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張瑞敏:將人類束縛在地球上的不是引力,而是缺乏創造力

2020-11-29 騰訊網

原標題為:張瑞敏:鏈群共贏,千條江河歸大海

本文轉載自人單合一(ID:haierrendanheyi)

鏈群共贏,千條江河歸大海

根據張瑞敏演講錄音整理

我的演講題目是「鏈群共贏進化生態」,這是「人單合一」模式下的新範式。「鏈群」是海爾的首創,即小微及小微合作方共同創造用戶體驗迭代的一種生態鏈。海爾有4000多個小微,有很多合作方,我們叫生態鏈,生態鏈上的小微就叫「鏈群」。

舉個例子,我昨天參觀了海爾智家001號體驗中心。這個店賣的不是產品而是體驗,也就是場景。開店不到一個月,已有一千多家合作方要求籤約合作,這種合作是雙贏的,共同創造價值,共同分享價值。

01 三位一體:一種邏輯遞進

我的演講大概分為三部分:創造性破壞,創造性重組,創造性引領。

創造性破壞,意思是向物聯網時代轉型,工業時代的規則要打破,創造物聯網時代的規則。創造性重組,是說既然舊的打破了,新的還沒來,我們就要建立物聯網的新規則。創造性引領,就是說重建之後,還要起到引領作用。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這裡有一張印度教三相神的圖片。印度教有幾千個神,主神只有三位:梵天是創造者,溼婆是毀滅者,毗溼奴是守護者。要創造新的,就必須破壞舊的,創造完新的,有守護者才能讓新的建立起來,再進入下一輪。印度教三相神是一個整體的三個側面,不可分割,也可以說是一種邏輯遞進。

「鏈群合約生態圖」是海爾向物聯網轉型的戰略框架圖,既是創造性破壞的指導,也是創造性重組和創造性引領的框架。我想從四個角度解析這張圖:自組織、自驅動、自增值、自進化。

自組織。橫軸和縱軸各有一個半圓,橫軸是「創單鏈群」,如傳統企業的研發、製造等,縱軸是「體驗鏈群」,把用戶意見傳遞給「創單鏈群」,共同創造用戶需求。

「體驗鏈群」是社群與觸點,直接和用戶交互,這在傳統企業是不存在的。傳統企業的產品生產出來,就交給分銷渠道和電商渠道銷售,產品賣出去就結束了。我們的產品賣出去,才是交互的開始。兩個半圓向中間集中,形成一個生態圈,很像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圖。陰陽兩個面相互鬥爭,某種意義上是相互對立的。傳統企業兩部分有時水火不容,產品賣不出去,研發說是銷售的問題,銷售說是研發的問題,總歸互相推諉。

自驅動。「創單鏈群」和「體驗鏈群」集中在一起,兩邊都是小微,沒有領導怎麼辦?需要的是自驅動,自驅動靠的是用戶的應用場景生態。我認為物聯網或5G,最後落腳點就是場景。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場景,根本就不存在5G和物聯網。為什麼物聯網長期叫好不叫座?因為沒有場景,萬物互聯不是傳感器互聯,本質是「人聯網」。

自增值。用戶需求不斷變化,什麼動力不斷圍著用戶需求轉?用戶今天提一個要求,明天提一個要求,需求總歸無法完全滿足。這就需要自增值,創單價值和體驗價值合到一起,產生了多少增值,自組織就分享多少增值。傳統企業做不到這一點,首先不知道創造的價值是多少,創造的價值也不是自己傳遞的,是大連鎖或電商渠道傳遞的。把自組織和用戶連到一起,如果虧損了,所有人不要互相埋怨,大家都有責任。如果增值了,大家按比例來分。

