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示兒》賞析

2020-12-01 正北方網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簡介作者,並講幾個有關的故事。

陸遊(1125~1210),南宋著名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方的大好河山被金人佔領後,南宋小朝廷偏安在南方苟延殘喘。在這個歷史時代,多少有志者為收復北方河山,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遊則是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示兒》這首詩相當於遺囑,詩人囑咐兒子們說:哪天收復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你們一定要告訴你們死去的爸爸呀!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1.初入仕途,便遭受秦檜的打擊。

這裡說的秦檜,就是人們都知道的陷害嶽飛的那個人,是當時主和派(即投降派)中的代表人物。年輕時的陸遊,蔭補登仕郎(因父親陸宰是做官的,所以被賜了一個「登仕郎」的小官)。後來,二十大幾的陸遊到臨安參加「鎖廳試」(宋代規定,現任官員或有爵祿的人可以參加的進士考試),考了頭名,與他同時參加考試的秦檜之孫秦壎考了第二名。當時秦檜是宰相,當然一肚子不高興。

第二年,禮部複試,陸遊仍然名列前茅。可秦檜害怕陸遊影響了他孫子秦壎的前途,便藉口陸遊在考卷中有「喜論恢復」(主張北伐,恢復中原)的內容,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此後,陸遊再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直到他38歲時,由於他的詩寫得好,宋孝宗才賜他一個進士出身。

2.英雄無用武之地。

46歲的陸遊被朝廷起用為夔(kuí)州(今四川奉節縣)通判(宋代的通判是指輔佐知州或知府處理諸多政務的官員,並有監察官吏之權),後來,被一位主戰的愛國將領王炎招為幕府(相當於一個參謀)。他非常高興,心想這下可以實現他效力沙場、為國雪恥的願望了。當時,好多地方都留下了他躍馬馳騁與揮刀舞劍的身影。但是,當時朝中投降派還是大權在握,最終王炎被調回京城,幕府也被驅散了。後來,陸遊雖然又官至禮部郎中(大概相當於當今在部長領導下的管文教的局級官員),但最終由於主戰,被罷官。罷官後的20多年,一直在老家山陰閒居,享年86歲。陸遊終生主戰,期待「王師」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然而一直到逝世,也未能看到。陸遊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寫了很多詩,保存到現在的就有九千多首。

3.陸遊、唐婉的《釵頭鳳》。

唐婉原是陸遊的妻子,她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尤其在詩詞上,二人心心相印,夫唱婦隨,生活得十分幸福。不料,他的母親請庵中尼姑算了一卦,說陸遊和唐婉八字不合,以後兇多吉少。結果,逼著陸遊休妻,把唐婉送回了娘家。

後來,陸遊禮部複試時,因受秦檜打擊落榜,他鬱鬱不樂地回到家鄉。一個春天的晌午,陸遊漫步於禹跡寺的沈園,居然與唐婉邂逅。由於大家可以想到的原因,他們只能眉目傳情片刻。離開沈園時,陸遊在粉壁上寫了一首詞牌為《釵頭鳳》的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不久,唐婉看到了這首詞,她也在旁邊和詞一首,詞曰:「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筆者所以寫了上述幾個故事,只是想抽出幾根與作者有關的線頭來,以供對陸遊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二、部分詞語注釋:

1.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

3.但:只是。

4.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5.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6.北定:將北方平定。

7.中原:詩中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8.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9.乃翁:你的父親。乃,你或你們,代詞;翁,這裡指父親。

三、賞析這首詩。

首先,講講《示兒》這個詩題。這裡的「兒」字,是指陸遊所有的兒子;因為據當代學者於北山之《陸遊年譜》所考,陸遊共有7個兒子。於是,這首詩最後一句的「乃翁」,也不應理解為「你的父親」,而應譯作「你們的父親」。

其次,請允許兩句為一組,講講筆者的粗淺理解。

1.前兩句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語言本身是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藝術,從根本上來說,是由它所表達的內容決定的。這裡,就以這兩句詩為例,試講講拙見。

一是反襯法。按理說,既然本來知道死後萬事皆空,什麼都不知道了,那就應該老老實實等著那天的到來,或者在有口氣的時候,同孩子們說點家裡的事情。可是,詩人對這一切都不想,也不說,卻是在離開世界之前,為「九州」尚未統一而傷悲。這說明,詩人是用前一句來反襯後一句的。他所以用反襯的語言藝術,不是有意追求形式的獨特,而是他覺得只有用這種藝術形式,才能痛痛快快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濃濃愛國之情。

