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問題:「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及人才流失

2020-12-06 IT時代網

海爾向網際網路轉型面臨三大問題:「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及人才流失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曾在上世紀80年代"怒砸冰箱"的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從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氣,這次又掄起裁員「大錘」,能否再次挽救海爾成功向網際網路轉型呢?本文的作者曾就職於海爾,擔任營銷顧問,他認為海爾既不缺新思維,也不缺少危機感,但是海爾轉型依舊面臨著三個最大的問題,第一,「唯上思維」阻礙新思維;第二,管理層濫用經驗主義;第三,人才流失。海爾若想打破固有思維獲得重生,就必須徹底大換血,進行組織架構的根本性變革。


 「家電巨頭海爾今年要裁掉1萬名以中層管理者為主的員工」海爾張瑞敏再次語出驚人。海爾已經定下了向網際網路轉型之路,並且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模式,推動員工創業。「小而美」正是當今網際網路思維所推崇的公司形態,因為這會加快決策速度,降低內耗,並可誕生出真正創新的產品。

其實,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很早就提出「組織不良常見的病症,也就是最嚴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層次太多。組織結構上一項基本原則是儘量減少管理層次,儘量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因此,從管理學角度上講,張瑞敏吹響向網際網路轉型號角並不是什麼新思維,新模式。

海爾是一家盛產「管理思想」的公司

我曾經是一名海爾員工,還曾以個人身份做過海爾的營銷顧問,因此我對海爾這家公司算是有些了解。當時進入海爾的時候會進行培訓,讓我知道了很多先進的管理思想,比如,SBU戰略事業單元、人單合一等。

海爾是一家盛產「管理思想」的公司,進入海爾內部,會看到很多宣傳畫在講述這些管理思想,我印象深刻的有「倒三角」模式,就是讓員工倒逼領導,從而解決領導脫離產品,脫離市場的難題。

【IT時代周刊批註】傳統製造業時代,海爾分工明確的科層制結構讓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成為全球最大的白色家電企業。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顛覆,這樣的層級制度的冗餘卻嚴重影響著企業的工作進度。「倒三角」的新模式正在推進,如國內最具成長性的遊戲筆記本電腦——雷神,就是來自海爾3個20多歲的年輕基層員工,他們從網上發現目前遊戲本存在的問題,從消費者3萬多條差評中發現了機會,逼著平臺領導尋找最好的資源,成功在海爾平臺上創業,這是「倒三角」模式一次成功的運用。

再比如「轉型服務」,海爾曾在2009年就提出轉型服務,砍掉一部分生產線,採取外包模式經營,並試圖推出一些類似蘋果賣硬體又賣軟體的產品,我還曾以外聘顧問身份參與做過一個類似的服務項目,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最近,張瑞敏又提出了「無價值交互的廣告都不做」「無全流程用戶參與的產品不生產」的網際網路思維,這也是非常先進的管理模式。

所以海爾真的不缺新思維,新思想,也不缺少危機感,而且海爾始終在張首席的帶領下走在管理學的最前沿。

那麼,海爾向網際網路轉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呢?

海爾給我的感覺是,總是最先提出新的管理方法,但是卻無法執行到位。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在於,海爾長久以來形成的「只唯上」的風氣、張瑞敏的個人崇拜、人才激勵機制,這都讓海爾在面對新東西的時候跑在前面卻最終被落在後面。

首先,「唯上思維」已經根深蒂固。海爾雖然試圖通過倒逼模式讓領導放權,可是員工們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只為滿足領導需求而工作的作風,倒逼模式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無法在企業中真實的流行起來。冰凍非一日之寒,所以推行過程中千難萬阻。

其次,部分中高層的經驗主義影響變革。2010年開始海爾進行了對中高層的清洗,一批批與張瑞敏一起打江山的老人被請出公司,比如,常務副總柴永森,這個曾視海爾為生命的老總最終不得不離開。其實,這對海爾來說不是壞事,因為這批老人有對海爾的感情,但是很難接受新的思維,加之他們總是利用經驗主義來判斷業務發展,導致海爾失去了大量機會,也阻礙了80後等年輕人的上位。