自進化。增值分享讓自組織共贏進化。做好了,分享了增值,就有動力創造更多的增值,創造的增值更多,分享的增值就更多。但總有天花板,沒有能力再滿足用戶需求了。這時自組織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開放,把社會上一流資源引進來,不斷優化,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經濟學非常龐雜,但核心不就是解決兩個難題嗎?第一,如何創造財富?第二,如何分享財富?這是經濟學自始至終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海爾把兩個問題合一以後,增值分享既創造財富也分享財富,當做一個整體來解決。

麥可·波特提出的價值鏈是傳統時代的競爭框架,今天卻有很大的局限性。企業有基本活動和支撐性活動,無論哪種活動,都是聽領導的而不是聽用戶的,創造的都是領導要求的價值,而不是市場要求的價值。部門之間也很難協調一致,因為各個部門有各個部門的領導。最後,價值的創造和價值的傳遞是分離的,和顧客只是一次性交易,只有顧客沒有用戶。

02 創造性破壞:鏈群自驅生態取代線性管理

傳統企業都是線性組織,而鏈群是非線性組織,根據用戶體驗,隨時自我組合。對企業來說,無非三大塊:目標體系、組織體系、激勵體系。目標體系是戰略方向,組織體系是怎麼把戰略落地,激勵體系是驅動力。鏈群的目標體系是用戶體驗自驅,傳統的線性管理是KPI體系。鏈群的組織體系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叫做「DAO」,傳統的線性管理是他組織。鏈群的激勵體系是增值分享,傳統的線性管理是寬帶薪酬和金手銬。簡單說,就是企業定薪,而海爾是用戶付薪。

先看目標體系。傳統的KPI考核,有兩個問題:第一,從來沒有整體價值,各個部門都要忠於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會產生1+1大於2的效果。第二,從來不會有用戶價值,因為本身就沒有用戶,用戶就是領導。

在海爾,有三個零的自驅體系(用戶零距離、體驗零延誤、流程零籤字)。例如,開發產品不需要申請,也沒有人審批,跟用戶充分溝通,覺得有需求,覺得可以盈利,你就去做。但是風險自擔,增值分享。

海爾有個「鄭合鏈群」,鄭州商圈相當於體驗鏈群,在鄭州及河南地區做用戶觸點,直到社區。合肥互聯工廠是「創單鏈群」,包括研發和生產等。兩個鏈群結合,開發哪種型號的產品,售價多少,都是自己說了算。過去,集團把銷售目標下指令到鄭州,鄭州提出生產多少,把指令下到合肥,合肥配合生產,但銷售增長率從來沒有超過10%,一般只有8%。現在,每月平均增速達30%。簡單說就是同舟共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人扯皮,即便有人想扯皮,其他人也不允許。

再看組織體系。小微要和社群融合,不斷迭代。海爾雲熙洗衣機迭代了六次,每一代都比上一代銷量提升、售價提高,當然收入也提升了。更重要是徹底顛覆過去家電行業一年兩次的研發,用戶有需要就迭代,雲熙洗衣機開發周期最快只有兩個月。過去學習日本企業,產品儘可能完美才推出去。現在學習矽谷,如果你推出的第一個產品不能使你感到臉紅,你推出就太晚了。產品推出以後可以不斷改進,但最重要的不是產品,有了這麼多用戶,可以不斷交互,然後迭代。

