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三陰經從胸走手,行於上肢內側,按照前為太陰、中為厥陰、後為少陰的順序依次排布,那麼這三條經脈有哪些共性呢?
1 「手之三陰從胸走手」
這句話見於《內經》當中,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描述的是經脈循行的方向,但是在十二經脈醫學模型當中,走行並不代表方向,而是代表內在臟腑與肢體外周的具體部位之間所建立的一個對應關係。
手之三陰,就建立了胸與上肢內側之間的聯絡關係。胸,包括心、肺和胃的一部分(比如食道),以及胸中除了這些臟腑以外,其他的器官和功能。所以,手之三陰,從胸走手就是建立了上肢內側面與胸之間的聯絡關係。
2 「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中間」
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這三條經脈行於上肢內側面。
手太陰經行於上肢內側面的前緣,也就是近拇指的這一側,我們又稱其為橈側;手少陰經行於上肢內側面的後緣,就是靠近小指的這一側,我們又稱之為尺側;手厥陰經行於上肢內側面的中間,也就是太陰,少陰之間。這三條路線的劃分就是一個定位的劃分。也就是人體中,根據經絡的三陰三陽對肢體外周進行位置劃分,位置標註的一種方法。
3 「先內行線,接外行線」
手之三陰經起始的部位在胸中、心中或者是中焦的部位。從軀幹的內部起始,內行線與臟腑絡屬,然後出於體表接外行線。外行線為有穴通路,由內出外的部位十分關鍵,為本經的起始穴位。例如,手太陰的中府,手少陰的極泉以及手厥陰的天池。
4 「陰經應髒,心包同心」
陰經屬髒絡腑。手太陰經屬肺絡大腸,手少陰經屬心絡小腸,手厥陰經屬心包絡三焦,但是心包與心在功能上是等同認知的,只不過是隨著哲學思想的改變,經脈由十一脈階段發展為十二脈階段,對手心主這條經脈進行了拆分,分為心經和心包經。
5 「經脈病候,主所屬髒」
手太陰經主肺所生病,應肺之咳喘;手少陰經主心所生病,應心,知心痛;手厥陰經主脈所生病,應心,知心痛、心悸與神志功能。也就是說,經脈的病候適合所屬的髒,它們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