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病毒死亡率50%至70%,帶你了解西非伊波拉疫情始末

2021-01-13 騰訊網

2014-16年伊波拉疫情,又稱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或2014年伊波拉疫情,2014-16年席捲西非各國的伊波拉病毒病疫情,以其前所未有的規模而聞名。截至2016年1月,疑似和確診病例總計超過28600例,報告死亡人數約11300人,使疫情大大超過以往所有伊波拉疫情的總和。然而,據懷疑,實際病例和死亡人數遠遠超過報告的數字。致病病毒是一種被稱為伊波拉病毒(EBOV)的薩伊伊波拉病毒(zaireebolavirus),它是伊波拉病毒中最致命的一種,最初於上世紀70年代在中非被發現。埃博病毒是果蝠攜帶的伊波拉病毒的後代。

首例病人

回顧性調查顯示,在2013年12月開始出現首例伊波拉病例。第一名受害者,即疑似病例,是一名兩歲兒童,他於本月初在幾內亞南部蓋凱杜縣梅連杜村死亡。孩子的症狀是發燒、嘔吐。在隨後的幾周裡,一種類似的疾病奪走了梅連杜其他人的生命。

2014年2月初,傳染鏈擴大,蓋克杜一家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生病,被送往附近的馬森塔一家醫院治療,但後來在那裡死亡。馬森塔醫院的一名醫生曾治療過這名患者,他感染了這種疾病,並於2月底去世。大約在同一時間,與醫生有過接觸的家人和其他人生病了;其中一些人在馬森塔,但其他人在基西杜古(醫生的葬禮在那裡舉行)和恩澤雷科雷。

大約在3月中旬,出口用於實驗室分析的樣本檢測出伊波拉病毒呈陽性,促使幾內亞衛生官員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伊波拉疫情。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也有疑似病例。

爆發升級

在接到世衛組織的通知後,幾內亞衛生部官員和無國界醫生組織援助人員在蓋凱杜和馬森塔兩縣設立了隔離單位。世衛組織向該地區派遣了衛生專家,協助進行疾病監測和控制,其中包括培訓社區工作者進行疾病檢測和安全埋葬已故受害者。3月下旬在賴比瑞亞組織了控制疫情的活動,此前在幾內亞南部邊界的洛法縣報告了疑似感染和實驗室確認的兩起病例。

儘管實施了控制措施,但是疫情越來越嚴重。從4月到5月,賴比瑞亞局勢趨於穩定,獅子山似乎沒有受到影響。然而,在幾內亞,疫情逐漸擴大,蔓延到該國首都科納克裡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各縣。

到5月底,疫情更加嚴重了。在獅子山,衛生官員報告了該國第一批實驗室確診病例;絕大多數來自與蓋克杜接壤的凱拉洪區。賴比瑞亞的病例也開始上升,蔓延到蒙特塞拉多、馬吉比和寧巴縣。世衛組織和相關機構向該區域增派了專家和設備。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部分人出現害怕醫生拒絕配合的情況。在6月和7月期間,當地人對醫生產生抵抗和敵意的情緒、疑似感染者的逃離、涉及的多個地點以及受感染者的跨界流動,越來越阻礙疫情的控制。在一些社區,援助人員受到人身威脅,在道路上豎起的路障使工作人員無法到達有疑似病例的村莊。有症狀的人離開非洲,旅行警告無人理會。7月下旬,一名受感染的政府官員乘飛機從賴比瑞亞前往奈及利亞的拉各斯,後來在那裡去世。在拉各斯與他直接接觸的衛生工作者後來感染了這種疾病。

8月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衛組織自2005年通過新的國際衛生條例以來第三次發表這種聲明。第二天,幾內亞加強了與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的邊境管制。8月中旬,該地區疫情爆發地的救援人員指出,報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數被嚴重低估。月底,塞內加爾報告了一例伊波拉病例;感染者已逃離幾內亞。

9月份,隨著疫情持續加劇,對外援助力度不斷擴大。中國在當地支持並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國醫務人員累計有近600名,並已向13個非洲國家提供了4輪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領域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動。古巴衛生官員計劃向獅子山派遣數十名醫生、護士和傳染病專家。同樣,包括美國、法國和英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宣布計劃派遣衛生工作者、物資和其他形式的援助,以加強西非現有的救援工作。當時,聯合國估計需要10億美元來抗擊疫情,疫情的嚴重程度被形容為無與倫比。