最後看激勵體系。「人單合一」就是「人單酬合一」,創客價值和創造的用戶價值合一。創造了用戶價值,你也有價值,如果沒有創造用戶價值,你也沒有價值。創客所有制的自創股份,取代了委託代理激勵機制。股份不是誰分配的,是自己創造的。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非對稱風險》一書裡說,為什麼現在企業有這麼多風險,就是因為非對稱,每一個部門都有責任,但出了事沒有人負責。我在羅浮宮看過漢穆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面講的很清楚,如果設計師設計的建築,把人砸死了,設計師要償命。現在的企業當然不可能這麼做,但跟企業的榮辱連在一起總歸是可以的。「人單合一」就是對稱的,不只是對稱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對稱的盈利,無論風險和盈利都是對稱的。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描述了一個場景,即封閉體系裡的獎罰:一群人在山洞裡被捆綁住手腳,看不到外面,只能看到投影。誰能預想到下一個影像,誰就贏了,預想不到下一個影像,就要懲罰。這和企業不知道真實的市場,卻分析市場沒有什麼區別。人走出山洞,一開始不適應,但一會兒就適應了,不想再回去,企業也一定要跟用戶在一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裡有一句名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哈姆雷特苟延殘喘可以生存,報父母的仇可能毀滅,但生命的意義不一樣了,這就是創造性毀滅。很多企業說「創新是找死,不創新是等死」,裡外都是死,不創新必須死,創新不是找死,而是在自我否定中找生路。所以說,認識要開放,還要有決心。我在商學院演講時,很多教授問我,這麼多小微,沒人管理不就亂了嗎?不需要有誰來管,小微是自驅動。千條江河歸大海,奔向同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是什麼?用戶體驗。為了用戶體驗,大家都會奔到一起去。

03 創造性重組:「人單合一」三要素

「人單合一」三要素是:鏈群合約、自驅體系、增值分享。

先看鏈群合約。自組織在哲學上有兩點要求,一是引進負熵,二是正反饋循環。引進新生力量就是引進負熵,正反饋循環即自增強,就是一步步往上走,幹的更好,得到更多,得到更多,幹的更好。自組織追求高目標,事前要對賭,目標很高,分享誘人,但必須對賭,做不到要承擔責任。事中不可更改,承諾了就不能說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完不成。事後增值分享時,事前承諾了多少,必須兌現多少。

2016年,本特·霍姆斯特朗以完全契約理論獲得諾貝爾獎。完全契約理論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其中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搭便車」。團隊定下獎懲制度,不能想的特別周全,最後承諾無法兌現,大家久而久之就會「搭便車」。鏈群合約徹底解決了搭便車問題,事前確定,事後兌現,中途有問題,都可以動態調整。

再看自驅體系。大家都說提倡企業家精神。我認為,企業家精神是搭建平臺以湧現更多企業家的精神,而不僅僅是企業家自己的精神,光靠一個人頂什麼用?熊彼特說,執行創新活動個人稱為企業家,又說企業家的出現如巢蜂湧動。就像德魯克說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自湧現的驅動力,以用戶最佳體驗為導向,然後風投參與,團隊跟投上市。昨天晚上,海爾生物醫療被批准在科創板上市。我們不是搞醫療的,做了物聯網反而進入了醫療產業。比如血聯網,全國血源不足,缺口很大,但浪費也很大,因做手術領了血漿,做完手術,剩下的血漿不能再用,只有扔掉。但血聯網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做到零浪費。物聯網產生了新物種,我們成了科創板的科技生態第一股。

現在海爾創業平臺上,已經有3家上市企業,2家獨角獸企業,12家瞪羚企業,獲得投資的企業幾百家。這些小微的成員,不是執行者,而是創業者,最後成了股份持有者。海爾打造的海創匯,上面全是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希望利用海爾的資源,有的公司進來以後給了海爾5%甚至10%的乾股,都想融入海爾的生態圈。

自湧現企業家生態要有弱者定位,企業永遠是弱者,用戶是強者。老子有句話叫「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是《道德經》最核心的一句話。企業大了一定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沒有哪一個大企業一直屹立不倒。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上,反而可能強大起來。一定要視用戶為強者,永遠滿足用戶需求。

2018年3月,我和2016年諾貝爾獎得主奧利弗·哈特在他的辦公室交流了一下午。我仔細閱讀過哈特先生的《企業合同和財務結構》。我覺得哈特先生提出的不完全契約理論,就是要解決剩餘產權和剩餘收益的一一對應。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產權,有的人在企業就是打工的,很難一一對應。我們要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股權,做到一一對應。

