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下潛、自由騰挪,潛艇的「魚鰾」——壓載水艙面面觀

2021-01-15 和風漫談

眾所周知,魚兒在水中自由浮沉是因為大自然給了它一副靈活的魚鰭和魚鰾。魚鰾中有空氣,排出氣體魚就下沉,吸入氣體魚就上浮水面。

潛艇也和魚一樣,利用各種壓載水艙在海中自由浮沉。但是相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類顯然還達不到只用一個壓載水艙完成所有工作的層次,所以潛艇上有許多壓載水艙,它們共同工作才能確保安全航行。

潛艇上的壓載水艙主要有:主壓載水艙、浮力調整水艙、縱傾平衡水艙、燃油壓載水艙、懸浮水艙、補重水艙、環形間隙水艙等多種類型,各自發揮著不同作用。

雙殼體潛艇的舷間液艙

1、主壓載水艙系統

它們是潛艇上最大的壓載水艙,負責下潛與上浮工作。早在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衛·布希內爾製造的「海龜」潛艇就裝備了一個主壓載水艙,使潛艇能順利潛入水下航行。

後來經過一、二戰時期的不斷升級發展,主壓載水艙數量逐步增加。如今大型潛艇上主壓載水艙數量已經達到6-12個,大多數還分成左右兩艙。

主壓載水艙底部有通海閥,上部有通氣孔,與外界海水相通不承擔水壓,所以採用非耐壓結構。它們沿潛艇縱向排列,分成艏、舯、艉三組,通過不同的組合使潛艇完成水下、水面以及半潛狀態。

潛艇下潛與上浮過程

當三組主壓載水艙全部排空時,潛艇就浮上水面。當艏、艉組主壓載水艙注滿水時,潛艇就進入半潛狀態,也稱潛勢狀態。此時指揮臺圍殼露出水面,潛望鏡、通氣管正常工作,最頂端的艙蓋能在風浪中自如打開,各項下潛準備工作完成,隨時可以潛入水中。最後將舯組主壓載水艙注滿水,潛艇就完全潛入水下。

排出空氣,準備下潛

上浮時,潛艇先用艏、艉水平舵上升到距水面3、4米處,然後用高壓空氣吹除舯組水艙的壓載水就達到半潛狀態,最後用柴油機廢氣或低壓空氣吹除艏、艉組主壓載水艙的壓載水,潛艇就浮出水面。

吹除壓載水,浮出水面

如果潛艇遇到危險緊急上浮時,就要用高壓空氣快速吹除主壓載水艙的壓載水,同時調整水平舵,開足馬力,使潛艇快速衝出水面。所以潛艇上的高壓空氣儲備非常珍貴,需要隨時補足。

潛艇外殼有單殼體、雙殼體、單雙混合殼體等多種形式,所以主壓載水艙的布置也不盡相同。單殼體潛艇只有一層耐壓殼,主壓載水艙只能布置在潛艇艏、艉端和耐壓艇體內,儲備浮力小;雙殼體潛艇耐壓殼與非耐壓殼之間有寬大的舷間空間,正好為主壓載水艙、燃油艙等提供安身之所,儲備浮力大;單雙混合體則兼具二者特點,根據實際布局布置。

單殼體潛艇的壓載水艙

2、快潛水艙

快潛水艙,顧名思義就是幫助潛艇快速下潛的壓載水艙。因為主壓載水艙注滿水後潛艇重力與浮力相等,但是指揮臺圍殼、上層甲板等部件受海浪影響會產生剩餘浮力,使潛艇下潛緩慢或潛不下去,此時就需要快潛水艙幫忙。

快潛水艙位於潛艇浮心偏前方,容積通常佔潛艇排水量的1%。當它注滿水時潛艇重力比浮力大許多,就可以快速下潛。但是潛到潛望鏡深度時,就需要及時將快潛水艙裡的水吹除,以避免下潛速度過快導致超深事故發生。

3、均衡水艙

均衡水艙包括浮力調整水艙、縱傾平衡水艙等,它們非常重要,決定了潛艇在水下的均衡能力和機動性。

潛艇航行時會攜帶大量物資,如燃油、滑油、淡水、食品,武器彈藥及各種裝備等。航行中這些物資不斷消耗,導致潛艇重量變輕;各海區的溫度、密度、鹽份不同導致潛艇浮力變化;不同深度的海水壓力會使艇殼變形,這些都會破壞重力與浮力的平衡方程,所以需要浮力調整水艙及時調節,以維持動態平衡。

調整水艙在潛艇重心附近,按左右舷對稱布置,既可以快速起效,也可以調整潛艇橫傾。

上述各種情況還會使潛艇縱向平衡發生變化,所以還需要縱傾平衡水艙。它位於潛艇艏、艉兩端並儘可能靠前靠後,以產生最大配平力矩。縱傾平衡水艙間有管道相連,通過水泵或低壓空氣調節配平水,使潛艇保持正浮狀態。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艏艉縱傾平衡水艙用管道相連

