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372潛艇事件:突墜300米,180秒逃生,冒死甩掉外軍反潛跟蹤

2021-01-12 超哥解歷史

1968年的一天,以色列「達喀爾」號潛艇從英國起航後進入地中海遊弋,然而讓以色列軍方沒有想到的是「達喀爾」在進入地中海之後從此神秘失蹤,再也沒有同以色列進行過聯繫,以軍多次派出軍艦進行大範圍尋找,竟然沒能發現「達喀爾」號潛艇的半點蹤跡。

對此,以軍對「達喀爾」號潛艇神秘消失一事展開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人說,一定是「達喀爾」號暴露了行蹤,被埃及海軍發現並擊沉;還有人說「達喀爾」號潛艇本身質量不良,很有可能出現故障導致失事,然而所有猜測都難免憑空臆斷,因為「達喀爾」號潛艇根本沒有留下一絲信號便在地中海消失了。

然而,時隔31年之後,也就是在1999年,「達喀爾」號居然再一次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搜救人員在3000米的海底找到了早已成為殘骸的「達喀爾」號。以色列對「達喀爾」號殘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由於時間過去了幾十年,所以很多可以證明當時事故發生原因的痕跡已經十分模糊,但是潛艇不幸跌入水下斷崖導致沉沒成為了最大嫌疑。

1963年4月10日,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核潛艇「長尾鯊」號航行至美國科德角以東200海裡威爾金松海溝時,計劃進行深潛實驗,潛艇救援船「雲雀」號在水面上進行無線監聽和組織意外營救,6點30分「長尾鯊」開始下潛,7點35分「長尾鯊」準備下潛到設計的最大下潛深度,8點35分距測試深度還有90米,潛艇內的空氣不斷排出,壓載水艙徐徐進水,潛艇緩緩下沉,9點13分潛艇報告「發生小故障,準備上浮」,9點17分「雲雀」號收到「長尾鯊」號最後匆忙發出的「核潛艇超過了測試深度」,隨後聯絡中斷。

這時深海傳來一聲轟鳴聲,直到10點58分,當「雲雀」號把命令潛艇立即浮起的手榴彈投入水中無效後,確認潛艇失事,艇上129名成員全部遇難,造成了潛艇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劇,「長尾鯊」號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潛艇。潛艇專家根據相關數據猜測,普遍認為該艇在水下遭遇了水下斷崖,導致大幅掉深,最後被深海壓力壓成了碎片。

在世界潛艇史上上述危險叫做「水下斷崖」,也叫「掉深」,就像一輛疾駛的汽車突然掉下懸崖,境況十分驚險,它被稱為世界潛艇部隊的噩夢。據說自二戰以來,外國的潛艇部隊還沒有自救成功的。而我國南海艦隊的「372」潛艇在一次戰備遠航訓練中就不幸陷入了這樣的重大險境,艇體失控,急速下沉。

2014年5月8日深夜,有著「大洋黑洞」之稱的我國372潛艇在大洋深處「悄無聲息」地航行,艇內一片秩序井然。官兵們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縱著艇上的設備,目光注視著不斷變化的儀表,一切行進的非常順利,這原本很有可能是372潛艇的一次完美的遠航戰備巡邏,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在數百米深的海域正潛伏著一個巨大的危機。

372潛艇正在大深度低速平穩地行駛著,就在這時,艙內深度計指針突然向下大幅跳動,艇內急速下沉,很快深度就增加了20多米,刺耳的警報聲驟然打破了指揮艙內的寧靜,雖然此前幾乎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到通過分析,艇長立即判斷372潛艇此時遭遇了掉深。掉深,通常是指潛艇周圍海水密度突然減小,潛艇由於浮力突然減小而急劇下沉的一種現象,一旦到達潛艇的承受極限,艇殼就會被壓碎而導致艇毀人亡。

