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時下潛的步驟是什麼?怎樣做好5點下潛?

2020-12-05 樂潛無限

潛水OW考證的時候,教練都會教5點下潛。那5點下潛分別是什麼呢?

第1步:跟潛伴確認下潛,打下潛和ok的手勢

水肺潛水都實行潛伴制度,以便更好的保護雙方安全。因此,我們在下潛前,需要跟潛伴做好確認。下潛前,給潛伴一個下潛的動作,並再潛伴回應後,反饋一個ok的手勢。

第2步:確認潛水的位置和方向

潛水經常會去不同的地方,很多地方可能都是第一次前往,因此對地理位置以及水下的環境非常陌生。因此,潛水前,最好對此次的潛水地點做一些了解。如果一點不了解水下環境,下潛後會更有緊張情緒。

正式下到海裡的時候,需確認島的方向,船的方向,以及下潛後的前進方向,做到心裡有數。

第3步:記錄潛水開始的時間

潛水前的潛水計劃裡,包括了潛水的時間。因此開始潛水後,我們需要記錄潛水的開始時間及結束時間。潛水一般都會佩戴潛水電腦表,用來記錄下潛的深度,時間,以及免減壓時間。

在自己身體允許的範圍內開展潛水,也是安全潛水的重要部分。

第4步:將呼吸管換成呼吸頭

做完前面三步,就要開始正式的下潛了。為了節約氣體的使用,在海面上,一般使用呼吸管,就是浮潛用的呼吸管,氣瓶上的稱為呼吸頭。我們要拿掉呼吸管,替換成呼吸頭,並做幾次呼吸,適應呼吸頭的環境。