快潛水艙和調整水艙需要經常注水排水,與舷外海水不直接相通,所以必須做成耐壓結構。

4、燃油壓載水艙

燃油壓載水艙也是一種主壓載水艙,奇特之處在於能儲存超載燃油,增加潛艇的續航力。航行時這部分燃油將被優先使用,然後不斷向艙內注入海水補償重量。

海水與燃油的密度差產生的浮力變化,由浮力調整水箱微調。燃油壓載水艙與舷外海水相通,所以不承受壓力變化,也是非耐壓結構。

5、補償水艙

潛艇作戰要發射魚雷、水雷、潛射飛彈等各種武器。它們都很重,一枚魚雷就有好幾噸,如果不及時補償重量,潛艇在水下就無法維持正浮。所以魚雷發射管下方有魚雷補重水艙,水雷下方有水雷補重水艙,隨時補償消耗的武器重量。

補重水艙

魚雷發射時發射管內會注滿海水,這些水儲存在環形間隙水艙中。發射時的高壓氣體和海水會流進無泡魚雷發射水艙,再排到魚雷艙內,防止氣體溢出艇外破壞隱身。

6、懸浮水艙

在許多隱蔽作戰中潛艇要在固定深度懸停,要始終保持重力-浮力方程恆定平衡,就需要懸浮水艙來幫忙。

懸浮水艙在耐壓殼體外部,水艙內有傳感器和控制系統不斷調節海水進出,使潛艇懸停在固定深度。如果在水面附近懸停,控制系統還需要更加靈敏,以消除海浪造成的不良影響。

總之,在多種多樣的壓載水艙、水平舵、方向舵、穩定翼和螺旋槳共同作用下,潛艇才能在水中任意浮潛、懸停,乃至坐沉海底,成為讓敵人恐懼莫測的深海利劍。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潛艇是如何控制上浮和下潛的,裡面的氧氣又是從哪裡來的?
    ,所以很多人就會好奇,潛艇到底是怎麼在海洋中上升和下潛的,氧氣從從哪裡來,最久能潛伏多長時間等問題。潛水艇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在其內部設計了多個儲水倉,用來調節上升和下潛,而要保持潛艇的平衡,也是通過調節不同儲水倉內水的多少來實現平衡的。
  • 為什麼魚一死就漂在水面上,而仿生的潛艇炸了會沉沒?
    排除那些活在凡爾賽文學中的人,大多數人都是看過父母殺魚的吧,菜刀一划,內臟一掏,就會看到一個白色略帶透明的囊泡,也就是魚鰾。如無意外,不管是教科書上還是父母說的還是老師教的,從來沒有人不認為魚鰾是魚用來控制上浮和下潛的器官。經典的描述是這麼說的:魚通過改變魚鰾的體積來控制浮力的大小,從而實現在水中的主動上浮和下潛。
  • 6年前372潛艇事件:突墜300米,180秒逃生,冒死甩掉外軍反潛跟蹤
    1963年4月10日,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核潛艇「長尾鯊」號航行至美國科德角以東200海裡威爾金松海溝時,計劃進行深潛實驗,潛艇救援船「雲雀」號在水面上進行無線監聽和組織意外營救,6點30分「長尾鯊」開始下潛,7點35分「長尾鯊」準備下潛到設計的最大下潛深度,8點35分距測試深度還有90米,潛艇內的空氣不斷排出,壓載水艙徐徐進水,潛艇緩緩下沉,9點13分潛艇報告「發生小故障,準備上浮」,9
  • 世界最快私人潛艇水下試航 外形似飛機(組圖)
    水下「飛行」的潛艇  「超級獵鷹」(SuperFalcon)深水飛行器是世界上第一艘專為「海底飛行」而建造的潛水艇,被戲稱為「大洋裡的裡爾飛機」。它是由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的霍克斯海洋技術公司所研製,設計師為格拉漢姆-霍克斯。近日,該公司再次對「超級獵鷹」進行試航。霍克斯希望,他的潛水艇能夠在大海中像天空中的飛機一樣自由翱翔。
  • 百年潛艇1——烏龜入海,鰻魚初遊,早期潛艇的300年爬行史
    他在書中寫道:如果水中物體的重量不變,那麼只要改變體積大小就能讓它上浮下沉。在他的設想中,潛艇由一個木製封閉容器製成,外包防水皮革袋。轉動木製螺杆伸縮皮袋,就能增減水量調節浮力,使潛艇上浮下潛。伯恩的理論為潛艇誕生奠定了紮實基礎,但是否付諸實踐已無證可查。
  • 「海燕」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
    7月初,我國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其測試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在為期6天的綜合科考中,我國自主研發的2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共獲得觀測剖面45個,其中3000米級、6000米級和7000米級剖面各1個,萬米級剖面3個,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
  • 鯨下潛2000米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但有一個問題可能縈繞在各位讀者的腦海,這些深海魚肉非常細膩,柔嫩幾乎可以捏出水來,但它們卻能在千米深海底自由的生活,而人類製造的鋼鐵潛水艇,很少有能下潛到千米深水下的!為什麼魚不會被海水壓扁,潛水艇卻掛了?
  • 現代尾浦造船無壓載水艙貨櫃船獲韓國船級社認證
