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手之三陰經的循行共性

2020-12-06 艾蓬軒大夫

手之三陰經從胸走手,行於上肢內側,按照前為太陰、中為厥陰、後為少陰的順序依次排布,那麼這三條經脈有哪些共性呢?

1 「手之三陰從胸走手」

這句話見於《內經》當中,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描述的是經脈循行的方向,但是在十二經脈醫學模型當中,走行並不代表方向,而是代表內在臟腑與肢體外周的具體部位之間所建立的一個對應關係。

手之三陰,就建立了胸與上肢內側之間的聯絡關係。胸,包括心、肺和胃的一部分(比如食道),以及胸中除了這些臟腑以外,其他的器官和功能。所以,手之三陰,從胸走手就是建立了上肢內側面與胸之間的聯絡關係。

2 「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中間」

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這三條經脈行於上肢內側面。

手太陰經行於上肢內側面的前緣,也就是近拇指的這一側,我們又稱其為橈側;手少陰經行於上肢內側面的後緣,就是靠近小指的這一側,我們又稱之為尺側;手厥陰經行於上肢內側面的中間,也就是太陰,少陰之間。這三條路線的劃分就是一個定位的劃分。也就是人體中,根據經絡的三陰三陽對肢體外周進行位置劃分,位置標註的一種方法。

3 「先內行線,接外行線」

手之三陰經起始的部位在胸中、心中或者是中焦的部位。從軀幹的內部起始,內行線與臟腑絡屬,然後出於體表接外行線。外行線為有穴通路,由內出外的部位十分關鍵,為本經的起始穴位。例如,手太陰的中府,手少陰的極泉以及手厥陰的天池。

4 「陰經應髒,心包同心」

陰經屬髒絡腑。手太陰經屬肺絡大腸,手少陰經屬心絡小腸,手厥陰經屬心包絡三焦,但是心包與心在功能上是等同認知的,只不過是隨著哲學思想的改變,經脈由十一脈階段發展為十二脈階段,對手心主這條經脈進行了拆分,分為心經和心包經。

5 「經脈病候,主所屬髒」

手太陰經主肺所生病,應肺之咳喘;手少陰經主心所生病,應心,知心痛;手厥陰經主脈所生病,應心,知心痛、心悸與神志功能。也就是說,經脈的病候適合所屬的髒,它們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

相關焦點

  • 細述心手少陰之脈的循行
    心手少陰之脈的循行《靈樞經脈》中記載手少陰經的循行有: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夾咽,系目系。反覆揣摩這段循行記載,不難發現心手少陰經脈的循行與現代解剖的心血管循環系統有不謀而合之處。心血管系統是由心臟、血管、毛細血管及血液組成的一個封閉的運輸系統。通過心臟不停的跳動、提供動力,推動血液在其中循環流動,為機體的各種細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
  • 淺析:足陽明胃經為何循行於軀幹前面屬陰的部位上?
    在《素問·金匱真言論》當中有這樣的描述:「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從十二經的分布規律來看,大體上符合這一原則。也就是陽經循行在軀幹背面及四肢外側,陰經循行在軀幹腹面及四肢內側。唯有足陽明經不同,循行於軀幹前面,也就是胸腹部屬陰的部位上。這應該如何理解呢?《靈樞·逆順肥瘦》有這樣的描述「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經脈循行的大的規律。
  • 陰陽學說(之三)
    陰陽學說(之三)----摘自《鄭偉達醫文集
  • 探討不同部位的頭痛與經絡循行的關係!
    陽明頭痛:足陽明經循行有:起於鼻,……,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尋髮際,至額顱。」足陽明經分布於鼻子、前額部等部位,所以陽明頭痛的部位多以前額、眉稜骨、鼻根部為主。2.少陽頭痛:足少陽經循行有:「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足少陽經循行分布於顳部耳朵周圍。所以少陽頭痛部位主要在側頭部。3.
  • 《靈樞》經脈篇,第一次詳細論述經脈,揭開人體氣血循行的奧秘
    按:《經脈第十》,人體主要脈的介紹,第一次詳細論述經脈走向及生病情形,揭開了人體氣血循行的奧秘。當代科學家祝總驤,受周總理的指示,研究經絡,從科學角度證明了古人創立的經絡學術完全是正確的。更為可貴的是,祝總驤運用經絡規律,發明了「三一二」經絡療法,對人體健康很有幫助。
  • 經絡拍打遵循的原則輕拍為補,重拍為洩,以及經絡所循行的路線
    大家好,跟大家分享一個朋友的反饋是這樣的,他說他自己每天都會用拍打的方式來對經絡進行拍打,每天有時間就會針對經絡的循行部位比如說手臂,大腿外側這些地方,用力的拍打,剛開始凌晨三點到五點易醒的情況,後來每天堅持對肺經上的循行路徑進行拍打,力度比較輕,發現睡眠質量慢慢好起來,感覺到效果之後
  • 中醫針灸基礎-【手陽明大腸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中醫針灸基礎》 —經絡循行—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上行經過第1、2掌骨間和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循行於前臂外側的前緣,進入肘外側,沿上臂走肩,向上交會頸部大椎穴,向下從缺盆進入體腔,絡肺、屬大腸。
  • 分享足少陰腎經經脈循行
    足少陰腎經《靈樞·經脈》篇記載: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腎臟直行之脈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於舌根兩側。什麼結構或組織可以穿過膈呢?從心出來的腹主動脈;食道以及回流入心的下腔靜脈。所以,此處便指的是下腔靜脈。那經脈為何又會貫穿肝?它又是怎麼與肺發生聯繫的呢?看圖,沒錯,就是因為奇靜脈。
  • 【手太陰肺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經絡循行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 帶脈:是一條奇經,也是一個穴位;醫生從歸經循行論述兩大功效
    這些經脈中,除了帶脈是圍著肚臍水平一圈行走外,其他的經脈都是沿著身體長軸循行的。  帶脈把循行在腰腹部的經脈給約束、捆綁起來了。  帶脈可以調節下行之經脈的溼濁運行。奇經八脈的衝、任、督、帶四脈與婦科病關係極為密切。故帶脈穴亦可治月經不調、帶下、陰挺等婦科病證。所以按揉帶脈穴可對赤白帶下有一定的作用,如果配上關元、氣海、三陰交、陰陵泉、次髎、白環俞、間使等,具有養肝腎、調衝任、和脾胃的作用,是治療各種慢性婦科病的基礎方。
  • 針灸必看,全身各部分經絡循行
    手陽明之別「入耳合於宗脈」。手厥陰之正「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足少陽之筋「……出太陽之前,循耳後」;足陽明之筋「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手太陽之筋「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其他: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彆氣走於耳為聽;足少陽之標,在窗籠者耳也;耳為宗脈之所聚。
  • 智慧教育策略——讓學生認識並懂得高情商之人共性表現很重要!
    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在教育培養優秀智慧好學生上,經常性引導學生認清並懂得高情商之人的共性特徵表現,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明確告訴學生,凡是成功的人,在別人眼裡非常厲害之人,之所以是一名高情商之人,是因為他們習慣於先分析心態,再分析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