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艦隊372潛艇排除密度流險情 「帶傷」突破外軍堵截

2020-11-23 觀察者網

12月17日,中央電視臺和新華網推出大篇幅報導,描述了解放軍南海艦隊372潛艇在遭遇密度流後排險成功,帶傷繼續執行戰備任務的英雄事跡。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9月2日,中央軍委給王紅理、海軍給372潛艇記一等功慶功大會在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禮堂舉行。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施洋就此撰文,指出372艇突破密度流險境,創下了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蹟。

以下為新華網專稿,圖片來自解放軍報:

2014年,一篇來自《解放軍報》的通訊員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關注。很多網友看到這篇報導之後,都會為中國潛艇部隊的快速發展而自豪,更想了解素有「大洋黑洞」之稱的新型潛艇性能。但很多軍迷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這次潛艇所遭遇的險情有多麼險惡,歷經艱險完成任務後對潛艇部隊的建設意義有多麼重大。2014年12月,新華軍網記者又再次走進這支神秘的潛艇部隊,為您還原那驚險無比的180秒,為您講述那一段跌宕起伏的航程,為您揭示那群「怕死就不當潛艇兵」最可愛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遠航的372艇

歸航的372艇

走近372潛艇

在各種網絡照片中,潛艇一般在水面上以黝黑的外殼示人,帶來一種頗為神秘的感覺。再加上流暢的外形和現代化的建造工藝,高科技的氣息撲面而來。然而當記者來到372潛艇面前的時候,才體會到什麼是「距離產生美」。在船塢中檢修的潛艇,黝黑的外殼略顯粗糙。這時的潛艇已經沒有了照片中的神秘,而就像百戰歸來的大將一樣,卸甲療傷,滿面徵塵,一臉的殺伐之氣。

相對於航母、四代機的喧囂,潛艇卻要維持自己的低調。從某種意義上說,潛艇就是海中的「隱身戰機」。無論先進的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他們依靠更為捉摸不定的水下隱蔽性,能夠預先潛伏在關鍵海域,戰時從海中向對方發動攻擊。甚至說他們本身在海中的存在,就足以遏制或影響戰爭的進程。

372艇

演練中的372艇

艇員站坡列隊

要說起這艘潛艇設計上的優缺點,很多網友可能幾個小時都說不完。但局外人的評頭論足,和部隊的裝備實際是另外一碼事。記者幾次在部隊採訪時都發現,相對於頭頭是道的軍事愛好者,官兵都精專於本專業崗位。因為像潛艇如此複雜的裝備,需要幾十個人通力合作,才能完全甚至超水平發揮潛艇的極限性能。

作戰部隊,並不需要胡吹的軍事「達人」;戰爭,更沒有網絡論壇中詭辯的機會,只有生死一線的勝機。

即便是和平,茫茫大海中也是暗藏殺機。

只有平安歸來的372潛艇官兵們,能告訴記者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走近是不夠的,只有走進這艘潛艇,記者才能感同身受那驚心動魄的3分鐘。

「大洋黑洞」還原生死180秒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太空人庫伯跳進了黑洞,才拯救了他的女兒和整個地球。

在這次採訪中,記者也要走進這艘「大洋黑洞」,來讓「時光倒流」,還原372潛艇在海中驚險的3分鐘。

就像德國著名潛艇電影《Das Boot》(譯名《從海底出擊》,德語原意為」這艘潛艇「,觀察者網注)中的戰地記者沃納一樣,記者從艇艏狹窄的入口舷梯爬下,周圍的光線逐漸暗淡,仿佛也隨著潛艇也潛入了大洋深處。

艇員練習操艇、修理技巧

艇員檢修潛艇

艇員檢修潛艇

這是一片有利於潛艇隱蔽出擊的深海海域。372潛艇黝黑的艇體宛如水下巨鯨,悄然無息地在海中遊弋。而艇內,卻是一番井然有序的戰鬥場面:海上指揮員、支隊長王紅理正在檢查值更情況,官兵們有的操縱著設備,有的注視著儀表,有的穿梭於艙室間巡查管線。