9月底,當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證實伊波拉病毒在美國本土首次確診時,人們意識到疫情將蔓延到非洲以外地區。病人是一名一直居住在賴比瑞亞的男子,在抵達德克薩斯州達拉斯探親一周後生病。就在乘坐飛往美國的航班前幾天,他在蒙羅維亞與一名患病婦女有過直接接觸。達拉斯社區的幾十人成為密切或間接接觸者。他後來死了。大約在那個時候,西班牙衛生官員證實,馬德裡一家醫院的一名護士在照顧一名傳教士時感染了伊波拉病毒,這名傳教士在感染伊波拉病毒後從西非飛回西班牙。這是有記載的首次在西非爆發區以外發生的這種疾病的傳播。

伊波拉疫情的最後階段

2014年10月,世衛組織宣布塞內加爾和奈及利亞已沒有伊波拉病毒,標誌著這些國家疫情的結束。馬裡10月和11月也報告了少量病例。同樣在10月份,賴比瑞亞每周確診的病例數量開始迅速下降。到2015年2月中旬,該國數十所學校重新開放。賴比瑞亞在2016年1月宣布無伊波拉病毒。

幾內亞和獅子山的病例數在2014年12月開始急劇下降,但到了次年2月初,這兩個國家的病例數又開始上升。在幾內亞,社區抵抗抗疫運動加劇了疫情的傳播。然而,到7月下旬,幾內亞確診的新病例數量顯著下降。獅子山的情況也有所改善,該國終於在11月初宣布沒有伊波拉病毒。幾內亞在下個月底被宣布沒有這種疾病。

到2016年1月中旬,西非所有已知的伊波拉傳播鏈都已結束。然而,世衛組織警告說,由於病毒在倖存者中持續存在,該地區爆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很高。事實上,世衛組織剛發布警告,獅子山就報告了一起伊波拉病例。疫情結束後,研究人員從獅子山一個小村莊的居民身上採集血液樣本,發現那裡多達25%的伊波拉感染者沒有症狀。研究結果表明,這次疫情可能比以前想像的更為廣泛。據估計,2014-16年伊波拉疫情的總死亡率在50%至70%之間。

疫情的影響

2014-16年的疫情標誌著埃博病毒首次在西非出現(此前該疫情發生在中非)。由於當地對伊波拉病毒的不熟悉,當地醫生可能無法立即識別伊波拉病毒並採取預防措施。此外,大多數早期病例的特徵是發熱、嚴重腹瀉和嘔吐症狀,類似於該地區長期流行的疾病,特別是拉沙熱。結果,埃博病毒在蓋克多和馬森塔醫院傳播了數月而未得到確認,從而建立了多條傳播鏈,分布在多個地點。

當地對伊波拉缺乏了解也導致了受影響社區中人們的恐懼和不信任。隨著醫護人員進入社區,穿上防護服,建立隔離病房,鮮有病人活著返回,恐懼加劇。對這種疾病的誤解在一些社區蔓延開來。

衛生系統脆弱的國家一旦出現該疫情,其影響程度會十分嚴重。各國政府無法實施有效的控制措施。由於缺乏適當培訓所需的防護裝備和資源,衛生保健工作者中出現了許多病例。研究人員還推測,幾內亞南部多年來貧困狀況的惡化可能迫使人們冒險到森林深處尋找食物和其他資源,從而有可能使他們接觸到攜帶伊波拉病毒的蝙蝠。

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是第一例大規模伊波拉病毒事件,表明伊波拉有可能蔓延到非洲以外的地區,21世紀快速和頻繁的人口流動加劇了疫情的傳播風險。相比之下,以前的疫情僅限於小的、農村的和相對孤立的村莊。

隨著疫情在2015年初放緩,疫情對人民生活的破壞程度以及對地方和國家經濟的破壞程度日益明顯。體力勞動人員的損失威脅到了作物的收成和種植,引起了人們對糧食的擔憂,而邊境關閉、旅行限制以及製造業、採礦業和外國投資的減少破壞了經濟增長。對於那些在伊波拉感染後倖存下來的人來說,還要承擔社會和經濟壓力,包括社區中其他人的迴避,以及與伊波拉後遺症,比如會出現包括視力問題、關節和肌肉疼痛、頭痛和極度疲勞,這使得他們很難恢復正常生活。