但是現在海爾的許多中高層仍然還留在海爾,他們仍然會繼續成為海爾變革的包袱。張瑞敏現在發起對中層管理人員裁員,應該也是針對這一原因。

再次,留不住人才。阿里巴巴的上市,讓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十分躁動,因為幾乎全員持股的阿里將創造普通員工一夜暴富的神化,這讓騰訊、百度許多員工感到不滿,甚至有很強的負面情緒。海爾沒有持股激勵機制,在轉型網際網路的過程中必然很難獲取和留住優秀人才,激勵機制的改變必須與變革同步。

事實上,不只是海爾面臨以上難題,似乎10歲以上的企業都會面臨這些問題,這就是大企業病,是全世界管理者都頭痛的問題。任正非在最近的採訪中,也表示對於華為如何實現端到端的管理模式,如何解決大企業病沒有很好地方案。

在幾個網際網路巨頭中,我們也看到新誕生的創新產品都幾乎來自於外部力量,比如,騰訊最牛的產品微信就不是誕生於公司本部,而是廣州研發本部的一個實驗性項目。當企業有上萬員工,甚至更多員工的時候,企業自然會患上大企業病,任正非突然面見國內媒體就被認為是為華為的大企業病找藥方。

企業變革已經成為當前最緊迫的話題,巨頭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網際網路公司,都將面臨無法實現端到端管理的嚴峻考驗,以及小米等創業公司的挑戰。諾基亞、摩託羅拉、惠普這些公司的死去,其實都是因為這一病症,衰老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企業都是新陳代謝的規律,要想改變規律獲得重生,就必須徹底的大換血,進行組織架構的根本性變革,而不是小打小鬧。

張瑞敏也意識到變革的危險性,他說:「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網際網路時代的挑戰是非常危險的,可以自我顛覆,但是自我顛覆不好可能就會顛倒。我不知道我們企業到底到什麼程度,雖然我非常有信心,但是這個時代非常難以讓人把握。」

作為一名曾經的海爾人,以及海爾營銷顧問,我非常希望看到海爾這次轉型成功,最後也祝福張首席和海爾。

【IT時代周刊編後】張瑞敏曾坦言,海爾向網際網路轉型是非常危險的挑戰,可以自我顛覆,但是顛覆不好也可能會顛倒。但風險不能作為逃避的藉口,與其等死,還不如來一場自我變革。海爾作為一家擁有30年的老企業,面對網際網路的衝擊,海爾敢於顛覆。早在2013年海爾已經裁減了1.6萬人,減員後海爾2013年財報顯示,海爾實現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20%,人均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35%。當然裁員並不是促進利潤增長的核心和關鍵,海爾要從管理的根本上對員工薪酬績效的調整,帶動新生血液及新思想的注入。目前來看,如何將內化競爭力進行快速更迭調整,形成企業內部共同的力量,是海爾轉型過程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磐石之心,IT評論人,10年IT從業者,著有《融合時代》一書,微信公眾帳號panshizhixin18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於2015年,直通矽谷,專注於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網際網路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網際網路、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焦點

