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滋病、伊波拉、登革熱,為什麼這些危險疾病都起源於非洲?
如果你稍微去了解下病毒的起源,那些新出現的出名的致命病毒也大多都起源於非洲,比如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登革熱病毒…… 非洲的熱帶氣候本來就是新興病原體的滋生地,而環境的變化為微生物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
終於明白了,這些病毒都和野生動物有關
為了防止疫情爆發和獲取經濟效益,養殖場會給這些動物打防病毒疫苗,使得這些動物傳染病毒的風險大大降低。而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很可能我們人類之前沒有接觸過,一旦傳播到人身上,人體是沒有免疫力的。 這種惡性傳染病在剛果多次爆發與當地居民食用野生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有關。 2007年在海關官員以及農業專家中流傳的一份內部材料稱,叢林肉是猴痘、伊波拉病毒和非典(SARS)病毒等傳染性疾病的潛在帶菌媒介。 研究人員認為,叢林肉很可能就是病毒來源。果蝠被認為是伊波拉病毒的宿主。
-
伊波拉、H5N1、SARS……野味帶給人類的是珍饈佳餚還是致命病毒?
名單上的所有疾病都是由容易突變的RNA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這並非巧合,RNA病毒會把動物(大部分是野生動物)變成藏身之處。而且,人畜共患病不可能被徹底消滅——除非我們也能消滅所有作為這些病原體宿主的物種。如果特定的環境相一致,一種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傳染病就能迅速傳播,在我們這個高度互聯的世界裡不分青紅皂白地造成死亡。
-
盤點人類史上致命病毒:伊波拉可「搭飛機」越界
中新網7月29日電 綜合消息,今年3月在西非國家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目前已經蔓延至鄰近三國,奪走超過660條性命。縱觀人類歷史,每一種致命病毒的爆發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災難,在與這些病毒的搏鬥中,人類須始終保持謹慎和清醒。 伊波拉:史上最強病毒已經來襲?
-
動物身上攜帶的五種病毒和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災難
哪怕患者在你邊上打噴嚏甚至和你握手,你都不會被傳染。愛滋病毒只能通過特定種類的體液——比如血液和精液進行傳播。所以無保護的性行為會傳播病毒,人輸了被病毒汙染的血也會被感染;準媽媽如果是愛滋病毒攜帶者,也可能把它傳染給未出生的孩子;一些海洛因成癮者和他人共用針頭,如果其他人是愛滋病患者,那麼病毒就很可能通過被汙染的針頭進入他的體內。
-
科普:動物身上攜帶的五種病毒,和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災難
HIV病毒愛滋病毒聲名在外,但傳染性並不強,人其實並不會很容易感染愛滋病。哪怕患者在你邊上打噴嚏甚至和你握手,你都不會被傳染。愛滋病毒只能通過特定種類的體液——比如血液和精液進行傳播。愛滋病疫苗仍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希望,最近的研究也讓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有效的疫苗可能指日可待。抗HIV藥物的廣泛使用也能讓已經感染的愛滋病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在積極探索,希望能找到這些病毒的致命弱點。現在人類對HIV的了解已經非常深入,我們甚至對一百年來病毒為適應人類而做出的分子層面的改變都了如指掌。
-
十種致命動物疾病,伊波拉排第一?
不僅人類需要應對危險的傳染病,野生動物也需要面對這些疾病,從伊波拉到癌症,甚至瘟疫。有時候某個疾病的爆發會在短時間內殺死上千的動物,而對於那些瀕危動物而言,疾病的爆發更嚴重,可能導致物種滅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現了很多新型動物疾病,一些之前發現的疾病也發生種間傳染,傳播到了新的地方。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人類也許才是地球的「病毒」
伊波拉(Ebola virus)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被首次發現,這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感染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
-
肆虐各地的伊波拉病毒,究竟是如何興起的?