相關焦點

  • 死亡率高達90%!伊波拉病毒又出現了,剛果持續20個月疫情未結束
    (金)的貝尼市又發現了一例伊波拉病例。這也可以確定的說「伊波拉病毒」是真的又出現了,所以這持續了20個月的疫情依然沒有辦法終止,真的是令人比較心痛,所以說伊波拉病毒的挑戰還在持續之中,當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這種情況在預料之中,因此世衛組織的應急小組一直沒有撤出剛果(金)」。伊波拉病毒是什麼樣子的病毒?
  • 盤點人類史上致命病毒:伊波拉可「搭飛機」越界
    中新網7月29日電 綜合消息,今年3月在西非國家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目前已經蔓延至鄰近三國,奪走超過660條性命。縱觀人類歷史,每一種致命病毒的爆發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災難,在與這些病毒的搏鬥中,人類須始終保持謹慎和清醒。  伊波拉:史上最強病毒已經來襲?
  • WHO宣布:世界最強病毒伊波拉再次爆發
    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剛果再次發現新的伊波拉疫情。這也意味著,剛果將面臨新冠、世界最大規模的麻疹疫情、伊波拉三種病毒的攻擊。年的疫情中,薩伊地區一共有318人感染,死了280個人,死亡率約88%;蘇丹地區有284人感染, 151人死亡,死亡率大約為53%。
  • 驚喜 | 人類攻克又一醫學難題:致命伊波拉敗北!
    (Ebola)疫情嗎?伊波拉病毒主要在西非地區爆發,2014年至2016年西非伊波拉疫情造成的人數死亡已經超過1.1萬人。2019年伊波拉席捲剛果,截至3月底死亡人數已高達1888人。2019年7月,世衛已將這次的伊波拉爆發升級為全球緊急衛生事件,而且這是歷史上第二嚴重的伊波拉疫情!伊波拉病毒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傳染病之一。不幸的是,截至2019年8月中旬前,醫學界並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和疫苗。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談埃色變」的原因。
  • 美國批准全球首個伊波拉病毒治療方法,是三種單克隆抗體混合物藥物
    時隔半個世紀後,伊波拉病毒本身進化了、變異了,而人類依然脆弱,甚至受困於道德、倫理、民族意識,人類更加無助了。《血殤:伊波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書就是關注這次西非伊波拉大暴發的絕佳紀實作品。與作者理察·普雷斯頓備受好評的前作《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相比,《血殤》更關注的是病毒的社會屬性。我們既不能把病毒簡單看作某種生物,亦不能將其粗暴地劃入非生物。
  • 世衛組織最高級別已出動:伊波拉病毒在進化,突變已經積累了40年
    據了解,以上宣布是在《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就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病疫情召開會議後發出的。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自2018年8月1日宣布疫情以來召開的第四次會議。而世界衛生組織最早的一則關於伊波拉病毒的簡訊,是在2005年5月18日發布的。
  • 剛果(金)暴發第11輪伊波拉疫情 生物製藥或受關注(附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新華社消息,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1日說,該國西北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隆貢多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赤道省首府姆班達卡發現了伊波拉病毒陽性病例。
  •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它到底有多毒?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報導,當地時間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剛果(金)姆班達卡市暴發的新一輪伊波拉疫情中,已發現8例病例,其中4例死亡。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在人類遭受新冠「清洗」之際,謎一樣的伊波拉神秘歸來……它到底有多毒?
  •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來自專輯通識日曆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1日,剛果(金)政府宣布該國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目前已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死亡。在小小的病毒面前,自視甚高的人類只得承認,自己缺乏主宰一切的權威。
  • 伊波拉病毒再次爆發,死亡率超90%,感染者七竅流血痛苦至死
    筆者:三體-小遙2020年的開局並不順利,人類面臨各個方面的威脅,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尚未結束,同時又出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麻疹。最近有消息顯示,非洲地區再一次爆發了伊波拉,令人感到十分擔憂。事實上,不斷肆虐的病毒對人類社會造成了重創,我們暫時無法預測未來的命運,雖然條件相對艱苦,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進行探索。除了繼續進行之前的課題研究之外,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的科學家正在研製針對新冠病毒和伊波拉病毒的疫苗,試圖早日結束疫情,其中一部分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伊波拉之父」確診新冠:「病毒終於要復仇了」