很有可能,這本來是372潛艇一次完美的遠航戰備巡邏任務,但也許是命運要給372潛艇一個考驗,完美只能代表過去,只有危險才能突破自己,成就輝煌。

成雲朝,一個身高1米9,體重200斤的河北大漢。這位372潛艇舵信副班長一邊撫摸著手裡的操縱手柄,一邊向記者回憶當時潛艇掉深的一剎那。

當時海區情況比較複雜,以前也經常碰見掉深的情況,但這次潛艇掉的又快又深,我馬上向指揮員報告情況。」

「前進二。」「向中組供氣。」當更指揮員、支隊副參謀長劉濤迅速下達增速等一系列指令。

然而這一系列措施,並沒有阻止潛艇加速掉深。支隊長王紅理、支隊副參謀長劉濤、艇長易輝等官兵都聽見了海水巨壓將艇殼壓縮產生的「咣咣」恐怖悶響。

「主機艙管路破損進水!」然而這時電工區隊長陳祖軍的一聲急促的報告,卻讓整艇官兵感到命懸一線。主機艙一旦進水,就會造成動力癱瘓。而潛艇在海中趴窩,就意味著很可能艇毀人亡。

372潛艇的指揮艙出奇的狹窄,七扭八拐的管道和低矮的空間,壓迫感極大。但記者旁邊的王紅理支隊長卻感覺就像在家裡的客廳一樣,似乎這裡就是他天生的主場。「材料裡說,您當時下達了兩個關鍵的命令?」記者問道。

「損管警報!向所有水櫃供氣!」王紅理告訴記者說,「這是我當時一瞬間條件反射式的反應。」

不到10秒鐘,應急供氣閥門打開,所有水櫃開始供氣;1分鐘內,上百個閥門關閉,數十種電氣設備關閉;2分鐘後,全艇各艙室封艙完畢。但掉深依然繼續。

全部水櫃供氣,產生的數百噸浮力像一把無形的巨手,在竭力託舉372潛艇。3分鐘後,掉深終於停止。緊接著深度計開始緩慢回升。

「從潛艇掉深進水到安全脫險,我們把握住了最關鍵的3分鐘。正是這180秒的正確處置,讓我們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闖過了鬼門關。」王紅理說。

「當然,潛艇如此快速上浮,同樣是極為危險的。」王紅理告訴記者,如果上面有水面船舶,就會一頭撞上去;如果出水的姿態不好,完全可能傾覆或砸到水面上造成艇體斷裂。

「潛艇出水後搖晃達20多度,反反覆覆震蕩了好幾下,艙內一片狼藉,但372潛艇成功脫離了險情!」

生死背後的細節追問

作為一篇典型報導,似乎這裡就可以結束,但作為網絡報導,還需要更多的細節。

在372潛艇內一間狹窄的小會議室內,王紅理支隊長向記者詳細解釋了372潛艇掉深的危險性。

「一般來說掉深並不可怕,由於受海水密度和洋流的影響,潛艇在低速巡航中經常有掉深的情況發生,這次危險性首先在於我們在大深度潛航時,碰上了密度變化劇烈地海流斷崖。」王紅理說。

原來,372潛艇出於潛艇隱蔽前提的需要,在數百米大深度低速航行。而潛艇的浮力等於其等體積水的重量,而洋流等造成海水密度突然下降,就等於這一區域驟然減少了浮力,從而引發潛艇掉深,而大深度掉深就很可能造成沉沒。