372潛艇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異常緊張,指揮員一把抓起話筒當即下達加速和排水的命令,試圖通過發動機加速和排水的配合來增加潛艇的升力「飛過」斷崖,艇上所有的官兵都竭盡全力拯救潛艇,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系列拯救工作不但沒有阻止潛艇的下沉,反而讓潛艇以更快的速度衝向海底。

就在艇員們忙著處置掉深時,更為糟糕的情況發生了,主機艙進水了,由於壓力陡然增大,主機艙一根管道突然破裂,頃刻間大量海水在氣壓的作用下噴入艙室。主機艙是潛艇的心臟部位,艙內遍布各種電器設備,一旦被淹受損就會造成動力癱瘓,甚至有可能因短路引發火災。掉深、艙內進水以及火災對於潛艇來說都是致命的威脅。

在此關鍵時刻,指揮員果斷下達了最關鍵的一條命令「拉響損管報警」,向所有水櫃供氣。在警報驟然響起之後,官兵們在僅僅不到10秒鐘的時間裡,將應急供氣閥門打開,所有水櫃開始供氣,一分鐘內主電機關停,上百個閥門全部關閉,數十種電氣設備關停;兩分鐘之後,全艇各艙室封倉完畢,全艇官兵以最快的速度挽救了潛艇,此時372潛艇的下沉速度明顯下降。

潛艇裡面的官兵做了上百個挽救的動作,關掉一些主電源,避免設備短路,一點點摸索著管路,最終成功找到了控制管路的閥門,緊緊鎖死之後,主機艙終於停止了進水。全體成員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一系列拯救工作,使整個潛艇終於脫離了最危險的時刻。

但是,372潛艇卻依然在不斷下沉。指揮員命令打開所有的供氣閥門。潛艇裡面有高壓氣體,只要把它的閥門打開,它會通過高壓氣體的的注入,把湧進潛艇的海水給它擠出去,擠出去越多,它所產生的浮力越大,潛艇就能逐漸的浮起來。雖然原理簡單,但是操作起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全部水櫃供氣產生的數百噸浮力託舉著372潛艇,10幾秒後,潛艇上的深度計指針緩緩上升,艇體終於開始上浮,隨著潛艇一點點的上浮,艇上所有官兵似乎已經脫離了危險。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由於壓載水波排出,再加上慣性的作用,潛艇的上浮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潛艇官兵很快意識到了新的危機,如此下去,潛艇會在衝出海面之後高高躍起,隨後重重地砸在水面上,很可能導致艇人亡的後果。狹小的潛艇艙內官兵們緊緊抓住固定在艙內的一切物品,沒有人敢喘一口粗氣,與此同時,經過與聲納兵的搜尋,確認372潛艇上方海域平靜,並無其他商船經過,指揮員立即下令,「控制潛艇姿態,直接上浮,不要停留」。「一米、兩米、三米……」上浮的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數千噸重的龐然大物,「轟」地一下衝出水面,過了很久之後才逐漸穩定下來,至此,中國372潛艇的全體官兵與海水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終於宣告結束。

潛艇從遇險到脫險,總共用了14分鐘,但決定生死的是從破損進水到掉深停止這關鍵的3分鐘,艇員們在這最後的3分鐘內創造了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緊急上浮會使得船員的肺部受到強大的壓力,而使得肺部發生損傷,那麼這種時候,指揮官卻發出了「直接上浮不要停留」的命令。事實上,這是因為情況十分特殊,首先,整個潛艇已經發生了一些破損,如果你要是再按照以前的操作規程,一步步一點點地往上浮的話,有可能會發生其他的意外情況,有可能會有新的管路破損,艇長在這個過程的處理上是非常果斷,畢竟現在要把艇先浮到海面,這樣的話能確保全艇的人員能處於一種安全可控的狀態。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考慮,如果潛艇真的沒有辦法進行挽救的話,離海面越近人員通過魚雷管或其他逃生的渠道,逃生的可能性才有。如果這個潛艇在300米或者200米的環境下,那個時候棄艇,人員即使從魚雷管爬出來,這個人也是活不了的,所以艇離海面越近,人員的生存率就越大。如果能保住這個艇,當然是最佳的一個效果,結果也是確實做到了。如果萬一最後艇保不住了,距離海面10米、20米,全艇人員能夠存活的機率要比在100米以下存活的概率要大得多。

