分散補償法,要求每個用電器具設計時便採用先進技術,滿足功率因數達標,這樣不論何時何地用電均能保證功率因數達標。但這樣做會增加成本、增加電器體積,而有的電器對體積大小限制很嚴格,加大了設計難度。

電光源照明燈具與功率因數補償的回顧

電光源是由白熾燈泡開始的,白熾燈泡是純電阻負載,沒有功率因數補償的問題。上世紀50年代後,日光燈迅速普
及成了主要的照明燈具,鎮流器用的是矽鋼片電感,可靠性高,壽命長,至今仍有少量採用的,大多數沒有什麼功率因數補償措施,可能是受到成本因素的影響,抑或人們對功率因數補償不甚了解,節能意識不強。也有加接適當容量的電容器作功率因數補償的,多用在30W、40W大瓦數日光燈上,20W以下很少用。上世紀90年代後,人們的環保、節能意識增強,開發出三基色螢光粉節能燈,其光功效更高。電子鎮流器也隨後問世,配上三基色螢光粉燈管,節能效果更加顯著。國內外一些集成電路廠商推出了帶有源功率因數補償的燈用晶片,用於電子鎮流器,性能優秀,但增加了成本和電子鎮流器體積,老百姓還不能接受它的價格,大約只用在高端燈具產品上。大量的普及型電子鎮流器包括用於節能燈的都沒有加什麼功率因數補償措施,這在市面流行的節能燈、日光燈上隨處可見。也就是說以往的燈具基本上沒有什麼功率因數補償措施,但大家都在用。

功率因數與LED照明

LED耗電更省,燈具功率比起節能燈還要小。LED照明當然更為進步,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更為適宜。LED燈具是否加功率因數補償,筆者的看法是:

1)據專家分析,LED為容性負載。電網的感性負載甚多,例如電動機、變壓器等等。往往需要接入容性負載進行補償,功率因數自控裝置就是作此用途的。LED為容性負載,恰恰補償了電網因感性負載多導致功率因數低的問題,正是用得其所。源於這種認識,筆者認為LED照明燈具原則上無需加功率因數補償措施。

2)室內照明用的單盞LED燈具均是小功率的,功率不會超過30W。燈具功率小對電網的影響也小,筆者認為這類燈具完全可以免去功率因數補償措施,加了反而不好,反而會失去LED燈具是容性負載能夠補償電網因感性負載多導致功率因數低的功能。這些小功率燈具多是小體積緊湊型的,內部空間十分有限,例如MR16、PAR30、PAR38燈杯,電源PCB板增大後放不下,就是好心想加功率因數補償措施也加不進。還有加了功率因數補償後會帶來效率下降的副作用,或雲得不償失。再則成本增加影響銷售。何況供電部門已採取了應對措施對電網功率因數進行補償,燈具廠家大可不必再去畫蛇添足。

3)功率100W以上的可以考慮加功率因數補償措施,功率大的負載對電網的影響也大,例如一百瓦到數百瓦的LED路燈。路燈屬於公益事業,成本略增加一點無大礙,電源PCB板增大一點也有位置可放。加功率因數補償措施可以幫助供電部門減輕一些調節負擔,防止容性負載過大產生過度補償。以上看法僅是筆者的一管之見,是否正確願與廣大同仁商討,並祈盼專家不吝賜教。