「這就像山間開車一樣,前面突然出現一個懸崖,車就掉下去了。」王紅理說。

然而他的下一句話卻讓記者目瞪口呆,「詭異的是,我們潛艇遇到的水下斷崖,位置是變化的。」

潛望鏡觀察水面情況

艇員對黨旗宣誓

站坡的軍官幹部

因為海洋內部充滿了動態變化的流體。即便是372潛艇再次來到險情爆發的海域,卻不見得再次碰到這個危險的「水下斷崖」。

「這不等於說開車隨時可能出現斷崖。」「沒錯。但你別忘了我們潛艇可是會『飛』的。」

在海洋這個三維環境中,潛艇實際就相當於在海水介質中翱翔的「飛行器」。即便是應對捉摸不定的掉深,潛艇依然可以通過發動機增速和舵面配合,來增加升力「飛過斷崖」,或者採取水櫃供氣的辦法,增大浮力來提升高度。

「但當時潛艇的主機艙管路卻發生破損,這等於把我們逼到了死角上。只有向所有水櫃供氣才能求得一線生機。」

不過,王紅理不是「言出法隨」的神仙,372潛艇闖過鬼門關,靠的是及時準確的命令,也靠著全艇幾十名官兵超水平的配合,甚至捨生忘死的決絕。

鋼鐵叢林的奇蹟

走向372潛艇主機艙,記者覺得腳下的通道,就是一條從鋼鐵叢林開闢出來的一條「胡志明小道」。但在艇內走不了幾步,稍不注意上下左右凸出來的管路和設備就會給你的身上留下點記號。

「慢慢走,小心點頭。」給記者帶路的是372潛艇的電工區隊長陳祖軍。這位皮膚黝黑、貌不驚人的老士官告訴記者,就是在這條狹窄的通道內,當險情發生的時候,有的人20秒就完成了平時1分鐘才能完成的動作,有的人光著腳竟跑出了百米衝刺的速度。當然這種奇蹟不是官兵小宇宙爆發,而是372潛艇官兵在平時訓練中不斷自我加壓的結果,越是帶戰術背景越是多練幾招,越是風險項目越是從難從嚴,這樣才能在在災難面前頭不懵、手不抖、腿不軟。

老陳沒提他自己,但記者知道,老陳當時幹了兩件足以拯救艇上所有戰友的兩件事:關閉主電機和封艙。

主機艙分上下兩層,記者爬到了下層,趴在碩大主電機旁邊,才看到了關鍵時刻斷裂的那條管道。

戰士們開運動會

狹小的艙室連條幅都展不開

「當時潛艇的深度,相當於幾十個大氣壓,相當於平地將水衝到數百米高的摩天大樓樓頂,以至於斷裂管道的水是以霧狀形式噴進來,其猛烈程度超出想像!」陳祖軍說。

由於現場環境極度惡劣,整個機艙全是水霧,進水聲音巨大,陳祖軍已經聽不到指揮員下達的損管指令。

「我們聽不清你那裡的指令,我們正在進行封艙堵漏。」——這是當時陳祖軍向指揮艙報告的原話。同時當更的輪機兵朱召偉不顧打在臉上生疼的海水,飛速關閉了30多個閥門;而首先發現管道斷裂的電工班長毛雪剛則按照陳祖軍的命令迅速封閉艙室,尋找破洞進行堵漏。