二是鍊字法。這首詞中的「元」與「空」兩個字都用得很好,至於好在哪裡,恕筆者偷個懶吧。下面僅就「但」與「悲」字的妙用,談談淺見。

「但」,不能理解為現代漢語中的轉折連詞「但是」,它是「只是」或「單是」的意思。詩人用這個「但」字,在告訴讀者:臨終時一切他都不想,唯一掛在他心上的就是「九州同」這件事。

「悲」字,更有移情之作用,讀來令人潸然淚下。你看,受到秦檜的打擊,他不悲;蒙受了愛情的痛苦,他不悲;被欺負、被罷官,他不悲;他悲的只是「不見九州同」啊!一個「悲」字,其中蘊含著的感情之複雜之沉重,比之李煜、比之李清照自不必說,而他的「悲」所激蕩著的心海,恐怕不啻屈原之汨羅江水。所以,筆者覺得此詩中的「悲」字,應是全詩的詩眼。

2.後兩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詩主要運用的語言藝術,一是承上啟下,二是前後照應。

先說承上啟下。「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句詩本身,說明詩人對光復失地還寄託著希望,或者說,他還對皇上與同他一樣正在奮鬥著的主戰派,抱有信心。否則,他在臨終前就不會想到什麼「王師」,什麼「北定中原」的。

說它承上,是指與前一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有密切的聯繫。因為從這幾個字裡,我們可以窺視到此時的詩人,其心情有所變化,似乎由無比悲傷的情緒,轉化為有所期待的心態;他似乎在想,如果自己不死,或許還可以為「北定中原」獻計獻策呢。

說它啟下,是指如果不是後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句詩也就沒有著落了。所以,筆者認為「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七個字,是這首詩的統帥。失掉了這句,其他三句就成了無依無靠的散兵遊勇。

再說前後照應。如前所述,「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不僅是前一句的著落處,同時又是對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的照應。你看,詩人明明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還為何想讓兒子們,向一個無知無覺的死人報告「王師北定中原」的好消息呢?從形式上來講,詩人是用了前後照應的語言藝術,但,他之所以運用此種形式,完全是由他生死牽掛著光復失地的情愫決定的;也是由他對光復失地的有所期待與抱有信心決定的。

那麼,我們學這首詩會感悟到什麼呢?不知讀者諸君何想,反正筆者在含淚讀解這首詩的幾天裡,一直在想著人生的意義。人生,是只考慮自己嗎?不是,恐怕也得想著他人。是只想著今人嗎?不是,恐怕也應為後人考慮考慮。陸遊一生的意義,恐怕就在於此吧!

最後,還想敬錄陸遊的兩首詩,與諸君共勉。

第一首是《冬夜讀書示子聿(yù)》: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註:子聿是陸遊的小兒子)

第二首是《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另說明:拙作《病牛》賞析(李綱詩)中,涉及到海口「五公祠」的一副對聯。不知為什麼,竟然脫漏了好多字。我看了原稿,都是我的錯!實在感到羞愧!

這副對聯應是這樣:

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此志;

先其所憂,後其所樂,但願群才奮起,莫負斯樓。

還要說明一下,這副對聯的原件不復存在,而書者也有爭議。拙作說是「清人徐琪所撰」,根據僅是下聯一行註腳。現在有一位名為陳聖育的老先生,他認為是民國朱為潮所書。寫出來供對這一副對聯感興趣的讀者參考。(李淑章)

[責任編輯:何娟]

