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非洲馬裡種茶的安化人

2021-01-13 華聲在線

    通訊員 黃德開 王廳 湖南日報記者 劉勇

    雖然今年已是89歲高齡,但講起當年援非種茶的故事,蔣冬興老人記憶猶新。

    蔣冬興是安化縣田莊鄉人,曾任國家級的安化縣茶葉試驗場(現為褒家衝茶場)副場長,也是知名的茶葉栽培技術骨幹。1970年,41歲的蔣冬興受國家指派,不遠萬裡前往非洲馬利共和國,接替在那裡援助的中國茶葉技術人員,繼續開展茶樹栽培、茶葉豐產實驗等工作。

    馬裡是位於撒哈拉大沙漠南沿的內陸國家,在中國援助之前,馬裡的茶葉消費全部依賴進口。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派出農業技術專家,克服重重困難,幫助馬裡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大面積試種茶樹成功。這批專家中,就有來自安化縣楊林鄉的研究員諶介國——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南農業戰線首位援外專家。因援非成績突出,諶介國在1964年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2018年2月,諶介國享高壽去世。

    前輩們讓茶樹在馬裡紮下了根,蔣冬興和同事們的任務是提高馬裡茶樹的產量。他記得很清楚:當時馬裡的茶葉平均產量為每公頃0.7噸,我們國家定的目標是將其提高到每公頃1噸。

    馬裡雨季、旱季分明,半年不下雨,一下雨就是瓢潑大雨。針對這種特殊的氣候,非常熟悉茶樹生長習性的蔣冬興主持搞起了「四改」:一是保留茶園裡的雜草,讓其為茶樹涵養水源,改變過去太陽曬四五天茶樹就打蔫的現狀;二是將一年修剪一次茶樹枝葉,改為一年修剪兩次,讓茶樹芽頭變得粗壯;三是改淺施肥為深施肥,避免暴雨輕易將肥料衝走;四是改密集澆灌為開行灌溉,讓茶樹能充分「喝水」。

    「馬裡處於熱帶地區,旱季的太陽曬得讓人簡直受不了,穿著涼鞋去茶園裡,有時候腳都燙得疼。為給茶樹遮陰,我們在茶園裡還栽了芒果樹、香樟樹等,到了年中雨季開始的時候,就把這些樹砍掉。這樣改變茶園的小氣候,茶葉的苦澀味就大大降低了。」蔣冬興告訴記者,在馬裡的戶外每天只能工作五六個小時,早晨6時就要去茶園勞作;雨季,每天晚上還要想辦法為茶園儲水。

    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蔣冬興克服生活上的不便和身體上的不適等諸多困難,不斷完善茶樹栽培、茶葉豐產技術,與馬裡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原定兩年的工作期滿後,蔣冬興在馬裡當地負責人的挽留下,經中國政府批准,又多待了一年。最終,在蔣冬興和馬裡茶農的共同努力下,當地原本每公頃0.7噸的產量翻了將近一番,達到1.36噸,遠超我國當初援助的預期目標。

    1973年,蔣冬興謝絕了馬裡人民的再次挽留,回到中國,回到了安化縣茶葉試驗場。

    回到家鄉後,他繼續投身茶葉豐產實驗等科研工作,直到退休。

    2018年8月31日,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馬裡總統凱塔在北京表示,馬裡感謝中國長期以來給予的幫助,願繼續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加強同中國在貿易、農業、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安全等領域合作,讚賞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相關焦點