水下掉深是一種自然災害,遇上的話基本上運氣不太好,是否有減少這類事故發生的方法呢?潛艇要到大洋深處進行訓練,官兵們並不知道洋流哪個地方會有斷崖,哪個地方沒有斷崖,即使知道某個海域的斷崖比較多,但是因為承擔的任務水兵也要去。當潛艇遇到了海底斷崖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看指揮員如何妥善地處理這種情況。

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驚險的瞬間之後,372潛艇是擺脫了掉深的危險,但是一躍卻暴露了自己的目標。受傷的372潛艇漂浮在海面上,面對巨大損傷的潛艇,艇員們不得不展開一場搶修受損設備的接力賽,數十名搶修官兵在極其狹小的溫度高達53℃的主機艙內,處理著總長度超過10千米的電線、電纜和線圈。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艇員們忙著搶修各種損毀設備時,372潛艇卻因為急速浮出水面而暴露了目標,外國的反潛巡邏機、水面艦艇就像聞到了某種氣味一樣紛紛趕了過來。在潛艇周邊不斷進行偵查和監視。對於潛艇來講,隱蔽是執行任務的潛艇,面對突如其來的對手,早已疲憊不堪的372潛艇似乎已經喪失了隱蔽和反擊的能力,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但是經過短暫的整修後,指揮官果斷下令,潛艇再次下潛隱蔽。

然而在372潛艇潛入水下後,外軍艦機並沒有就此離開,而是始終保持24小時多批次多架次地跟蹤監視和高強度圍堵。面對對手的步步緊逼,艇員們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把對手當成了免費的「陪練」,把這一突發狀況當成了一次難得的實戰歷練,根據平時的訓練,採取了一系列戰術措施,包括進行一些佯攻以此迷惑對手,最終巧妙地擺脫了外軍艦機的跟蹤糾纏,從而成功抵達任務海域。

372潛艇發生事故的時候是在深夜,但附近外軍的艦艇包括偵察飛機能夠很快就趕到了,原來它們通過自己的觀測系統能看到372潛艇的大動作,包括腦袋上的P-3C或者其他的反潛飛機,上面攜帶了各種各樣的探測設備,可以全天候來抓捕在海面狀態下甚至在這種潛望鏡狀態下的潛艇,372潛艇的大動作很難逃脫他們的眼睛。

此時的372潛艇已經失去了動力,是一條漂浮在海面上的沒有動力的艇。372潛艇潛艇官兵是戰鬥員,不是維修員,按理來說,很難將已經出了如此大毛病的潛艇修理好。有人提出:「希望家裡派拖船將潛艇拖回去」,艇長和大家商量之後,大多人認為此舉不可行,艇長說:「因為訓練就是作戰,我們必須要自己修,要自己解決問題!要順利完成此次訓練!」372潛艇在水面上簡單處理後,使艇能夠繼續下潛,在水下修理了大約72個小時,最後終於把上面的艦艇和飛機都給甩掉。

潛艇的壽命一般是30年。372潛艇是我國從俄羅斯引進的8艘基洛級636M型常規柴電潛艇的其中一艘,舷號372潛艇,艦名遠徵72號,於2006年交付海軍正式使用。基洛級636M型常規動力潛艇水面排水量2325噸,水下排水量3076噸,最大下潛深度300米,安裝了新型慣性導航系統,帶有雷射和電視通道的新型夜視潛望鏡。此外,636M型潛艇還裝備了由俄羅斯設計局研製的俱樂部反艦飛彈系統 ,可以使用3M54E和3M54E1反艦飛彈。3M54E反艦飛彈最大射程為220千米,發射之後最初採用亞音速飛行,在距目標20千米時,採用超音速飛行,戰鬥部重量達到300千克。

