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別名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相關如下: 1、取穴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為合谷穴; 2、主治:暈車、噁心、胃疼及牙疼; 3、配穴:與太衝穴合稱四關穴,為搶救的常用穴。這個穴位,稱它為天下第一穴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幾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這一個穴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治療,但是如果用按摩或針灸的方法錯誤是會大打折扣的。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這個穴位就是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中醫認為,在合谷穴以及太衝穴進行拔罐或按摩,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排除毒素、增強性功能、清頭明目等功效。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正對虎口指蹼緣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處,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即為此穴。
【主治】身熱、頭痛、咳嗽、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耳聾、口眼歪斜、痄腮、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癲癇、痛經、癮疹、肩臂疼痛等。
【保健養生】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早中晚各3次。多按效果更佳。或是以木製或牛角制按摩棒按摩效果亦佳。
禁忌:懷孕忌按此穴,以防子宮強力收縮流產。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合谷穴的6大功效
1、止痛大穴
合谷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們身體上的「止痛片」,幾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這個穴位來止痛。
緩解疼痛
按摩方法:右手掌心放於左手背側,大拇指來迴環揉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各50次(以右手拇指第一橫紋放於左手虎口正中,拇指尖所達是穴)。男子左手臂按摩完畢,再做右手臂。女子反之。
按摩功效:按揉合谷穴能祛風解表,通絡鎮痛,對牙痛、咽痛、頭痛、腹痛有較好的鎮痛效果,還能治療感冒、頭昏、睏倦、耳鳴、耳聾、神經衰弱等症。小兒驚風時點按合谷穴,具有回陽救逆、散驚去熱之功效。癲癇病發作時,重手法點按合谷穴,能緩解症狀。
牙痛
都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命。現在合谷穴幫你治療這個要命的疼痛啦。
在施治的時候應該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邊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側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如果患牙齦炎引起牙齦腫痛,並且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頭痛
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後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經性頭痛是常見病。患病後一日發作數次,同時出現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辦事精力不集中等症狀,痛苦不堪。採取合谷穴的按摩療法,可獲良好效果。
由於合谷穴是大腸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大腸經從食指經過手、臂、肩、頸,一直到頭面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因此這些部位的疼痛不適都可以通過合谷穴來緩解。
直接艾灸合谷穴可治扁桃體炎等等。
大腸經又為多血多氣之經,所以按摩大腸經的原穴合谷穴,還可以行氣活血,有效治療行經疼痛,有痛經煩惱的女士不妨試試。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2、五官科聖藥
中醫針灸《四總穴歌》說:「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所謂「面口合谷收」,即是說凡是頭部、面部的疾病,像頭痛、牙痛、發熱、口乾、流鼻血、頸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
治療面癱,合谷更是必取之穴。平常鼻子過敏者也可以常常按壓合谷穴,以緩解症狀。總之,合谷穴就是對付五官科疾病的聖藥。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合谷穴應用於顏面五官的損美性病變中。如治療面癱、面肌痙攣、黃褐斑 、痤瘡 、酒糟鼻 、皮膚過敏 等疾病,都同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緩解低血壓
經過臨床研究發現,經常按揉點壓合谷穴,有一定的升壓作用;若按揉點壓的次數多、時間長,血壓的上升幅度也就大且平穩,即使停止按揉了,其血壓下降速度也較緩慢。因此,低血壓患者可以經常按揉合谷穴。
在治療雀斑和臉部皮膚問題上,也可每天按摩兩手合谷穴各30--50次,以產生的酸脹感傳達到上肢為度,日久就可以達到美容養顏的明顯功效。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3、腸 、胃神藥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又因為它們是同名經,二者「同氣相求」,因此刺激合谷穴能調經氣,對於治療胃腑和胃腸道方面的疾病有顯著療效。
例如胃痛、嘔吐、便秘、呃逆、腹瀉等。
合谷穴就是你手邊的腸胃神藥!
緩解暈車症狀
上車前,在孩子肚臍處貼片生薑,可緩解暈車症狀。如發現孩子有暈車症狀,可以適當用力按壓他的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或用大拇指掐壓內關穴(在腕橫紋上約兩橫指處,在兩筋之間),都可以減輕暈車症狀。
如果你經常噁心、嘔吐,你就刺激合谷穴吧,它能寬中理氣,引濁氣下行,全方位調理您的腸胃 。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如果您飲食不規律,常常腹瀉,腹痛,腹脹,您就按揉合谷穴吧,它能止痛鎮靜,宣通人體氣血。
如果你經常食欲不振,不消化,你也可以艾灸或者按揉合谷穴,它能通腸化氣,清理腸內垃圾,排除腸內毒素,促進食物殘渣儘早排出體外,增強腸動力。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4、退燒強肺聖藥
艾灸合谷穴,能貫通氣血,促使陽氣升發,扶正祛邪,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我們知道,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氣屬衛,外和皮毛,艾灸或者點按合谷穴能開發腠理,宣通毛竅,清瀉氣、分之熱,從而加強解表發汗的清熱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長期便秘是催化老年人智力下降的罪魁禍首,且有80%左右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揉揉手上的合谷穴,再順時針方向揉揉小肚子就行了。揉壓合谷穴的時候,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此穴道的療效。
人體上有幾個退熱的特效穴位:大椎、曲池 、合谷、外關,退熱效果立竿見影。我們可以稱它們是人們身體上的「安乃近」。當你開始有感冒症狀的時候,可以按摩合谷穴,左右各按壓100次。按壓力度要稍重,使其有酸麻感。按摩後喝一杯溫開水,使身體微微出汗,感冒症狀即可得到緩解。不少小孩和中老年人,經常會感到胸悶氣短,多咳多痰,經常出虛汗,睡覺時也出很多汗,還特別容易感冒,往往是高燒,或者外熱內寒,或者上熱下寒,這些症狀都是肺受到虧損的表現。要徹底使肺健康起來,還要去根,那就要堅持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5、預防中風、高血壓
中風的發生與肝的關係十分密切,從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腸屬金,金克木,而肝屬木,當肺和大腸的功能失調的時候,肝失去約束,進而產生與肝相關的病症,如中風、抽搐、口眼歪斜、頭暈、眩暈等。如果經常用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使肺和大腸的氣機保持順暢,一旦因情志或飲食等原因產生肝火,順暢的肺和大腸的氣機就會使肝火平復下來。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如果你每天做合谷穴的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你這一輩子就得不了腦中風,不會得腦梗、也不會得腦出血什麼的。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也可以防治高血壓。
合谷穴 中醫穴位 別名虎口
6、急救大穴
合谷穴還是一個急救穴。如果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二三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並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直刺0.5—0.8寸。