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度寒、度夏控制蜂巢採蜜繁蜂氣溫,幫助蜂群繁殖!

2021-02-08 蜂友會

蜜蜂屬於變溫動物,其個體體溫接近氣溫,隨所處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例如,工蜂個體安全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中蜂為10℃,意蜂為13℃:工蜂活動最適氣溫為15~25℃,蜂王和雄蜂最適飛翔氣溫在20℃以上。另外,蜜蜂卵、幼蟲和蛹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34-35℃。小資料:早春,在氣溫8℃以上無風晴天,工蜂能夠短時飛翔排洩。

蜂群度寒冬、抗炎夏的方法。蜂群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其蜂巢溫度相對穩定。蜂群在繁殖期,育蟲區的溫度恆定在34-35℃;在越冬期,蜂團外圍的溫度6-10℃,蜂團中心的溫度14-24℃。具有一定群勢和充足飼料的蜂群,在零下40℃低溫下能夠安全越冬,在最高氣溫45℃左右的條件下還可以生存。但是,蜜蜂在惡劣環境下生活要付出很多。

當蜂巢溫度超過蜂群正常生活要求時,蜜蜂常以疏散、靜止、扇風、灑水和離巢等方式來降低巢溫。長時間高溫,蜂王會減少產卵量以減輕工蜂負擔,在不能忍受長期高溫的情況下會逃跑。。在蜂巢溫度降到蜂群正常生活標準時,蜜蜂通過縮小巢門、聚集、吃蜜活動等方式升高巢溫。蜂群在整個生活周期內,都是以蜂團的方式度過的,冷時蜂團收縮,熱時蜂團疏散,這在野生的東、西方蜜蜂種群的半球形蜂巢更為明顯。在冬季外界氣溫接近6~8℃時,蜂群就結成外緊內松的蜂團。

內部的蜜蜂比較鬆散,它們產生的熱量向蜂團外層輻射傳輸,用以維持蜂團外層蜜蜂的溫度,蜂團外層由3~4層蜜蜂組成,它們相互緊靠,利用不易散熱的周身絨毛形成保溫「外殼」「外殼」裡的蜜蜂在得不到足夠的溫度被凍死時,就被其他蜜蜂替代。