對於他當時的兩個行動,陳祖軍只談了兩個如果。

「如果不關停主電機,主機艙進水將導致全艇短路斷電,甚至引發火災,一片漆黑、氧氣耗盡的情況下,我們還怎麼自救?」

「如果不封艙,大量海水將可能進入其他艙室,前面所有的救援措施就會前功盡棄。」

「如果堵漏失敗,你知不知道面臨著什麼?」記者也說出了另一個如果。

「這樣的問題,不少人都問過我。當時就是生死一線之間,所有人的想法,就是如何把潛艇浮上去,哪還有還有功夫考慮生與死?如果換成朱召偉和毛雪剛,也一樣會這麼幹!」

「怕死不當潛艇兵」,這是王紅理、陳祖軍和他的戰友們的信條;而絕境中生的希望,不在於私心之中的胡思亂想而是「同舟共濟」的信賴。

與人奮鬥,與敵奮鬥,其樂無窮

生與死的考驗剛剛結束,進與退的抉擇接踵而來。

正是潛艇官兵在幾個小時內迅速將經航電機恢復,才有了進或退的選擇,這實際是一個好消息,說明潛艇又具備了機動能力。

「高壓氣決定潛艇上浮下沉的能力,由於當時艇上電量充足,壓縮機又是可以恢復來製造高壓氣,因此我決定將潛艇下潛隱蔽。」王紅理回憶當時的決定。

記者站在狹窄的艙室裡面,很難想像372潛艇是如何搶修裝備的。王紅理告訴記者,全艇上下官兵都是沒日沒夜的幹,那些進水的電氣設備,需要用蒸餾水清洗,然後用酒精擦拭,最後再用吹風機和紅外燈烘乾,一些機電部門人員都是整天趴在設備上修理,心理和生理的壓力非常大。

王紅理的思緒,似乎又回到了潛艇起航之時。「這次任務非常貼近實戰,我們艇當時並不清楚情況,在接受命令後就緊急出動,等到了海上充電時,才收到電報執行戰備遠航任務。」

「仗該怎麼打,平時就該怎麼練!」王紅理認為,敵人不可能給我們充裕的準備時間,這次「背靠背」的突然出動,對部隊臨戰素質是極大的考驗。

「但這樣一次演練計劃。就因為潛艇的故障而打道回府,這會不會影響上級機關的決心?」王紅理向記者說出了他當時的顧慮。

聲吶員偵聽

戰士們苦中作樂

戰士們苦中作樂

前進繼續執行任務,這是王紅理的決心,但指揮員制定決策不能只憑主觀的決心和意志,必須建立在科學和實際的基礎之上,要看看裝備和官兵狀態能不能承受。

「當時艇上的臨時黨委會推遲了一天,我在這一天的等待中看到了希望。」王紅理說,「因為裝備在一件件的修復,艇上的同志沒有人崩潰、打退堂鼓,大家鬥志昂揚。」

最後臨時黨委會上7名臨時黨委委員一致決定,327艇「帶傷」繼續向任務海區挺進,用行動履行對黨忠誠的承諾。

外軍艦機的跟蹤監視和圍追堵截,並不會因為372艇的遇險而稍有緩解。「趁你病,要你命」才是戰場殘酷的常態。

「對手近在遲尺,幹部戰士沒有一人退縮,我當時想,既然我們有『免費』的陪練,就不能辜負人家的『美意』。」王紅理指揮潛艇採取一系列戰術動作,與對手鬥智鬥勇,成功擺脫外軍艦機的跟蹤監視和高強度圍堵,成功抵達任務海域。

「『天空飛來五個字,這都不是事兒!』那段時間,支隊長經常用這句歌詞跟我們開玩笑。」成雲朝告訴記者支隊長王紅理的「另一面」。

這是屬於潛艇兵的黑色幽默,他們樂在其中。

這是與敵戰鬥,戰天鬥海的自信和激情!

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

家•國•天下

每一次有關部隊的典型報導,記者都會將筆墨關注於官兵家屬的奉獻和犧牲。

實際上,一個國家的軍隊越是強大,國際責任越是繁重,越需要軍隊官兵及其家屬付出更多的犧牲。

美軍的核潛艇部隊全球化部署,一般要持續3個月以上。看看美軍的網站,潛艇部隊執行任務回來,兒女出生無法到場的愧疚、夫妻之間聚少離多的思念,這些兒女情長的場面照樣比比皆是。美軍很多高官,也在不同場合感謝家屬所作出的奉獻。

以當今中國社會的流行婚姻、家庭價值觀來衡量,每一個選擇潛艇兵當配偶的女性,每一個潛艇兵的家庭,似乎都有點「逆潮流而動」。

高危行業、待遇一般、環境封閉、長期無法照顧家庭等等,這不禁讓記者疑問,這些女性為什麼會選擇潛艇兵作為託付一生的依靠?