理論上,少量動物死亡是很常見的。令人不安的是,不到一個月,又有 29 只猴子死亡。隨著猴子死亡相繼增加,科研人員漸漸逼近真相:猴子感染了一種未知的病毒。在大量研究下,他們認為這是伊波拉病毒。美軍出動將大樓封鎖,所有動物處死。幸運的是,在目前已知的五種伊波拉病毒中,這種雷斯頓型亞型只感染靈長類動物,讓人類逃過一劫。
-
伊波拉捲土重來,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當地時間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最新消息,宣布伊波拉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第二次爆發。根據彭博社於美國6月1日發出的報導:據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長埃特尼·隆貢多表示,該國西部再次爆發伊波拉疫情,造成4人死亡。隨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也進行了確認,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在伊波拉病毒導致四人死亡後,宣布該國爆發新一輪的伊波拉疫情。
-
新冠任在全球肆虐,自然界中最危險的6種動物了解一下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科學家通過先後分析基因組數據,得出了病毒有很大可能來源於穿山甲、蝙蝠、蛇,慢慢地全社會也開始號召禁食野生動物。確實有不少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多種細菌或病毒,轉移到人體後很容易出現病變。今天我就給各位Get一下自然界中對於人類最危險的6種動物!
-
細數地球上最致命的12種病毒
但是我們離贏得與病毒的戰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幾十年來,有幾種病毒從動物身上傳染給人類,並引發了大規模的疫情,奪去了數**的生命。2014年至2016年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導致多達90%的感染者死亡,使其成為伊波拉家族中最致命的成員。但是還有其他的病毒也同樣致命,有些甚至更致命。
-
盤點人類史上最致命的病毒
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其引起的伊波拉出血熱(EBHF)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
【盤點】世界上最致命病毒排行榜
除去伊波拉,其他八種病毒也是人類的致命殺手,根據病毒的致命性、已經致死的人數以及病毒在未來是否會成為新的威脅,排序如下。No. 9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現在已經有了兩種疫苗現在可以保護兒童免受輪狀病毒感染。研究認為,輪狀病毒是導致嬰兒和兒童嚴重腹瀉病的主要原因。該病毒可以迅速傳播,傳播途徑為糞便-口的途徑。
-
WHO宣布:世界最強病毒伊波拉再次爆發
這也意味著,剛果將面臨新冠、世界最大規模的麻疹疫情、伊波拉三種病毒的攻擊。人類共發現了6種伊波拉病毒,所以伊波拉其實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它包括薩伊、萊斯頓、本迪布焦、蘇丹、塔伊森林、邦巴利病毒,邦巴利病毒只在動物體內發現,至少有兩種蝙蝠攜帶這一病毒,萊斯頓型伊波拉病毒也對人不致病,其他4種都會在人身上引發嚴重且常常致命的疾病,伊波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
-
玻利維亞出現致命病毒,類似於伊波拉,並且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一種致命的病毒出現在玻利維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於16日宣布,一種能引起發燒、腹痛、嘔吐、牙齦出血、皮疹和眼睛疼痛的致命動物病毒出現,並且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是一種類似伊波拉病毒的疾病,2004年曾出現在玻利維亞查帕雷省的農村地區,隨後消失。
-
盤點從80年代到現在出現的可怕病毒。帶你認識病毒,了解病毒
愛滋病AIDS又名HIV病毒,1921年在非洲叢林中一名獵人在和黑猩猩搏鬥時通過血液接觸而感染病毒,於是這種疾病就傳播到了全世界。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通過性、母嬰、血液傳播。1985年,愛滋病傳入中國,到現在已經有了35年的歷史。目前愛滋病毒只能控制、治療,並不能痊癒。
-
盤點世界上最恐怖九大病毒:愛滋病毒或最致命
1、馬爾堡病毒:科學家在1967年鑑定出了馬爾堡病毒。馬爾堡病毒類似於伊波拉病毒,兩者都能引發出血熱,感染者會出現高燒和出血,最終導致休克、器官衰竭和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這種疾病最初爆發的死亡率為25%,1998到2000年間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的死亡率超過80%。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