最後是增值分享。首先是從產品收益上升到生態收益,比如以前賣酒櫃,現在把酒櫃免費送給酒店,紅酒廠把紅酒放在裡面銷售,產生生態收入。企業有三張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我們又創造了共贏增值表,美國管理會計協會的CEO稱之為第四張表,全世界不管初創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都應該用這第四張表,第四張表可以準確反映用戶的價值。

要做到這些,很重要的心態是自以為非而不是自以為是。自我否定是黑格爾的哲學,為什麼要自我否定?人類要追求絕對精神,沒有任何人擁有絕對精神,不知道絕對精神是什麼。追求絕對精神的路徑,就是反思和重構。反思過去哪裡做得不對,需要改變,重構就是進行改變,建立新機制。黑格爾最後提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自我否定,不是自我否決,因為在否定中包含著肯定,才會不斷前進。《道德經》裡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也是這個意思。萬物負陰而抱陽——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面,這是系統論。衝氣以為和——「衝」就是衝突,「和」不是到最後變平和了,「和」是達到動態平衡。企業在高位時,就像衝浪,你能總在浪頭的最高端嗎?你挺不住,只能不斷追求動態平衡。

04 創造性引領:以生態品牌為引領標誌

制度創新的重要性。

「人單合一」和「鏈群合約」都是制度創新,制度起了決定性作用。制度創新的創始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提出制度創新是經濟增長和品牌擴展的核心動力。

品牌演進的路徑。

海爾在歐睿國際排行榜中,連續10年位居全球白電第一,這是產品品牌。後來COSMOPlat主導ISO、IEEE、IEC三大國際標準,與德國工業4.0同臺競爭,成為國際標準的框架。接著探索鏈群合約,首創場景生態,然後獲工業網際網路雙跨平臺(跨行業、跨領域)評比第一,到今年海爾被BrandZ評為「物聯網生態品牌」。

心無旁騖做品牌。

打造產品品牌時,我們堅持不代工,就要做國際品牌,也受到非常多的質疑,甚至辱罵,但我們堅持下來了。賠了很多錢,但現在成了世界品牌。在產品品牌基礎上,又上升到物聯網生態品牌。BrandZ的CEO說,海爾是唯一被定義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入榜品牌,第一次開創了這一分類。生態品牌好像沒有確切的定義,但在我看來,共創共享場景體驗迭代的生態,可以說就是生態品牌,不是哪一家可以做起來的,需要很多合作方一起努力。

案例:

卡薩帝是海爾智家定製的生態品牌,將家庭場景細分化為「5+7+N」。「5」是客廳、廚房、臥室、浴室、陽臺5大家庭場景的細分,「7」是全屋空氣、全屋用水等7大全屋解決方案,「N」是用戶個性化定製。產品擴展為生態,有食聯網、衣聯網、血聯網等場景。

卡奧斯是自湧現新物種的生態品牌。為什麼叫卡奧斯?因為卡奧斯是混沌之神。混沌在西方被稱為「萬物之母」,有了混沌以後才有了後面無數的神。卡奧斯的意思是從無中生有,從沒有的東西中產生新的物種。COSMOPlat擴展到了建陶、農業等行業。

布萊恩·阿瑟教授在《複雜經濟學》裡說:「複雜性隨進化而增加的第一個機制,我稱為『共生多樣性的增加』。」共生是一個生態,這個生態就像熱帶雨林,萌生新的東西。現在的企業像花園,修建的非常漂亮,但不可能出現新物種。

全面轉型是引領的必要條件。管理體系要轉為三生體系:生態圈、生態收入、生態品牌。生態圈是物聯網要求的社群經濟,生態收入是物聯網所體現的體驗經濟,而生態品牌就是共享經濟。企業原來都是零和博弈,只要自己贏不管他人,現在大家都要贏。丹娜·左哈爾提出的量子管理對我們影響挺大。原來把人視為一個零件,視為一個原子,轉來轉去還回到那個位置上,但「量子自我」是所有人都是一個能量球,就看你能不能創造一個平臺把所有人的能量發揮出來。領導應該是僕人領袖,把所有人都變成領導者。「人單合一」就是量子糾纏,員工和用戶完全連在一起。