記者採訪了好幾位372潛艇官兵的家屬後發現,他們的結合儘管有一見鍾情和緣分的偶然因素,但潛艇兵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卻成為維繫家庭最主要的粘合劑。因為一個對軍隊使命有著高度責任感、矢志建功深藍的軍人必然是可靠的;一個在危險中勇於承擔責任、沉著果敢、精通業務的潛艇兵則集中體現了男性的優秀品質;一個忘我奉獻優秀軍人對子女的言傳身教,表率作用遠大於書本空洞的指導;一個頂天立地的父親或兒子,更不會因為其角色的缺失而形象倒塌。軍人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與凝聚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元素交相輝映並產生強烈的共鳴,必然從另一個方向「反補」家庭的血親情感,光大當今社會正在稀缺的傳統家庭價值,糾正被金錢、地位所過度扭曲的導向。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古人誠不欺我。

也許這些潛艇官兵的生活和追求在很多人看來難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潛艇兵有他們的喜怒哀樂,那些追名逐利甚至大搞權錢交易的「成功人士」,也未必比他們活的更幸福、更充實。

在記者眼中,372潛艇是一個英雄的群體。但他們自己卻不這麼認為。對於家人,他們不願意再和他們討論這段驚險的經歷,讓他們擔心後怕;對於自己,死裡逃生之後是全艇上下的大總結、大檢討。王紅理告訴記者:「這次回來最重要的是收集數據、總結經驗、學習教訓,艇上要總結、部門要總結、班裡也要總結,這才能推進戰鬥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毫無疑問,372潛艇創造了潛艇史上的奇蹟,其處置經驗將成為中國海軍整個潛艇部隊極為珍貴的財富,因為等待中國海軍各型潛艇的,必然是更為詭異和兇險的遠海深藍。

走向遠海,走向深藍,說起來就是幾個字,而對於中國海軍來說,是國家戰略利益的要求,是新時期國家意志的體現,是幾十萬海軍基層官兵的使命擔當。能走多遠,能走多深,能不能戰時粉碎敵手對中國海上的戰略圍堵,依靠的是一大批像372潛艇官兵那樣「思想、作風、戰技」牢固過硬的骨幹隊伍。

世界,正處於新舊時代變換的關鍵時期,是走向一個更為公平合理的全球新秩序,還是徘徊於強權獨霸的世界舊格局,取決於多種力量的綜合博弈,這其中也包括軍事力量的角力。中國周邊海域並不是太平之洋而是暗流湧動,中國維護國家利益並不能只靠外交部的聲明因為有時「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這次到中國南海的深入採訪,更讓記者看到了中國海軍、中國潛艇兵「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底氣與決心。