此次372潛艇能夠順利逃脫水下斷崖成功上浮並在接近最大下潛深度時並沒有被海水擠成碎片,除了要歸功於我國的潛艇戰士們的英勇表現以外,潛艇本身也似乎同樣功不可沒。372潛艇的構造足夠結實,此外在遭受重創之後,它依然能夠帶傷配合艇員的操縱執行一系列戰術動作,成功躲避外國軍機和水面艦艇的的圍堵,也體現了潛艇本身的性能,是經得起考驗的。

372潛艇的事跡一時間轟動全國,它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蹟。2014年9月2日下午,372潛艇被授予一等功。駕駛潛艇是世界上公認的高危職業,每下潛一米危險就增加一分,艇動三分險,生死一瞬間,但儘管如此,中國潛艇官兵們卻憑藉著「怕死不當潛艇兵」的信念一次又一次駕駛著潛艇潛入深海,向危險挑戰,而在生死關頭逃過一劫的372號潛艇的全體艇員在安全回歸之後,都心有餘悸。雖然因為這次危險,他們創造了潛艇史上的奇蹟,創造了生命的奇蹟,但我們卻希望這樣的危險不要再次發生!

相關焦點

  • 南海艦隊372潛艇排除密度流險情 「帶傷」突破外軍堵截
    很多網友看到這篇報導之後,都會為中國潛艇部隊的快速發展而自豪,更想了解素有「大洋黑洞」之稱的新型潛艇性能。但很多軍迷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這次潛艇所遭遇的險情有多麼險惡,歷經艱險完成任務後對潛艇部隊的建設意義有多麼重大。2014年12月,新華軍網記者又再次走進這支神秘的潛艇部隊,為您還原那驚險無比的180秒,為您講述那一段跌宕起伏的航程,為您揭示那群「怕死就不當潛艇兵」最可愛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一二戰時期,潛艇的主要工作是攻擊敵方商船,破壞海上交通,很少在水下潛航,也沒有成熟的反潛設備,所以潛艇間並不打架。反潛是護航驅逐艦、護衛艦和反潛飛機的事兒。二戰後,隨著通氣管大量應用,潛艇變成真正能在水下潛航的幽靈,反潛也成了潛艇自身要承擔的重要工作。
  • 還記得中國潛艇遭遇水下斷崖嗎?浮出水面就遭外軍機圍堵
    在最近播出的《強軍》系列片中,重提了中國海軍372艇應對「掉深」的事跡。2014年春節期間的一個午夜,潛行在大海深處的南海艦隊372潛艇突然遭遇「掉深」。所謂「掉深」,就是「水下斷崖」,就像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掉進了懸崖一樣。
  • 印度試射超音速反潛飛彈,速度是魚-8飛彈10倍,650公裡擊沉潛艇
    同時,飛彈戰鬥部位搭載的反潛魚雷名為「Shana」,是一款印度自主研發的新型魚雷,通過對敵方潛艇的水聲信號進行搜索和跟蹤,然後通過內部搭載的機載計算器進行系統匹配後,最終採用自動攻擊的方式來擊沉敵方水下的潛艇。該魚雷最大航速達到了33節,最大作戰半徑達到了16公裡。
  • 日本當年的山雲級反潛驅逐艦,關鍵技術全來自美國,專門獵殺潛艇
    現在看起來,二者在艦體尺寸與排水量上頗為相似,全艦長114.9米,寬11.8米,吃水4米,標準排水量2150噸,滿載排水量3100噸。以今天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標準,「山雲」級的排水量只能算作二流角色,但在當時,它卻是海上自衛隊中最大、最先進的反潛戰艦。
  • 美國首次承認艦艇相撞時美艦正跟蹤中國潛艇
    事件回顧:中國潛艇撞上美艦水下聲吶 南海上演「躲貓貓」  不久前「中國潛艇與美國軍艦的拖曳聲吶碰撞事故」曾引起廣泛猜測。匿名的美國國防官員20日向美國《海軍時報》首次承認,出事的美海軍「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當時正在跟蹤中國潛艇,同時多名美海軍專家也認為,事故原因不太可能是中國潛艇藉機展示軍力,但這次事故表明美國海軍反潛力量依然存在很大不足,急需改進。