在養蜂生產中,開門運蜂、保溫處置、遮陽灑水、補足飼料等都是人為給蜂群創造舒適生活環境的措施,這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如果把糖漿放在蜂巢附近,蜜蜂還會採蜜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如果我們把糖放在蜂巢邊,蜜蜂是不是還會出現採蜜,這個問題涉及的問題比較多,在實際養殖中這樣的養殖方式並不是沒有出現,比如我們對蜜蜂的飼餵就是這種形式,但是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其實餵養蜜蜂是非常有技巧的,不但影響到蜂群的繁殖,還影響到蜂蜜的質量。
  • 蜜蜂養殖技術|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一個標準意蜂巢框,巢脾的長寬按42.8cm×20.3cm,總面積為868.84cm,每5cm×5cm面積有工蜂房100個計算,每個完整的巢脾有工蜂巢房為(868.84×2÷25×100)6950個,每個巢房裝滿蜜,約為0.40g,理論上一個標準的意蜂巢脾貯滿蜜為2.78kg。
  • 初夏的感覺,蜜蜂也會爬到蜂巢門口乘涼,注意蜂群已經「受熱」!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蜂群受到溫度的影響,當蜂箱內溫度過高的時候,工蜂會開始進行散熱降溫的工作,在夏季的時候, 蜂友們在中午可以看見蜂巢門的工蜂數量較多,這些工蜂正在做著一項工作,工蜂將尾部朝向蜂巢門口,不停的揮動著翅膀
  • 蜂頭領 主要蜜源植物花期蜂群管理(上)
    當蜂群滿巢後,及時加繼箱;如氣溫不穩定,同時加內包裝,防治巢蟲。2 油菜花期的蜂群管理 3月中旬油菜開花,是春季較大的蜜源。前花期管理以繁殖為主,後花期要因群制宜,南返的蜂群繁殖和取蜜雙兼顧。定地蜂群的繁殖為主,取蜜為輔。用板外加脾存蜜粉的辦法,解決蜜粉與產卵爭房眼的矛盾。南返的蜂群要加強防寒包裝,注意保溫。
  • 如何控制蜂群分家,這些技巧蜜蜂跑不了
    我們家庭飼養中蜂非常容易出現逃跑或者分蜂現象,很多時候我們又不能在家天天看著蜜蜂,有時候分蜂的就跑了。導致我們很多新手養蜂朋友們無從下手,那麼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蜜蜂分家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控制好不讓蜜蜂跑出去。
  • 開箱檢查蜂群,溫順的蜂群變得不安,蜜蜂老是想蜇人的原因!
    一箱溫順的蜂群,蜂群變得不再溫順,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蜜蜂總是箱飛出來蜇人,養蜂人在打開蜂箱的時候,蜜蜂集體出現「振動翅膀」的現象,少數工蜂會直接飛向養蜂人的身上,當養蜂人提出蜂群內蜂巢脾進行檢查工作的時候,蜂群開始變得煩躁不安,蜂巢脾上的工蜂開始逐漸飛出蜂群,越來越多的工蜂開始飛向養蜂人的身上
  • 大箱強群度夏法,小箱弱群保蜂法,夏季蜜蜂分類養殖好
    大地冒著土氣,天空籠罩熱意,植物垂頭喪氣,蜜蜂無心採蜜。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條件,蜂群註定要慢慢衰退,養蜂人只有盡力做好蜂箱周圍的小環境,包括蜂箱的改變,來使蜂群好過些。那如何操作才能讓蜂群好過些呢?這裡就涉及到蜂群分類養殖和蜂箱大小的問題了。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季冷暖過渡期的特點
    一、養蜂冷暖期的劃分根據專家測定,意蜂巢哺育區的溫度為34.4~34.8℃,而中蜂巢哺育區的溫度為37.7~35.1℃,一般將候平均氣溫(5天為一候,候平均氣溫即5天內的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氣象學上通常用一天中02時、08時、14時和20時,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後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4個氣溫相加除以
  • 蜜蜂養殖技術 中蜂快速繁殖技巧
    經過長期、耐心、反覆地觀察分析,閱讀了有關中蜂的書籍、雜誌,總結出一套使中蜂快速增殖的有效措施,從2004年春繁開始做試驗至今,每年蜜蜂由開繁時的1框蜂、1隻蜂王,半年內就增殖到14~16框蜂。2006年春開繁時用13框蜂、13隻蜂王,到農曆六月就增殖到200框蜂、38隻蜂王。