相關焦點

  • 還記得中國潛艇遭遇水下斷崖嗎?浮出水面就遭外軍機圍堵
    在最近播出的《強軍》系列片中,重提了中國海軍372艇應對「掉深」的事跡。2014年春節期間的一個午夜,潛行在大海深處的南海艦隊372潛艇突然遭遇「掉深」。所謂「掉深」,就是「水下斷崖」,就像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掉進了懸崖一樣。
  • 6年前372潛艇事件:突墜300米,180秒逃生,冒死甩掉外軍反潛跟蹤
    在世界潛艇史上上述危險叫做「水下斷崖」,也叫「掉深」,就像一輛疾駛的汽車突然掉下懸崖,境況十分驚險,它被稱為世界潛艇部隊的噩夢。據說自二戰以來,外國的潛艇部隊還沒有自救成功的。而我國南海艦隊的「372」潛艇在一次戰備遠航訓練中就不幸陷入了這樣的重大險境,艇體失控,急速下沉。
  • 記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某艇艇長鄧小春
    記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某艇艇長鄧小春 原標題:   3月下旬,一場潛艦對抗實戰化演練在大洋深處悄然拉開序幕。「鋼鐵藍鯨」無聲無息向著水面編隊遊弋,突然間,深海傳出一聲霹靂般巨響,「鋼鐵藍鯨」直撲目標,兩枚魚雷應聲而出……帶隊出徵執行任務的,正是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某艇艇長鄧小春。  在流動的藍色國土上,鄧小春和他的潛艇劈波斬浪,日夜守護著祖國海疆的安寧。
  • 組圖:海軍南海艦隊退役潛艇303「駐防」武漢港
    人民網訊海軍工程大學9日發布新聞:10日下午起,漢口江邊的21碼頭西安艦旁邊,將新增一道美麗風景:已經退役的海軍303常規動力潛艇將永久停泊在此  這艘隸屬於海軍南海艦隊的常規動力潛艇,9月22日從海南三亞出發,經過19個晝夜、3400公裡的海面、江面連續航行,10日下午進駐武漢港,成為海軍工程大學的教學用艇和我市中小學生國防教育的新場所。  據前往迎接303潛艇的海工大訓練部張金輝介紹,為國家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海軍303潛艇,退役後移交海軍工程大學。
  • 中國372潛艇真實經歷,死裡逃生獲一等功
    海底斷崖,顧名思義就是海水的密度上大下小,有時遇到數據呈斷崖式下降,導致浮力由上到下急劇減小,這很容易造成的就是潛艇仿佛失去浮力,飛速掉進海底,就是我們常說的「海底掉深」,稍有不慎就艇毀人亡。除了浮力減小是危險造成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浮力減小的情況下,壓力自然隨之增大,巨大的壓力很容易就擠破潛水艇裝備,隨之一系列的漏水等等情況隨之而來,很有可能掉進去之後,連屍體都被壓成碎片,找都找不著,據說德國曾經就失蹤過一艘潛艇,後推測可能是遇到了海中斷崖造成掉深。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上圖)VIIA型潛艇U-30號:U- 30號潛艇與薩爾茨韋德爾(Salzwedel)艦隊的其他潛艇一同停靠在漢堡,計劃前往新基地威廉港。照片攝於1937年12月。德國人很快開始根據已有的計劃大量建造潛艇。
  • 我海軍303潛艇退役
    我海軍303潛艇退役 來源:瀋陽日報 2009年11月02日07:56   記者從海軍工程大學獲悉,在南海艦隊服役20多年的海軍303潛艇近日退役後常駐武漢。
  • 解放軍南海軍演後 蔡英文將首次登艦校閱臺軍艦隊
    【文 觀察者網/於寶辰】上個月,以「遼寧」號航母為首的解放軍龐大艦隊現身南海,向外媒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3月30日,海南海事局又發布了「南海軍事訓練臨時禁航」通知,宣布在南海海南東部一處海域將於4月5日到11日間實行禁航。
  • 為偷襲日本聯合艦隊而生的T級潛艇,卻在二戰地中海發威
    偷襲聯合艦隊的T級潛艇 在設計之時,考慮到海軍條約的限制,潛艇的排水量不得超過 與此同時,他們認為潛艇作戰重點在於第一輪攻擊,當一艘潛艇發現敵方艦隊的時候,要在第一輪攻擊中發射大量魚雷,爭取首輪攻擊就重創對手,接下來再考慮是撤退還是繼續發起攻擊。
  • 外媒披露:英潛艇因遭俄軍圍追堵截 未能參與對敘利亞空襲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 外媒稱,消息人士稱,英國潛艇未能參與對敘軍事行動,因為不得不應對俄羅斯潛艇的圍追堵截。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4月17日援引英國《泰晤士報》的報導稱,配備巡航飛彈的英國「機敏」級(Astute)潛艇此前在地中海與被西方稱為「黑洞」的一艘或兩艘俄羅斯潛艇「玩起了貓鼠遊戲」。
