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基礎-【手陽明大腸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2020-12-08 騰訊網

《中醫針灸基礎》

—經絡循行—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上行經過第1、2掌骨間和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循行於前臂外側的前緣,進入肘外側,沿上臂走肩,向上交會頸部大椎穴,向下從缺盆進入體腔,絡肺、屬大腸。分支從缺盆經頸部入下齒,淺出夾口,過人中溝,止於對側鼻旁(迎香)。

【附】《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病候主治—

主要病候

經脈病:齒痛,頸腫,目黃,口乾,鼽衄,喉痺,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主治要點

商陽、合谷、曲池常用治療熱病;合谷治療頭面、五官疾病;合谷、曲池主治胃腸病;商陽、合谷治療咽喉痛;合谷、曲池、手三裡、臂臑、肩髃常用治療肩臂痛;合谷、迎香治療鼻病。

—操作要點—

商陽治療熱病和咽喉腫痛可點刺出血;針刺天鼎、扶突應注意角度和深度。

—循行圖—

精選筆記

大腸經屬陽明經是氣血都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手陽明大腸經經氣異常而致的病證。《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痺,肩前曘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脈經·大腸手陽明經病證》:「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洩,當臍而痛,不能久立。」「大腸有寒,鶩溏。有熱,便腸垢。大腸有宿食,寒慄、發熱有時,如瘧狀。大腸脹者,腸鳴而痛,寒則洩食不化。」