  • 沒有聲吶也能命中目標,反潛魚雷打擊潛艇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魚雷依舊是潛艇的重要武器之一。在魚雷家族中,反潛魚雷也被成為潛艇殺手,成為反潛飛彈出現前,反潛作戰的主要武器裝備之一。然而,反潛魚雷雖然深水性能優異,殺傷力巨大,但卻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缺少制導系統。這一點無論是蘇俄還是美國反潛魚雷都存在,那麼在反潛飛彈出現前,反潛魚雷沒有制導系統,它又是靠什麼方法準確命中目標的呢?
  • 海帶纏潛艇都不算啥,美軍準備用石斑魚反潛,並沒有聽上去簡單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公布的一項軍事科研項目顯示,美軍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海洋生物的「應激反應」,通過發出叫聲從而偵測潛艇的行蹤。在美軍的計劃中,就包括了石斑魚。眾所周知,自潛艇用於海戰以來,反潛作戰也就應運而生。目前來說,反潛作戰模式基本還是分為海上反潛、空中反潛和水下反潛三類。
  • 航空反潛——一場「水漲船高」的隔空較量
    而在去年的第14屆土耳其國際防務展期間,俄羅斯展示了新型的Zagon-2E可修正航空反潛炸彈。這些發生時間相對緊湊的事件,反映著同一個趨向:那就是世界主要的軍事大國,對航空反潛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那麼,當前航空反潛發展進程如何?它的基本作戰樣式是什麼?如何高效展開?讓我們共同關注本期話題。
  • 中日潛艇誰強誰弱?解放軍反潛短板補齊,日本不是對手
    潛艇在戰爭中的作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顯露無遺,在二戰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個主要軍事強國對潛艇和反潛裝備的研製都很上心。日本的潛艇相關工業發展是早於中國的,早在二戰前日本國產潛艇就已經能夠擔當大任,在戰後,藉助中美在半島的廝殺,日本經濟迅速復活,其工業實力也藉助與美國的較好關係有較大發展,至今為止,其潛艇和反潛相關能力已經相當了得。
  • 美國研究連續主動聲納技術可用於反潛和獵雷
    美國海軍潛艇上裝備的聲納都是最先進的韓國"天安"號事件的發生,再次引發了各國海軍對潛艇等水下目標探測能力的關注。據外電報導,美國海軍為了加強反潛能力,準備在未來聲納上運用一種新技術,那就是連續主動聲納技術(CAS)。
  • 中國372潛艇真實經歷,死裡逃生獲一等功
    海底斷崖,顧名思義就是海水的密度上大下小,有時遇到數據呈斷崖式下降,導致浮力由上到下急劇減小,這很容易造成的就是潛艇仿佛失去浮力,飛速掉進海底,就是我們常說的「海底掉深」,稍有不慎就艇毀人亡。除了浮力減小是危險造成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浮力減小的情況下,壓力自然隨之增大,巨大的壓力很容易就擠破潛水艇裝備,隨之一系列的漏水等等情況隨之而來,很有可能掉進去之後,連屍體都被壓成碎片,找都找不著,據說德國曾經就失蹤過一艘潛艇,後推測可能是遇到了海中斷崖造成掉深。
  • 臺灣要自產大量微型潛艇?
    臺軍分析認為,目前自造潛艇需要25類設備,臺灣可以製造或者有可能製造的是19類,其餘6類尤其是重要的柴油機都必須外購。同時,即便可以製造的19類,最終能造成什麼樣也很難說。畢竟之前從來沒造過,必須摸著石頭過河。就比如臺軍現役的荷蘭潛艇,就使用了不少實驗性的技術,並不成熟。至於6類需要購買的設備,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以柴油機為例?從哪個國家購買?