  • 蜂頭領 部分蜜源植物蜂群花期管理(下)
    五、 棗花期蜂群管理棗樹是花期長又較穩定的蜜源植物,開花期正處於雨量少、氣溫低的乾旱季節,棗樹流蜜量大、濃稠,花粉很少,蜜蜂容易發生棗花生物鹼中毒(棗花病),放蜂場地應儘量選在遮蔭,溼度較大,粉源充足的地方。注意降低巢溫,增加溼度,備足粉脾和子脾,緊縮蜂巢,育王分蜂,抓緊治蟎。
  • 蜂群的自然分蜂和對分蜂的控制方法
    蜂王產卵量的突然變化,使蜂群的哺育工作大量減少,無事可做的蜜蜂越來愈多,往往聚集在巢門前形成「蜂鬍子」。蜂王的卵巢縮小,體重減輕,以便隨分出群飛走。在分蜂出發前,每隻要飛離的蜜蜂都吸飽蜂蜜,作為途中飼料以及在新巢建築巢脾之用。
  • 進入夏季,為啥蜜蜂只採蜜不採粉?別為難蜂王,3個小妙招解決
    那就是現在他們的蜜蜂只採蜜沒有採粉,這種現象是不是正常?有的朋友在發現蜜蜂只採蜜不採粉的情況下,也不管是什麼原因?首先把蜂王給淘汰了,最後給蜂群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那麼,是不是說只要我們的蜂群中,蜜蜂只採蜜不採粉,就是我們的蜂王引發的呢?
  • 蜜蜂採花粉時沒採蜜,採蜜時不會採花粉!真的嗎?
    有些人養蜂時,看到蜜蜂夾著大大的花粉團歸巢就會很高興,這是看得見的收入啊!這是蜂群積極勞動的表現啊!
  • 實用養蜂技術問答,蜜蜂的生物特性如何?
    這是因為每一個分區當中,有三個不同的崗位,而不同類型的蜜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共同為蜂群的發展努力下去。從養蜂的角度上看,我們把具有生產能力的蜂群,區分為了這幾種崗位:採蜜群、繁殖群、蜂王漿生產群、造脾採蠟群等等。而沒有生產資格的蜂群,則是分為了無王群、交尾群等等。
  • 印度採蜜人採蜜方法獨特,靠向蜂巢吹氣引開蜜蜂
    據印度The Wire網7月23日報導,在印度西南部巴卡爾德山附近的Bikkapathimued村,大約有35位被稱為Todas的採蜜人,他們有著獨特的採蜜方法,並且非常注重自己心靈和身體的修養,赤腳行走以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對自己的有著嚴格的素食控制。
  • 定點投放蜂箱,檢查蜂群發現蜜蜂出逃,養蜂人分析出這些原因
    我們飼養蜂群的時候,發現野蜂的抗病能力強,所以,很多蜂友採用土養蜜蜂的方法,將蜂箱投放在蜜源充足的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檢查蜂群一次,這時我們在蜂箱外觀察蜜蜂的採集情況,蜂群正常繁殖情況下,工蜂出巢採集積極,蜂箱沒有出現裂縫和漏水,這時我們就可以進行開箱檢查了。
  • 根據不同蜜源植物的泌蜜特點以及蜂群的狀況確定採蜜群的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應根據不同蜜源植物的泌蜜特性和蜂群的狀況來確定。採蜜管理的主要原則是控制蜂群的熱量,保持蜂群的健壯性,並注意蜂群在蜜流期後的發育。在主蜜流期,要及時了解蜂群的貯蜜情況,及時調整蜂群,一般每3-4天檢查一次蜂巢貯蜜情況,每6-7天檢查一次蜂王產卵情況。
  • 蜂群開始春繁,工蜂需要做的3件事兒,養蜂人:箱外觀察,可發現
    蜂群經過冬季低溫越冬期,隨著春季到來,外界氣溫逐漸回暖,蜂群進入春繁之後,養蜂人為了幫助蜂群繁殖發展,給蜂群進行保溫管理和飼餵管理,由於蜂群經過越冬期,這時蜂群內儲蜜消耗較多,蜂群處於半休眠狀態,工蜂出巢活動的次數和時間較少,養蜂人還需要控制蜂群出巢「爽飛」,再給蜂群進行飼餵管理,不僅可以幫助蜂群進入春繁狀態
  • 人工蜂群算法詳解(附代碼下載)
    人工蜂群算法屬於群智能算法的一種,其受啟發於蜜蜂的尋蜜和採蜜過程,相比於常見的啟發式算法,它的優點在於其使用了較少的控制參數,並且魯棒性強,在每次迭代過程中都會進行全局和局部的最優解搜索,因此能夠找到最優解的概率大大增加。
  • 蜜蜂3種信息素,養蜂人控制蜂群的手段,不亞於5G無線網絡
    蜜蜂信息素是一種非常奇妙的信號,並不亞於人類所使用的5G無線網絡。這種信息素可通過空氣傳播,也可通過接觸傳播。蜜蜂信息素可分為3種:雄蜂信息素、工蜂信息素、蜂王信息素。這3種信息素有著不一樣的作用,但是在蜂群的生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特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