相關焦點

  • 【手太陰肺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經絡循行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向下絡大腸,上行經胃口,過膈,屬肺。從肺系(氣管及喉嚨)橫走淺出側胸上部(中府),沿上肢內側前緣、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之前,經過肘關節、腕後寸口部,沿手掌大魚際緣,止於拇指橈側端(少商)。分支從腕後分出,止於食指橈側端,下接手陽明大腸經。 【附】《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合谷穴別名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相關如下: 1、取穴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為合谷穴; 2、主治:暈車、噁心、胃疼及牙疼; 3、配穴:與太衝穴合稱四關穴,為搶救的常用穴。
  • 經典指導針灸:針刺辨證,不離經絡
    變動經脈,是指經絡診察中發現的異常經脈。如循行部位的異常(包括經絡中的形態變化)、疼痛,醫者在循切診察中的指感等,動脈搏動過盛過弱,局部皮膚色澤變化等。 察經發現的變動經脈與臨床病候,有時是一致的,如咳喘病候是手太陰經變動;有時是不一致的,如咳喘病候反見手陽明經變動,心悸病候見足少陰經變動,便秘病候見足厥陰經變動。
  • 探討不同部位的頭痛與經絡循行的關係!
    頭痛的病位在頭,與手、足三陽經、足厥陰肝經、督脈都有一定關係。西醫學認為,頭痛分為繼發性頭痛和原發性頭痛兩大類,原發性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和叢集性頭痛等,又稱為功能性頭痛;繼發性頭痛多是由於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如感染、高血壓、或顱內病變等,又稱為症狀性頭痛。
  • 十二經絡有啥作用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頭部是中醫十二經絡中的手三陽和足三陽這六條陽脈匯聚的地方。所以,頭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十二經絡有什麼作用呢?《內經》裡這樣說:「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說明經絡在養生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十二經脈通過手足陰陽表裡經的聯接而漸次相傳,組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傳注系統。
  • 針灸必看,全身各部分經絡循行
    頭項(巔):膀胱經、肝經、督脈、三焦經、膽經,以肝為主。前額:胃經、膽經、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膀胱經、肝經、督脈,以胃為主。後頭:膀胱經、督脈、胃經,以膀胱為主。側頭:膽經、三焦經、小腸經,以膽為主。
  • 中醫腧穴名稱釋義,最直接了當地幫你搞清經絡和腧穴
    中醫經絡和腧穴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條經絡還可弄清,幾個腧穴還可了知,但人體有十二正經加上衝任督帶、陰陽維脈,陰陽蹺脈等二十多條經脈,且相互交叉聯絡,更添冗雜,然相比於這些經絡,經絡上的穴位更是難搞,因為這些腧穴是用來闡釋和定位這些經絡的走向、相互關係以及功能主治等的,如果你曾對中醫經絡腧穴略有涉獵
  • 人體經絡系統由哪五部分組成 人體經絡系統由哪五部分組成是什麼
    人體的經絡,可能了解的人應該不是很多,因為在我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方面,一般是不會聽說這個詞的,也許很多人聽到經絡這個詞還是在武俠電視中的。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裡面,還是經常會出現經絡的這個詞的,這主要看是什麼場所,比如說一些針灸的地方以及中醫館內會說到經絡這個詞,那什麼是經絡,人體經絡體統又由什麼組成,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2017年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
    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中醫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範圍包括臨床醫學人文精神,基礎醫學中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臨床醫學中的中醫內科學和針灸學。
  • 經絡重在疏通!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1、熟悉12經絡的名稱手少陰心經 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 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足太陰脾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2、搞清楚它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
  • 經絡,中醫的謊言?一個治三叉神經痛的辦法,證實經絡存在
    最近這些年,總有讀者朋友和我探討一個問題——中醫裡頭的經絡,倒是存不存在?對此,我想說,中醫現代研究到目前為止,對經絡到底是什麼,沒有形成確切的共識。在這方面,一直都是有進展,無突破。但是,這不等於經絡不存在。
  • 手太陽小腸經話養生,小腸功能失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十二經脈養生祛病詳解——手太陽小腸經中醫有「小腸主液」之說,這是因為小腸能「泌別清濁」,參與了人體的水液代謝。小腸的這種功能決定了小腸經的治療範圍,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所以,手太陽小腸經是手到病除的液病殺手。
  •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的關係探討
    我認為,中醫」運氣學說」是在古代天文科學達到頂峰的基礎上,用看得見的氣候周期性變化規律,正確解釋看不見的人體生命密碼。人一生的健康、壽數與疾病發生的規律就含在其中。高水平的中醫師診病用藥時,一是根據個人體質(運氣造人時的季節、地理、氣候影響),二是根據當前氣候對個體的作用力,導致疾病產生的原因,這就是「天人合一」。
  • 經絡拍打遵循的原則輕拍為補,重拍為洩,以及經絡所循行的路線
    大家好,跟大家分享一個朋友的反饋是這樣的,他說他自己每天都會用拍打的方式來對經絡進行拍打,每天有時間就會針對經絡的循行部位比如說手臂,大腿外側這些地方,用力的拍打,剛開始凌晨三點到五點易醒的情況,後來每天堅持對肺經上的循行路徑進行拍打,力度比較輕,發現睡眠質量慢慢好起來,感覺到效果之後
  • 針灸能治哪些病六類疾病試試針灸
    針灸是中醫上的一種療法,那麼針灸能治哪些病?針灸到底有什麼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針灸能治哪些病吧!什麼是針灸?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
  •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能治病、也能防病!
    十二經絡,經絡分類名。指十二經及其脈絡。《靈樞·本輸》:「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 南京一醫學生造針灸機器人:可自動選穴、定位、無痛進針
    一般的針灸之學認為,生命的能量是「氣」,氣在十二經絡中流動,「氣」堵塞,即會招致疾病。所以,治病之道在於紓解阻塞或找一條暫時的替代路線,而用針刺或艾條灸經絡上相應的通道關卡——穴位,則可恢復「氣」的平衡。在今天大多的醫書和「銅人圖」上,人體已經確定的穴位有300多處。儘管國內外對經絡與穴位的存在與否尚存爭議,但其療效在國際上已頗有些認可度。
  • 觀察丨針灸發展正遭遇「去中國化」,中醫針灸何處去?
    來源:紐約時報檔案館中醫針灸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基礎、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具與艾葉等為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燻灼身體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宋代,針灸盛行。針灸醫書在輾轉與傳抄過程中,存在對人體經絡、腧穴部位名稱的錯訛脫漏等問題。於是,朝廷任命當時在醫館任職的王惟一重新勘校整理針灸醫籍。經過長達3年的校勘考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問世,制定了當時的腧穴國家標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