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裡媒體報導,當地時間8月18日,馬裡總統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通過國家電視臺發表講話,「我不希望為了繼續掌權,而發生流血犧牲事件,我決定立刻辭去一切職務」。同時,凱塔在講話中解散了馬裡國民議會和總理布布·西塞領導的政府。
當天早些時候,馬裡首都巴馬科附近軍營發生譁變,凱塔和西塞被扣留在軍營。
針對馬裡局勢,中國駐馬裡大使館發布消息稱,8月18日上午,卡蒂軍營發生事變,目前消息混亂,形勢緊張。鑑此,中國駐馬裡大使館提醒巴馬科及周邊地區中國公民提高警惕,關門歇業,避免外出,進一步做好安全和疫情雙重防範。
馬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譁變是如何發生的?馬裡軍人又為何突然譁變?今天,「外事兒」為你五問釋疑。
一問:譁變情況如何?
據BBC報導,當地時間8月18日上午,距馬裡首都巴馬科15公裡的庫利科羅地區卡蒂鎮軍營傳出槍聲,消息人士稱可能發生譁變。
當天下午,總理西塞便就該國發生的譁變事件發表聲明。西塞表示,馬裡政府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目前的衝突會讓整個馬裡受到損害。西塞還呼籲譁變人員放下武器,與政府開展對話以消除隔閡。
馬裡軍方發生譁變。/ BBC報導截圖
隨後,譁變軍人開始在巴馬科抓扣政府要員,包括總統、總理、國家議會議長、經濟與財政部長及外交部長等人,總統凱塔和總理西塞被帶到卡蒂軍營。
8月19日凌晨,凱塔通過馬裡國家電視臺發表電視講話,「自2013年當選以來,我一直在努力讓馬裡復興。如果軍隊的一些人認為,他們的幹預可以結束針對我辭職的訴求,那我真的別無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此刻,想要感謝馬裡人民對我支持的同時,宣布立刻辭去我的職務」。
馬裡總統凱塔發表電視講話。/ 半島電視臺網站截圖
凱塔強調,「我不希望為了繼續掌權,而發生流血犧牲事件。因此,我決定立刻辭去一切職務」。同時,凱塔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解散馬裡國民議會和總理西塞領導的政府。
數小時後,譁變軍人宣布建立國家人民救助委員會。據半島電視臺報導,反政府抗議者為凱塔辭職的消息而感到「欣喜」。譁變軍人表示,「我們將在『合理的時間內』舉行新一屆選舉」,但目前仍不清楚軍方是否正式掌管馬裡。
二問:為何突然發生譁變?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馬裡軍人譁變是在長達數月的政治危機背景下發生的。
馬裡總統凱塔於2018年8月贏得大選並成功連任,但此後,馬裡的政治局勢逐漸激化。反對黨認為,凱塔在選舉中存在違規行為。
2020年3月,儘管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馬裡政府仍然舉行了立法選舉。最終,凱塔所在的黨派成為國民議會的最大政黨。
是什麼導致了馬裡的政治動蕩?/ 半島電視臺報導截圖
在疫情的影響下,馬裡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士兵及教師等各界人士紛紛要求增加薪酬。與此同時,馬裡還缺乏電力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的保障,人們也難以獲得醫療援助、食物和水。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馬裡2000萬人口中,40%及以上的人處於極端貧困狀態。
2020年6月,反政府抗議者開始走上街頭,指責凱塔讓馬裡經濟崩潰,政府存在嚴重腐敗行為,要求凱塔立即辭職。7月11日至12日,抗議者還與馬裡安全部隊發生衝突,導致11人死亡,120多人受傷。
三問:譁變將帶來哪些影響?
據美聯社報導,這次譁變重演了馬裡2012年政變,凱塔的境遇與2012年時任總統阿馬杜·圖馬尼·杜爾相似。
2012年,一些中下層軍人從卡蒂鎮起兵,奪取軍營武器庫後直取首都。這次政變曾令馬裡陷入混亂,蓋達組織、「伊斯蘭國」等恐怖主義組織藉機深入馬裡北部地區,令馬裡局勢嚴重惡化。
凱塔於2013年上臺之後,曾在國際社會的協助下與蓋達組織達成和平協議,但凱塔政府始終未能解決經濟及腐敗問題。時隔8年,馬裡再次發生譁變。
馬裡總統在發生譁變後宣布辭職。/ 美聯社報導截圖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部分國家領導人認為,如果馬裡政治局勢進一步動蕩,或將影響整體較為穩定的西非沿海地區。
歐洲國家領導人則擔心,馬裡動蕩不安的局勢,或將導致當地民眾流離失所,助長另一波移民潮。
四問:譁變發生後,國際社會有何反應?
馬裡發生譁變事件後,聯合國、非盟、歐盟及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等組織紛紛對此表示譴責。
根據聯合國網站消息,當地時間8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其發言人發表聲明,對馬裡發生的譁變表示強烈譴責,呼籲立即恢復馬裡憲法秩序和法治,無條件釋放總統凱塔及其內閣成員。
聯合國秘書長要求無條件釋放總統及內閣成員。/ 聯合國網站截圖
古特雷斯表示,正在高度關注馬裡局勢,所有馬裡人都應維護該國民主體制的完整性。他敦促所有利益攸關方,尤其馬裡國防和安全部展現最大限度克制,努力維護所有馬裡人的個人自由。
除此之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還將於當地時間8月19日下午舉行非公開會議,討論馬裡不斷變化的局勢。目前,聯合國在馬裡的維和人員大約有1.56萬。
非盟委員會主席穆薩·法基也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稱,「強烈譴責馬裡發生的譁變事件,應立即釋放被扣留的總統、總理及其他政府官員」。同時,法基還呼籲聯合國、西共體和國際社會有效聯合,反對用武力的方式解決政治危機。
穆薩·法基推特截圖。
根據歐盟網站,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拒絕任何憲法的改變,譁變也絕不是解決馬裡政治經濟危機的方式」。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就馬裡局勢發表聲明。/ 歐盟網站截圖
西共體同樣對馬裡譁變事件進行譴責,並下令關閉與馬裡的區域邊界,暫停馬裡與其他15個成員國之間的所有資金流動。
五問:馬裡究竟在哪裡?
馬裡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為內陸國。歷史上,馬裡曾是加納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馬裡淪為法國殖民地,並於1958年5月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9月22日,馬裡宣布獨立,莫迪博·凱塔當選首任總統。
根據中國駐馬裡大使館消息,2009年,中國與馬裡籤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但兩國未籤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及其他經濟貿易協定。目前,已有不少中國企業和個人前往馬裡投資,投資領域涵蓋承包工程、製糖、紡織、通訊、酒店、餐飲、種植等。
馬裡旅遊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 根據領事直通車消息,自2017年6月22日起,外交部和中國駐馬裡大使館根據馬安全局勢狀況已連續5次發布了暫勿前往及謹慎前往馬裡有關地區的安全提醒。
2020年上半年以來,馬裡安全形勢和新冠疫情風險疊加。一方面,針對平民、軍警和外國軍隊的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反政府示威遊行不斷;另一方面,3月25日馬裡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截至7月21日確診人數逼近2500人,且有持續增加趨勢。
因此,外交部和中國駐馬裡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馬裡中北部地區,謹慎前往包括首都巴馬科在內的馬裡其他地區。
8月18日的譁變發生後,中國駐馬裡大使館再次發布消息,提醒巴馬科及周邊地區中國公民提高警惕。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編輯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