  • 華人移民曾參選馬裡議員
    【環球網綜合報導】11月20日,馬裡首都巴馬科麗笙酒店發生武裝人員大規模劫持人質事件,已造成20餘人死亡,其中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的三名工作人員不幸遇難。全世界的目光再次集中在這個原本就飽經貧困、內亂和恐怖主義危機的西非國家。馬裡是中國的傳統友好國家。
  • 非洲馬裡的多貢人為何讓人覺得神秘?網友:源於一個故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類未解之謎更是數不勝數,如埃及金字塔,秘魯的薩克塞華曼城,玻利維亞的普瑪之門......今天要聊的是,非洲馬裡的多貢人部落,他們的天文知識,同樣讓人無解。非洲馬裡的多貢人,被認為是埃及人的後裔,多貢人以其宇宙論,其密教,其神話和傳說而廣為人知。 多貢人以其宇宙論,其密教,其神話和傳說而廣為人知,吸引了眾多前來瞻仰其文化或是觀光的遊客。據估計其人口大約300,000人,居住在尼日西南方,馬裡的莫普提(邦賈加拉,Koro, 邦加島),在Douentza附近,還有布基納(瓦西古亞西北)北部的部分地區。
  • 一個非洲部族國家卻要強行嫁接西式民主,馬裡的出路在哪裡?
    選舉方面反對派希望擴大自己政黨的議席,加上政府長期以來治理無方、老百姓生活水平愈下、官員腐敗、薪酬糾紛等問題,矛盾日益激化,上個月還造成了10餘人死亡,對政府的不滿最終爆發。觀察者網:馬裡軍方為什麼要支持反對派?賀文萍:馬裡軍方因為軍費拖欠也對政府有所不滿。
  • 非洲馬裡 用可樂果來傳情(圖)
    開朗的非洲女人馬裡旅遊和手工業部的官員日前介紹說,在西非國家馬裡,色澤紅潤的可樂果象徵著愛情、幸福和吉祥,早已成為人們傳遞愛戀之情和婚姻信息不可或缺的「信物」。據介紹,按照馬裡習俗,當男女青年相愛時,男方父母便委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為「月下老人」,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女方父母徵得女兒同意後,便收下「月下老人」帶來的10枚可樂果。此後的兩周至一個月內,「月下老人」再次登門,聽取回音。
  • 法軍事幹預馬裡局勢 想撕下"非洲憲兵"標籤很難
    法國想要撕掉身上「非洲憲兵」的標籤,看來很難。近日,由於非洲國家馬裡北部的伊斯蘭極端勢力大舉南下,試圖控制馬裡全境,法國在該國展開了直接軍事幹預行動。法國以非洲一種叫做「藪貓」的動物名稱作為此次軍事行動的代號。  關於這場軍事幹預行動,法國國內其實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但法軍此次行動之快、規模之大,還是讓各界普遍感到出乎意外。
  • 助力非洲脫貧,中國顯擔當,非洲有收益
    非洲,長久以來一直都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而為了解決非洲的貧窮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曾提供過大量援助。但是,這些援助的效果,卻是奇差無比。根據2008年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西方的"大力援助"下,非洲人的實際人均收入低於1970年;超過一半的非洲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每48個非洲人中,有9個比1960年更貧困。
  • 時隔8年,西非國家馬裡再度發生譁變,五問釋疑
    如果軍隊的一些人認為,他們的幹預可以結束針對我辭職的訴求,那我真的別無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此刻,想要感謝馬裡人民對我支持的同時,宣布立刻辭去我的職務」。/ 半島電視臺報導截圖在疫情的影響下,馬裡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士兵及教師等各界人士紛紛要求增加薪酬。與此同時,馬裡還缺乏電力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的保障,人們也難以獲得醫療援助、食物和水。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馬裡2000萬人口中,40%及以上的人處於極端貧困狀態。
  • 中國對非洲援助了這麼多年,到底得到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中國對非洲國家的發展援助有60多年了,這麼多年的援助當然取得了很多豐碩成果,推動了非洲國家的發展,但同時也有很多網友表示不解,我們這麼多年的援助,幫助非洲國家發展經濟、民生改善,對我們國家自己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 外媒:中國抗疫援助贏得非洲人心
    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1月7日文章,原題為「疫苗外交和美中非洲競爭」。美中的全球競爭升級,兩國都動用了外交武器。隨著新冠疫情肆虐,5G競爭退居其次,如今出現圍繞新冠疫苗的競賽。早些時候,各國和全球機構承諾,一旦疫苗研發成功,將提供給所有人。
  • 法國軍方空襲馬裡中部,何為「新月形沙丘」行動?