電子鎮流器相關文章:電子鎮流器工作原理

電度表相關文章:電度表原理

電子鎮流器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探討LED燈具的功率因數(一)
    功率因數從來不是什麼問題,過去國家有規定,要功率超過75瓦才有功率因數的要求(到現在為止,對於筆記本電腦還是規定75W以下無功率因數要求)。所以從來沒有對燈具提出過什麼功率因數的要求。
  • LED照明與功率因數之間的關係
    交流電流過負載時,加在該負載上的交流電壓與通過該負載的交流電流產生相位差,人們便從中引出功率因數這一概念。人們生產、生活用電來自電網,電網提供頻率為50Hz或60Hz的交流電。        交流電通過感性負載時,交流電壓的相位超前交流電流相位(0°<ф<90°);交流電通過容性負載時,交流電壓的相位滯後交流電流相位(-90°<ф< 0°);電工學定義該角度ф為功率因數角,功率因數角ф的餘弦值即Cosф叫做功率因數。
  • 茅於海教授為您講解關於LED燈具的功率因數的問題
    今天茅於海教授為你帶來關於LED燈具的功率因數的一些探討。功率因數從來不是什麼問題,過去國家有規定,要功率超過75瓦才有功率因數的要求(到現在為止,對於筆記本電腦還是規定75W以下無功率因數要求)。所以從來沒有對燈具提出過什麼功率因數的要求。
  • 不同電源及功率等級的LED照明驅動器方案
    隨著LED技術的發展,LED的應用已經從傳統的小功率便攜產品背光拓展至中大功率的室內照明、室外照明及手電筒等應用。大功率的LED應用可能需要在電路中增加功率因數校正(PFC),其中的AC-DC轉換與LED驅動兩部分電路既可能採用整體式(integral)配置,即兩者融合在一起,均位於照明燈具內,也可以採用分布式(distributed)配置,如圖2,從而簡化安全考慮,並增加系統靈活性。
  • 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
    無功功率的消耗導致用電功率因數降低,因而佔用了電力系統發供電設備提供有功功率的能力,或增加了發送無功功率的設施,同時也增加了電力系統輸電過程中的有功功率損耗。因而世界各國電力企業對電力用戶的用電功率因數都有要求,並按用戶用電功率因數的高低在經濟上給予獎懲。
  • 為什麼LED行業要測試基波功率因數?
    打開APP 為什麼LED行業要測試基波功率因數?  為什麼LED行業要測試基波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通用定義是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之比。功率因數低,說明電路無功功率大。功率因數越低,供電設備的負荷越重,電網越不穩定。
  • LED區域照明驅動電源及聯網智能化LED街燈控制系統
    另一方面,高亮度白光發光二極體(led)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持續改進,非常適合區域照明應用,並且提供一些HID所不具備的優勢,如方向性更好、色彩質量更佳、環保,並且其開啟和關閉能夠更方便地控制,便於自動檢測環境光從而改變亮度;此外,LED的可靠性也更佳,利於降低維護成本及總體擁有成本。
  • 功率因數
    同學們熟知的無功功率是正弦交流電路中當同頻率的電壓和電流存在相位差時,就存在無功功率,我們把這種無功功率叫做"位移無功功率Q",其大小為Q=UIsinφ。許多同學不知道除了位移無功功率外還有一種無功功率叫"畸變無功功率D",畸變無功功率是非正弦電路中的概念。
  • 功率因數和無功因數計算
    交流電路中的功率分析功率因數(Power Factor)和無功(Reactive Factor)因數分析功率因數校正
  • 大功率led與小功率led的區別
    led即發光二極體,是二極體的一種,特性是電流正嚮導通的時候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來。大功率led又是led的一種,相對於小功率led來說,大功率led單顆功率更高,亮度更亮,價格更高。
  • 功率因數校(PFC)正標準優化解決方案
    這就是「功率因數」,對嗎?但難道它仍然是關於50Hz或60Hz時的「實際」和無功元件嗎?也對也錯。遺憾的是,這種概念化過程有些太過簡單了。  在電力配送系統中,對功率因數校正(PFC)的理解通常是在電力配送系統中的某些點增加(一般來說)電容性電抗以抵消電感性負載效應。我們可以說是「無功」負載,但電源工程師在解決功率因數問題時通常最關心的是電機負載。
  • 淺談低壓網的功率因數對供電企業的影響
    對廣大供電企業來說,用戶功率因數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電力網中的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關係到供電線路的電壓損失和電壓波動,而且關係到節約用電和整個供電區域的供電質量,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因此,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已成為電力工業中一個重要課題,而提高電力系統的功率因數,首先就要提高各用戶的功率因數。
  • 功率因數表原理_功率因數表怎麼接線
    打開APP 功率因數表原理_功率因數表怎麼接線 發表於 2017-12-04 14:11:25   功率因數指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
  • 功率因數校正標準優化解決方案
    這就是「功率因數」,對嗎?但難道它仍然是關於50Hz或60Hz時的「實際」和無功元件嗎?也對也錯。遺憾的是,這種概念化過程有些太過簡單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0214.htm  在電力配送系統中,對功率因數校正(PFC)的理解通常是在電力配送系統中的某些點增加(一般來說)電容性電抗以抵消電感性負載效應。
  • 什麼是功率因數?如何提高功率因數?
    在工業企業中,電動機、變壓器等用電設備都具有電感特性,它們工作時既要從電網吸收有功功率用於做功,還要從電網吸收無功功率建立磁場。功率因數cosΦ就是反映總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佔的比例大小,即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係數。
  • 功率因數低的產生原因和危害
    打開APP 功率因數低的產生原因和危害 發表於 2017-10-31 16:39:48   功率因數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係數
  • 功率因數校正原理及相關IC
    為此諧波電流的抑制及功率因數校正是電源設計者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9315.htm2高次諧波及功率因數校正一般開關電源的輸入整流電路為圖1所示:市電經整流後對電容充電,其輸入電流波形為不連續的脈衝,如圖2所示。
  • 【乾貨】什麼是功率因數?如何提高功率因數?
    在工業企業中,電動機、變壓器等用電設備都具有電感特性,它們工作時既要從電網吸收有功功率用於做功,還要從電網吸收無功功率建立磁場。功率因數cosΦ就是反映總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佔的比例大小,即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係數。功率因數越接近於1,說明其消耗的無功電量越少,電力有效利用程度越高;相反,功率因數越低,則消耗的無功電量越多,電力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與視在功率S的關係如下所示。
  • 一種功率因數猛增的PFC簡易電路分析
    AC220輸入並經過橋式整後,如果按常規PFC接濾波電解電容,此時開關電源的功率因數只有,如果把濾波電解電容改成圖1(紅色框)的電路後,功率因數可達0.9這種電路是什麼?該如何進行分析呢?
  • 關於安森美半導體高能效AC-DC LED通用照明方案分析和應用
    安森美半導體專注於運用在電源管理方案方面的專知和技術,克服固態照明的挑戰,提供LED照明應用的完整方案,涵蓋高低功率因數、隔離或者非隔離拓撲結構、調光以及非調光的應用等,並利用在工業應用的經驗和專長,不斷開拓新興的智能照明市場,推出有線及無線通信系列產品(PLC 、KNX)、環境光及無源紅外(PIR)傳感器、乙太網供電(PoE)控制器等,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推動LED照明市場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