相關焦點

  • 《示兒》優質課PPT設計
    ● https://wenku.baidu.com/view/1931ca14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1.html● https://wenku.baidu.com/shopmis#/commodityManage/documentation《示兒
  • 遇見陸遊,遇見沉鬱悲涼與豪情奔放兼具的古詩詞
    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譯文: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 陸遊著名詩詞13首,每一首都出千古名句
    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下陸遊最著名的13首詩詞。1、示兒宋代: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宋代:陸遊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 茶詩詞: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詩文】臨安春雨初霽陸遊【宋代】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賞析】>>>注釋世味:人生滋味;社會人情。客:客居。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結構賞析首聯開口就言「世味」之「薄」,並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遊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嘆,說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作為主戰首當其衝受到排擠,先是被降職,然後又是被罷免官職,後來他回到故鄉越州山陰(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儘管遠離了戰爭,離開了京城,可是依舊還是想著國家,希望有一天南宋朝廷的軍隊可以收復北方的失。
  • 填詞入門:《卜算子》賞析附習作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這首詞作於1961年,是詩人在讀了陸遊卜算子《詠梅》後,不滿於陸遊低沉、落寞、消極情緒,特『』反其意而用之『』。詩人以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將紅梅勇鬥冰霜,不為名利的高貴品格,寄寓於千千萬萬革命先烈。
  • 宋代陸遊《臨安春雨初霽》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陸遊簡介: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 「群文學堂」文化講座《陸遊生命歷程的漢中體驗》座無虛席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12月9日下午,由漢中市群眾藝術館主辦,陝西理工大學文學院、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漢中市老年大學、漢中市朗誦協會共同協辦的文化講座《陸遊生命歷程的漢中體驗》精彩舉辦。本次活動主講嘉賓為漢中檔案館二級巡視員、地域文化研究學者孫啟祥。
  • 蘇軾是「造酒試驗家」陸遊痴迷蜀中名酒
    蘇軾是「造酒試驗家」陸遊痴迷蜀中名酒   宋朝,是一個屬於文人的時代,無論是怎樣稀疏平常的日間事,這個時代的文人們總能為其附上風雅之意,譬如喝酒。  百姓愛喝酒,文人更嗜酒,他們還把喝酒的文雅程度做到極致,行酒令、借酒鬥才,更為喝酒增加了趣味。
  • 吸貓鼻祖,中國古代第一貓奴陸遊與他的貓咪
    陸遊與貓陸遊養貓一開始只是為了整治老鼠。於是乎陸遊便養了一隻小貓,還給它取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他有一首詩就是專門誇小於菟的,誇它憨態可愛,誇它機靈能幹:《贈貓》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賞析】運用繪畫技法,從不同空間層次描寫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繪的是遠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躍然紙上。詩007夜月【唐】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杆南鬥斜。今日偏知春氣暖,蟲聲漸透綠紗窗。【賞析】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
  • 陸遊的千古名句,引起了一段爭議
    最近看到有爭議說,宋朝詩人陸遊的《遊山西村》頷聯第一句,到底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還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正確答案很明顯,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山窮水盡的版本,應當是網絡流傳的訛誤。又有人說,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就真的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 木芙蓉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
    木芙蓉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枯木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酒醉芙蓉等,原產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華南地區陸遊的《山園草木四絕句》:「滿庭黃葉舞西風,天地方收肅殺功。何事獨蒙青女力,牆頭催放數苞紅。」,其中「青女」指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訓》:「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把木芙蓉不畏寒霜,深秋綻放的壯觀描寫得淋漓盡致。
  • 陸遊一首名詩,其中一句老少皆知,曾鼓勵無數人走出困境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作詩無數,現存詩作9000餘首,他的詩作言淺意深,章法嚴謹,許多名篇流傳於世,口口相傳。他對國家的感情尤為強烈,即使在臨死之前,他心中想的也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讀來讓人動容。
  • 讀詩人陸遊的《讀杜詩》,城南杜五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
    這首詩是陸遊71歲時於山陰所作。陸遊的一生,憂國憂民,反對女真貴族的民族壓迫,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奮鬥不息,因而屢遭只求偏安的南宋小朝延的貶礎。在他晚年的最後20年中,基本上是被迫在山陰故居度過的。但是他報國的壯志始終不渝。這首詩就是詩人以詠杜甫來明已志的抒懷之作。詩人以奔放不羈的筆調,首先勾勒出杜審言和杜甫祖孫二人豪放不羈的形象:「城南杜五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
  • 陸遊這首經典詩詞千古流傳,用梅花比作自己,道出一顆赤子之心
    陸遊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才華出眾,他的詩詞文章在古代文學中有著很好的讚譽,今天我們要來品讀他的一首絕句,這首詩表達出了他內心的那份赤城和真實,用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花來比作自己,這份滿腔的熱情和真誠著實讓人感慨。
  • 陸遊最經典的詩作,起句就震撼人心,最後7個字更是流傳至今
    下面介紹陸遊最經典的詩作,起句就震撼人心,最後7個字更是流傳至今。沈園宋代:陸遊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合。陸遊年輕時與表妹唐琬結婚,夫妻間感情很好。但陸遊的母親不喜歡她,一年多以後就逼迫他們離婚,各自另行嫁娶,陸遊終身引以為憾。大約十年後,陸遊前去遊覽沈園,又見唐婉,千般苦楚、萬種風情一時注到心頭,於是便在牆上作了《釵頭鳳》這首風流千古的絕唱,痛敘離愁別恨。唐琬見後,感慨萬端,遂幽鬱而死去。陸遊75歲時又重遊沈園,更是思緒紛紜,於是賦詩追念逝去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