  • 經驗主義是老沉穩重還是膽小怕事慣性思維看到的都是困難和問題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也就是慣性思維。張利實戰私塾思維革命有句老話,老江湖怕江湖。就是因為了太多的經驗和閱歷反而影響了人的發揮和創新。張利實戰私塾思維革命2、慣性思維會讓我們與世無爭慣性思維,看到的多是困難和問題,就阻擾了我們嘗試和創新的念頭,這種思維會把人變得跟懶惰。
  • 純粹經驗主義導致迷信
    而相對主義和經驗主義是唯心主義和形上學兩個重要表現形式。 關鍵詞:經驗主義;迷信;宗教;科學精神;科學知識 作者簡介:   宗教產生於蒙昧時代,但是在科學昌明的當今世界依然有為數眾多的人信教,甚至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科學家仍然信仰宗教,為什麼?
  • 經驗主義的教育可以毀掉一個時代
    因為教育的目的是經驗主義的,中國人很少在物事方面追根求源,覓因循果,這也是幾千年文化發展的結果所證明了的。經驗的東西只是結論,中國人在教育子女或者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上,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這麼不對!這不行!這個不能!聽話,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不解釋,不使明其因果來處去向,這在中國自古的教育中得到過極為明顯的實踐。私塾先生基本的作用是教識字,教背書,至於書的內容所蘊含著的事理很少言及。
  • 經驗主義的陷阱:談談需求探索中的認知偏差
    編輯導語:經驗主義亦稱「經驗論」,是一種認識論學說。與「理性主義」相對。經驗主義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通過經驗而獲得,並在經驗中得到驗證。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往往需要警惕調入「經驗主義」的陷阱中。本文作者為我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認知偏差,並且分析了應該如何消除認知偏差。
  • 蔚智:跳出經驗主義牢籠看問題
    近年來,我們常受到一些經驗主義概念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們的思維定勢。這種「概念式」思維定勢的基本邏輯在於以經驗主義之已知判斷中國發展之未知。經驗主義概念的提煉通常與一種悲觀主義的情緒結合到一起,因而進一步渲染了公眾的負面心態,比如,各種「陷阱」或「失去的10年」等。以經驗主義視角將未知視為已知是使我們陷入發展迷惘的重要因素。
  • 慣性思維經驗主義才是影響我們成功的最大絆腳石讓我們惰性和畏難
    前幾天寫過一篇文字,介紹經驗主義害死人的內容。昨天在荔枝開課也重點講了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的危害性。今天在這裡著重就《思維革命》第三講的慣性思維內容做一個整理和發布,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示。因為他們沒有慣性思維,沒有不良的經驗積累。他們有的是熱血和幹勁,他們堅信愛拼就會有贏。這裡所說的經驗並不是實操經驗,而是思維定式。我們在找工作中遇到的需要有經驗的人員的經驗並不是思維定式。
  • 中國山東省:人口人才流失嚴重,GDP有所下跌
    你可能會說北京上海這幾年人口也在流失,為什麼只提到山東?主要是山東省的高學歷人才大量外流,而北上由於人口限制,低學歷低收入人才大量外流,而且這不是隨便說的,是山東省人口研究基地專家的研究發現,其主要原因是其他各省允許學歷落戶後,高學歷的山東人當然不會留在這個省了。
  • 「十四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的新思維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要發揮人才隊伍優勢、工作基礎優勢和黨管人才體制優勢,加快構建與新時代相適應的人才發展制度和相關治理安排。其中,構建人才資源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協同體系是回應我國人才發展戰略需求,推動我國人才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大課題。
  • 是學習英語導致我們流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嗎?
    有人認為學習英語表面上是為了和國際接軌,但間接導致中國流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十分不認同這種觀點。 既然是不得不學,不得不用,又怎麼會是「表面上為了和國際接軌」?。 中國人不學習英文,如何進行世貿談判,如何接待遊客,如何進行國際貿易創匯?又如何翻譯引進的海外大片和電視劇來豐富我們剛改革開放後的生活?
  • 唯SCI論文數量的評價體系必須終結
    此外,對科研人員的業績考核,職稱評定,年終獎勵,優秀人才選拔,引進人才等,SCI論文的數量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在這種指揮棒長期影響下,我國科教界已經形成一個「唯SCI論文數量」的固定思維模式。 「唯SCI論文數量」評價體系操作簡單,無須動腦筋,最方便「外行領導內行」的行政化領導,也最適合「全國一盤棋「的管理模式。這也是這種評價體系可以大行其道,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 警惕經驗主義: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戰爭時期,兩國交戰,這個邊境線上有哨兵,哨兵起到兩個作用,一個作用就是防止敵人入侵,另一個作用就是防止重要物資流出國境。 有個哨兵就經常看到有一個人用手推車裝滿乾草料跨越邊境從這個國家運去另一個國家。這個草遍地都是,不能算是禁運物資,但是這個草垛子裡面會不會藏著什麼重要商品呢?