    現代尾浦造船已成功研發出無壓載水艙的新概念環保貨櫃船,引起全球造船及海運業界的關注。11月23日,該公司開發的1800TEU級無壓載水艙貨櫃船獲得了韓國船級社(KR)頒發的原則性認可證書(AIP)。
  •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反潛機過去幹啥,是去監視的,至於潛艇為啥會上浮呢?1,潛艇的優勢就是隱蔽,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你了,繼續呆在水下實在沒意思,而且還會被持續地監聽水下噪音,導致戰時更容易被定位和攻擊,所以要上浮。
  • 如何下潛海底一萬米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都是通過控制潛水器的整體密度來實現下潛和上浮。它的底部裝有兩塊 243 kg 的壓載鐵塊,連同潛器內部 180 kg 的鐵砂,共同讓密度大於海水。再通過電磁鐵控制鐵砂傾倒 ,就能調節下潛速度。>當潛水器到達底部,計劃上浮時,直接拋掉這兩塊鐵塊,就能瞬間獲得 486 kg 等大的上浮力。由於「深海挑戰者」大量使用了耐壓複合泡沫塑料,密度只有水的 0.7 倍,在沒有鐵塊鐵砂的情況下,可以快速上浮。
  • 潛艇誕生史話(圖)
    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對潛艇進行研究的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給後人很大的啟發。半個多世紀後的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關於潛艇理論的著作——《發明》。他在書中提出,要建造一支能夠潛入水中並能隨意浮出水面的潛艇。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德雷爾成功製造出了一艘潛水船。
  • 潛艇如果遇到颱風,躲在水下安全嗎?只要不上浮就沒事
    人類對於大海的徵服,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人類不但有水面上的萬噸巨艦,在水面下也有潛艇在悄悄遊弋。我們知道,颱風天氣對於水面船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面對颱風,就算是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航母,都無法全身而退,也要提前到港口躲避。
  • 「北梭魚」號潛艇爆炸事故:美軍一氣之下,退役了所有常規潛艇
    到了下午16時30分左右,整艘潛艇都在積極地參與演習,每位艇員都各司其職,艇上儼然一副臨戰狀態。突然潛艇蓄電池艙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打斷了這場演習,還沒等艇員們反應過來,蓄電池艙早就變成了一片火海,濃煙瀰漫,各種各樣的警告燈也開始在指揮臺閃爍。
  • 【親子實驗】科學小製作《魚鰾與沉浮子》小論文,科學小發明-沉浮子,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品,設計製作成科技作品,變廢為寶之趣味沉浮裝置
    用兩個飲料瓶和一個果凍盒製作而成的科學小製作之趣味沉浮子我們都知道魚肚子裡有魚鰾,魚鰾裡面全都是空氣。魚鰾裡的空氣增多能使魚在水中往上浮,魚鰾裡的空氣減少使魚往下沉,潛水艇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我利用這個原理設計了一個能在水裡上下沉浮的玩具——把一個果凍盒當做魚鰾製作成一個沉浮子,巧妙地往沉浮子裡充入空氣和放出空氣,使沉浮子在水裡上下沉浮自如,非常有趣。還能清楚地觀察到沉浮子裡的空氣增多了,它便上浮,空氣減少了,它則下沉。結構裝置如圖l所示。
  • 世界最小核潛艇,軍用潛艇下潛深度將被打破!能力令北約寢食難安
    說道"麥克"級,該型潛艇屬於前蘇聯685型攻擊核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極限潛深達1200多米,是目前世界軍用潛艇下潛深度的最高紀錄保持者。不過,現在這項紀錄恐怕要被打破了。近日,有這樣一則消息霸佔了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俄羅斯一艘科考型深海潛水器在俄羅斯海域發生火災,事故造成14人死亡。
  • 什麼是海水斷崖,為什麼潛艇遇到會九死一生?
    大海是神秘莫測的,同時大海也是兇險異常的,對於在水下執行任務的潛艇來說,不僅要時刻防備人為的襲擊和破壞,還要提防來自海洋的威脅,這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便是海水斷崖。海水斷崖不是海底的山峰斷崖,如果是那樣的話,聲吶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