如果沒替換,用呼吸管下潛,會有嗆水的危險。

第5步:排氣下潛

排氣閥在左手邊,因此,我們左手舉高排氣閥,將BCD內的空氣排出去,同時可以用右手開展做耳壓平衡,以便更快的適應海裡環境。

以上,就是潛水的5點下潛步驟,希望大家都能牢記,在一個安全的步驟下完成潛水。

相關焦點

  • 海軍防險救生官兵潛水訓練:下潛,目標深度一百二十米
    原標題:下潛,目標深度一百二十米近日,南海某海域,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生支隊大深度潛水訓練正緊張進行。綜合援潛救生船的後甲板作業區,潛水部門副潛水長孔祥美第一個著裝完畢。潛水員是國際公認的危險職業之一,超過80米水深的大深度潛水作業更是危險重重。潛水員不僅要承受低溫、黑暗、高壓、暗流、水生物襲擾等考驗,還要克服壓抑、恐慌、孤獨等心理反應。「潛水員的戰位在深海,潛到哪裡,作戰能力就延伸到哪裡。」孔祥美以往的潛水深度紀錄是100米。做了大量訓練準備後,這次他要挑戰自己的極限。
  • 在1萬米的海底有什麼?人類能下潛嗎?海底的東西能嚇退你!
    人類有可能下潛到1萬米嗎?科學家:要小心海底的東西!別看我們現在在航天領域發展如此順利,可是對於海洋,全球有71%的面積,但是我們對於它的了解也不過5%。我們對於海洋的了解是非常少的,在海洋之下會不會有新的海洋物種,我們都無從得知,在海洋深處是在短時間內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潛水甚至比航天領域的探測還要困難。目前的人類在沒有任何器具幫助的情況下,普通的人可以下潛到10米左右,正常的人可以下潛到17米,連20米都沒有超過,這就是一個專業潛水員到極限,隨著我們不斷潛水中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 世界上潛水最深的人,沒有任何防護,直接下潛125米!
    對於潛水這項運動,相信就算你沒玩過也一定聽說過,一般來說潛水是需要攜帶氧氣瓶的,因為若是不帶氧氣瓶,人類根本下潛不了幾米,那麼 你知道不帶氧氣瓶,人類最深能下潛多少米嗎,據悉 來自法國的奈瑞,他可以不帶氧氣瓶,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下潛到水下125米,他也因此創下了一項世界上,潛水深度最深的金氏世界紀錄
  • 下潛多深,用什麼裝備?
    一戰時,義大利蛙人部隊從水下秘密潛入波拉港,炸沉了奧匈帝國最強大的21000噸的「烏尼提斯」號戰列艦,驚爆了世人眼球。二戰時,美軍的蛙人在諾曼第、關島、衝繩島等一系列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衝繩登陸時,1 000多名蛙人炸毀了3000多個障礙物,掃清了數千米寬的航道裡的水雷。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值得我們一次次走向深藍本報記者 王祝華 王健高 實 習 生 葉作林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上浮下潛、自由騰挪,潛艇的「魚鰾」——壓載水艙面面觀
    潛艇下潛與上浮過程當三組主壓載水艙全部排空時,潛艇就浮上水面。當艏、艉組主壓載水艙注滿水時,潛艇就進入半潛狀態,也稱潛勢狀態。排出空氣,準備下潛上浮時,潛艇先用艏、艉水平舵上升到距水面3、4米處,然後用高壓空氣吹除舯組水艙的壓載水就達到半潛狀態,最後用柴油機廢氣或低壓空氣吹除艏、艉組主壓載水艙的壓載水
  • 我國研製「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印度洋完成深海勘察
    人類探測到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是已知離水平面最深的地方,而人類不藉助任何防身裝備下潛的極限則是113米。藉助特殊裝備,肉體跟海水接觸下潛的極限是332米。那麼對於那些超過332米的地方,就只能藉助一些類似潛水艇這類裝備來抵抗海水的壓強了。我們都知道,在海水中一個物品會受到來自全方位的壓迫力,這就是壓強,壓強與下潛的深度成正比,越往下其受到的壓力也越大。
  • 蛟龍號下潛後沒多久便上浮,究竟遇到了什麼呢?原因讓人擔憂
    中國蛟龍號是世界先進的潛水儀器,如今已經潛入了上萬米的深海之中。在蛟龍號進行海域探索的時候,也發生過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當蛟龍號下潛至7000米左右的深度時,還沒進行調查,便立刻浮上水面,這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要知道以前蛟龍號的工作時長都有三個小時左右,可這次卻只有幾十分鐘,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或者說蛟龍號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呢?
  • 人類能下潛到10000米深海嗎?科學家:遇到的東西可能會非常嚇人
    我們人類可以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嗎?地質學家說:如果人類真的可以下潛到10000米的深海,遇到的東西可能會非常的嚇人,可能會遇到你從未聽說過的東西,甚至還會發生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關於潛水的知識,我們人類如果在沒有任何專業潛水設備的幫助下,最多可以下潛到20米的深度,如果在專業的潛水設備的幫助下,比如氧氣罐、潛水服等。
  • 鯨魚下潛至海底會完好無損,而潛艇卻會被壓扁?這是為何?
    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憑藉我們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戰勝任何的環境,甚至還可以到達我們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受這一思想的影響,那麼我們也是實現了下五洋、上九天,雖然我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已經完全徵服了地球,雖然我們已經探索過外太空了,但是對於海洋的探索,我們才只是探索了冰山一角而已,而且目前的科學水平還無法到達海洋的最深處。
  • 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
    下潛!下潛!下潛!從古至今,人類對深海未知世界的探索遠未窮盡。10米,這是普通人在不攜帶任何潛水裝備可以下潛到的深度。113米,這是一名法國潛水員創造的裸潛紀錄 。332米,這是人在藉助水下呼吸器後下潛到的最深紀錄。10898.5m,這是2012年卡梅隆搭乘的"深海挑戰者"號下潛到達的深度。
  • 下潛海底1萬米是怎樣的體驗,網友熱議:臥槽,這個真牛逼了,能在深海...
    虎撲11月14日訊 11月13日,「奮鬥者」號再次深潛到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再次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再次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9圖了解「奮鬥者」號】13日,「奮鬥者」號再次深潛到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再次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下潛海底1萬米是怎樣的體驗#?
  • 鯨魚能下潛到2000米,而核潛艇卻會被瞬間擠爆?專家:區別就在這
    而作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國家的我國,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武器,才使海軍的戰鬥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正是因為掌握了核潛艇的技術,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才更加的穩固。不過,正是因為核潛艇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也讓很多人都愛屋及烏。大家似乎都覺得核潛艇這一戰略武器的功能,已經達到了強大無比的地步。然而,事實上它雖然有很強大的威力,但就其各方面的性能而言,其實還不能算是難逢敵手。
  • 下潛時受到的水壓有多強?鏡頭記錄全程,難怪普通人10米是極限
    2020-09-30 00:16:14 來源: 盧靜的生活 舉報   下潛時受到的水壓有多強
  • 全球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俄1250米,美國600米,我國是多少?
    即便如此,我們也知道核潛艇的評判標準是靜音水平和潛水深度。今天我們來比一比世界各國核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就以中美俄三個核潛艇大國為例。相關資料顯示美國的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為600米。可以說潛水深度是俄羅斯核潛艇最大的優勢。 最後再來看看中國。
  • 潛艇是如何控制上浮和下潛的,裡面的氧氣又是從哪裡來的?
    但是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卻是非常的少,據統計只有5%左右,在我們的印象中上天比入海更難,實際情況卻是恰恰相反,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海洋的探索。潛艇的種類和大小有很多,既有只能容下一個操作人員下潛數小時的民用潛水探測器,又有能容下上百人,持續潛航幾個月的戰略性打擊核潛艇。
  • 下潛了一萬米,中國徵服馬裡亞納海溝到底是什麼樣的壯舉?
    下潛了一萬米,中國徵服馬裡亞納海溝到底是什麼樣的壯舉?還記得之前聽到蛟龍號的新聞,都只是下潛到幾千米的位置,真沒想到這麼快就進入了萬米的世界。並且還是攻破了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可以說是我國深海探索的巨大的突破了。雖然說潛水器的核心原理就是:多綁幾個鐵塊,靠重力下潛;要懸停的時候,扔掉幾個鐵塊;要上浮到海面時,再扔幾個鐵塊。
  • 避免潛水意外的最佳方式
    這些都有可能成為造成潛水事故的因素,但是排名頭號的因素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當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並且遵循正規的潛水步驟時,即使出現意外情況,出事的概率也很低。研究表明,當潛水員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時,受傷甚至死亡的發生概率會急劇上升。
  • 相差幾米就可以破紀錄,為何奮鬥者號卻不下潛,難道是技術原因?
    那麼咱們這一次下潛的這個數字記錄達到了一萬九百零九米,當這一個數據被曝光出來之後,有不少網友都發出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同樣是下潛,為什麼美國載人潛水記錄是10916米,而中國卻在這上面少了7米呢?難道說這7米是一個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嗎?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黑暗無邊,壓力極大,根本也沒有什麼生物可以存活,但這裡卻是所有深海探索者心目中的聖地,也是各個海洋大國展示深海探索實力的終極目標。那麼,人類為了潛入海洋最深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們除了在深潛領域實力「秀肌肉」的意圖之外,還可以從深海探索中找到哪些其他價值呢?這次讓我們一起走近深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