  • 「人才流失」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才流失,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brain drain 人才外流,人才流失Britain suffered a considerable brain drain to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 經驗主義簡介
    在極端的意義上,理性主義者武斷地否認了科學的可能性。 從恩培多克勒開始,一種與上述思想截然對立的哲學,即經驗主義學說漸漸興起。經驗主義懷疑理性所依賴的先天印象,認為它們純屬想像出來的幻象,並力圖表明,正是觀察才引起了知識。針對理性主義者放棄感性經驗的主張,激進的經驗主義者聲稱唯有觀察和感覺者是唯一有效的知識源泉;事實上,人的感覺經驗能夠發現和揭示真理。
  • 積極地思考,挑戰自己的思維,新思維的產生和原則
    提到創造性思維發明創造,有些人總是覺得神秘,很多人會馬上想到:「那是專家的事。」實際上,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因為某人有發明創造,我們才稱之為專家,而不是因為某某是專家,他才會有發明創造。超越地域,超越時空,系統思維。通用無滯,不執不住,廣大深遠,任用自如。 善於接受新事物,儘可能地收集有關資料,閱讀有關書籍,與別人交談,提出問題。這些都是產生新思維的源泉。使心靈保持自由的狀態,對於創造是至關重要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具有極大的特殊性、隨機性和技巧性,同藝術活動有相似之處,藝術活動就是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才能,包括利用直覺、靈感、想像等活動。
  • 中小企業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
    由於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規模要小,環境的變化導致人才流失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相比對大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大,所以針對於人才而言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要高於在大企業的風險。大部分中小企業長期以來是在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在人才規劃上左右搖擺。由於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企業戰略目標和長遠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人才規劃不夠系統和完善。
  • 對於喜歡用經驗主義和典型案例處理問題的方式的看法
    在遇到新問題新事物的時候,往往只是打開以前的案卷,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然後用別人的經驗來去處理自己遇到的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要拎著烏紗帽做事,而不要捂著烏紗帽做官。所以領導幹部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發散思維。第二,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長期發展的不竭動力。
  • 她是中國科學家,申請院士卻被拒絕4次,人才流失問題引人深思
    李愛珍至今親自帶過的學生很少,但是她跟學生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衰落,你就算再出名,死後也會很快被遺忘,可是『中國』這2字永遠在地球上存在。因此你的生命價值,便是要為國家爭得殊榮。」
  • 自然語言處理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這些問題說到底,是關於如何處理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關係的問題。為了追本溯源,先回顧一下哲學中的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並且考察一下它們對於語言學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影響,這樣,也許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實質。自從人類有哲學以來,在認識論中就產生了經驗主義(empiricism)和理性主義(rationalism)這樣兩種不同的傾向。
  • 領導幹部必讀,UtiSpace空間俠教會我的新思維
    如果你眼下有難題,就必須提升一個思維層次來解決。這裡要分享下UtiSpace的新思維,它們分別是迭代思維、金融思維、分享思維、創新思維,跨界思維和平臺思維,通過以下的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③我學會的迭代思維:空間俠的成功在於有「正確的方向+強大的執行力」,讓我們在網際網路時代,值得用上更好的分布式存儲,發揮出了迭代思維的最大價值。④迭代思維實戰:從網際網路數據存儲,挑戰更具難度的物聯網存儲;從單一的「數據可存」擴展到更全面的「數據可管和可用」!
  •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
    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內最高學府,而每一年清華、北大都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往美國跑呢?現在就有部分人嘲諷清華、北大是美國大學的學前班,專門為美國大學培養人才。清華、北大人才流失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