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宇宙,我們為什麼要援助非洲

2020-09-07 小觀世界啊

1970年,一位尚比亞修女給美國航空航天局寫了一封信,這位尚比亞女士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那麼多小孩吃不上飯,為什麼人類每年還要還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時至今日,人類為探索宇宙的花費,每年已達到了數百億美金,而非洲的貧窮飢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那麼人類探索宇宙和解決非洲問題真的有衝突嗎?其實解決非洲或其他地方的貧民問題,物資方面沒有任何困難,根本不需要從航空項目上省錢。如果要援助,美國剩餘的糧食就可以救活全世界的飢餓者。

可是有一種制度,它會告訴你消費能力不足,產能過剩,它寧願把多生產出來的牛奶倒進海裡,也不會給窮人喝。有人餓死,其實是全世界的市場對資源分配的問題,即使不發展航空,在不合理的分配製度下仍然有人會餓死。

如今各國為了土地,為了石油礦物發動戰爭,這和我們曾經那個陷入死循環的古代中國是不是很相似,只顧著眼前的利益,生怕別人強走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矛盾永無止境。

因此人類必須要走向星海,探索宇宙。探索,包含著探尋和索取兩個意思,航天科技的發展正能給我們提供種種可能性。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系裡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銀河系中一共有幾千億顆恆星,而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而已。

每年都有上千項從太空項目中發展出來的新科技被用於日常生活,這些新技術用於打造更好的廚房用具和農業設備,更好的輪船和飛機,更精確的風暴預警和天氣預報,更好的通訊設施和醫療設備。除此之外,如果地球真的有世界末日那一天,人類此時在探索宇宙中花的錢,都是對人類延續生存希望的技術儲備。

幫助非洲擺脫貧窮,不僅僅是捐助糧食,而是要把國際上援助的糧食送到饑民手中,否則在運轉環節是會被層層剋扣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非洲政府組織修建農田水利工程的勞動力,培育良種,引進生產線製造化肥機械和農藥等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國對非洲的援助,從上世紀60年代便開始了,除了援助物資和隔三差五的免除債務外,我們還會幫助非洲建設鐵路、橋梁、公路、醫院等基礎設施。

那麼,我國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難道只是出於大國責任或無私奉獻嗎,其實我們在非洲修建的各種基礎設施,都是以我國的工業標準製造的,以後的保養和升級得繼續找我們,價格也是我們說了算,這可就成了實打實的搖錢樹。

非洲基礎設施修好了,將來我們在那裡挖礦,運材料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那裡也是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我國的很多商品將來都可以方便的賣過去,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雙方合作共贏的相處方式。

我們投入那麼多資金去探索宇宙,去援助非洲,是因為有了這些投入,才能給我們帶來和平、安定、富強!我們也才有資格更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END