  • 中國常規潛艇性能如何?安裝國產AIP系統,測試美日反潛實力
    除了航母本身以外,美國海軍還專門為前期配備了多艘護航艦艇,可以去執行防空、反潛和反艦任務。據軍事專家介紹,美國海軍可以以航母為中心建立起一道700米作戰半徑的防禦網絡,能夠有效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嚴密的體系,依然存在致命的缺陷——潛艇的攻擊。從美國海軍發布的報告可以發現,對航母威脅最大的依然是潛艇。
  • 日本反潛機發現中國潛艇?軍迷:中國巡邏自己的領土無需隱蔽
    近日,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反潛機P-3C發現了中國海軍的潛艇。消息一出引來外界熱議:究竟是中國潛艇太弱?還是日本反潛機太強?實際上,從日媒報導中可以看出,中國潛艇當時很明顯是從西太平洋方向朝著中國大陸的方向航行,只是在返程的過程中,向日本打個招呼罷了。
  • 英國一名水下攝影師冒死拍攝白鰭鯊達2小時(圖)
    冒死拍攝白鰭鯊  不少攝影師為拍到優秀作品,不惜冒生命危險。英國水下攝影師布賴恩·斯克裡和同伴跟蹤一頭白鰭鯊拍攝,時間長達2小時。  白鰭鯊極其兇猛,斯克裡的勇敢讓他與這頭鯊魚面對面,並拍下珍貴照片。
  • 我039B七大指標六領先,直-9曾一路驅趕蒼龍潛艇!
    去年日本海軍雜誌《世界艦船》採訪某日本海自高官,該官員稱:蒼龍級常規潛艇曾連續跟蹤遼寧艦編隊十多天。我國相關專家第一時間進行了反駁:真實的蒼龍級潛艇連跟蹤航母遼寧艦編隊10分鐘都很難做到。前幾日這個話題又被翻了出來,筆者也曾進行了小小的分析,後來又扒拉出了一點資料,蒼龍跟蹤遼寧艦編隊的真相大概如下:直-9投放聲吶根據時間點看,日高官聲稱的跟蹤事件發生在2016年12月24日下午,當時我遼寧艦編隊攜帶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和1艘補給艦,通過宮古海峽,首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演練。
  • 量子技術:變革潛艇通信方式 提高飛彈發射精度
    如果潛艇浮出水面伸出天線獲取信號,不僅會限制其機動性,而且在反潛技術空前發展的今天,隨時可對潛艇隱蔽性帶來安全威脅。  目前世界已被發現並運用的「龍宮飛鴻」手段有甚低頻、極低頻、藍綠雷射、中微子通信、衛星中繼、高頻以及聲波等。
  • 聖胡安號潛艇失蹤的真正原因?艇中搭載一名身份特殊女性
    然而,潛艇事故屢屢發生,為何新仍解決不了老問題?種種疑問讓人匪夷所思。據媒體報導,「聖胡安」號潛艇在15號最後一次上浮發出電力故障報告後不知所蹤,隨即多國同阿根廷海軍一起參與潛艇救援,3天後收到該潛艇最後一次求救信號,本應希望越來越大,奈何天氣惡略,救援進度受阻,收效甚微。
  • 外太空一道雷射,探測5百米水下美軍潛艇?為反潛,我國找到奇招
    半個多世紀以來,各國海軍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使用雷射雷達的技術,來探測潛艇。從理論上講,當雷射束撞擊潛艇時,一些脈衝會反彈回來。然後通過傳感器拾取,並通過計算機分析,就能確定目標的位置,速度和三維形狀。根據公開提供的信息,美國和前蘇聯進行的這類實驗,最大探測深度不到100米。最高紀錄由DARPA開發的雷射裝置實現,安裝在間諜飛機上,在200米的深度上探測到水下目標。 但有人懷疑500米的探測目標能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