    皮奧特說:「我的一生都在與病毒作鬥爭,病毒終於要復仇了。」皮奧特表示:「我和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一個來自哥倫比亞的清潔工和一位來自孟加拉國的患者同住一間病房。我們連說悄悄話的力氣都沒有,所以只能度過孤獨的夜晚。生死之間,我還冒出了『恢復之後我會怎麼樣』的想法。」
  • 病死率高達90%,伊波拉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病毒?
    據新華社報導,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6月1日說,該國西北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隆貢多表示,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赤道省首府姆班達卡發現了伊波拉病毒陽性病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也通過社交媒體確認了剛果(金)發生伊波拉新疫情,並透露目前已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已死亡。
  • 致命病毒尚無藥可治 疫情擴散恐「走出非洲」
    事實上,今年3月始於幾內亞的這場疫情至今已有超過1200個病例,造成672人死亡。但因其傳播範圍限於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即使已被定性為「伊波拉病毒史上最致命性爆發」,也未能引發全球恐慌。直到一名美國籍感染者20日從賴比瑞亞坐飛機來到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奈及利亞,並於25日病故於拉各斯,人們突然意識到,病毒隨感染者坐飛機擴散至世界各地並不只是理論上的想像。
  • 剛果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什麼是伊波拉?
    據新華社報導: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1日說,該國西北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沒過去,伊波拉又暴發了新一輪疫情。那麼什麼是伊波拉?伊波拉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
  • 警惕伊波拉病毒疫情再次爆發
    綜合媒體4月14日報導,13日,剛果(金)再次發現1例伊波拉確診病例,這是今年4月以來發現的第3例伊波拉病例。媒體報導,新增病例為1名7歲兒童,曾與前2例確診患者在同一家衛生中心就醫。伊波拉疫情防控任重道遠: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它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病毒潛伏期為2至21天,通常5至7天。
  • 伊波拉疫苗為何一波三折?
    伊波拉疫苗的誕生看上去是一個傳染病大暴發時期各界聯合協作的完美案例。被廣為傳頌的故事是:2014年,伊波拉疫情再次在西非暴發,全球頂尖科學家再次開始討論這一烈性傳染病的應對方法,其中一位便是加拿大科學家蓋瑞·庫賓格(GaryKobinger)。
  • 有此一說:果蝠是伊波拉疫情源頭
    本報綜合 據英國媒體24日報導,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宣稱找到此次伊波拉病毒大爆發的源頭:一名2歲男孩被感染該病毒的果蝠叮咬。  17名來自歐洲和非洲的熱帶疾病研究員、生態學家、人類學家花費3周時間調查伊波拉病毒在幾內亞、賴比瑞亞、象牙海岸以及奈及利亞爆發源頭。研究人員在幾內亞東部偏遠山村Meliandoua附近捕捉蝙蝠和其他生物進行化驗,那裡是2013年12月份疫情首先爆發地。  研究人員認為,一名2歲小男孩被感染了伊波拉病毒的果蝠叮咬,隨後他又將病毒傳給母親,2人都在一周內死亡。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寫下兩本關於伊波拉病毒的書的理察·普雷斯頓這樣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就在他說完此話兩天後,今早(6月2日),記者看到新華社消息,剛果(金)於當地時間6月1日宣布,該國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目前已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已死亡。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
  • 從伊波拉到愛滋病,你可能想不到,這6種致命的病毒都和動物有關
    小到普通的流感病毒,大到致死率超高的伊波拉病毒,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和病毒的鬥爭似乎從未停歇。 那麼說到病毒,它們都從哪裡來呢?事實上,不同的病毒,產生有不同的原因,但在歷史上,下面這6種致命的病毒都和動物有關。
  • 五種伊波拉
    這是自《國際衛生條例(2005)》經修訂實施以來,世衛組織第5次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前4次分別是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情、2014年南亞和非洲的脊髓灰質炎疫情、2016年巴西等國的寨卡疫情、2014年至2016年在西非多國致死上萬人的伊波拉疫情。  此次疫情始於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