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製「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印度洋完成深海勘察

2021-01-16 汗青院

作者:祝達

我們中國有句名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講的是要因地制宜,要學會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才能進一步生存下來。其實這句名言可以類比的範圍很廣,比如我是一個"旱鴨子",常年生活在內陸,第一次看見大海的時候就比較恐懼,更不用說下海遊泳了。當然,出生在海邊的人可能爬山本領就沒有在大山裡的孩子強了。因此,在沿海地區生存的人總體對於下水遊泳這件運動比較強勢。

不過縱使有些人生活在海邊,下水遊泳的本領極強,總歸有個極限。人類探測到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是已知離水平面最深的地方,而人類不藉助任何防身裝備下潛的極限則是113米。藉助特殊裝備,肉體跟海水接觸下潛的極限是332米。那麼對於那些超過332米的地方,就只能藉助一些類似潛水艇這類裝備來抵抗海水的壓強了。

我們都知道,在海水中一個物品會受到來自全方位的壓迫力,這就是壓強,壓強與下潛的深度成正比,越往下其受到的壓力也越大。因此人的肉身有一個承受極限,否則可能會受到壓力過大而死亡。當然,對於這點壓力當然阻擋不了人類對深海的探測,因此才有了潛水艇、潛水器的發明。

目前已經得知,世界上只有美、俄、日、法四國具有載人深海潛水器,不過這四國下潛的最大深度均未能超過6500米這個極限,好在我國研製的"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在7000米,而且進展順利,其第四次實驗的下潛深度在7020米。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所謂載人深海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並不指載人下潛深度,可能載人下潛一定距離後會釋放無人潛水器進行更下面的潛水作業,很清晰的一點就是美國探測世界最深海溝就是使用了無人潛水器。

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們也能開發出各式各樣先進的潛水器,具備了與美日等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的實力。根據中新網的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另一款深海潛水神器"海龍3"號成功完成了下潛的任務。據悉,在4月9日的凌晨,在西南印度洋執行公海資源勘探任務的"大洋一號",成功遙控下潛深度6000米的無人潛水器"海龍3"號完成脊龍旂熱液口取樣勘察任務。本次作業共計下潛3次,作業時間超過了6個小時,收貨頗豐,取樣的物品包括海底動植物、深海沉積物以及海床土壤等,為我國分析這塊海況資源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在勘明陸地資源並估算出它們大約能使用200年左右,這種緊迫感逼著大家不得不將目光瞄準了更深更神秘的海洋尋求發展資源。目前世界各國都已經開始了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勘探,而且我國最為一個資源本就匱乏的大國,每日的資源消耗量驚人,我國必須要尋找並且開發出大量的資源,才能供應我們國家的發展需求。