  • 新型飛彈護衛艦「衡水號」加入南海艦隊(圖)
    深圳衛視截圖海軍已有三艘軍艦以河北大中城市名稱命名燕趙都市網衡水電(記者孟憲峰、李海菊)根據媒體報導,7月9日,以「衡水」命名的我軍最新型飛彈護衛艦——「衡水」艦正式入列海軍南海艦隊新型護衛艦以「衡水」命名據報導,在7月9日上午舉行的「衡水」艦入列命名儀式上,南海艦隊副司令員張兆垠少將宣讀了「衡水」艦入列命名並為「衡水」艦授軍旗、頒發命名證書。衡水市委副書記周金中講話,衡水副市長鄒立基代表市政府向「衡水」艦全體官兵授予「衡水市榮譽市民」稱號。海南三亞市副市長許振凌出席儀式。
  • 蓬佩奧才嗆中國南海主張非法 美軍第七艦隊證實:驅逐艦航行南海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3日表態反對中國對南海的主張,稱北京對南海大部分海域的主張「完全非法」。美國海軍第七艦隊14日證實海軍驅逐艦拉爾福強森號當日航行至南沙群島周邊海域的消息,透過挑戰中國、越南及臺灣對「無害通過」的限制,維護國際法海上航行自由權。
  • 美軍要佔領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專家:炒作味道很濃,但確要防範
    「而中美對南海的爭奪關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在主要作戰區域500英裡內可以建立、供應和保護多少空軍基地」。報導認為,美國在此領域處於明顯下風。儘管航母可以作為海上移動機場,美國太平洋艦隊擁有的超級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相比中國海軍具有優勢,但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已建造多個「不沉航母」——人工島礁。
  • 探秘潛艇兵水下生活:洗澡、吃蔬菜很奢侈
    「八一」建軍節來臨前夕,記者走進有著「大洋黑洞」之稱的海軍372潛艇,親自體驗了一把艱苦的「水下生活」。資料圖:潛艇起航出港 92474部隊供圖  床板寬度不足五十公分     進入潛艇內部,記者的第一感覺是「壓抑」。
  • 軍科院少將透視外軍聯合作戰體制改革:聯合是制勝基本規律
    研究借鑑外軍在這方面的特點規律,對於科學籌劃我軍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我們所說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美俄等世界主要國家軍隊,目前還沒有完全對應的專門術語。我們研究認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指軍隊為指揮聯合作戰而建立的組織體系及相應制度。它包括指揮機構的設置、職能劃分和指揮關係等。
  • 南海GPS浮標被清除,美軍欲向南海撒「小飛碟」,漁民又有的撈了
    南海GPS浮標被清除後,美軍欲向南海撒「小飛碟」,漁民又有的撈了一直以來我國南海地區都有大量的美國GPS浮標,美國可以通過這些服務標對我國海軍艦隊進行監視,並且還可以監視我國潛艇的動向,由於我國以前缺乏自己的導航系統,所以明知美軍會接受我們,
  • 鮮為人知的二戰蘇聯潛艇,戰績非常出色,曾屢次重創德國艦隊
    二戰時期,在「德國潛艇之父」鄧尼茨元帥的領導下,德國海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無限制潛艇戰」,在「狼群戰術」的瘋狂攻擊下,僅1942年上半年,被擊沉的美國艦船數量就超過了一戰時的總和,當時,德國潛艇每個月都可擊沉超過50萬噸排水量的商船和軍艦。此舉差一點扼制住了英國的「喉嚨」。當然,德國人也很快嘗到了苦頭。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臺想靠8艘自造潛艇滅了大陸艦隊,這臆想症能評幾級
    對於這8艘潛艇的價值,臺灣可謂期望蠻高,《富比士》雜誌12月2日分析說,單是靠這8艘潛艦,就能威脅解放軍,可徹底殲滅對方,足以威懾中國大陸攻臺。而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也來捧臭腳,其執行主任石明凱說,別低估了它們的反制價值。從宣傳資料來看,這些潛艦類似「旗魚」級潛艇,顯示臺船工程師進行了逆向工程設計。它們有雙層船殼,而這在非俄羅斯潛艦中相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