文化基因是引領的充分條件。西方是原子論。2500年前,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提出世界上最小的物質是原子,後來發展出了牛頓力學。東方是系統論。《易經》被稱為「六經之首」,《易經》對系統論歸納為8個字:整體關聯、動態平衡。整體關聯是大的系統,動態平衡是永遠不會靜下來,永遠在動。到老子就提出了「大制不割」:遇到什麼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應該放在系統中看,不能割裂開來。

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企業接受「人單合一」之後有了改變。海爾收購了日本三洋家電、GEA、義大利Candy等國外品牌。GEA是百年老店,有一整套管理經驗,現在變成了一個個小微,原來享受期權的大概十個人左右,現在幾千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增值分享。美國家電市場一直在下降,但GEA實現了連續7個季度增長,增長率都在兩位數以上。我前一陣剛去過俄羅斯,海爾在那裡建了兩個工廠。當地人說在俄羅斯,兩年建成一個廠房已經很快了,因為當地冬天都是零下30度、40度,不能施工。海爾十多個月建成一個工廠,在俄羅斯堪稱奇蹟。為什麼能做到?因為實行了小微對賭。日本三洋打破年功序列工資,很快就扭虧為盈了。過去我們覺得日本家電產品大同小異,我們創造了一款完全不同的冰箱,把這種觀點顛覆了。義大利Candy原來到淡季,業績一定下滑,現在大大改善了。

「人單合一」的核心是追求人的價值的最大化,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每一個人都有價值,問題是能不能給他創造一個發揮的平臺?每年到海爾學習的企業大概有一萬多家企業,每一個人都說這個模式很好,大家都想做。我就問一個問題,能不能三權讓渡?把決策權、用人權和薪酬權讓渡出來。他說那怎麼行,讓了以後,怎麼控制他們?你老想控制別人,這樣肯定不行。

很多年前,我看過加裡·哈默寫的《管理大未來》,裡面有一句話:「將人類束縛在地球上的不是地球的引力,而是缺乏創造力。管理領域也是如此。」我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創造,創造出物聯網時代最新引領的模式。