對於我們投入大量資金探索宇宙、援助非洲,你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你的觀點。

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不讓你失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 NASA 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親愛的Mary Jucunda修女: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類似的來信,但這封對我的觸動最深,因為它來自一顆慈悲的飽含探求精神的心靈。我會儘自己所能來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請允許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們表達深深的敬意,你們獻身於人類最崇高的事業:幫助身處困境的同胞。
  • 為什麼要探索宇宙—1970年NASA給尚比亞修女的回信
    1970年,尚比亞——非洲一個兵荒馬亂的窮苦國家——的一名修女瑪麗·尤肯達寫信給NASA。善良的修女無法理解,地球上還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飢餓煎熬,為什麼美國還要耗費數十億美元嘗試把人送到宇宙裡去?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 NASA 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文化基因決定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英)克裡斯·英庇 浙江人民出版社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珺)《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講述了人類從走出非洲到飛出地球的史詩般歷程,揭示了冒險基因如何驅動人類的進化,以及人類將來如何在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
  •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1970年NASA給出了答案
    今天這一期本來想發一個名為《一美元為什麼能換六人民幣》,我這兩天都在讀關於經濟方面的資料,但是感覺想要明明白白的講出來還是有一些困難的,所以這期就說說人類為什麼要向上飛,探索宇宙呢?這個問題在上個世紀乃至這個世紀都有很多人問,他們問題大致是這樣的:為什麼要要探索宇宙,地球上還有很多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甚至是連食都沒有,有那探索宇宙的錢,為何不支援沒有飯吃的窮人們。這個問題我雖然知道如何回答,但我並不想用我的口來說緣由,省的有人又說我「妄議」了。
  • 【黃埔思享】「人類還有饑荒,為什麼要花銷巨大探索宇宙?」
    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 NASA 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親愛的Mary Jucunda修女: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類似的來信,但這封對我的觸動最深,因為它來自一顆慈悲的飽含探求精神的心靈。我會儘自己所能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 Weltenformel 系列第一彈: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NASA拍的照片,太空中的地球~為什麼要探索宇宙?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想到一些答案。
  • 趣答人類為何要探索宇宙?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宇宙呢?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不會一直生活在搖籃中」齊奧爾科夫斯基。迄今為止,人類在地球上沒有發現除人類之外的第二種智慧生命,人類需要「它者」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浩渺的宇宙或許能解答人類的「終極三問」三,為什麼要研究黑洞?霍金說,因為黑洞在哪裡。
  • 海洋這麼神秘,為什麼人類不大力探索海洋,而是要去探索宇宙呢?
    海洋這麼神秘,為什麼人類不大力探索海洋,而是要去探索宇宙呢?地球本身就是一個神秘的星體,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對於土地、海洋和動植物等都有相關的研究,為的是更好的延續人類發展,更充分的了解和保護地球,但人類對海洋卻知之甚少,海洋對人類來說,還太過於神秘。但是經過海洋和宇宙兩者之間的研究成果對比發現,人類似乎探索宇宙要更多一些,那麼就出現一個問題了,為何人們將力氣都花在了宇宙上,而不大力探索海洋呢?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人類為何要探索危險的外太空?
    雖然宇宙很危險,但人類處於宇宙中無法迴避危險,既然無法逃離就勇敢面對。(人類20萬年前走出非洲,現在人類已經遍布地球,還有一部分人生存在天空)以下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五大理由:第一,人類是星球遊牧者,若以一萬年時間長度看待人類,人類的發展一定會耗盡地球上的資源
  • 《為什麼要探索宇宙》(NASA的史都林格博士給尚比亞修女的回信)
    美國太空總署隨後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題,發表了博士這封精心回信。我們的美國總統提交了一份兩千億美元的年度預算,這筆錢將投入到醫療、教育、福利、城市翻新、公路建設、交通運輸、對外援助、國防軍備、生態維持、科學研究、農業發展以及大量國內外設施建設中去。 在今年的國家預算中,約1.6%的資金會撥到太空探索這面來,以支持阿波羅計劃,及其他一些規模較小的項目,如空間物理學、空間天文學、太空生物學、行星工程、地球資源工程和航天工程。
  • 為什麼火星是人類移住的不二之選?人類為什麼要移住火星?
    那麼人類又為什麼要移住火星呢?難道地球待不下去了嗎?這個不安有兩個層面,一個就是人類總是在設想各種各樣的災難,就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住不了了,那總該有個地方能住吧,所以要提前準備,這是一種不安。還有一個不安就是人類的探索欲特別的強,尤其是對宇宙的探索欲特別的強。
  •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這封信之後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發表,供更多人參考,冠以標題「為什麼要探索太空」。每年,約有1000項從太空計劃中產生的技術創新被轉而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技術打造出更便利的廚具和農場設備、更可靠的輪船和飛機、更精確的天氣預報和風暴預警、更精密的醫療儀器、更好的日常器具和工具。您也許會問,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先開發登月太空人的維生系統,而不先為心臟病患者製造遙測傳感器系統呢?
  • 人類為什麼要全力探索「火星」?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自古就有,但是要說到對於宇宙認識的快速發展,還是在工業革命以來的幾百年時間。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我們不斷地向太空發射衛星、發射探測器,以及發射載人飛船。人類這所有的努力無非圍繞著兩個目的而展開,第一個目的是探尋地球之外的生命,研究生命的起源;第二個目的是希望將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移居開發其他星球。
  • 中國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為什麼要花錢去火星
    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NASA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由這段簡短的說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飢餓的兒童,或在美國已有的對外援助項目上增加援助金額,需要首先由相關部門提出預算,然後由國會批准才行。面對如此嚴苛的要求,我們要尋找新材料,新方法;開發出更好的工程系統;用更可靠的製作流程;讓儀器的工作壽命更長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規律。
  • 【工悅讀】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然而深入探究一下,兩者相比較的話,火星的條件要相對「優越」。如果人類的未來是宇宙的星辰大海,中國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探測火星!火星能告訴我們什麼?
  • 伊對:為什麼我們要去火星?因為宇宙中還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浪漫
    2300多年前,詩人屈原仰望星空,揮筆寫下名篇《天問》,闡發對宇宙萬物的哲思。2300多年後,「天問一號」承載著中華民族對宇宙探索的文化傳承奔向火星,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為什麼我們要去火星」,一時之間,這個問題引發無數網友熱議。伊對認為,我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探索太空,是因為宇宙中還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浪漫。
  • 青稞沙龍第153期:從諾貝爾物理學獎談起,我們為什麼要探索...
    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到頭頂的這片星空,人類在對宇宙的探索之路上,從未停止過腳步。於是,11月29日(周日)下午14:00,中國數字科技館主辦的「青稞沙龍」系列活動第153期,我們邀請到了技術派硬核科幻作家、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謝雲寧,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及天文專業博士、成都理工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講師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我們還知道由於大氣沙塵散射,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陽呈現出深邃的藍色,就如同掉落在沙地裡的一顆藍寶石一樣,這些別樣的景觀,都是50多年來人類對火星前赴後繼的探索寶貴知識,這些知識承載著我們對於火星的嚮往,一併存進了天問一號之中。
  •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
    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一直想逃離地球?談到地球的話,小編一直都是抱著非常感激的心態的,畢竟它是我們人類以及各種生物生存了這麼多年的大環境。但是其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的話現在已經不至於是在開發和研究地球了,而是延伸到了整個宇宙的,而且從以前到現在我們的古人包括發展至今對於整個大的宇宙的探索一直都是沒有停止下來,古人想要飛天,現在的人想要探索宇宙,為什麼從古至今,人類一直想要飛上天去,離開地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