相關焦點

  • 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新華社瀋陽6月8日電(記者王瑩 包昱涵)「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屢屢刷新紀錄 深海潛水器爭創「中國深度」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劉詩平 董瑞豐)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近日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6329米,成為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7062米、「海鬥」號無人潛水器下潛10767米之後的又一項新紀錄。各類深海潛水器一次次突破自我,創造著「中國深度」。
  • 「蛟龍」號首赴西南印度洋開展深海海底「黑煙囪」精細科學考察
    月25日訊(記者 孫潔) 今日, 我國7000米級載人深潛器「蛟龍」號2014—2015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三航段從江陰起航,將在我國西南印度洋一萬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開展20個下潛的精細科學考察,同時我國首批女潛航員待命下潛。
  • 我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中國深度」新紀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 「蛟龍號」創最大下潛深度記錄
    它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曾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蛟龍』號是中國載人深潛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不只是一個深海裝備,更代表了一種不畏艱險、趕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華民族進軍深海的號角。
  • "蛟龍"號5年試驗性應用航次收官 我國進入世界深潛俱樂部
    在此期間,「蛟龍」號在涵蓋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完成了95個潛次的有效下潛,實現了100%安全下潛,作業能力覆蓋7000米以淺全球海洋面積的99.8%的海域。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說,連續大深度安全下潛,充分發揮了「蛟龍」號全球領先的深度技術優勢,為我國探索國際深淵科學研究前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中國載人深潛: 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蛟龍」將重返馬裡亞納海溝2012年,「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最大設計深度海試,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由於當時潛水器常態化業務運行的條件仍不完備,自然資源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計劃用5年時間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完成其從海試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過渡。
  • 「蛟龍」號有多牛? 大深度作業11次深潛超6500米
    從2013年至今,「蛟龍」號先後在我國南海、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西太平洋海山結殼勘探區、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太平洋海溝深淵區、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等6大海區深潛,乘坐「蛟龍」號下潛者達300多人次。其中,「蛟龍」號在試驗性應用階段呈現的以下6大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美國海軍的「海崖」號深潛器使用鈦合金作耐壓殼材料,該潛器下潛深度為6100m。法國1985年研製成的「鸚鵡螺」號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6000米,累計下潛了1500多次,完成過多金屬結合區域,深海海底生態等調查,以及沉船、有害廢料等搜索任務。在探索深海的道路上,第三個踏入馬裡亞納海溝的人則是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 深度10909米,「奮鬥者」號來了!
    我國載人潛水器發展歷程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劈風斬浪的幾十年,我國先後突破了多項核心深潛技術。點擊視頻,感受中國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雖然它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但也是那個年代最先進的救援型載人潛水器。
  • 一堂課下潛深海7000米!揭秘罕見黑暗生物鏈+蛟龍號「龍腦」
    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劉開周老師不僅是「蛟龍號」控制系統的研究人員,更是世界首次突破載人潛水器7000米深度的潛航員,是從大山驕子到深海蛟龍的傳奇人物。報告中,劉開周老師表示「就像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一樣,深海水下機器人也是人類認識深海跨越的一大步」。各種水下機器人的應用,帶我們到達人類自身無法到達的深海世界,幫我們探秘五彩斑斕的海洋生物。
  • 蛟龍下水與世界潛水器全紀錄(組圖)
    法國1985年研製成的「鸚鵡螺」號  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可達6000米,累計下潛了1500多次,完成過多金屬結合區域,深海海底生態等調查,以及沉船、有害廢料等搜索任務。三、蛟龍出生記:100家單位,6年攻關  蛟龍號深潛器【資料圖】  三、蛟龍出生記:100家單位,6年攻關  為推動我國深海運載技術發展,為我國大洋國際海底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高技術裝備,同時為我國深海勘探、海底作業研發共性技術,2002年,科技部將「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863計劃重大專項
  • 我國「龍」家族深海潛水器探過哪些「牛」地方?
    新華社青島2月6日電(記者張旭東、劉詩平)「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6日聚首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這「三龍」都探過哪些「深海龍宮」?又探得了哪些「寶物」?
  • 比蛟龍號還厲害的來了,最大下潛深度一萬米,海洋從此不再有禁區
    繼「蛟龍」號於2012年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實現了深度為7020米的試潛後,我們的目標也隨之轉向國內載人潛水器尚未觸及的萬米級深海。近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球殼建造完成,並通過總體集成單位驗收。
  • 深度10909米!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作為我國萬米載人深潛的重大突破,「奮鬥者」號凝聚了中國深潛人的巨大智慧。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關於潛水器,這些事情你必須知道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劈風斬浪的幾十年,我國先後突破了多項核心深潛技術。現在,讓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感受中國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值得我們一次次走向深藍本報記者 王祝華 王健高 實 習 生 葉作林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最大下潛深度10000米,比蛟龍號還深3千米:全球海洋不再有禁區
    不過,近日有消息稱我國在這一領域再次取得了最新的進展。眾所周知,2012年「蛟龍」號成功實現了在馬裡亞納海溝試潛7020的深度。這一深度的實現,已經為我國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不過這樣的成就遠非我國所要求的終極目標,最近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潛水器的球殼已經建造完成,並成功通過了總體集成單位的驗收。
  • "蛟龍號"再次入海挑戰7000米極限 專家詳解下潛過程
    "蛟龍號"將出徵馬裡亞納海溝(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記者周文超 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古語說,「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探尋深海奧秘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正在通過「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一步步照進現實。  從最初的1000米到後來3000米,再到去年8月的5000米,今天,已經休養生息了將近一年的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再次蛟龍入海,挑戰7000米的深海極限。這條「蛟龍」身上有哪些寶貝?這次衝擊7000米深度意味著什麼呢?
  • 正式進入10000米深海
    1930年,巴頓乘坐潛水球下潛到了距海面183米的深度;1934年又創造了下潛914米的紀錄,轟動一時。從300米到600米、1000米,再到3000米……2002年,科技部批准了7000米載人潛水器重大專項的立項。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橫空出世。
  • 深度10909米
    ,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創造當時全球同類型潛水器的下潛新紀錄,這讓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個能下潛到7000米以下的國家,更一躍成為全球具備「大深度載人深潛作業能力」的5個國家之一。緊接著,「深海勇士」號作為我國第二代載人潛水器閃亮登場,國產化程度更強的它,誕生的速度也更快,從立項到交付只花了短短的8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