相關焦點

  • 張瑞敏被授予中國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海爾
    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被授予第七屆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張瑞敏是獲得此獎的首位企業家。大會在給予張瑞敏的頒獎詞中說:他是大時代的前浪代言人,是變中求生的「創新」永動機,是創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的睿智領袖,是為全球企業變革貢獻「中國模式」的管理思想大師。
  • 人類不是進化來的,而是被更高文明控制在地球上
    或許人類不是進化來的,而是被更高文明控制在地球上直接飲用地球上的水,人類被感染的風險很大,生病的風險很大,相比其他生物人類顯得嬌貴的多。人類雖然在地球的食物鏈頂端,卻是地球上最容易患病的物種,比如新冠病毒在其他動物身上不會有症狀,卻能危及人類的生命。霍亂、瘟疫,愛滋病、癌症等,都足以將人類滅絕,人類的慢性病發病率也是地球上最高的。
  • 韋爾奇和張瑞敏的思想接力
    韋爾奇創造的管理模式絲毫沒有因為他的退隱而暗淡,張瑞敏探索的經營思想正隨著海爾在全世界範圍的擴張而日益受人矚目。張瑞敏不止一次公開說過GE是榜樣,最尊敬韋爾奇,那麼,究竟海爾中有幾多GE,張瑞敏中有幾分韋爾奇?
  • 胡泳:20年 海爾教科書
    當然,這筆錢不會由型號經理立刻掏出來,損失將掛在帳上。如果今後他設計的另一個產品銷售良好,那個產品的盈餘可以抵消過去的產品的虧損。  在海爾各事業部中,所有型號經理都不是終身制,而是哪個研發人員最先發現了用戶抱怨和不滿,有了對策,經過論證後,可以開發立項了,他才有資格成為型號經理。型號經理的產品如果賣不出去,就要借錢開工資,如果連續六個月還是借錢開工資的話,他就要換崗。
  • 地球轉動為啥房子不倒?引力將房子束縛在地面上
    之前在 地球另一端人是倒立嗎 這個問題就講到了地心引力,因為地心引力的緣故,大家的重心都是向著地心的,而且雖然說地球在轉動,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和房子都是以相同的頻率在運動著,所以大家沒能感受到地球的運動。
  • 事少而功多:張瑞敏對話「複雜經濟學」創始人布萊恩·阿瑟
    這一點讓張瑞敏頗有感觸。他說,有不均衡狀態,「自組織」就是必要條件,因為只有「自組織」才能應對複雜性。而「邊際收益遞增」就是充分條件,如海爾的食聯網和衣聯網,可以持續產生生態收入。阿瑟對此感到驚訝,他一直認為只有Facebook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才有邊際收益遞增,沒想到海爾這樣的家電企業也做到了。阿瑟對中國文化有極深的了解,研究了33年的道家思想。
  • 張瑞敏管理名言100句
    我們不過分地在現有市場搶佔份額,而是去另創造一個市場,即另做一個蛋糕——另做一個蛋糕獨享。11、與狼共舞,必須自己成為狼,而且變成「超級狼」。12、有缺陷的產品等於廢品。13、我們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進」。14、每一個人都是責、權、利的中心,「人人是經理,人人是老闆」把每個人的潛能釋放出來。
  • 今天上午,張瑞敏被授予重磅獎項
    9月27日由中國管理科學學會舉辦的2020中國管理科學大會暨第七屆管理科學獎頒獎典禮召開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被授予第七屆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張瑞敏是獲得此獎的首位企業家。大會在給予張瑞敏的頒獎詞中說:他是大時代的前浪代言人,是變中求生的"創新"永動機,是創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的睿智領袖,是為全球企業變革貢獻"中國模式"的管理思想大師。在此次大會上,張瑞敏圍繞"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人單合一"進行了主旨演講。
  • 任正非、張瑞敏、宋志平頂級企業家展望2020,語出驚人,洞見未來
    張瑞敏:時間和企業一起消失在直播間  德魯克的第三個預言——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三個預言環環相扣,在零距離的時代,當每個創客發揮出無限潛能時,封閉的企業會變成共創共贏的生態。這就是海爾持續探索了十四年的人單合一模式。  剛剛過去的12月26日,海爾智家APP場景體驗直播平臺正式上線。
  • 從創新實踐到掌握話語權,生態的海爾到底做對了什麼
    場景替代產品,生態覆蓋行業,是張瑞敏對物聯網時代的前瞻判斷。從工業時代到流通時代到網際網路時代再到物聯網時代,人類社會進化史必然伴隨著舊品牌範式的淘汰和新品牌範式的崛起。正如凱文凱利在《失控》中所言:"最深刻的技術是那些看不見的技術,他們將自己編織進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之中,直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張瑞敏被授予"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
    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被授予第七屆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張瑞敏是獲得此獎的首位企業家。大會在給予張瑞敏的頒獎詞中說:他是大時代的前浪代言人,是變中求生的"創新"永動機,是創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的睿智領袖,是為全球企業變革貢獻"中國模式"的管理思想大師。在此次大會上,張瑞敏圍繞"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人單合一"進行了主旨演講。
