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主義的教育可以毀掉一個時代

2021-01-08 裸靈魂

教育脫離了生活而存在,也就失去了它的初心和本質。法乎自然,就此而言,人類當前的教育尚不如自然界的動物。動物界的學習完全就是生存的一部分,或者說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存方式。人類的大腦發達起來,那些生存的技巧經驗化,人類的教育也就開始遠離生活。對中國來講,尤其如此。自古的教育呈現一種貴族化傾向,並不僅僅因為階級的不同,這種把教育經驗化之後的與生活形成分離之勢的觀念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因為教育的目的是經驗主義的,中國人很少在物事方面追根求源,覓因循果,這也是幾千年文化發展的結果所證明了的。經驗的東西只是結論,中國人在教育子女或者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上,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這麼不對!這不行!這個不能!聽話,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不解釋,不使明其因果來處去向,這在中國自古的教育中得到過極為明顯的實踐。私塾先生基本的作用是教識字,教背書,至於書的內容所蘊含著的事理很少言及。

現在的教育,各種理論、模式滿天飛,但似乎仍未脫離這種經驗主義的教育。知識中心的教育理念必然導致以傳授經驗為主務。只有經驗,沒有體驗、沒有實踐的教育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創造。山寨了幾十年的CPU,至今不能產生足以讓國民信服的自主品牌,就是明證。只會模仿而不懂思考,這是經驗主義教育的最大問題。

中國人的耐心都在穿衣吃飯,人情住行上。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的溫食無憂,不受「難為」,卻很少有耐心領著孩子去體驗,去身臨其境地感受、領悟,更缺乏耐心去為孩子的困惑、所遇到的問題想辦法讓他們找到困惑和問題的根源所在,從而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解決這些困惑這些問題,進而從中感受這種自主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或者說,中國人更願意用那種源於對孩子的關愛之情為使孩子行走得不那麼勞累而代為其勞。

經驗主義的教育形成了中國人這種獨特的愛育方式。源於關愛的教育卻讓大多數的中國人失去了對世界的感知敏銳性,失去了對自己的把控能力,失去了那種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擺脫這種經驗主義的教育,至少回歸到自然界的那種生存即教育、教育為生存的初心,這是當前教育最應該改變的方面。

人類的終極任務是達到主觀物質世界與客觀物質世界的完美合一。那麼教育的終極任務是使人類這種為主客觀合一而探索而奮鬥的精神得到傳承延續並加以發展。社會由人組成,而人的存在以生活為根基,在生活的基礎上讓思維得到充分發展。為生活的思維,為思維的生活,才是教育應該致力的地方。

讓每個人懂得生活,懂得在生活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創造有所開拓,這才是教育者應該致力的地方。讓自己懂得生活,知道怎樣在生活中創拓不息,這才是受教育者應該致力的地方。