    據路透社報導,法國軍方當地時間1月5日表示,日前他們在馬裡中部莫普提地區發動空襲,打死數十名極端武裝分子。但是當地村民說,遭到空襲的是婚禮現場,造成至少20人死亡。法國軍方2014年8月起在薩赫勒地區發起「新月形沙丘」行動,打擊恐怖和極端組織,現有駐軍大約5100人。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我們為什麼要援助非洲
    時至今日,人類為探索宇宙的花費,每年已達到了數百億美金,而非洲的貧窮飢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其實解決非洲或其他地方的貧民問題,物資方面沒有任何困難,根本不需要從航空項目上省錢。如果要援助,美國剩餘的糧食就可以救活全世界的飢餓者。可是有一種制度,它會告訴你消費能力不足,產能過剩,它寧願把多生產出來的牛奶倒進海裡,也不會給窮人喝。有人餓死,其實是全世界的市場對資源分配的問題,即使不發展航空,在不合理的分配製度下仍然有人會餓死。
  • 杭州姑娘非洲旅遊感染「皮膚蠅」 手上腫塊爬出蟲子
    四天前,小李從非洲旅遊回來,左上臂出現一個小腫塊,用手一擠竟然爬出一條白白的小蟲。聯想到最近在非洲肆虐的伊波拉病毒,小李慌了,到多家醫院就診不得結果。  昨天,經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會診、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專家反覆比對資料,終於查明這是一種名為「皮膚蠅」的寄生蟲,國內非常罕見。
  • 安化記憶: 2020年 安化黃精產業的哪些事讓我們如此興奮
    安化記憶: 2020年 安化黃精產業的哪些事讓我們如此興奮 2020-12-31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氣太熱 德國維和部隊設備在馬裡陷入「癱瘓」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劉璐】據德國《焦點》周刊4月19日報導,由於非洲大陸的極端酷熱天氣,德國駐馬裡維和部隊的一些運輸裝備無法使用。據德國《焦點》周刊援引德國《世界報》的報導,德國駐馬裡維和部隊有一半的運輸車輛都無法使用。經技術檢測表明,這是由於過高溫度致使運輸車輛暫時陷入癱瘓。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中,空氣中的灰塵和多石的道路也阻礙了運輸車輛的運行。此外,高溫還使得設備備用件供給不及時,並需要對一些小型車輛進行適應性改善。
  • 法國2士兵在馬裡喪生,其中1人為亞裔面孔,馬克龍悲痛親自致敬
    據海外網1月4日報導,法國陸軍新聞辦公室1月3日發布的一張組合圖,顯示了在馬裡東北部執行任務時,被簡易爆炸裝置炸死的兩名法國士兵。法國總統府表示,兩名法國士兵在西非國家馬裡的裝甲車被爆炸擊中,目前已經死亡。其中1人為亞裔面孔,是越南裔33歲女性,她還留下了一名幼子。
  • 馬裡逾百人質經歷驚魂一天 恐怖的一周震動世界
    法國《回聲報》稱,在馬裡當地還有法國駐軍3500人,其中一部分已進駐法國駐馬裡使館區進行保護,另外一部分法軍已經前往酒店,但目前法軍沒有直接參與解救行動,只是對馬裡安全部隊提供支援幫助。路透社稱,槍手衝進酒店時曾高喊著「真主至大」的口號,襲擊者還曾釋放了部分可以背誦《古蘭經》的人質。報導因此懷疑這些人是極端主義武裝分子。卡達半島電視臺稱,在馬裡首都劫持酒店的組織為「伊斯蘭衛士」。
  • 湖南益陽安化蕎麥
    益陽安化蕎麥 蕎麥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蕎麥又名烏麥、花麥或三角麥,屬廖科。益陽安化縣的蕎麥是安化的一大特色糧食作物,其生產歷史悠久,自古以來農民就有種植蕎麥的傳統習慣。
  • 世界人口日:非洲糧食危機 中國的援助方案是什麼?
    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糧食缺口有多少?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面臨「嚴重飢餓」的人當中,主要分布在剛果(金)、衣索比亞、奈及利亞、令蒲隆地、蘇丹和辛巴威等國家。
  • 駐馬裡大使館中資企業力保馬裡華人人身財產安全
    新華社巴馬科3月25日電(記者 王子正)西非國家馬裡21日突發政變以來,首都巴馬科及其他一些地區局勢混亂,發生多起打砸搶事件,當地中資機構和華僑華人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中國駐馬裡大使館、當地華僑華人團體和中資機構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團結互助,沉著應對,力保大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 西非馬裡進入國家衛生緊急狀態,浙二兩位援非女醫生堅守「抗疫」第...
    來自馬裡的消息,之所以時刻牽動我們的心弦,既因疫情在非洲地區的蔓延令人痛心,還因浙大二院2019年派往馬裡的兩位援非女醫生——眼科醫生翁燕、病理科醫生馮晶晶,從馬裡疫情爆發的那刻起,就已披上白色戰袍,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