  • 其實並不是引力消失,而是被轉移了
    相信學過物理的人,都會知道,宇宙萬物都是有引力的存在,太陽有引力,所以,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地球有引力,所以所有在地球上的物體都乖乖的待在地面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束縛你的引力消失了,你可能會想「自由飛翔」。
  • 空手套白狼的賈躍亭VS掄錘砸冰箱的張瑞敏,你會支持誰?
    在中國的商界,有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守護著中國製造,守護著民族品牌,他就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一次,發現了76臺冰箱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質量問題,在當時,他可以選擇將這批產品以殘次品價格流入國內市場;可以選擇讓員工認領,錢從員工的工資裡扣除;然而他的決定讓人瞠目結舌,他主張全部砸毀,誰生產的,誰出的問題誰來砸,要從根上喚起員工的質量意識,給每一個員工上一堂震撼且永遠無法忘記的質量意識課。
  • 此項技術實現後,人類將能擺脫引力束縛,去往遙遠的外太空
    我們人類總是幻想著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脫離太陽系,前往更遠的宇宙空間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宇宙區域。目前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僅僅局限於極其狹小的有限的空間之內,而整個可觀測的宇宙有930億光年,人類能夠到達的地方僅僅是在地球的周圍,更別說太陽系之外了。
  • 通過這張路線圖 海爾贏得物聯網生態首發權
    透過一張路線圖,看清海爾得物聯網優勢在其他傳統企業甚至泛ICT領域還未廣泛深入思考物聯網變革影響的階段,張瑞敏已精準預測出「2019年將是物聯網經濟引爆的一年」。其後,市場上圍繞物聯網轉型概念的討論開始逐漸成形,資本與資源魚貫而入,開啟了一場後網際網路時代爭奪新藍海的戰役。
  • 海爾「打敗」時間!「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
    作者 | 羽立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正在熱映的諾蘭新片《信條》,那就是:決定人類終極命運的根本不是核戰爭,而是一場時間之戰。電影劇情引入的第一條法則是「熵減」,當「熵增」變成「熵減」,神奇的時間逆轉發生了。今年7月,美國持續改進網際網路公司評選了全球十家「持續提升」的企業,海爾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排名第5,超越了特斯拉和蘋果。也許海爾並不是當下最酷炫、最吸引眼球的企業,但評選者認為,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是能夠真正實現持續提升的管理模式。持續是一個時間概念。人類進入不同的經濟階段,本質上就在於「時間觀」的不同。
  • 松鼠AI慄浩洋:人工智慧將在創造力上超越人類
    在虎嗅2018F&M創新節上,乂學教育松鼠AI智適應教育的創始人慄浩洋表達了他的觀點:長則十年,短則五年,人工智慧將在創造力方面超越人類。他表示,在包括知識廣博程度、好奇心,發散思維、邏輯歸納能力在內的四個方面裡,AI都將超越人類的水平。當AI擁有了比人類更強的想像力與創造力,AI老師一對一輔導學生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 張瑞敏被授予中國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成為獲此獎項的首位企業家
    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被授予第七屆管理科學特殊貢獻崇敬獎。張瑞敏是獲得此獎的首位企業家。大會在給予張瑞敏的頒獎詞中說:他是大時代的前浪代言人,是變中求生的「創新」永動機,是創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的睿智領袖,是為全球企業變革貢獻「中國模式」的管理思想大師。在此次大會上,張瑞敏圍繞「物聯網時代引領的管理模式——人單合一」進行了主旨演講。
  • 錢學森之後,張瑞敏獲「科學管理獎特殊貢獻崇敬獎」
    對了,點擊頂部海爾頭像,私信回復「福利」,即可搭上抽獎活動直通車,超多大獎等你拿~zhai2020與往屆不同的地方在於,「管理科學獎特殊貢獻崇敬獎」時隔12年再度亮相頒獎典禮,頒發給了海爾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
  • ...三大問題:「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及人才流失
    海爾向網際網路轉型面臨三大問題:「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及人才流失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曾在上世紀80年代"怒砸冰箱"的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從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這次又掄起裁員「大錘」,能否再次挽救海爾成功向網際網路轉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