為生活的教育,為思維的教育反對經驗主義,反對知識中心,反對那種唯成績是問、唯條框是顧的刻板乃至死板的管理思維及模式。

相關焦點

  • 純粹經驗主義導致迷信
    純粹經驗主義導致迷信 2017年07月25日 09: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曾傳輝 字號 內容摘要:當今時代,宗教神學為自己辯護的基本方法不外乎唯心主義和形上學
  • 經驗主義簡介
    作為一個認識論的概念,經驗一詞主要指與理性認識相區別的一個認識階段、認識形式,即感性認識。理性主義者將人們對有關事物的見解區分為一般的、易犯錯誤的信念和永久的、已被證實了的真理性知識,並在其中劃出一條深深的鴻溝。他們聲稱,感覺經驗只能產生關於表象世界的意見,由於表象可能使人受到蒙蔽,所以這種得之於觀察的經驗是不可靠的,無法被確認為知識。
  • 「徹底經驗主義」不徹底
    詹姆士繼承皮爾士的主觀經驗主義,參考柏格森生命哲學的論證思路,結合德國意志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提出了「徹底經驗主義」的概念。徹底經驗主義意欲徹底打破笛卡爾、休謨和康德的二元論框架,實現一種徹徹底底的一元論哲學。然而,由於徹底經驗主義理論體系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這種試圖超越傳統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方法論努力並不成功,徹底經驗主義並不徹底。
  • 疫情之下,「經驗主義」吊打「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  與之相對的是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重視經驗,感性;理性主義重視邏輯、推理。  「有些人二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被埋葬。」羅曼·羅蘭這句話懟了太多人。  也正是經驗主義在作怪,疫情之中,各種你想都想不到的謠言在父母輩中傳播甚廣。  04  當然,經驗主義不是上一輩所獨有,我們每個人都是固有的思維模式搖籃裡的巨嬰。只不過年輕人在資訊時代積累經驗,而老一輩則在工業時代。
  • 中共執政初期反經驗主義鬥爭歷史考察與反思
    由於反經驗主義任務的預設,在各級黨委闡述為何產生及如何解決基層幹群關係問題時,經驗主義概念就一度成為了「關鍵詞」:基層出現幹群關係緊張問題,被歸結於基層黨員幹部的經驗主義錯誤和政策水平低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須從加強對基層黨員幹部的政策和理論教育入手,堅決反對其經驗主義問題。在此背景下,1950年整風運動開展起來,成為中共執政後基於反對經驗主義的首次重大實踐活動。
  •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這種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通過感官經驗而獲得,並在其中得到驗證的學說,被稱為「經驗主義」。其實,經驗主義離我們並不遙遠,不僅如此,它還是我們所能體驗的最早的哲學流派。從我們小時候讀過的《伊索寓言》中《驢子過河》的故事開始,經驗將會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旅途。當然,經驗主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
  • 法律經驗主義
    法律經驗主義   馬國川:「文革」結束,也標誌著法律虛無主義的終結,至少是在國家層面上已經認識到,沒有法律是不行的。   江平: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國的法治進入了法律經驗主義階段。法律經驗主義之所以出現,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摸著石頭過河」,曾經受到一些人的讚揚,也有一些人稱之為經驗主義。
  • 科學精神的緣起: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圖:AFP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古巴比倫人發現了日蝕和月蝕的周期性規律:沙羅周期(Saros Cycle),每223個月(18年多一點),日蝕和月蝕重複同一個序列模式,每個沙羅周期內會出現43次日食和28次月食。
  • 警惕經驗主義: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小胖提示 先從一個故事說...... 戰爭時期,兩國交戰,這個邊境線上有哨兵,哨兵起到兩個作用,一個作用就是防止敵人入侵,另一個作用就是防止重要物資流出國境。
  • 自然語言處理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偉大的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 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on, and I will move the world. ") 而奧赫也模仿著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充分的並行語言數據,那麼,對於任何的兩種語言,我就可以在幾小時之內給你構造出一個機器翻譯系統。」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我們應該用好兩把武器,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牛頓的機械宇宙,讓人類從懵懂中甦醒過來,發現自己通過邏輯推演竟然可以解釋大多數事物的運動原理,讓人類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可以絕對準確的預測未來,於是有的人會傾向於理性主義,以為理性主義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概念辨析
    在微信圈子裡不少人喜歡談論它們,但小牧發現,不少觀點都大有問題,尤其是不少宗教界的朋友或熟悉哈耶克思想的朋友,甚至呈現出另一種偏執,見到理性就亮劍…   因此,小牧決定今天先寫這一對概念,也是為後續的工作做一個鋪墊。二者屬於認識論的範疇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其實從一開始就屬於認識論的範疇,而並不是哈耶克所講的那個意思。
  • 論西方哲學「經驗主義」
    個人理解的經驗主義,分析,概括如下。經驗主義認為世界不可認知,即使能認知也是相對的認知,建立在我們的實踐範圍內的認知,實踐越深,認知是相對越深,即使你認知深了,最後也要靠實踐去檢驗,跟我國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時所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只不過,這裡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可以提前認知,不管是物質世界,還是人的精神世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去演繹認知的
  • 什麼時候用經驗主義,什麼時候用理性主義?
    「休謨的叉子」在我看來,要理解經驗和理性的作用,我們可以先藉助一個工具,把人類的知識做一個劃分,這個工具叫做「休謨的叉子」(Hume's fork)。我之前和你聊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時候,提到過這位哲學家休謨,他是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休謨用一把「叉子」,把人類的知識體系和獲得知識的方法一分為二。一邊是所謂的觀念知識,它們不需要經驗的驗證,比如數學。
  • 東莞時報:經驗主義害死人
    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而事實證明,經驗主義,是會害人的。八一隊開場時氣勢咄咄逼人。廣東東莞銀行之所以不適應,顯然犯下了經驗主義的錯誤。都知道八一「打不死」,但上一場38分的大勝,還是讓他們有所輕敵,這是杜鋒也親口承認的。你無法不佩服李春江,以及杜鋒、朱芳雨、王仕鵬、帕克這些老將。他們有豐富的比賽經驗,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力量。按照他們的經驗,廣東的實力明顯勝於八一。
  • 《思想的力量》: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爭
    「哲學史著作可以提綱挈領,展現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後者也論及了中國哲學),並提供一個俯瞰性的視角。」哲學上的根本是什麼?在鄧曉芒翻譯策劃的《西方哲學史》(S.E.斯通普夫、J.菲澤 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中,作者提及了大陸理性主義與英國經驗主義的分歧。
  • 蕭功秦:知識分子應回歸「有方向感」的經驗主義
    正因為如此,對21世紀知識分子來說,要避免成為「觀念人」,最重要的就是回歸經驗主義。其次,個人理性的缺陷還表現在,一個社會主體所掌握的信息總是不全面的,當人們根據這種片面的信息來決定歷史性的行動選擇時,就會導致歷史選擇與判斷的失誤。
  • 阜陽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經驗主義、馬虎主義、好人主義
    阜陽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經驗主義、馬虎主義、好人主義 2018-06-19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哲學史:經驗主義的傳統是什麼?許多哲學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就經驗主義的傳統,希望大家能從這些哲學史裡尋找到自己通往未來的路。在某種更為廣泛的意義上,經驗主義屬於傳統的一部分。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很多世紀之前。康德認為,亞里斯多德是「大的經驗主義者」,而視洛克為亞里斯多德的近代追隨者。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企圖「從經驗」得出「所有的概念和原理」。
  • 蔚智:跳出經驗主義牢籠看問題
    近年來,我們常受到一些經驗主義概念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們的思維定勢。這種「概念式」思維定勢的基本邏輯在於以經驗主義之已知判斷中國發展之未知。經驗主義概念的提煉通常與一種悲觀主義的情緒結合到一起,因而進一步渲染了公眾的負面心態,比如,各種「陷阱」或「失去的10年」等。以經驗主義視角將未知視為已知是使我們陷入發展迷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